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家的20年》讀書筆記

  • 一聽就懂的道理,咱們真的懂了嗎?若是咱們知道而作不到,那意味着咱們並無懂。
  • 凡是經歷了過去二十年資本市場的人都知道期間的風風雨雨。
  • 這一行業幹了20十年,如今還在。
  • 考察投資水平僅有單邊的牛市或熊市表現不足爲據,白居易詩云:試玉要燒三日滿,辯財須待七年期。
  • 股市看似低門檻,其實害了不少人。
  • 經過認真工做積累往後被稱爲本金的資本。
  • 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好行業,好企業,好價格,好資金,好耐心。分成多的企業纔是好企業。
  • 好企業必須具有的條件:盈利、可持續的盈利、可增加的持續盈利、以及管理者的品質。
  • 資本二級市場上,能經歷十五年以上而不倒的投資人,應該都有過人之處。
  • 沒有人能預測市場,誰也不例外。
  • 即便咱們的精神可以穿越眼前的迷茫而窺見將來的錦繡美好,咱們沉重的肉身仍然要留在此刻的時空,經歷必要的磨難。
  • 咱們今天播下的種子,在將來的道路上,若是能有80%的發芽,60%的開花,30%的結果,咱們的幸福就已經足夠了。
  • 在投資的過程當中,或有挫折,或有跌倒,或有寂寞,或有嘲諷,以金石可鏤的堅韌和寧靜致遠的心態或可使人接近最終的勝利。
  • 股票投資要懂得休息,悟空才能空出將來,否則很可能倒在大牛市的門檻上。
  • 把全部虧損的路子堵死後,剩下的就只是盈利了。
  • 你若打算跟你們同樣,結果也就跟你們同樣。
  • 文字的好處在於能夠跨越時空,與那些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人不期而遇。
  • 翻閱過往,發現有些願望已經提早實現了,大部分時光是在危機、打擊、折磨、忍耐中度過。即在80%的時間投資並不賺錢,全部使人矚目的盈利都來自餘下的20%時間段。再一次驗證了馮侖的著名論斷:「偉大是熬出來的!」
  • 即使讀書萬千,也未必能投資成功,由於文字以外,還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你若怒放,蝴蝶自來」。與喜歡的人一塊兒作喜歡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纔是使人嚮往的自在境界。
  • 投資要趁早,也許最好的時候就是如今。
  • 一般而言,打敗高估市場最好的辦法是時間,由於時間是好企業的朋友。
  • 1997猶在眼前,一晃已經是10年。2017年你想成爲何樣的人,由今天的你決定。
  • 古語有言:「敢於敢則殺,敢於不敢則活。」短時間的表現和長久的存在相比,咱們選擇後者,
  • 中國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就像中國移動之於通訊、中國人壽之於保險同樣是沒法忽視的龍頭老大。
  • 對於許多人而言,「炒」股票只是一項與打麻將、買彩票差很少的娛樂活動。
  • 常常聽到人們說:「不要緊,反正我是拿幾萬元玩玩」。因而可知,買賣股票(俗稱「炒」股票)對於許多人而言是一項類娛樂活動,其性質與打麻將、買彩票相似,屬於「小賭怡情」的範疇。
  • 真正的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
  • 今天「玩玩」的股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在2017年得到財務健康,可否實現全在咱們本身。
  • 根據我15年來的經驗,對於這類問題的回答一般是於事無補,這些人的基本態度是隨便問問,而後隨便聽聽,最終隨便地不了了之。
  • 回顧咱們共同經歷的並不漫長的歷史,會發現很牛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不牛的人們還好好地活着。
  • 若是你炒股票這麼厲害,爲什麼不以投資爲平常工做呢?既然你「炒」股票這麼厲害,大家家的房子是你炒股票賺錢買的嗎?
