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SAP開發人員的2017總結

今年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不寫一點什麼怎麼對得起這過去的一年? 就當記流水帳,若干年以後回來看必定頗有意思。jquery

1月編程

有幸成爲SAP Community上2位來自China的SAP mentor之一:微信

3月架構

再次來到客戶現場,和他們的架構師討論二次開發時選用UI5仍是用Vue. 編程語言

回到office以後,把這個討論扔到cloud@SAP的微信羣裏,沒想到激起同事們對這個topic的熱烈討論。我也有幸經過討論認識了一些其餘site的同事,好比Walldorf的QiAn, 還有上海Labs的不少同事。ide

最後以一篇blog向老闆的老闆彙報了此次visit:學習

https://blogs.sap.com/2017/03/31/is-jquery-based-ui-framework-obsolete/網站

4月~7月ui

開始了將近90天的Walldorf - Wiesloch兩點一線的閉關生活。code

週末就宅在林師傅家裏code. 工做日的晚餐和週末每日三餐就consume這些乾貨. 對我這種程序猿來講進食的惟一目的就是維持生命

這三個月也完全領教了德國瞬息萬變的氣候。這是半小時以內從WDF18望出去的風景:

由於從林師傅的家到office要騎行半小時,因此常常在半路上遇到暴雨被從頭到腳淋成落湯雞:

騎到公司時渾身上下所有溼透了,連鞋子裏都全灌滿了水,不得不脫下來拿到窗臺上曬,光着腳寫代碼。

雖然騎車過程當中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最囧的就是medical office裏的護士小妹給我包紮的時候對我說: " 我知道XXX用德語怎麼說,可是對應的英語單詞我不會。。。。。。"

不過我很快從此次incident裏恢復了過來,繼續天天14千米的騎行。

總部的伙食對於我這種不挑食的程序猿來講算完美了,我歷來的第一天到最後離開的前一天,都吃得津津有味。

林師傅家的後面有個小山坡,上去以後是無邊無際的平原。天天我下班騎車去2千米外的超市買麪包都會遇到這兩匹馬:

有一次碰見馬的主人,交談中他們說道一看我就知道我是來出差的,由於Wiesloch這種地方沒有人會由於旅遊的目的過來。

這條路的盡頭往左轉,下坡,就是超市Penny,裏面琳琅滿目的麪包們解決了我天天晚上的填飽肚子問題。

三個月的時間和Chief Arch和IMS developer一塊兒工做,帶着他們的祝願滿載而歸。

在此也特別感謝三個月來林師傅和吳老師無微不至的關照,剛下飛機第一頓的pizza, 週末本身包的餃子,端午節的糉子,臨行前陽臺上的烤肉,感謝吳老師的自行車。也感謝Simon和Zolo的烤肉和啤酒。

7月~至今

加入了新的C4C team. 這支隊伍從最初的只有Max和Harry兩位同事開始,迅速setup起來,成爲了一支有很強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隊伍。你們的背景和工做經歷都不一樣,可是都很敬業,而且都頗有實力,每位同事都有本身的專業上的強項。我頗有信心這支隊伍可以在2018年大有做爲。

9月

在去客戶現場的飛機上認識了7樓Service Center的同事Dean,一位很是厲害的專家,比我全面多了。回來以後和7樓其餘同事交談才知道你們背後對Dean的評價是 "一個集PO, Architect和Senior developer三位於一體的SAP Employee"。嗯嗯,確實,名副其實。

11月

再次回到這個以前曾經support過的客戶,幫助partner解決一些問題。

感謝我老婆和兒子還有個人家人對我工做的支持。


說完了工做,接下來少不了的固然是我苦逼的自由泳學習之路了。

自由泳的打腿和劃手我以爲都比較簡單,很快就學會了,可是卡在了換氣上。

若是說游泳有理論考試的比賽,我以爲我能夠去參加奧運會了。我看了大量各類網站上關於自由泳換氣的視頻和知乎的文字講解,

然而。。。。。。並無什麼卵用。。。。。。

之前看論壇裏有些朋友學自由泳換氣時遇到這些問題:

  1. "一次自由泳游下來,我以爲泳池裏的水位都下降了,消失的部分全到我肚子裏了"

  2. "老子游自由泳時喝進去的尿比你這輩子喝的水還多!"

  3. "冬天練自由泳換氣,喝進去的水太多,每隔10分鐘就要去一次廁所,怎麼破?"

