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報考軟件設計師的經驗教訓

<table>
<tbody>
<tr>
<td id="artContent">
<div style="width: 656px; 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0;"></div>
<p>Hi, 你們好。</p><p>今天這篇更新講的是我本身的經歷和體會哦。</p><p>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和你們一塊兒學習Scott的方法好久了,總要實踐一回。因而3月27日,我報名了軟件設計師考試,5月20日剛剛考完。</p><p>軟件設計師考試的介紹以下:</p><p><span><em><span>軟件設計師考試屬於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中級資格考試,是由國家人事部(已改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信息產業部(已改成: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下的國家級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正地對全國計算機與軟件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水平測試。</span></em></span></p><p>每一年的經過率大約是20%。</p><p><br></p><p>做爲一個零基礎非IT業內人士,報名了之後仍是有點心虛的,在這兩個月裏秉持了Scott強調的「一次只有一個目標」原則:</p><p><span>1. 決定當前你的焦點是什麼。只能有一個。</span></p><p><span>2. 承諾在必定時間內堅持它。它多是一個項目的截止日期,就像個人挑戰中那樣,或者它也能夠是任意規定的時間。焦點若是切換得太快就沒法發揮做用。</span></p><p><span>3. 對於你的焦點以外的其餘任何事,目標是使之平穩運轉,而不是主動的自我提高,並絕對不要有新的主動承諾。</span></p><p><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585394&amp;idx=1&amp;sn=3d83bd9207e69e6347f7ac64f5b5c869&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data_ue_src="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585394&amp;idx=1&amp;sn=3d83bd9207e69e6347f7ac64f5b5c869&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span>爲何說專一(而非努力)是完成事務的關鍵</span></a></p><p><br></p><p>至於報考的理由?一方面就像跑步有陪跑,我此次是做爲陪考的角色;另外一方面我也確實有興趣學習軟件方面的知識;再一方面就是想把學習的方法論應用到實踐中。</p><p><br></p><hr><hr><p><br></p><p>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意識到本身犯了一些錯誤。<br></p><p>A. 一開始花了不少時間挑選購買筆記本、簽字筆、便箋紙…… 典型的想要跑步卻只買了新跑鞋的行爲。這些都被Scott稱爲感受良好任務,作了這些雜事,心理上以爲本身爲目標作出了努力,實際上並無任何進展。</p><p>如何不要拖延而且保持專一?</p><p><span>Scott:</span></p><p><span>1. 早起並立刻開始工做。</span></p><p><span>這並非用來節約時間,是由於,對我來講,起得早會很強烈地與把工做作完關聯起來。當我早早醒來時(相對於我睡懶覺的空閒日子而言),我當即給了本身一個當天要努力工做的潛意識信號。</span></p><p><span>2.建立一個行動計劃。</span></p><p><span>即便工做並不複雜,我也頻繁地作計劃,由於計劃自己爲採起行動建立了一個積極的打底效果。固然,(若是作法不得當)作計劃也能浪費太多的時間, 不過花10分鐘時間來歸納出在接下來幾個小時裏你要完成的事情,能夠推進你前進。</span></p><p><span>3. 早早完成一次工做量大爆發。</span></p><p><span>若是你那一天提前完成了工做,那也會建立積極的打底效應。那些我能在上午就完成2-3小時工做量的日子,就也是我能更輕鬆地在接下來8個小時內保持工做的日子。</span></p><p><br></p><p>B. 高估了本身天天能投身在學習中的時間</p><p>其實Scott已經提醒過不要高估本身的效率,我只能說,真正開始一個自發項目後,你會發現本身比想象中還要低效。好處是,這說明咱們還有很大的壓榨空間:-D</p><p>在此我推薦你們一個免費的APP,「番茄自習室」,它是基於番茄時鐘法的原理,每當你專一了25分鐘,就獲得1個番茄。不少時候,我剛剛坐下來學習了十幾分鍾,就忽然想起有一個其餘的事情要作,相似於洗衣服、網購日用品之類的,很明顯,這些事情並不緊迫,純粹是逃避學習的拖延症發做。這時候,我會告訴本身,等完成這個番茄再去作那些瑣事。</p><p>固然,若是你有一個手錶,那我建議乾脆把手機放在看不見的地方。用手錶計時,每次專一學習的時間不要少於25分鐘。</p><p><span>Scott:計劃很簡單而現實很複雜。你對於一天或者一週的計劃能夠是設定好的乾脆利落的時間塊,在你的日曆上造成整潔的色塊。生活則是一場混亂的干擾事件的侵襲。</span></p><p><span>結果就是你在理論上對事物作出承諾的能力,大大強於實踐中。</span></p><p><span>20%法則</span></p><p><span>想一想你是個只有你日常五分之一自制力、意志力和空閒時間的人。你會如何制定一個計劃來完成你面前的目標?</span></p><p><span>如今把那做爲你的實際計劃,由於這個20%的你比你的虛構計劃更接近現實。</span></p><p><span>那意味着若是你認爲你能夠爲一個新目標承諾一週10個小時,那就問問你本身若是你只能作2個小時要如何設定計劃。