  • 真正的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而不是此賺彼賠的零和遊戲。
  • 這個問題須要歷史來回答,誰活着誰就看得見。
  • 咱們的組合亦遭到慘重的損失,可是生活仍是要繼續,一如寒冬事後,樹木依然會發出綠芽同樣。
  • 以我我的的經驗,房子做爲投資最大的劣勢是流動性差,因此被稱爲「不動產」。
  • 當一我的的錢「工做」所賺的錢比其本人工做賺的還多時,基本上就有了財務健康。
  • 將來始終是光明的,關鍵是你還在不在,滬指上萬點是早晚的事情,但在短期內透支將來卻不是什麼好事情。
  • 全球10大市值公司中有中國5家,使人想起1993年全球金融業排名,前10大銀行中有9家是日本銀行,只有1家是美國的,你們都知道接下來來發生的故事。
  • 衡量投資這行裏誰比較厲害,就看他可否長久地活着。
  • 個人書架上有近百部關於他的書籍。
  • 這樣的結構和原則,使得他不需浪費大量的時間去作溝通、解釋、說服工做,無須受制於愚蠢的壓力,而堅持本身獨立思考和判斷。
  • 以中國的第五大銀行換取全球第一大銀行,這個買賣你幹不幹?
  • 大多數人的狀況是:牛市的時候沒有閒,熊市的時候沒有錢。
  • 使人意外的是在這個遠離塵囂的靜謐之處,竟有不少財經投資書籍陳列在巨大的書架上。
  • 曾經有人問巴菲特:「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後,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他回答:「成爲一個長壽的人。」
  • 放慢節奏,緩慢呼吸,也是咱們在紛繁世界裏的一種行走長遠的方法。
  • 事實上,投資中光芒四射的輝煌日子是少數,大部分時間是寂寞平淡甚至沮喪的日子。
  • 或許有人認爲「有錢不必定幸福」,但就所見而言,若是人們更富裕一些,一般他們會更幸福。
  • 等待和忍耐是投資人必須具有的品格。2007年的牛市中,多少人羨慕2005年埋下種子的人,但是假如2005年重來,衆人有足夠的勇氣嗎?
  • 失敗的人偏偏是作的相反,當衆人勇敢的時候他更勇敢,當衆人恐懼的時候他更恐懼。
  • 不管一我的、一個家庭仍是一個國家獲得自由和尊嚴的不二法門都與堅強的經濟基礎有關。
  • 在錯誤的道路上第一步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第一步居然成功了,每每耽誤一生。
  • 就像沒法分清3000元的翡翠和3000萬元的翡翠爲什麼有如此大的區別,我想對於有些藝術的東西人們必定是見解各異的,進而估價相去甚遠。
  • 煤炭被認爲是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越挖越少直至於零。既然礦藏會枯竭,公司價值趨於零,股票天然跌得一塌糊塗。
  • 這些股票的升幅已數倍或數十倍記,由於人們忽然以爲物以稀爲貴,既然越挖越少,越少就應該越貴纔對!
  • 在此申請信用額度150萬元,年息8%,按季支付。
  • 當歷經艱辛找到所謂祕籍的時候,會發現和沒有差很少。
  • 遍及周遭的信息幾乎都是壞消息,「第四季度會差」「明年經濟會更差之類」,彷佛沒有人提後年、大後年,好像咱們之後都不打算過了。
  • 在別人發抖的時候,勇敢也是不容易的。
  • 10年前買房子的都賺了,10年前買股票的基本都虧了,你們想過緣由嗎?其中一個重要的緣由是:證券交易的便利性大大高於房產交易。
  • 當年紅軍從江西長征到陝北,30萬人只剩下3萬。對數字敏感的朋友是否以爲眼熟,下跌了90%!
  •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沮喪是人之常情,但偉人就是不同凡響,「今日長纓在手,什麼時候縛住蒼龍?」仍然捨我其誰的氣魄,估計當時內心打鼓的人不是沒有,但是六盤山下的磅礴雄心終於化爲現實。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得!
  • 投資安全性經常在市場低迷時惹人頌揚,而實際倒是誤人錯過投資的良機。
  • 更高的價位追加投資,最後固然是悲慘。
  • 咱們不多見有人這個月買了房子一個月後賣出賺錢,一般是一晃三五年,甚至10年、8年,由於房屋買賣過程極煩瑣,若是用買房的心來買股票,勝算就會大大提升。
  • 若是經濟學家的預測都準確的話,他們應該是福布斯排行榜的常客。
  • 祖國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息,可是質疑之聲也從未斷過。
  • 中國不行的,不少人沒有保險意識、管理水平低、投資回報率差等,怎麼可能好?你說的都是事實,個人問題是在一個保險意識如此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的地方,中國人壽的一年保費收入是1300億元現金,等到有一天人們的保險意識提升了、管理水平進步了、投資回報理想了,它應該賺多少錢?
