「憑空」而來的電流,揭開了一個新時代

  1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但願能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可自給自足的清潔能源。一些衆所周知的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對環境有特定要求,這在必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技術的使用範圍,也限制了它們持續生產能源的潛力。
  最近,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的裝置,它經過一種由細菌產生的自然 蛋白質,憑藉空氣中的 水分,就能成功發電。這項新的技術不受地點、氣候等環境因素的限制,即便在室內,甚至是撒哈拉沙漠這樣的溼度極低的地區,也能奏效。這對將來的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和醫學研究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在近期的《天然》雜誌中,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在實驗室中利用由 蛋白質納米線發明了這樣一種「 空氣發電機」。
  2
  故事要從一類桿菌屬開始提及。15 年前,論文的做者之一,微生物學家 Derek Lovley和他的同事發現了一種名爲 地桿菌的菌屬,這些細菌能將電子從有機物質中轉移到金屬類化合物中。自那以後,人們開始瞭解到,許多細菌能夠製造出蛋白質納米線,將電子傳遞到它們周圍的其餘細菌身上或環境中,而這樣的電子轉移能夠造成微小的電流。
  論文的另外一位主要做者是電機工程師 Jun Yao,多年以來,他一直從事用硅納米線設計電子設備。兩年前,Yao 的博士生 Xiaomeng Liu在研究傳感器設備時,發現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孤立的納米線有時會自發地產生電流。起初他們對此感到很費解,但最後他們發現,當把納米線薄膜夾在兩塊用金薄片製成的電極之間而且不去管它時,它能夠產生至少維持 20 個小時的電流。
  這種電流是怎麼來的?他們在進行了一一排查以後發現了答案。
  首先能夠肯定的是,這些電子不是來自金質金屬電極,由於當他們將電極替換成碳質材料時,電流仍然出現了,而碳並非一種現成的電子來源;接着,他們又排除了蛋白質納米線自己在分解並釋放電子的可能性;第三個被排除的想法是光以某種方式觸發了化學反應,致使了電子的釋放,但結果是即便在黑暗的環境中,蛋白質納米線中也能夠產生電流;最後,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一個不起眼的因素上,那就是 空氣溼度:當他們把納米線放在一個溼度很低的環境中時,發現電流顯著減少了。
  這讓他們確認, 將這樣一個空氣發電機裝置暴露在有水蒸氣的空氣中,是產生電流的一個必要條件。   這種空氣發電機裝置只需一個不到 10 微米厚的蛋白質納米線薄膜便可運做,將薄膜置於一片電極上,再讓一個更小的只能部分覆蓋納米線薄膜的電極置於薄膜的上方。薄膜會從大氣中吸取水蒸氣:蛋白質納米線的導電性,加上蛋白質表面的化學性質,再結合薄膜內部納米線之間的細孔,爲在兩個電極之間產生電流創造了條件。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這種裝置即便在撒哈拉沙漠那樣的乾燥環境下也能」頑強「發電,但當空氣溼度爲 45% 時,能夠收穫最好的效果。   3   這多是迄今爲止,關於蛋白質納米線的最使人興奮的應用了,它開啓了一項新的無污染、可再生、低成本的獲取新能源的可能。在此以前,也曾有其餘研究試圖使用如石墨烯等材料從空氣的水蒸氣中獲取能源,但那些裝置都只能短暫地產生少許電流。而在新的蛋白質納米線發電裝置中,這種發電過程能夠持續兩個月以上,目前其發電量足覺得小型電子設備提供電力。   研究人員但願這項技術能夠很快投入商業應用。接下來,他們計劃研發出一種小型的空氣發電機,能夠爲健身監測器、智能手錶等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電力,消除這些設備對傳統電池的依賴。此外,他們還但願能開發出適用於手機的空氣發電機,以解決咱們時不時就要給手機充電的困擾。   不過,研究人員的最終目標是製造大規模系統。例如,將這種設備以某種方式融入到裝修所用的牆漆中,從而讓其爲家庭和普通建築提供電能。研究人員認爲,一旦電線生產達到工業規模,那麼製造出大型系統將再也不是紙上談兵,這對於可持續能源生產來講將是巨大的喜訊。   爲了繼續推動生物地桿菌的實際應用能力,Lovley 的團隊最近還研發了一種新的微生物菌株,這種菌株能夠更迅速、更廉價地生產大量蛋白質納米線。他們將大腸桿菌變成了一個蛋白質納米線加工廠,有了這種新的工藝,蛋白質納米線的供應將再也不成爲研發這些應用過程的障礙。   空氣發電機的發現再一次反映跨學科研究合做的力量。微生物學家與電機學家的聯手,成功地用從地桿菌屬獲取的蛋白質納米線製造出了有用的發電裝置。如今,Yao 的實驗室還正在研發其餘幾種利用蛋白質納米線的應用,他說:「新的以蛋白質爲基礎的電子設備時代纔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