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性能之道<四>:管理重於技術

 
1、性能優化中的角色分工
(1)、老外的角色分工
        在oracle性能優化方法論中,將IT系統中不一樣角色須要承擔的性能優化工做羅列以下。
各司其職的角色分工
業務分析人員 1.業務需求優化
設計人員
2.數據庫邏輯設計優化
3.應用流程設計優化
應用開發人員
4.SQL語句優化
5.數據庫物理設計優化
數據庫管理人員
6.內存和CPU的優化
7.磁盤I/O系統設計和優化
8.系統資源競爭的監測和優化
操做系統管理員 9.操做系統優化
網絡管理員 10.網絡配置優化
 
        該圖是老外設計的,也符合國外IT行業的分工現狀。即分工細緻,角色職責明確。
        在此引述一段描述:
        美國房利美公司從事IT技術工做的人員就有2000多,同時從事DBA的就有200多!而且分工極爲細緻,DBA分爲多個團隊,有架構設計組、性能調優組、數據備份恢復組、數據庫安全組等等。
 
(2)、國內的角色分工
        在國內不少公司,偌大個企業,DBA可能就少數幾我的,還同時承擔主機、應用服務器等多個技術層面,以及多套業務系統的運行管理工做。
 
        縱然三頭六臂,亦難門門皆通。同時精通Oracle、AIX、Web Logic、CICS、JavaScript、html、CSS的是神人。
 
        在性能優化方面,操做系統管理員、網絡管理員、性能測試人員的優化工做貢獻度實際上十分有限。國內廣泛認爲性能優化主要是DBA的工做,而DBA又主要聚焦在系統層面。在應用設計和開發對性能貢獻最大的領域,或者由於設計和開發人員重視不夠,或者由於對Oracle優化原理和機制瞭解不夠,因此幾乎成了一個空白地帶。
 
 
        在《品悟性能優化》中,給予瞭如下建議:
  1. 擴大系統層面資源投入,包括DBA、操做系統管理員、網絡管理員;
  2. 改善國內IT行業分工原則;
  3. 增強各層面角色溝通;
        性能問題與其說是技術問題,不如說是管理問題。
 
 

 
2、管理重於技術
        建議應用系統設計和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當中,在開發指導思想上進行以下方面的增強:
  1. 不只關注業務實現,而且強調關注性能,用量化手段,進行質量控制;
  2. 開發隊伍按層次和專業分工,不只按照業務模塊分工,並且有專門的質量控制,尤爲是性能控制人員;
  3. 增強軟件開發規範管理;
  4. 注重知識共享和傳遞,減小低級錯誤的重複性;
  5. 強調實際測試重要性,切記想固然的主觀推斷,一切以真實數據爲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