  • 黑格爾說:「人類惟一能從歷史中吸收的教訓就是,人類歷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收教訓!」
  • 光熱鬧沒有用,咱們須要的是打決定命運的戰爭,就像三大戰役,消滅敵人200萬精銳部隊,從而奠基最終勝利的基礎。
  • 咱們不須要天天都有新主意,須要關心的是如何將一個正確的主意數年如一日地貫徹好,「不拋棄,不放棄」是真的大不易。
  • 歷來沒有一個企業家期望上一個項目次日甚至第二年賺錢,但這偏偏是企業家大多賺錢,而「炒股」大多虧錢的真正緣由。
  • 巴菲特也點頭稱是,因而悶聲發大財的老巴賺了10倍,批評他的專家們到如今還在滿地找牙。
  • 投資是以寂寞和孤獨爲主的歷程,還記得電影《梅蘭芳》中邱如白的話嗎:「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
  • 咱們的雪道是中國,咱們的雪球是中國的優秀企業,我對此堅信不移!
  • 投資當然不可能每戰必勝,每次賣到最高、買到最低是永遠不可能的,但一些原則的堅持能夠增大勝算。
  • 長期而言,一家企業連續不少年都賺錢,並且一年賺的比一年多,股價最終會上漲。
  • 不要將借款和短時間資金用於投資。
  • 財務槓桿是高手們常常採用的手段,可是通常投資人最好不要使用,其中的關鍵在於安排好健康的現金流。
  • 投資是否賺錢在買入時就已經決定了,而不是賣出的時候,講的就是估值。
  • 巴菲特的投資道理很簡單,只是知易行難」,他信奉的投資之道沒有旁門左道,沒有祕而不宣,沒有齷齪交易,只是以找到優秀企業並以低價購之,等待、堅持。
  • 嚴峻的是有多少人可以挺到黎明時分,咱們都知道黑夜以後是黎明,可是目前的問題是:如今是晚上九點仍是凌晨三點。
  • 如「50年後中國是世界第一」,反正那時你們都不在了,但至少如今聽着很提氣。
  • 千萬不要問我對於近來股市的見解,答案是簡單的「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這就是巴菲特常說的「清楚本身的能力圈」,平淡卻真實。
  • 「各位觀衆,大家想想,爲何生長在臺灣、畢業於美國沃頓商學院、任職香港中文大學的郎教授老是在大陸作節目?」請不要把郎教授當傻瓜。
  • 企業家每每囿於已有的輝煌,過於自信地認爲能夠複製過去的成功;企業成熟後,應從資產配置角度考慮適當多元化,以利於長期的存在。
  • 巴菲特用紡織業務產生的現金流投資了保險、飲料、食品、家居、傳媒等一系列公司,待原來的紡織主業倒下以前,這些曾經播下的種子都已經成長爲參天大樹,它們在老巴的領導下,跨越了一個又一個經濟週期,創造了迄今爲止最使人炫目的資本奇蹟。
  • 總有些事情出乎意料,就像咱們每一年都會趕上些千載難逢的事情同樣。
  • 這次理財大考中的狀元應授予黃曉明,這個相對並不資深的新版「許文強」,全權行使了老闆賦予的180萬股(成本爲3.00元/股)額度,成就了上市首日的億元身價,這種一輩子一次的機會必定要抓住。
  • 有人認爲這是運氣使然,但需知有時抓住運氣也是須要實力的。
  • 資本市場的重大機會應該五六年有一次,但這種機會真正到來時卻以淋漓鮮血的面目示人,讓人遠而避之。
  • 去年咱們在老生常談地重複2005年的話:等你們都說好的時候就不是這個價了。
  • 一個普通人若能執行正確的規劃,三五年應該見成效,
  • 一來二去,落得現今雖然收入不錯,卻也沒有什麼資產積蓄的現狀。
  • 隨着歲月的推移,眼見本來相同的人距離愈來愈遠,本來有差距的人甚至出現倒差,這些都是沒有完結的故事,由於你們都還在路上。
  • 在經濟復甦的道路上,波折和反覆是確定的,
  • 在實際工做中並不怕不懂的人,怕的是不懂卻總有主意的人。
  • 大衆投資的失敗,或許並不是信息太少,偏偏是信息太多。
  • 不要將短時間有明確用途的資金投資股市。
  • 在高收益機會出現時(如1600點)大衆反而遠而避之並痛雲「等之後好了再說吧」,
  • 太多投資的失敗並不是失敗於投資自己,而是失敗於投資規劃。
  • 迄今爲止,沒有什麼投資智慧沒有被寫在書本上了,所謂祕籍打開了一如魔術背後的平淡,難的是常年如一日的專一。
  • 投資的勝負在買入時就已經決定了,而不是在賣出時。
  • 合格性質的資金。不要用負債和短時間有明確用途的資金用於投資。
  • 適度的耐心,忍耐和等待在不少時候是美德。
  • 合格的投資對象。此處指運營良好的企業。
  • 作好最壞的打算每每是最好的安排。
  • 咱們最懼怕的不是不懂投資的人,最懼怕的是不懂卻老是有主意的人。
