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互聯網就像一個新物種進入一片未被人類踏足的新大陸同樣,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一切,帶來的破壞和新立讓原有生態叫苦連天。互聯網彷佛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上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資本、人才、用戶,就像是掉進了黑洞同樣被互聯網概念吞噬。架構
這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極短的時期內被一批新貴登堂入室,不管是我的財富榜仍是公司市值榜,Top10中多數席位被互聯網新貴佔領。工具
可是,伴隨着人口紅利的終結,資本市場的撤退,政治力量的警戒,以及社會輿論的不滿,互聯網公司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2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遊戲
看看各家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就知道了。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股價幾乎無一例外地大跌,平均跌幅超過3成,跌幅超過5成的也大有人在。美圖跌去8成,易鑫跌去7成,趣店、衆安、跌幅都在6成以上,微博跌去5成,就連BAT跌幅也都在3成左右。進程
再看看那些未上市公司,曾經最煊赫一時的領域幾乎是連鍋端,餓了麼、百度外賣、摩拜單車,上市無望以後只能打折賣身,創始人離職,ofo甚至面臨着關門大吉的命運,至於滴滴的艱難,也是有目共睹。資源
爲何會是這樣?只是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和資本市場的大撤退嗎?不全是。更深層次的緣由是歷史規律使然,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進程。以往的股災都是暫時的,過個一年半載就慢慢緩過勁來。而互聯網公司遭遇的這一波下行趨勢,本質上是其引覺得傲的先進模式被歷史進程吞噬,泯然衆人矣。微博
歷史上看,任何外族入侵,最終都會被強大的中原文明所同化,迴歸到華夏文明的本源。互聯網公司進入的任何傳統行業和領域,在被顛覆以後,商業本質慢慢復原。電商公司的本質是零售,遊戲公司的本質是娛樂,搜索公司的本質是信息分享,互聯網手機公司的本質是智能硬件,廣告生意只是他們的表象,最終,都逃不過成本-效率的終極法則。電商
在最寒冷的冬天,大雪覆蓋着大地,小麥和枯草,在極寒之地泰然處之,他們知道,冬天一過,春芽將生。互聯網正在經歷那場冬雪,熬過去的都將迎來新生。效率
怎麼熬?不僅是裁人、下降成本的苦苦等待,而是迴歸商業本質,趁着冬天下苦功夫、笨功夫,脫掉互聯網的華麗外衣,尋求商業模式最本真的存在。不要總想着日新月異,那個時代已通過去了,百分之幾十甚至幾百的年增加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少盯着對手,不盲目依賴資本,不要大肆燒錢,多一點時間接近用戶,爲用戶提供價值,多思考一下行業需求,爲行業提供價值,待到春暖之時才能迎來本身的花開滿園。後臺
若是咱們找一個最典型案例深刻分析的話,京東是個不錯的範本,沒有哪一個公司的運氣比京東更差了。今年,跌幅最大的巨頭公司,莫過於京東,跌幅近5成。除了行業廣泛的緣由,以及天貓的打壓和拼多多的逆襲以外,更可能是京東自身的問題。創始人陷入官司,更讓京東雪上加霜。基礎
固然,我寧願恭喜京東。恭喜它有了一個成功去泡沫化的機會,不得不放掉那些燈紅酒綠的幻想,置之死地然後生。
在經歷了週末「凌遲」爆料的打擊以後,劉強東的官司終於有了定案,不予起訴。幾乎與此同時,京東宣佈了組織架構的戰略調整,圍繞以客戶爲中心,劃分爲前中後臺,旨在迴歸用戶價值,迴歸商業本質。
在這次組織架構調整的全員信中,有這樣兩段表述:
即將過去的一年,相信你們都感覺到了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但咱們也必須看到,在經歷了超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以後,整個行業正在迎來鉅變,人口紅利的消失須要咱們更加精細化的知足客戶需求、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演進須要咱們持續不斷的創新、競爭環境的變化須要咱們有更加敏捷和靈活的響應機制,全部這些都對咱們的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
爲了迎接新的挑戰和變革,商城正式肯定了「以信賴爲基礎,以客戶爲中心的價值創造」這一經營理念,這條經營理念將成爲咱們接下來「業務決策的標準、資源分配的依據、績效考覈的導向和組織文化的核心」,是商城經營活動的基本原則和紅線。在這條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商城將以「實現有質量的增加」爲目標,不斷爲社會、行業和客戶創造價值。
仔細看完這篇全員信以後會發現,這與騰訊、阿里、小米、美團等公司在今年早些時候作組織架構調整時的說辭和態度有明顯區別。幾乎焦點所有集中在「內觀」,這就像是一我的的修行,向內看很重要。盯着行業、同行、市場,描繪一個無比廣闊和動人心魄的將來,固然很重要,可是,在冬雪覆蓋的當下,須要的不是激動人心,而是苦練內功。
何時,當京東真的變成一家高效的零售公司,可以脫掉互聯網的外衣,就是真的解脫,真的新生了。這一點,小米公司卻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努力讓本身成爲一家互聯網概念的公司,獲取互聯網概念的估值和市盈率,其實作一個智能硬件公司有何很差。
京東的服務,有目共睹,不管是商品品質仍是物流質量,在行業都是數一數二。這種苦笨功夫,在互聯網概念泡沫高企的時候,看起來是吃虧的,可是,當互聯網概念祛魅以後,可以得到新生的,正是這種慢公司、笨公司、重公司。
曾經一度,那些快公司、輕公司、平臺公司極受追捧,以爲只有那樣纔算是互聯網,然而,通過了20年的滲透、破壞和重建以後發現,這是對互聯網概念的誤解。互聯網,本質上就像水、電、煤,它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自己不具備模式的善惡,春雨洪水都是水,黑店白店都須要電,如今若是有人說咱們是一家「電公司」,那得有多好笑。
因此,將來20年,聰明的創業者不會單憑一個互聯網概念去忽悠投資人和用戶,若是他說本身創立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那幾乎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如今連養豬場都能說本身是互聯網公司,雖然我沒有這麼說。
互聯網註定會消失在這個20年來的最漫長、最寒冷的冬天,消失在白雪皚皚之中,與此同時,在這裏得到新生,找到商業本質者,生根發芽,只是依賴互聯網概念者,也將與冬雪一塊兒消融。
京東們,不管是主動調整去泡沫仍是被動應戰轉型,都應該感謝這個冬天,正因如此才能在萬里狂奔的路上,沒有失控,得以放慢腳步,碰見最真實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