我本身的我的經歷就是:自從我開始練自由泳換氣,每次去游泳館我不再用帶水了,換氣時喝進去的水就足夠了。

換氣的道理我都懂,可是到了水裏我就是作很差。

知乎上有我的說過,當你泡夠了足夠的時間,喝夠了足夠的水,天然就學會了。這個感受須要你本身去領悟,網上的視頻,教練的講解,不能真正教會你。真正學會,只有靠你本身在水裏去領悟。

我本身想一想還真是這樣,今年的12月份,我逐漸就能換上氣了,換氣時也再也不喝水了。

我以爲這就像編程同樣,當程序猿到達了必定量的代碼量以後,或者是獨自解決了必定數量的tricky problem以後,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轉變。

這裏要特別感謝堡格萊斯健身俱樂部的陳曉強教練,不只在岸上和水裏耐心地教導我自由泳的正確動做,還在岸上給我拍視頻糾正個人錯誤動做,是一位很是敬業的教練!

當你在學一門編程語言 / 一種泳姿時,你該學什麼?

我這人有個反思的習慣,這是我高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高中三年灌輸給咱們班的,我很感激他。反思我過去這半年,爲何我雖然有了很牢固的蛙泳基礎,自由泳卻依然學的這麼痛苦?

我反思的結果:

我照着去年學蛙泳的順序學自由泳,從自由泳打腿開始,當打腿可以輕鬆前進25米以後,開始學劃手,轉體,換氣,最後是全身配合。沒錯,不管是網上能找到的教學視頻,仍是現實游泳館中的教練,都是這麼教的。

我學的是什麼?我學的只是自由泳的語法!這道理就像爲何當有的程序猿學一門新的編程語言時,把這麼語言的全部語法從頭至尾讀了一遍,完了扔給他一個需求讓他用這門語言實現,可是他仍是以爲無從下手?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程序界暗黑四大天王之一的王垠在他的著做裏有了精闢的闡述,推薦每位年輕程序猿都去讀讀他的原文: 如何掌握全部的程序語言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7/07/06/master-pl

By the way, 讀到這裏,若是你是一位程序猿 && 你在成都 && 你還不知道王垠是誰,then 請你去面壁



以上是垠神的原文引用,再回到我自由泳的問題:我只學會了自由泳的語法,而沒有領會自由泳的 "語言特性(paradigm)" !!

什麼是自由泳的語言特性?一千個自由泳泳者可能有一千個, 不,沒那麼多,至少一百種答案。就我我的來講,結合我從不會換氣到學會換氣的過程,我認爲是:側身。

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適當的緊張度,在遊進中保持頭部平穩,軀幹圍繞身體縱軸有節奏的天然轉動35゜~45゜" 向下面這張圖同樣,想必你能清楚地觀察到軀幹轉動35度到45度這一behavior吧?

而我,從一開始對這個轉動,側身的動做就很不適應,一側身時我就很緊張,懼怕水從鼻子裏灌進去。在這種肌肉緊張的狀況下,再去強行練劃手,換氣,效果可想而知。問題的根源就是我遊了一年多的蛙泳,身體肌肉已經熟悉了蛙泳那種在遊進過程當中,身體永遠是俯臥在水裏的語言特性。當我從俯臥切換到側身時,個人大腦會本能地對這種位置的變化產生抗拒,而後傳遞到我全身。客服

克服這個問題我用的也是最笨的辦法: 老老實實泡了兩個月。如今個人身體對側臥已經很是適應了,我常常用側臥的方式漂浮在水裏,輕輕打腿保證身體原地懸浮,而後側頭從水裏望向水面,觀察水面被其餘泳者遊過而盪漾起的波紋,以及在水裏觀摩其餘自由泳高手的打腿和劃手動做。這時我才發現水裏是如此安靜,這是我之前遊蛙泳沒法領略到的。

若是是我來教別人自由泳,在學員打腿過關以後,我不會讓他先開始練側身打腿,而是會讓他先從側身漂浮開始。沒錯,就是側身漂浮,何時以爲可以全身很是放鬆漂浮在水裏了,何時就能開始練側身打腿。由於我認爲側身轉體是自由泳最重要的語言特性。

咱們平凡人老是很羨慕C羅和孫楊在金球頒獎典禮上或者冠軍領獎臺上的風光,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085791-2f3620ae5e19e718?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而老是會去忽略他們背後作出的大量常人沒法想象的艱苦訓練:

2018年,讓咱們每位程序猿都像C羅和孫楊同樣,繼續鍥而不捨的打磨本身的職業技能。

2018年的願望

真心但願個人自由泳能遊得好看一點

這些動做簡直就像藝術品同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