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採用了信道複用技術:
時分複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將時間劃分紅一段段等長的時分複用幀,也至關於時分複用的週期,每一個時分複用的用戶在每一個TDM幀中佔用固定的時隙。每一個用戶都使用所有的頻率帶寬。
頻分複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將信道總的頻率帶寬劃分紅多個區間,每一個用戶使用不一樣的頻率區間,同時傳輸。
咱們知道,頻率的意思是電壓每秒鐘變化的次數,它只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真正變化的是電流,即電子的流量,那麼爲何不一樣頻率的電磁波能同時存在一個傳輸信道上呢?緣由是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即兩個波干涉的條件是必須具備相同的傳播方向,相同的振幅方向,以及相同的頻率,只有三者都知足,兩個波纔會干涉。所以,不一樣頻率上的波不存在干涉現象。這就是頻分複用的理論基礎。
碼分複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每一個用戶使用不一樣的碼型,所以不會相互干擾。將每一個bit時間分紅m個碼片時間,每一個碼片時間裏用戶發送一個編碼,m個編碼組合起來表明一個bit 0或者bit 1。注意,這裏的編碼是模擬電路里的編碼,再也不只有兩種狀態,而是具備3種狀態:-1,0,1。例如,S用戶的碼片爲(-1,-1,-1,1,-1,-1,1,1),那麼要發送0,就發送編碼(1,1,1,-1,1,1,-1-,1),若是要發送1,則發送編碼(-1,-1,-1,1,-1,-1,1,1)。同時,要求每一個用戶的碼片是相互正交的,即笛卡爾積爲0。
另外,能夠推算出,每一個用戶的碼片與其餘用戶的反碼的笛卡爾積也是0,自己的笛卡爾積爲1,與自己的反碼的笛卡爾積爲-1: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當兩個用戶同時發送信號時,則會合併發送Cx=Sx+Tx,當接受方收到信號時,分別使用S和T與Cx相乘,便可獲得S和T分別發送的bit。即
(Sx+Tx)S=SxS+TxS=SxS,能夠看出當Sx=S時,結果爲1,當Sx=-S時,結果爲-1。
在局域網中,會用到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由於局域網通訊,都採用相同的頻率,所以若是同時發送信號,會出現干涉現象,因此每一個時刻只能一個用戶使用信道,爲了防止衝突,就須要時刻監聽信道的使用狀態,當發現正在被使用時,則本身不會再使用。
CSMA又分爲CSMA/CD和CSMA/CA兩種,分別爲衝突檢測和衝突避免,前者用於有線局域網,後者用戶無線局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