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因此談論如何看待開發人員轉型作產品經理這個話題,是由於以前有人在小密圈跟我提問,他想從技術轉爲作產品,如何轉型,我把以前分享和回答的又進行了稍微的修整,分享給你們。前端
對於開發人員來講,其實晉升通道很窄,並且又少(注意:這並不表明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並且程序員絕對不是吃青春飯的)。通常一個開發團隊小的前端,後臺,設計加起來也就10人左右,大的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可是可以作到技術經理,甚至CTO的,一個團隊也就一兩我的,這也就是意味着你得有身穿長袍,單槍匹馬從千軍萬馬中神情自若,脫穎而出的本領才能夠。因此不少程序員幹久了就想着轉型了。其實對於轉型,最大的還應該是跟興趣有關,若是喜歡產品,那就好好作產品。android
我認爲對於開發人員轉型作產品經理的優點,那是不言而喻,天然不用多說,那就是:技術優點。不只僅是和技術人員的溝通變得很是容易,更重要的是技術人員也不會隨隨便便用「這個功能實現不了」來糊弄產品經理了。畢竟哥們年輕的時候也常常那這句話來反駁產品經理。可是我估計弱勢也有不少,好比:程序員的思惟模式,溝通能力,還有就是協調能力等等。可是我認爲最重要的應該仍是思惟,必定要把工程思惟,技術思惟,轉化爲產品思惟。程序員
程序員的思惟模式很簡單,程序員的編程思惟致使程序員思考老是在一條龍的邏輯上,雖然很是嚴謹,可是考慮面除了技術,那就是比較窄。作產品,應該須要從市場,競品,商業,運營等多方面考慮。一個產品的成功,不只僅只能依靠技術,技術的可行性上。更多的應該着手於市場和用戶,學會分析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爲,這樣才能作出符合市場和用戶的產品。本身平時應該多下載一些產品和競品使用,擺脫從技術角度如何實現這個產品的思惟,而是思考人家這款產品爲何這麼設計,這麼作的目的是什麼,爲何用戶喜歡,要站在一個用戶的角度,考慮產品成功的緣由。編程
若是走向了產品崗位,那就意味着你要和測試,和運營,和市場還有技術,還有客戶等全部人打交道了。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怎麼可以讓市場,開發,運營的人聽懂你想要作的產品呢?產品經理處在溝通的中心,在不一樣的階段要和不一樣的人打交道,尤爲是產品立項、產品宣講都須要產品經理向別人表述清楚你的產品,你要把你的產品不只僅是告訴別人,最重要的還得表達清楚。因此做爲沉悶,不善言的程序員來講,要積極鍛鍊本身這方面的能力。微信
協調能力是須要增強的,不用多說,看看處在產品中心的產品經理須要推進整個產品的開發和運營,並且要協調收集整個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不只僅要把控整個產品的進度,還要把控產品經理。從產品的需求開始,就要進入整個協調階段。前期協調開發,推進開發,以後是測試,還要和運營配合,完成上線,最後要和市場和運營收集用戶的體驗和反饋信息,再進行產品改進。從中都要考驗你的協調能力。工具
固然產品經理不只僅須要上述能力,最基本的產品經理還須要會使用產品的工具,畫原型圖,寫需求,流程圖等等,這些都是基本功。這些工具的使用對於程序猿和產品汪來講,都應該不是問題,工具用多了天然都熟練了。最重要的就是須要改變思惟誤區。學習
咱們上面談論了關於程序員,技術人轉變爲產品經理優點和弱勢,如今咱們來聊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思惟誤區。經過聊這個話題,簡單來看看轉爲產品經理應該注意哪些東西。測試
其實技術人轉變爲產品經理最有意思的誤區在於哪裏呢?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是這麼說的。技術人通常都是一羣這樣的人:喜歡秀優越的智商,作事喜歡以本身的興趣爲導向,具備完美主義綜合徵。而真正的產品人呢,是一羣這樣的人:喜歡把用戶當作傻瓜,認爲用戶的智商沒有下限,作事是以產品結果爲導向的, MVP 產品能用就行。設計
看完對比就知道問題了吧,程序員的轉變就是應該從秀本身的智商優越感轉變爲認爲用戶都很笨才行,這樣作出來的產品,才能讓用戶簡單,方便的使用,以你的智商作出來的產品,可能用戶學起來比較麻煩。並且作事應該以市場,用戶爲導向,知足用戶,而不是根據本身的興趣來制定,最重要的是機會很重要,市場競爭這麼激烈,不要等到作的很是完美的時候,才發佈,那時候已經晚了,MVP 產品可用就行,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簡化可實行產品。3d
是否是感受很是有意思,作到這點轉變,才深刻學習一些產品知識,我感受技術人作產品仍是很是有前途的。畢竟我們是一羣開發過產品的人。
歡迎你們關注個人技術分享公衆號:非著名程序員(smart_android)。技術文章均先首發於個人技術分享的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