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教育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智能機器,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他延伸了人類的智慧和身體。在「AlphaGo」連續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柯潔以後,全球性人工智能的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熱潮,引起了人們、愈來愈強烈的關注。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深入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爲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加快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提出了「智能教育」,爲「人工智能+教育」指明瞭發展方向。
2018 年 4 月,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通知,加快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設步伐。教育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時代的開啓,既給教育的內容、模式、方法、體系、評估等帶來了總體性影響,也給重塑教育形態、強化教育本質帶來了新的機遇。
不久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報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也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支持包容和無處不在的學習訪問,有助於確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機會,促進個性化學習,並提高學習成果。」2019 年 5 月,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北京舉行,描繪了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發展圖景,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全球合做發展框架,人工智能+教育漸漸走進大衆的視野。
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應用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在於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是基於「互聯網+教育」的深化,具備創新驅動、重塑結構、服務智能、自制演進等特色,並有着普遍的應用模式,如下是四種應用模式的介紹。
一、 實時跟蹤與反饋的智能測評
智能測評是經過一種自動化的方式來測量學生的發展,由機器擔任一些人類負責的工做,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或者認知工做。經過人工智能技術而實現的自動測評方式,可以實時跟蹤學習者的學習表現,並恰當地對他們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以批改網爲例,它就是一個以天然語言處理技術和語料庫技術爲基礎的在線自動評測系統,它能夠分析學生英語做文和標準語料庫之間的距離,進而對學生的做文進行即時評分並提供改善性建議和內容分析結果,經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即時評價方式,再也不侷限於封閉式的評價方式,而是能夠經過開放的形式,對學生相似於論文式的學習給出有效反饋和評價。
二、教育機器人
教育機器人在教學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一方面,教育機器人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計算思惟能力。愈來愈多的學校訂在引進教育機器人做爲創新的學習環境,用於提升和創建學生的高層思惟能力,做爲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抽象概念理解的補充工具,幫助學生解決複雜的問題。另外一方面,教育機器人具備多學科性質,提供建設性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教育方面發揮着重要做用。在 STEM 教學方面,機器人能夠協助教師實現工程和技術概念的真實應用,將現實世界中的科學和數學概念進行具體化,有助於消除科學和數學的抽象性。事實上,各類教育機器人的應用推進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在教學的改進,機器人固有的靈活性使其在 STEM 不一樣教育場景中的應用取得了成功。此外,使用機器人教學有助於加強批參與者的判性思惟,促進團隊合做,提升溝通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智能教育助理 
智能教育助理經過輕量級的教育應用,可以輔助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管理者管理,爲用戶提供便捷的智能化教育服務,其核心驅動力即是人工智能。當前,智能教育助理因其便捷性已得到很多教育用戶的青睞,例如中國企業松鼠 AI,提供教師與 AI 智適應學習系統協做教學的全套標準體系及素質系統 MCM(學習能力、思想、方法),由人工智能自適應系統主導、真人老輔助的雙師模式,完成「教—學—評—測」的教學全流程,而且作到全流程數據的收集。松鼠 AI 包含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數學、物理等全學科課程內容。智能教育助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大前景應用形態。
四、高等教育搜索引擎
例如以色列的一家公司 Schoolargeek,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惟一的全球大學和獎學金在線搜索引擎。服務全球 192 個國家,8646 家機構、10669 項獎學金項目、超過 20 萬學術課程。其人工智能技術主要體如今個性化的匹配系統,經過技術將用戶的學術和我的背景與正確的學習計劃和獎學金相匹配,幫助用戶更快、更容易、更溫馨地進入高等教育。同時,還向用戶提供「智能代理」的服務,定製化的推送適合他們的項目、獎學金以及其餘輔助服務。人工智能深刻到了教育的各個層面。
人工智能+教育的其餘影響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不能否認的是,在語音測評、自動批改、拍照搜題等判斷屬性強的場景人工智能給教育行業帶來了顛覆式的改變,但隨着用戶需求的進一步加深,在一些非是否判斷、有明確結果導向、強幹預、強交互的場景內,特別是涉及到目的性明確的教授環節,例如歐美的 SAT、ACT、CAF 等升學或執業考試,中國的學科輔導、少兒英語等,人工智能技術無一例外承擔的都是相對輔助的工做,真人教師的做用不容缺失,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定位也引起着咱們的思考。
同時,在推動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過程當中,還有不少具體問題值得探討,亟待解決。如訓練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須要開放教育大數據,但會涉及到我的隱私暴露等信息安全問題;相關技術在教學與考試中的應用,可能須要政策和制度的同步完善;人工智能在提升教學效率和推進教育公平的同時,是否也會形成數字鴻溝的增大;將來的教師和學生、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和規劃等該如何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諸多變革等。面對全球智能化發展趨勢及其挑戰,教育必須積極主動地調整自身發展,藉助現有技術的優點與潛能,實現服務社會發展的功能。 
轉載自微信公衆號「DeepTech深科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