  • 僅僅有耐心是不夠的,10多年前1000點買長虹的人,到了6000點也沒有解套,
  • 人們的問題常出在「主意」太多以致計劃變形。
  • 資本市場的存在爲大衆提供了參與偉大企業的機會。
  • 咱們這個基金好,股票好的時候買股票,債券好的時候買債券。」幾乎讓人雷倒,這句話的通俗譯法是:「股票高的時候買股票,債券高的時候買債券!」
  • 當今社會已再也不是一代人的競爭,而至少是兩代人的競爭。
  • 今日放在不一樣對象上的資產,他日會結出不一樣的果實。
  • 年輕一代一般須要獲得上一代人的幫助才能較好地找到社會立足點。
  • 3年後你把借的錢和利息還我,剩下就都是你的了。早點學會按市場規律辦事是認識社會的好辦法,我內心想。
  • 巴菲特歷來沒有回購過本身公司的股票,這至少說明他不認爲本身的公司股價被低估至吸引人的地步。
  • 若是將來20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必定有不少公司發展成爲偉大的企業,能夠提供衆多的投資機會。
  • 即使是正確的道路也須要風險的承擔、時間的忍耐,這些即是幸福的代價吧。
  • 按說「待着不動」應是天下最簡單的事情了,但問題幾乎都出在這個環節,不多有人想到《孫子兵法》中有一條「不動如山」的法則,不管是牛市中捂股不放,仍是熊市中持現不動,均是件了不得的事。
  • 過多的澆水或施肥每每拔苗助長,非但沒有多收穫,反而是戕害。
  • 人們經常使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來表達對於金錢的輕蔑之情,卻偏偏點出了金錢在生死之間的重要性。
  • 30萬15年1000萬」的財務規劃,咱們認爲是一個普通家庭可行的財務方案。
  • 持有這些物業的香港恆隆地產主席陳啓宗卻披露:「咱們養它養了10年纔開始盈利。」對於言必稱長於「抄底逃頂」的聰明人,陳啓宗說:「我很笨,不知道怎麼炒短線,我作長線。」就是這個稱本身「很笨」的人,旗下的恆隆地產市值超過1500億元,在香港名列三甲。
  • 手插青秧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後退原來是向前。
  • 一個家庭最終想謀得財務自由,須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執行資產管理的策略。
  • 當人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替代性的財產收入顯得更加劇要。
  • 你平常最多的工做是什麼? 「閱讀,海量的閱讀」。
  •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消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 生活中最難的不是面前僅有一條道路,而是有多條可供選擇。
  • 投機者的買賣頻率會高於投資者。
  • 其實那時很快樂,年輕人吃點苦不是壞事。
  • 幸福感的獲得取決於如下兩個因素:一是下降慾望;一是提高財富。
  • 合理的慾望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失控的慾望是財富的黑洞。
  • 有不少不足,有不少不完滿,但過去20年的親歷所見,誰也沒能擋住中國的發展。
  • 愈來愈多的跡象代表,若是社會穩定,20年後中國GDP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這是你我這代人看得見的將來。
  • 從西方國家百年的歷程看,家庭財富的積累一般由房產類和證券類兩個方面組成。
  • 一個主意或計劃改變一個家庭的財務命運,這樣的事例早已不是個案。
  • 不少的投資失敗不是失敗於投資自己,而是失敗於投資規劃。
  • 但以有限的經歷而言,一個主意或計劃改變一個家庭的財務情況、一年時間令財富累積超過數十年之總和,這樣的事例早已不是個案。
  • 我知道絕大多數讀者以現有的財務情況輔之以合適的規劃,十年之後徹底能達至財務健康的狀態。
  • 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追隨你生命中的投資達人。
  • 連續三年虧損的打擊一般會使人放棄堅持。
  • 一天之收益或多於一年,一年之盈利或多於數十年之和。這種狀況發生過不止一次,遺憾的是咱們沒法預知什麼時候是最好的那一天!
