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做是進行程序由 SUN SPARC 向 Intel X86 移植的工做,多數問題都出如今網絡字節序的部分,因此拿出來在這部分工做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幾個接口區分比較下:)網絡
ntohs =net to host short int 16位函數
htons=host to net short int 16位測試
ntohl =net to host long int 32位spa
htonl=host to net long int 32位.net
ntohs 簡述:線程
將一個無符號短整形數從網絡字節順序轉換爲主機字節順序。
#include
u_short PASCAL FAR ntohs( u_short netshort);
netshort:一個以網絡字節順序表達的16位數。
註釋:
本函數將一個16位數由網絡字節順序轉換爲主機字節順序。
返回值:ntohs()返回一個以主機字節順序表達的數。unix
htons 簡述:指針
將主機的無符號短整形數轉換成網絡字節順序。
#include
u_short PASCAL FAR htons( u_short hostshort);
hostshort:主機字節順序表達的16位數。
註釋:
本函數將一個16位數從主機字節順序轉換成網絡字節順序。
返回值: htons()返回一個網絡字節順序的值。blog
=================================================接口
這2個函數提供了主機字節順序與網絡字節順序的轉換
好比網絡字節 爲 00 01
u_short a;如何直接對應的話 a=0100; 爲何呢?由於主機是從高字節到低字節的,因此應該轉化後
a=ntohs(0001); 這樣 a=0001;
首先,假設你已經有了一個sockaddr_in結構體ina,你有一個IP地址」132.241.5.10″ 要儲存在其中,你就要用到函數inet_addr(),將IP地址從 點數格式轉換成無符號長整型。使用方法以下:
ina.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32.241.5.10″);
注意,inet_addr()返回的地址已是網絡字節格式,因此你無需再調用 函數htonl()。
咱們如今發現上面的代碼片段不是十分完整的,由於它沒有錯誤檢查。 顯而易見,當inet_addr()發生錯誤時返回-1。記住這些二進制數字?(無符 號數)-1僅和IP地址255.255.255.255相符合!這但是廣播地址!大錯特 錯!記住要先進行錯誤檢查。
好了,如今你能夠將IP地址轉換成長整型了。有沒有其相反的方法呢? 它能夠將一個in_addr結構體輸出成點數格式?這樣的話,你就要用到函數 inet_ntoa()(「ntoa」的含義是」network to ascii」),就像這樣:
printf(「%s」,inet_ntoa(ina.sin_addr));
它將輸出IP地址。須要注意的是inet_ntoa()將結構體in-addr做爲一 個參數,不是長整形。一樣須要注意的是它返回的是一個指向一個字符的 指針。它是一個由inet_ntoa()控制的靜態的固定的指針,因此每次調用 inet_ntoa(),它就將覆蓋上次調用時所得的IP地址。例如:
char *a1, *a2;
a1 = inet_ntoa(ina1.sin_addr); /* 這是198.92.129.1 */
a2 = inet_ntoa(ina2.sin_addr); /* 這是132.241.5.10 */
printf(「address 1: %s 「,a1);
printf(「address 2: %s 「,a2);
輸出以下:
address 1: 132.241.5.10
address 2: 132.241.5.10
假如你須要保存這個IP地址,使用strcopy()函數來指向你本身的字符指針。
==================================================
htonl()表示將32位的主機字節順序轉化爲32位的網絡字節順序 htons()表示將16位的主機字節順序轉化爲16位的網絡字節順序(ip地址是32位的端口號是16位的 )
inet_ntoa()
簡述:
將網絡地址轉換成「.」點隔的字符串格式。
#include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in:一個表示Internet主機地址的結構。
註釋:
本函數將一個用in參數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結構轉換成以「.」 間隔的諸如「a.b.c.d」的字符串形式。請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實現所分配的內存中。應用程序不該假設 該內存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個線程的下一個WINDOWS套接口調用前,數據將保證是有效。
返回值:
若無錯誤發生,inet_ntoa()返回一個字符指針。不然的話,返回NVLL。其中的數據應在下一個WINDOWS套接口調用前複製出來。
參見:
inet_addr().
測試代碼以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argc, char* argv[])
{
struct in_addr addr1,addr2;
ulong l1,l2;
l1= inet_addr(「192.168.0.74″);
l2 = inet_addr(「211.100.21.179″);
memcpy(&addr1, &l1, 4);
memcpy(&addr2, &l2, 4);
printf(「%s : %s 「, inet_ntoa(addr1), inet_ntoa(addr2)); //注意這一句的運行結果
printf(「%s 「, inet_ntoa(addr1));
printf(「%s 「, inet_ntoa(addr2));
return 0;
}
實際運行結果以下:
192.168.0.74 : 192.168.0.74 //從這裏能夠看出,printf裏的inet_ntoa只運行了一次。
192.168.0.74
211.100.21.179
inet_ntoa返回一個char *,而這個char *的空間是在inet_ntoa裏面靜態分配的,因此inet_ntoa後面的調用會覆蓋上一次的調用。第一句printf的結果只能說明在printf裏面的可變參數的求值是從右到左的,僅此而已。
部份內容來自:blog.chinauni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