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程序(應用號)呢?看看小龍先生怎麼說。
小程序是一種不須要下載安裝便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便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Allen Zhang
按照個人理解:其實就是web app,但不一樣於輕應用。
小程序對於創業者來講是福音,爲何呢?
成本
native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推廣:平均成本5元一個下載 ,100萬的下載量,月留存能有10w的都是少數中的少數
開發:安卓,ios要分開作,大量的機型、os版本差別、交互特殊等
就這兩項能承受起的就很少了,最低起步價30w+左右,鉅額的成本將大量的idea扼殺在搖籃裏
而這些死掉的idea大部分就是由於市場小,盈利跟不上巨大的成本而看不到將來
從外部走進微信生態內部
服務更加快捷方便,用戶的使用門檻大大下降。經過微信生態的流量轉化更有效率,多少app的用戶是經過微信文章推廣流量帶去的?一旦你就在這個生態裏,只須要簡單的操做,好比掃碼,這個效率高了多少?
微信想爲創業者提供怎樣的價值
微信作的就是把開發和推廣這兩項成本儘量的下降,推掉成本這座大山,改變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規則,讓創造者能把核心資源(錢和時間)關注到用戶體驗上,去真正爲用戶創造價值
服務是核心!
這就和native app時期有了必定的區別,這裏更歡迎的是服務性的app,也就是他說的用完即時走。
早在8個月前,我就說微信要作的是一個長尾市場,聚合那些沒法承擔成本去獨立作成app的服務。就像當年的亞馬遜同樣,幾乎沒有什麼商品你在亞馬遜上找不到同樣。而如今微信就至關因而把商品變成了服務這種非標的東西。
「小而美」的產品更適合應用號,能獲取較多的紅利,真正高頻經常使用的仍是在原生app那邊更好,固然像同程旅行火車票這種剛需路徑短的仍是很適合微信生態的。
小而美的服務是什麼?
答:低頻、非剛需基於場景的服務,在特定場景下(也就是夠垂直)能夠較好得解決用戶需求。
許多付費的服務可能借力所以煥發出第二春,教育、醫療、家政、求職招聘、二手買賣、旅遊、票務、金融理財、汽車後市場等等ios
那小程序到底如今作出怎樣的東西?
一個簡單的demo(能夠本地或攝像頭拍攝視頻,展現)git
上面源碼地址:https://github.com/edagarli/w...((順便說下上傳視頻官方文檔的用法有點小錯誤,具體看我代碼))github
可是目前小程序問題仍是不少的。
小程序的一些限制:web
1 不支持HTML、沒有 Dom。網頁用的 JS、CSS 基本要所有重寫,WXML 的語法和 HTML 差別還挺大,基本是一個個照着手冊的屬性去改。CSS 選擇器不支持級聯。小程序
2 小程序源碼打包後的大小限制爲1M,超大傳不上去。單次經過 wx.request傳輸的數據最大也是1M。(才1M啊,fuck中)微信小程序
3 MINA 框架實現的 tab bar,最多5個 tab;經過 wx. navigateTo 推入後臺的頁面最多5層,超過會沒法打開新頁面。微信
4 小程序沒有 webview 控件,自帶的 view 和 text 又不支持圖文混排,還不能動態 set WXML …… 因此小程序上的富文本也就只能作到固定焦點圖+純文本+emoji了 app
5 不支持 A 標籤,沒法打開普通網頁。
總體上來說,小程序自己被設計爲處理簡單邏輯的「工具型」應用;同時具備很強的內容封閉性。框架
總結:
「小程序」更適合提供內容和服務爲主、但又須要功能性的小應用,好比服務相對單一的O2O應用如連咖啡、出門問問,再好比在內容以外還但願提供簡單功能的。但對功能和交互要求不少的,如美圖秀秀,京東商城,大衆點評這些「大」應用,是不適合微信小程序的。
其餘:
我整理了一些微信小程序資料,有興趣的看看。https://github.com/edagarli/w...
若是你是個產品經理或是設計人員,能夠先去看一下「微信小程序設計指南」(https://mp.weixin.qq.com/debu...,用來作產品設計規範指導很是好。webapp
我是滷肉(edagarli), 我會不按期分享一些技術,產品以及我創業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