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乾貨|Python裝飾器的從入門到高階用法詳解

首先要恭喜你,點進了這一篇十足乾貨。app

不怕感動本身,這篇文章,小明足足整理了三天之久。絕對值得收藏,以備後用。ide

今天小明要講的是,Python中的裝飾器內容。函數

我會從裝飾器的入門用法逐步講到其高階用法spa

目錄以下

  • 裝飾器語法糖設計

  • 入門用法:日誌打印器日誌

  • 入門用法:時間計時器code

  • 進階用法:帶參數的函數裝飾器orm

  • 高階用法:不帶參數的類裝飾器ci

  • 高階用法:帶參數的類裝飾器開發

  • 內置裝飾器:property

  • 其餘裝飾器:裝飾器實戰

裝飾器語法糖

若是你接觸 Python 有一段時間了的話,想必你對 @ 符號必定不陌生了,沒錯 @ 符號就是裝飾器的語法糖。

它放在函數開始定義的地方,它就像一頂帽子同樣戴在函數的頭上。和這個函數綁定在一塊兒。在咱們調用這個函數的時候,第一件事並非執行這個函數,而是將這個函數作爲參數傳入它頭頂上這頂帽子,這頂帽子咱們稱之爲裝飾函數 或 裝飾器

你要問我裝飾器能夠實現什麼功能?這個真的是無解,小明只能說你的腦洞有多大,裝飾器就有多強大。

裝飾器的使用方法很固定:

  • 先定義一個裝飾函數(帽子)

  • 再定義你的業務函數(人)

  • 最後把這頂帽子帶在這我的頭上

裝飾器的簡單的用法有不少,這裏舉兩個常見的。

  • 日誌打印器

  • 時間計時器

入門用法:日誌打印器

首先是日誌打印器
實現的功能:

在函數執行前,先打印一行日誌告知一下主人,我要執行函數了。
在函數執行完,也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咱但是有禮貌的代碼,再打印一行日誌告知下主人,我執行完啦。

# 這是裝飾函數
def logge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我準備開始計算:{} 函數了:'.format(func.__name__))

       # 真正執行的是這行。
       func(*args, **kw)

       print('啊哈,我計算完啦。給本身加個雞腿!!')
   return wrapper

假如,個人業務函數是,計算兩個數之和。寫好後,直接給它帶上帽子。

@logger
def add(x, y):
   print('{} + {} = {}'.format(x, y, x+y))

而後咱們來計算一下。

add(200, 50)

快來看看輸出了什麼,神奇不?

我準備開始計算:add 函數了:
200 + 50 = 250
啊哈,我計算完啦。給本身加個雞腿!

入門用法:時間計時器

再來看看 時間計時器
實現功能:

顧名思義,就是計算一個函數的執行時長。

# 這是裝飾函數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t1=time.time()
       # 這是函數真正執行的地方
       func(*args, **kw)
       t2=time.time()

       # 計算下時長
       cost_time = t2-t1
       print("花費時間:{}秒".format(cost_time))
   return wrapper

假如,咱們的函數是要睡眠 2秒(冏~,小明實在不知道要舉什麼例子了)。這樣也能更好的看出這個計算時長到底靠不靠譜。

import time

@timer
def want_sleep(sleep_time):
   time.sleep(sleep_time)

want_sleep( 2)

來看看,輸出。真的是2秒耶。真歷害!!!

花費時間:2.0073800086975098

進階用法:帶參數的函數裝飾器

經過上面簡單的入門,你大概已經感覺到了裝飾的神奇魅力了。

不過,裝飾器的用法遠不止如此。咱們今天就要把這個知識點講透。

上面的例子,裝飾器是不能接收參數的。其用法,只能適用於一些簡單的場景。不傳參的裝飾器,只能對被裝飾函數,執行固定邏輯。

若是你有經驗,你必定常常在項目中,看到有的裝飾器是帶有參數的。

裝飾器自己是一個函數,既然作爲一個函數都不能攜帶函數,那這個函數的功能就很受限。只能執行固定的邏輯。這無疑是很是不合理的。而若是咱們要用到兩個內容大致一致,只是某些地方不一樣的邏輯。不傳參的話,咱們就要寫兩個裝飾器。小明以爲這不能忍。

那麼裝飾器如何實現傳參呢,會比較複雜,須要兩層嵌套。

一樣,咱們也來舉個例子。

咱們要在這兩個函數的執行的時候,分別根據其國籍,來講出一段打招呼的話。

def american():
   print("我來自中國。")

def chinese():
   print("I am from America.")

在給他們倆戴上裝飾器的時候,就要跟裝飾器說,這我的是哪國人,而後裝飾器就會作出判斷,打出對應的招呼。

戴上帽子後,是這樣的。

@say_hello("china")
def american():
   print("我來自中國。")

@say_hello("america")
def chinese():
   print("I am from America.")