你可能最終作得比2個小時多,但它比起10個小時是個更實際的起點。</span></p><p><br></p><p>C. 作的練習題仍是不夠多</p><p>固然這個錯誤主要是B錯誤的後果,看書的進度比預計的慢,因此減小了作習題的時間。若是從新規劃一下的話,我會選擇Scott推薦過的逆序學習,即先作習題,再回頭去看那本700頁的書。</p><p><span><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612235&amp;idx=1&amp;sn=9d8265b22cf131930ddc8e1df646c963&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data_ue_src="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612235&amp;idx=1&amp;sn=9d8265b22cf131930ddc8e1df646c963&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請參考:如何進行倒序學習(以及爲何它能節省你的時間)</a></span></p><p><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0.75" data-w="1280" src="http://image108.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2822/106959136_1"></p><hr><hr><p><br></p><p>短期學會一門艱澀學科的技巧:<br></p><p>曾經我在複習的時候經常欺騙本身,看到大段的論述或者比較難懂的部分,我會告訴本身我先跳過,等把其餘部分學完了再回過頭來鑽研這一部分。</p><p>然而多年以後,我本身體會到了,而Scott也講到了:、</p><p><span>訣竅就是切切實實去作。</span></p><p><span>在15天內經過一場微積分考試的訣竅,就是切實地學會微積分。不是一種背誦的竅門或者是考得好的花招,而是相反的,努力去深刻理解根本原理。</span></p><p><span>原理比起表面的細節來講要少得多。只有經過真正學會這些,而後積極地練習作它們最多見的實例題目,你纔能有機會在一場有着新題目的考試中發揮好。</span></p><p><span>帶着這樣的覺悟,才能在本身想要回避困難的時候,按捺心情,踏踏實實地看完難懂的部分。</span></p><p><br></p><p><span>MIT例行方法</span></p><p><span>這個例行程序很是普適,因此我說它能夠在不少不一樣類型的課程上發揮做用,只需作一點點修改。在MIT挑戰期間,我把同一個模版用在了多樣化的課程上如生物、化學、經濟學和編程學。</span></p><p><span>基本戰略分爲3部分:</span></p><p><span>1. 覆蓋</span></p><p><span>2. 練習</span></p><p><span>3. 洞察</span></p><p><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551554&amp;idx=1&amp;sn=83d04bf427ab2eec72459f9e7d73a3e6&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data_ue_src="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551554&amp;idx=1&amp;sn=83d04bf427ab2eec72459f9e7d73a3e6&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span>快速學習訓練營-第6天</span></a></p><p><br></p><p><span>費曼技巧:</span></p><p><span>1. 拿出任何你不理解的概念/科目/問題。試着儘量的具體,並集中於你理解得最少的東西上。</span></p><p><span>2. 試着寫下一條對此概念的解釋,彷彿你在把它教給其餘人。這個要求迫使你思考得更明確直白,禁止你跳過某些你沒有在頭腦中好好想通的東西。</span></p><p><span>3. 每當你卡殼了,你就知道你缺乏了一塊理解的碎片。如今回去看書,看你的筆記,或是找一個同窗或者老師來詢問你欠缺的東西。每每你均可以徹底靠你本身作成這整件事,而你缺失了什麼東西會很明顯。</span></p><p><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660035&amp;idx=1&amp;sn=90e65724ed659c24625d0cc0c84f6128&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data_ue_src="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660035&amp;idx=1&amp;sn=90e65724ed659c24625d0cc0c84f6128&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span>如何學習高於你自身水平的科目</span></a></p><p><br></p><p><span>原則1:一次學會</span></p><p><span>這個原則主張,學習某樣事物的正確時間就是你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你閱讀或者聽課時。等到最後才學習會致使大量白費的努力和糟糕的成績。</span></p><p><span>每當我發現了一個沒有當即豁然開朗的概念時,我會立刻就投入時間去弄懂它。這帶來了一段專心的努力,可以在任何漏洞破壞基礎前將它修復。</span></p><p><span>原則2:懂了,就是有能力去教</span></p><p><span>若是你不能簡明地解釋某個事物,那意味着你沒有充分理解它。伴隨着一次學會的哲學,你能夠分辨出你還沒有學會某事的方式就是你是否能夠教它。</span></p><p><span>這是確保你堅持了原則1的石蕊試驗。