  • 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成功的投資人遠遠少於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家遠遠少於成功的「杜拉拉」。
  • 一個週期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一般能夠約略地取5年爲期。
  • 必須認可,當某個市場處於上升通道時,人們經常會將運氣看成能力。
  • 在經歷一兩個週期性投資嘗試,仍然沒有知足上述三個條件的股市參與者,無須再以成爲投資家爲奮鬥目標。
  • 視跌宕如無物,聞譭譽於無聲,心無旁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前行,以終生的知行實現當初的理想。
  • 巴菲特對於投資有着無窮的熱愛,他最大的興趣在於喜歡看着錢增加。
  • 伯克希爾股價歷史上被腰斬過數次。
  • 歷史不只一次地代表,如能在熊市中感覺巴菲特投資思想的光輝,將獲益匪淺。
  • 書架上關於巴菲特的書有百餘本,我喜歡時不時反覆品閱感悟,尤爲在世事艱難的時候,由於人生許多的迷惘在其中已有答案。
  • 若是你們也有這樣每一年收取現金的機器,價格漲不漲恐怕也無所謂了。
  • 咱們須要的是繼續向前,不能停下,雖然不知道這黑暗的隧洞有多長,距離光明的道路有多遠,但那是朝向勝利的方向。
  • 巴菲特也遭遇過股市10多年不漲的狀況,但經過旗下衆多企業產生的現金流進行源源不斷地投資,伯克希爾依然表現非凡。
  • 在成爲一個投資家的道路上,閱讀應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 雞尾酒會上說:「我是搞投資的」身邊的人們若是面面相覷,避之惟恐不及,這即是林奇所謂投資「雞尾酒會理論」之熊市篇的景象。
  • 咱們認爲在國內社會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將來的20年(或許更短)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爲GDP第一大國,重回200年前的榮光。在這個歷史大潮中,這種復興的重擔主要由經濟的細胞——企業來完成,能夠想象屆時必定會涌現出許多偉大的企業,而這種苗頭今天咱們已能夠略見端倪。
  • 傳統生財智慧中有借用他人資金,現今咱們更要提倡的借用他人的智慧。
  • 從福布斯排行榜的歷史看,金榜題名者來自各行各業、背景各異,但實際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全部的財務成功者都是優秀企業持有者,從未出現過收藏家。
  • 你若打算跟你們同樣,結果也就跟你們同樣。
  • 巴菲特公司在1973年的經濟危機(注意,這是你們都說很差的時候)中,以8%的年息舉債投資,槓桿投資僅僅是高手的很是遊戲。
  • 私有化(go private)就是將一家公衆公司退市,私有化一般發生在熊市。
  • 阿里巴巴B2B於2007年11月股市巔峯時在港騎牛上市。
  • 是賠本賺吆喝,仍是得了便宜賣乖,每一個人能夠本身算算帳。
  • 集中火力持有較大的投資比重,以期在週期性大機遇來臨時,達成解決問題的投資目標
  • 這20年來,我約略估計本身的累計投資回報爲200倍左右,一般考察投資水平有經歷完整週期的記錄爲佳。
  • 這本粉紅色封皮的書《彼得林奇成功的投資》歷經20餘年的時空變遷,現在仍奇蹟般立在個人書架上。
  • 這本書就是後來的《巴菲特之道》,他的投資理念諸如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好企業好價格等如今聽來盡人皆知,但當時簡直是天外來音,聞所未聞。
  • 能夠說我是用長虹的「獎學金」讀完了美國MBA課程。
  • 我相信不少偉大投資家的種子,被扼殺在人生早期的生活成本的重壓下。
  • 你們一般都認爲股票市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但個人確是憑着過時的報紙,在遠離祖國的3年時間裏,取得了A股投資翻番的業績。
  • 這期間我投資了新浪、搜狐,並在以後的兩年取得了約40倍回報。
  • 好在有足夠長的時間,讓我有機會證實,長期而言,咱們並不須要靠運氣勝出。
  • 咱們今天播下的種子,在將來的道路上,若是能有80%發芽,60%開花,30%結果,咱們的幸福就已經足夠了。
  • 不要期望每一次努力都有正向的回報。
  • 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上一般只有一類人——優秀企業的持有者,
  • 財務上最爲成功的階層,會發現成功的企業家在面臨經濟困境時一般會選擇堅守。
  • 投資目標的線索一般來源於閱讀與生活細節。
  • 迄今爲止,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家認可是靠炒股軟件成功的。
  • 歷史的另外一個事實是,最終成功的投資家基本上都是基本面派,即一般所言的價值投資者。
  • 即由雙低(低盈利低估值)轉爲雙高(高盈利高估值)時,就會造成著名的「戴維斯雙擊」。
  • 埋頭作好本身應該作的事情,人們實際上並不須要不少好主意,須要的是將一個好主意多年如一日地貫徹好,這纔是最難的。
  • 想要成功,總要付出些什麼。
  • 若是下跌時你不在,憑什麼上漲時你要賺錢?
