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不要解決問題

工程師有喜歡解決問題的天性,尤爲不能忍受他的系統裏面有 bugs。因此只要碰到問題,他就想要把它們統統解決掉,彷佛只要可以解決越多問題,他就可以創造越多價值。這樣的邏輯在企業用軟件的開發、維護中,或許 是對的,但拿到消費者市場裏面,卻幾乎是殺死創業者最重要的緣由。
解決「問題」,不要解決問題
問題的價值
根據定義,每一個問題的價值是不同的。有些問題對消費者而言很是痛 (×××、氧氣),有些則沒什麼大不了 (擦傷、臭味)。有些問題對某些人很是嚴重 (下雨天沒雨傘),對另一些人卻沒什麼大不了 (晴天沒雨傘)。既然創業是在創造價值,那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原本就不該該無差異的去解決問題。
機會成本
更重要的是,創業團隊的資源其實很是有限,不管從人力、金錢、時間、耐心到決心。所以和大企業相比,你更是沒有資格解決每一道眼前的問題 —— 多解一個,你也就少一個機會。這就像是去遊樂場同樣,你手頭上的代幣是有限的,固然不能每臺機器都玩。
寶貴的意見
講到解決問題,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太聽消費者的話」—— 奇怪,Jamie 不是叫咱們要聆聽市場的聲音嗎?嗯,這其實就有點像「聽媽媽的話」同樣。你固然要聽,但也不能所有都聽,是吧?一個軟件產品,最怕的就是要幫全部的人解決 全部的問題,由於最終它等於幫沒有人解決沒有問題。而太聽消費者的話,帶來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每一個人都能解問題,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該解什麼問題
根據定義,這世界上有這麼多工程師,理論上應該全部問題都被解決了。但現實是,咱們的生活中仍是有不少不少的痛苦。爲何?答案其實很是簡單, 由於在工程師的訓練中,咱們只被教育該如何解決問題,用最有效率、最合邏輯、最能規模化的方法,但從頭至尾,其實沒有人教咱們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 去分辨,哪些問題最值得被解決。因此說大多數創業團隊失敗的緣由,根本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們失敗的緣由,每每是花太多時間在不值得被解決的問題上 面。
哪些問題該被解決
因此說,身爲創業者,重點其實不是去磨練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根本是你判斷哪些問題該被解決的能力。在你有限的時間裏面,若是沒辦法解決 一個很痛的問題,那你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也就是說,其實你不該該把太多時間花在 bugs 上面,而只須要把時間花在「阻止用戶體驗覈心功能」的 bugs 上面。
相同的道理,團隊們每每花太少的時間在新手入門和使用接口上,由於當你把統計數據打開,一般超過一半的使用者都在還沒體驗到核心功能前,就已經離開你的網站。註冊尤爲是最多見的障礙,在驗證核心問題前,何須築起一個把高牆使用者擋在門外?
總而言之,你必須記住,幾乎全部創業團隊都有很強的解題能力,但最後真正分辨成功與失敗的,其實就只是你找對問題的能力。所以,在你遵循工程師的直覺,動手解決下一個 bug、下一個問題前,想清楚,這是你真的該作的事情嗎?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