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腦的情緒,智商和夢境-互聯網神經學系列第四篇

這是互聯網神經學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互聯網大腦的情緒、智商和夢境,互聯網神經心理學」微信

1.互聯網神經心理學的提出網絡

咱們在互聯網神經學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互聯網大腦的架構和運行機理,既然互聯網正在造成與人類大腦高度類似的組織結構,那麼互聯網也應該具有心理學現象,顯示出喜怒哀樂情緒,智商,知覺、認知,智商等現象。架構


互聯網神經心理學(Internet  neuropsychology)就是從互聯網的類神經結構角度分析互聯網大腦的心理學問題,研究互聯網是如何反映現實世界信息,如何反映社會關係,如何產生屬於互聯網大腦的類心理活動。學習

2.神經心理學的簡要介紹測試

一句話簡單的說「神經心理學」就是研究心理與人腦之間關係的學問。古人用靈魂與肉體的關係來講明心理活動的種種性質,以猜測的形式萌發了古代的神經心理學思想。亞里士多德經過觀察分析曾把心理過程分爲感受、知覺、幻想、注意、記憶、認識活動等多種;大數據


在經歷超過2000年的不斷實驗和探頭,到1929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波林第一次提出神經心理學這一名稱。此後,科學家開始了十分細緻的臨牀研究和實驗室工做。直到蘇聯神經心理學家魯利亞1973年出版的《神經心理學原理》,這個學科的基礎纔算真正奠基。網站

現代神經心理學中另外一位突出貢獻者是斯佩裏。他把貓、猴子、猩猩聯結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纖維割斷,稱爲「割裂腦」手術。1961年斯佩裏設計了精巧和詳盡的測驗,發現大腦兩半球機能的不對稱性,右半球也有言語功能,從而更新了優點半球的概念。裂腦人的每個半球都有其獨自的感受、知覺和意念,都能獨立地學習、記憶和理解,兩個半球都能被訓練執行同時發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務。斯佩裏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言語、思惟和意識與兩個半球的關係,成績卓著,得到了198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搜索引擎

3.互聯網大腦的心理學表現人工智能

1)互聯網大腦的情緒問題spa

目前從互聯網所包含的應用看,可以產生相似人類情緒的部分主要發生在社交網絡中,譬如新浪微博,騰訊微信,Facebook,twitter等,這些巨型社交網絡鏈接了數十億人類,並且將來可能進行進一步的融合,

社交網絡不但鏈接了互聯網用戶。更鏈接了這些用戶在文字,圖片和視頻中表達的情緒,當這種情緒經過關係鏈產生傳播和共振時,互聯網大腦的情緒就具有了研究基礎。

大部分時間裏,社交網絡中發生着千萬種的情緒釋放,雖然可能局部有激烈的情緒節點爆發,但若是此時沒有哪個情緒能佔到主導位置,那麼從大尺度看,整個互聯網大腦能夠認爲是處於平靜情緒狀態。

但發生重要事件引起社交網絡某種情緒集中爆發時,互聯網大腦就會表現出顯著的情緒,例如喬布斯去世的趨勢引起的悲痛情緒,中國奧運會得到第一名引起的高興情緒,關於霧霾報道引起的擔憂情緒

2)互聯網大腦的左右腦分工問題

做爲神經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斯佩裏經過裂腦實驗發現人左右兩半球機能分工的不對稱性,右半球也有言語功能,但每個半球都有其獨自的感受、知覺和意念,都能獨立地學習、記憶和理解,這種現象也一樣發生在互聯網神經心理學領域。

咱們在第三篇系列文章中提出以百度,谷歌爲表明的搜索引擎將進化爲互聯網的左大腦,強於理性,字符,規則;以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爲表明的社交網絡將進化爲互聯網的右大腦,強於感情,交互,認知等。

根據斯佩裏的理論,每個半球都有其獨立的完整的功能,但有不對稱分工,從互聯網發展看,互聯網大腦也有此跡象,例如谷歌在強於搜索引擎的同時也發展出本身的社交網絡G+,騰訊強於社交網絡,但經過收購搜索引擎搜狗,與微信等應用進行深刻關聯。因而可知,百度發展本身的社交網絡,facebook,twitter發展本身的搜索引擎,在將來是順應互聯網類腦結構的進化需求。