萬事俱備,只差帽子了。來定義一下,這裏須要兩層嵌套。

def say_hello(contry):
   def wrapper(func):
       def deco(*args, **kwargs):
           if contry == "china":
               print("你好!")
           elif contry == "america":
               print('hello.')
           else:
               return

           # 真正執行函數的地方
           func(*args, **kwargs)
       return deco
   return wrapper

執行一下

american()
print("------------")
chinese()

看看輸出結果。

你好!
我來自中國。
------------
hello.
I am from America

emmmm,這很NB。。。

高階用法:不帶參數的類裝飾器

以上都是基於函數實現的裝飾器,在閱讀別人代碼時,還能夠時常發現還有基於類實現的裝飾器。

基於類裝飾器的實現,必須實現 __call__ 和 __init__兩個內置函數。
__init__ :接收被裝飾函數
__call__ :實現裝飾邏輯。

class logg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unc):
       self.func = func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INFO]: the function {func}() is running..."\
           .format(func=self.func.__name__))
       return self.func(*args, **kwargs)

@logger
def say(something):
   print("say {}!".format(something))

say("hello")

執行一下,看看輸出

[INFO]: the function say() is running...
say hello!

高階用法:帶參數的類裝飾器

上面不帶參數的例子,你發現沒有,只能打印INFO級別的日誌,正常狀況下,咱們還須要打印DEBUG WARNING等級別的日誌。 這就須要給類裝飾器傳入參數,給這個函數指定級別了。

帶參數和不帶參數的類裝飾器有很大的不一樣。

__init__ :再也不接收被裝飾函數,而是接收傳入參數。
__call__ :接收被裝飾函數,實現裝飾邏輯。

class logg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evel='INFO'):
       self.level = level

   def __call__(self, func): # 接受函數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level}]: the function {func}() is running..."\
               .format(level=self.level, func=func.__name__))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返回函數

@logger(level='WARNING')
def say(something):
   print("say {}!".format(something))

say("hello")

咱們指定WARNING級別,運行一下,來看看輸出。

[WARNING]: the function say() is running...
say hello!

內置裝飾器:property

以上,咱們介紹的都是自定義的裝飾器。

其實Python語言自己也有一些裝飾器。好比property這個內建裝飾器,咱們再熟悉不過了。

它一般存在於類中,能夠將一個函數定義成一個屬性,屬性的值就是該函數return的內容。

一般咱們給實例綁定屬性是這樣的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Non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實例化
XiaoMing = Student("小明")

# 添加屬性
XiaoMing.age=25

# 查詢屬性
XiaoMing.age

# 刪除屬性
del XiaoMing.age

可是稍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一下就能夠看出,這樣直接把屬性暴露出去,雖然寫起來很簡單,可是並不能對屬性的值作合法性限制。爲了實現這個功能,咱們能夠這樣寫。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name = None

   def set_age(self, age):
       if not isinstance(age, int):
           raise ValueError('輸入不合法:年齡必須爲數值!')
       if not 0 < age < 100:
           raise ValueError('輸入不合法:年齡範圍必須0-100')
       self._age=age

   def get_age(self):
       return self._age

   def del_age(self):
       self._age = None


XiaoMing = Student("小明")

# 添加屬性
XiaoMing.set_age(25)

# 查詢屬性
XiaoMing.get_age()

# 刪除屬性
XiaoMing.del_age()

上面的代碼設計雖然能夠變量的定義,可是能夠發現不論是獲取仍是賦值(經過函數)都和咱們平時見到的不同。
按照咱們思惟習慣應該是這樣的。

# 賦值
XiaoMing.age = 25
# 獲取
XiaoMing.age

那麼這樣的方式咱們如何實現呢。請看下面的代碼。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name = Non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輸入不合法:年齡必須爲數值!')
       if not 0 <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輸入不合法:年齡範圍必須0-100')
       self._age=value

   @age.deleter
   def age(self):
       del self._age

XiaoMing = Student("小明")

# 設置屬性
XiaoMing.age = 25

# 查詢屬性
XiaoMing.age

# 刪除屬性
del XiaoMing.age

@property裝飾過的函數,會將一個函數定義成一個屬性,屬性的值就是該函數return的內容。同時,會將這個函數變成另一個裝飾器。就像後面咱們使用的@age.setter@age.deleter

@age.setter 使得咱們可使用XiaoMing.age = 25這樣的方式直接賦值。
@age.deleter 使得咱們可使用del XiaoMing.age這樣的方式來刪除屬性。

其餘裝飾器:裝飾器實戰

讀完並理解了上面的內容,你能夠說是Python高手了。別懷疑,自信點,由於不少人都不知道裝飾器有這麼多用法呢。

在小明看來,使用裝飾器,能夠達到以下目的:

  • 使代碼可讀性更高,逼格更高;

  • 代碼結構更加清晰,代碼冗餘度更低;

恰好小明在最近也有一個場景,能夠用裝飾器很好的實現,暫且放上來看看。

這是一個實現控制函數運行超時的裝飾器。若是超時,則會拋出超時異常。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