  • 是否擁有預測能力並不是決定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
  • 我碰見過從未謀面卻一見如故的人,也遇到過相識已久卻從未相知的人。
  • 所謂「春分」就是在春天裏便分出了高下,沒必要待到秋涼時,這即是規劃的力量!
  • 沒有誰和誰註定要一塊兒,碰見了,請必定要彼此珍惜。
  • 熱鬧卻不解決問題,這是大衆不少年以來一向的行爲方式。
  • 投資跟咱們的平常生活同樣,要以一樣的價格買更多或更好的東西,或者對於一樣的東西付出更便宜的價格。
  • 爸爸叫我不要隨便跟別人談論股票的事,由於有可能會形成別人的損失。
  • 不要在別人的面前誇誇其談本身的股票,投資須要一個平和的心態。
  • 爸爸叫我要多觀察生活,由於生活和投資不少地方是相通的。
  • 投資過程的絕大部分是在忍耐與等待中度過的,投資其實是一個關於忍耐和等待的時間故事。
  • 巴菲特說「我用屁股賺的錢多過用腦殼賺的錢」講的也是時間。
  • 沒有誰的成功是白來的。
  • 熊市中全部的消息都是壞消息。
  • 若是你認爲正確,而全世界都在說你錯,你是否要堅持?若是你作錯了,是否會爲了已有的付出,而拒絕認錯?
  • 人性中有種特質,喜歡將簡單的東西搞複雜;人性中另外一種特質是將自己複雜的東西過分簡單化。
  • 咱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心裏的淡定與從容……咱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承認,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本身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就所見而言,幾乎不多有人是靠固定收益即債權類投資而致富。
  • 不多有人由於投資債券而致富,卻是有不少人致富以後投資債券。一樣的事情放在收藏上,不多有人因收藏而致富,卻是有不少人致富以後搞收藏。
  • 大衆一般在好機會出現時(即低迷之際),狐疑不決;在巔峯之時(即喧囂之際),奮不顧身。
  • 不信,就看看當下搶購房屋的邏輯:「由於房子漲了10倍,因此要買房子;由於股票跌了2/3,因此不買股票。」
  • 替人炒股容易陷入兩難的尷尬:賺了是本身英明,虧了都由於是你。
  • 得之易則失之易!或許付出代價獲得的,應該會重視的多,且祕不示人。
  • 以1萬元買一張紙的人,看似代價高昂,但可能比免費獲得這張紙的人更容易取得投資成功,這樣的「免費」是否過於昂貴?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你買的股票趴在原地不動,四周倒是煙花璀璨,熱鬧狂歡。
  • 「長久的存在」一直是我所考慮的投資生涯中最爲重要的點之一。有了必定的財務基礎以後,投資人最爲重要的考慮應該是避免遭受重大打擊。
  • 從失敗的能人那裏學習是「爲勝常思敗」的好方法。
  • 迄今爲止,幾乎全部的投資智慧都已經被寫在書本上。
  • 遙想當年,鐵桿追隨巴菲特或一心認準索羅斯的都成功了,儘管他們的風格迥然不一樣。但若是自做聰明,老巴漲了追老巴,老索漲了追老索,最後二者都成功了,惟獨剩下兩邊不靠的。
  • 豬飛的久了,有時會忘記還有颱風這回事。
  • 不要忘記,有時候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 即使時光倒流,也沒有幾個姑娘真會青睞當年沒房、沒「穩定」工做的巴菲特。
  • 在低迷中起航、於暗夜裏出發,這也是成就巴菲特奇蹟的部分緣由。
  • 對於巴菲特的學習,學習能夠學習的部分,揚棄不能拷貝的部分,重神不重形,不拘一格很重要。
  • 年輕人,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很少而想得太多。
  • 越往深處走人越少,就會有更多更大的呢!