3)互聯網大腦的感知、記憶,學習問題

互聯網的感知信息有三個來源,第一是人們經過社交網絡發佈的即時信息,第二是在各專業網站,維基百科由專業人士輸入的專業類信息。第三個來自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傳來的物理世界物的信息,也就是互聯網感受神經系統輸入的信息。

這三方信息被搜索引擎爲表明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系統進行二次加工,從而造成將來互聯網大腦感知、記憶,學習的基礎。

4)互聯網大腦「夢境」問題

從夢的起源來看,夢是人的心理過程的產物,關於互聯網夢境的產生,2014年11月,咱們發表文章「人類即將進入互聯網夢境時代」,進行了闡述:

「隨着互聯網大腦的日臻成熟,虛擬現實技術開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與傳統虛擬現實不一樣,這一全新時期再也不是虛擬圖像與現實場景的疊加(AR),也不是看到眼前巨幕展示出來的三維立體畫面(VR)。它開始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得更加緊密,以龐大的數據量爲基礎,讓人工智能服務於虛擬現實技術,令人們在其中得到真實感和交互感,讓人類大腦產生錯覺,將視覺、聽覺、嗅覺、運動等神經感受與互聯網夢境系統相互做用,在清醒的狀態下產生夢境感(Real dream)」

「就像在人類的夢境中咱們會與人發生聯繫同樣,互聯網的夢境一樣須要人與人的交互,這樣一來,咱們就須要一個開放的網絡環境。就像互聯網將人連接在一塊兒,出現社交網絡;將萬物連接在一塊兒,產生物聯網同樣,夢聯網The Internet of Dream(IOD)將成爲現實。在夢聯網的世界中,聯網的夢境能夠互相聯通,人們能夠輕易進入到別人的夢境中,成爲夢境的觀看者或參與者,與其餘參與者發生交互活動。進入夢境的人們能夠進行語言交流、肢體接觸,而這種互聯網社交體驗,可以帶給人極其強烈的真實感。能夠預見的將來是,夢境中的社交活動將成爲將來互聯網社交的一大趨勢。」

5)互聯網大腦的智商問題,

這個問題目前有了較爲深刻的研究,2014年6月咱們在莫斯科舉辦的ITQM會議上發表論文進行了詳細討論,提出「經過一系列標準測試對互聯網智商標準評測庫進行測量,從而得出互聯網在被測試時間點的智力發展水平,也就是該時間點的互聯網大腦的智商」


搜索引擎是目前互聯網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它索引了幾乎其餘全部互聯網網站的信息,同時谷歌,百度等公司經過各類方式不斷提升搜索引擎的智能水平,所以對搜索引擎的智商測試對研究互聯網大腦的智商有重要意義。2014年咱們對全世界50個搜索引擎智商進行了測試得出以下結果:


應該指出搜索引擎智商不能等於互聯網大腦智商,另外一個重要的互聯網應用-社交網絡所蘊含的智能能力甚至超過咱們的現象和測試手段,將來如何把社交網絡智商化並與搜索引擎組合在一塊兒造成完整的互聯網智商將是一個重要的」互聯網神經心理學問題「

4.人腦和互聯網大腦在研究中分別遇到的難題

人類關於腦的學科,不管是神經心理學,認知神經學,心理學等,都面臨一個重大的難題,即人類活體大腦過於精密封閉,沒法直接把心理學現象與具體的腦功能結合起來。科學家每每採用利用腦部患病的病人與正常人對比,或摧毀實驗者局部腦功能的方式進行試驗等方式,發現大腦與心理學現象的關係。但這種方法有很大的不精確性和人道問題。

與人類大腦的相關研究不一樣,研究互聯網大腦的心理學現象,咱們不會面臨人類大腦那樣的難題,由於互聯網的每個技術細節,程序代碼,硬件設備,商業流程都是由人類一點一滴構建出來,但互聯網神經心理學卻須要面對另外一困難:

互聯網功能和結構發展過於迅速,變化過於劇烈,這須要咱們抓住互聯網在當前不成熟階段的進化特徵,預測成熟階段的架構,並以此做爲互聯網與腦科學,心理學交叉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