若是你不能,大聲地或者是書面地,沒有疑惑沒有矛盾地解釋這個概念,那就停下來立刻把它弄懂。</span></p><p><span>原則3:背誦是最後手段</span></p><p><span>最後一個原則是,死記硬背是個不良習慣,只有絕對必須的時候才能去用它。太多的學生把背誦做爲他們武器的第一選擇,並所以錯失了全部他們本能夠經過創建關聯創造出來的洞察力,那雖然艱難但最終是能節省時間的。</span></p><p><span>有的知識是背誦賽過深刻理解的。可是在上過數學、法律、心理學、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和不少其餘領域的課程後,我得說那只是少數。</span></p><p><span>醫學生和法學學者比數學家或者物理學家須要更多的記憶,但這個原則依然是正確的。</span></p><p><span><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876182&amp;idx=1&amp;sn=12ad4a09914c574cd1e513fa6f354720&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data_ue_src="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yODk0NQ==&amp;mid=401876182&amp;idx=1&amp;sn=12ad4a09914c574cd1e513fa6f354720&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剖析A :對世界上最高效學習者之一所用方法的一次觀察</a></span></p><p><br></p><hr><hr><p><br></p><p>向你們推薦知乎上面一位答主——葉倩倩,她寫過很多關於學習方法的答案。<br></p><p>例如:<em><span>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做/學習任務?</span></em></p><p><span>對於這個問題,今後位答主的回答中,咱們能看到主動回想、費曼技巧、刻意練習等多個Scott文章中反覆強調過的概念。</span></p><p><span>葉倩倩的回答&nbsp;</span><span>摘要</span></p><p><span>做者:葉倩倩<br>連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353727/answer/165700115<br>來源:知乎</span></p><p><span><span>人最大的錯覺之一就是高估了本身的能力。</span></span></p><p><span><span>想要高效率地完成本身不喜歡的學習任務,最重要的是改變本身的思惟方式與學習習慣,而且獲得有效的正反饋。</span><span>即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且看見本身所以而獲得成績的提高。</span><span>若是收穫與付出不成正比,你花費了不少時間卻沒有看到顯而易見的成效,很快就會厭倦繼續作這件事的。</span></span></p><p><span><span>人們每每討厭作本身不擅長的事情。但若是你開始對某件事遊刃有餘,天然就會樂在其中了</span></span></p><p><span></span></p><p><strong>既然不得不作,那就不如換個輕鬆的心態來面對它,先把「不喜歡」的情緒丟在一邊,只管開始動手作就行了。</strong>把你用來「討厭」它的精力放在下決心解決問題上,而且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任什麼時候候,當本身以爲「啊好難,我不喜歡」的時候,認可「不喜歡」這個現象的存在,而後無視這個念頭。</p><p><br><span>專一力是須要練習的,你越是聽任本身,就越難保持專一,效率也就越低,就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不喜歡的東西就會感到愈發困難,它也會給你帶來愈多的挫敗感。</span></p><p><span>必定要回想學過的知識,這很是重要!</span></p><p><span><strong>先理解,後記憶。</strong>只有真正理解了一個知識點,它纔會在你須要用到它的時候迅速出如今你面前。若是隻是死記硬背,就算你記住了全部的知識點,面對靈活的考題的時候也可能束手無策。前面說的推導公式也是爲了方便理解。「<strong>理解」的意思是,從教科書的一大段話中、從老師的板書裏提煉出最重要的內容,想清楚它從哪裏來、它的機制(原理)是什麼、它是怎麼工做的、能用來解決哪些問題。</strong></span></p><p><span>驗證本身是否理解的一個好方法是和別人講述、討論你學到的內容</span><span>。</span></p><p><span><span><span>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花更多的時間在重難點上。這種持續關注重難點的方式叫作「刻意練習」。</span></span></span></p><p><br></p><hr><hr><p>最後,祝我本身能順利經過軟件設計師考試!<br></p><p>感謝讀者「海盜」分享的Scott學韓語的心得體會!由於公衆號的消息超過48小時就不能回覆了,只能在此向你表示感謝。</p><p>歡迎其餘人也來分享本身的學習心得。</p><p><br></p><p><span><span></span><span></span></span></p><p><br></p><p><br></p>
</td>
<script>
var htm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Content").inner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Content").innerHTML = html;html

</script>
</tr>
</tbody>
</table>編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