  • 2013年的中國股市再現了2000年美股「藍籌股低的更低、概念股高的更高」的「盛況」。
  •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銀行業總體壞帳率高達約1/4,相對於現今(2013年)1%的不良率,這是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 經歷一樣的過程,投資回報的高低與買入成本關係巨大!
  • 讀歷史的好處在於,以史爲鑑,少走些彎路。
  • 打算經過股票投資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是一種理想,須要搭乘理想者的風帆,經歷知行合一的旅程,但這並不容易。
  • 和喜歡的人在一塊兒,作喜歡的事,這應該是一種追求。
  • 這種追求應該有實現的可能,所謂「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 將投資放在值得託付的對象上,時間會釀造一切,寧靜致遠大約就這樣獲得了。
  • 2014年5月19日,上證綜指的市盈率(PE)爲8.90倍;1664點時的PE是13.23倍;998點時的PE爲16.89倍。
  • 這是24年來最爲漫長的熊市,那些牛市中曾經的信誓旦旦早已煙消雲散。
  • 直到看到拳諺有云:「一遍不忘兩遍熟,三遍四遍長功夫。」因而立下一個宏願:「年練太極千遍!」
  • 對應於「緊張、快」的外部世界,它暗合了人們對於「放鬆、慢」的內在需求。
  • 中醫名家徐文兵解釋:「身爲軀幹,體爲四肢。」人的重大疾病多發生在身上,例如胃癌、肝癌、肺癌、膀胱癌、胰腺癌、直腸癌等,都是身上的問題,體上不多據說有腿癌、胳膊癌的。今人多坐着工做,即使偶有運動,也是練體不練身,不少健身運動其實是「健體」。而太極以腰爲軸、腰轉、腰帶的方法,常年行之,是很好的練身、練臟腑之法。
  • 太極力求鬆靜柔緩、心神內斂,能達致《黃帝內經》所言的「精神內守,病安歷來」之效。
  • 練肌肉數月便可見到成效,練骨卻不易,練體容易練身難,練肉容易練骨難。
  • 有人曾問練太極的老師傅:「你和泰森比,誰厲害?」老師傅回答:「你應該問泰森到了我這個年紀,還有沒有我厲害。」
  • 追求身體與財務的雙健康纔是咱們一輩子的宏願。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每一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英雄。咱們學習誰,或許未必能百分之百地像他同樣成功,但即使達到其百分之1、萬分之一,也算是有所成就、不負今生了。
  • 今年已經84歲的巴菲特真正受人矚目幾乎是65歲以後的事,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投資道路的不易。
  • 巴菲特的財富中90%是60歲以後得到的,99%是50歲以後得到的。
  • 在這個問題上,巴菲特創造了一個指標——一美圓原則。若是公司選擇不分成,那麼留存在公司裏的每一美圓,至少創造一美圓的市場價值。
  • 不管是孫正義仍是魯安,在經歷了巨大的動盪以後,最終取得了勝利,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堅持。這也正是普通人所缺少的,
  • 兩個行爲金融學家泰勒和貝納茨根據研究,指出投資成功與兩個因素有關:時間長度、看結果的頻率。
  • 關注投資結果越頻繁越可能致使失敗。最佳頻率應該是:一年看一次。
  •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頭發現,你不見了。
  • 你們相信總有傻瓜在後面。固然,最終必定會發現誰是傻瓜。
  • 過後都易,當下最難。
  • 即使將來7年,股市一個點不漲,我猜也能盈利,其間奧祕早已藏在這90篇專欄文章裏。
  • 長期而言,有沒有牛市無所謂。固然,至少有一個前提——「我還在」。
  • 今年獲利的大部分實際上來自過去的40天,但在此以前,整整忍耐和等待了21個月。
  • 這40天中,主要盈利來自其中的三五天。也就是說,若是錯過了這關鍵的三五天,咱們在過去的22個月中將乏善可陳,毫無建樹。
  • 經濟學家之因此是經濟學家,由於他們一般都不是成功的投資家。看看數年前羅傑斯和郎鹹平同臺PK的視頻,或許多少能夠了解一些實幹家與理論家的區別。
  • 在一個充滿聰明人的世界中,認可本身比較笨。牛的人不少,但咱們所想的是如何活得久。
  • 不少人認爲富人的優點是有錢,但實際上真正富有的人的優點在於有時間思考。
  • 投資,更多的時候是寂寞的,在熊市的時候須要勇氣,在低迷的時候須要忍耐,在喧囂的時候須要冷靜,哪一點都不是容易的。
  • 若是僅憑「勇敢」就能夠賺錢,若是失敗了,叫做「正常」;若是成功了,叫做「意外」。
  • 4次調整合計時間77個月,正好佔96個月中的80%。也就是說,咱們有八成的時間是在寂寞、忍耐和等待中度過的。
  • 也就是賺後三個100萬元的時間總和只用了賺第一個100萬元的1/10。這即是耐心的報償。
  • 年輕時,老是急於想知道結果。
  • 但我見過20歲練拳擊的,到60歲改練太極,卻歷來沒有見過20歲練太極的,到60歲改練拳擊。
  • 具備財務自由的最大好處在於,咱們終於有了一些選擇的自由。
  • 根據專欄前8年(96個月)的數據顯示,其中有77個月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度過,即80%的時間不賺錢。全部的盈利來自剩餘的20%的時間段。這種二八法則,估計將來依然會存在。
  • 投資是一個家庭財富升騰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最難和風險最大的部分。
  • 對於玉石、古玩等所謂收藏投資,個人見解是,我歷來沒見過誰靠收藏而致富,見到的都是致富以後搞收藏。
  • 幸福老是要有人付出代價的,
  • 即使相信美好的事情終將發生,但美好不會平白無故地發生。過去的20年,我累計投入本業的時間超過10萬個小時,至關於天天13.6小時!
  • 我對於亂花錢的行爲心存厭惡,即使不是個人錢,這幾乎成了職業病。
  • 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投資是在正確方向上的忍耐。
  • 忍耐與等待是投資中的美德。巴菲特曾經比喻:「屁股賺的比腦殼多。」
  • 咱們主要的工做方法就是閱讀。若是用四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閱讀一切」。
  • 熱愛生活也是發現良好投資對象的好方法。這使得咱們的選股具備「自下而上」的特徵。
  • 我認爲「自下而上」的方法適用於二級市場股票投資,「自上而下」的方法適用於VC、PE一級市場股權投資。
  • 在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上,不管何種行業,實際上只有一類人——優秀企業的持有者。
  • 觀察這個財務上最爲成功的階層,會發現成功的企業家在面臨經濟困境時一般會選擇堅守,他們不多有「在經濟很差的時候先止損,等好了再說」之類的說法。
  • 在個人投資體系中,沒有一般而言的基於股價變更的所謂「止損」概念。
  • 備受熊市煎熬以後,人們每每偏心標榜具備「絕對收益」的投資。
  • 大部分紅功的企業家幾乎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在企業運營中使用負債,即財務槓桿。
  • 對應這種系統性風險的手段是合適的人和合適的資金,而不是所謂的「止損」。
  • 向成功的人學習成功的經驗,向失敗的人汲取失敗的教訓。
  • 絕大多數人的投資失敗,並不是因爲信息過少,而偏偏由於信息過多。
  • 咱們不打算戰勝誰,只想作好本身。
  • 咱們認爲過於短時間的資金不適合於投資。立意長遠、不急功近利的資金反而有可能取得更佳的回報。
  • 一般人們不多具備長久的耐心,「不忘初心」每每也是一種奢望。
  • 在管理範圍內,咱們不但願有兩個指揮官。
  • 咱們不怕遇到不懂投資的人,咱們最怕遇到老是有主意的人。咱們建議「有主意就本身幹」。
  • 在事業作大仍是作好之間,我傾向於選擇後者。
  • 與欣賞咱們和咱們欣賞的人打交道。與喜歡的人打交道、作喜歡的事,這是咱們的生活態度。
  • 以志同道合相聚,按市場規律辦事。這即是最好的合做之道。
  • 世間最佳的捷徑就是按規矩辦事。
  • 沒有按規矩辦事,可能是礙於人情。
  • 沒有誰和誰註定要一塊兒,碰見了,請必定要彼此珍惜。
  • 咱們最大的擅長,在於避免作本身不擅長的事情。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