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 Web 的發展,用戶對於 Web 的實時推送要求也愈來愈高,在 WebSocket 出現以前,大多數狀況下是經過客戶端發起輪詢來拿到服務端實時更新的數據,由於 HTTP1.x 協議有一個缺陷就是通訊只能由客戶端發起,服務端無法主動給客戶端推送。這種方式在對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場景下,好比即時通信、即時報價等,顯然會十分低效,體驗也很差。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出現了 WebSocket 協議,實現了客戶端和服務端雙向通訊的能力。介紹 WebSocket 以前,仍是讓咱們先了解下輪詢實現推送的方式。html
短輪詢的實現思路就是瀏覽器端每隔幾秒鐘向服務器端發送 HTTP 請求,服務端在收到請求後,不管是否有數據更新,都直接進行響應。在服務端響應完成,就會關閉這個 TCP 鏈接,代碼實現也最簡單,就是利用 XHR , 經過 setInterval 定時向後端發送請求,以獲取最新的數據。git
setInterval(function() { fetch(url).then((res) => { // success code }) }, 3000);
客戶端發送請求後服務器端不會當即返回數據,服務器端會阻塞請求鏈接不會當即斷開,直到服務器端有數據更新或者是鏈接超時才返回,客戶端纔再次發出請求新建鏈接、如此反覆從而獲取最新數據。大體效果以下:github
客戶端代碼以下:web
function async() { fetch(url).then((res) => { async(); // success code }).catch(() => { // 超時 async(); }) }
前面提到的短輪詢(Polling)和長輪詢(Long-Polling), 都是先由客戶端發起 Ajax 請求,才能進行通訊,走的是 HTTP 協議,服務器端沒法主動向客戶端推送信息。算法
當出現相似體育賽事、聊天室、實時位置之類的場景時,輪詢就顯得十分低效和浪費資源,由於要不斷髮送請求,鏈接服務器。WebSocket 的出現,讓服務器端能夠主動向客戶端發送信息,使得瀏覽器具有了實時雙向通訊的能力。express
沒用過 WebSocket 的人,可能會覺得它是個什麼高深的技術。其實否則,WebSocket 經常使用的 API 很少也很容易掌握,不過在介紹如何使用以前,讓咱們先看看它的通訊原理。後端
當客戶端要和服務端創建 WebSocket 鏈接時,在客戶端和服務器的握手過程當中,客戶端首先會向服務端發送一個 HTTP 請求,包含一個 Upgrade 請求頭來告知服務端客戶端想要創建一個 WebSocket 鏈接。瀏覽器
在客戶端創建一個 WebSocket 鏈接很是簡單:安全
let ws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9000');
相似於 HTTP 和 HTTPS,ws 相對應的也有 wss 用以創建安全鏈接,本地已 ws 爲例。這時的請求頭以下:服務器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nection: Upgrade // 表示該鏈接要升級協議 Cookie: _hjMinimizedPolls=358479; ts_uid=7852621249; CNZZDATA1259303436=1218855313-1548914234-%7C1564625892; csrfToken=DPb4RhmGQfPCZnYzUCCOOade; JSESSIONID=67376239124B4355F75F1FC87C059F8D; _hjid=3f7157b6-1aa0-4d5c-ab9a-45eab1e6941e; acw_tc=76b20ff415689655672128006e178b964c640d5a7952f7cb3c18ddf0064264 Host: localhost:9000 Origin: http://localhost:9000 Pragma: no-cache Sec-WebSocket-Extensions: permessage-deflate; client_max_window_bits Sec-WebSocket-Key: 5fTJ1LTuh3RKjSJxydyifQ== // 與響應頭 Sec-WebSocket-Accept 相對應 Sec-WebSocket-Version: 13 // 表示 websocket 協議的版本 Upgrade: websocket // 表示要升級到 websocket 協議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4_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6.0.3809.132 Safari/537.36
響應頭以下: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ZUip34t+bCjhkvxxwhmdEOyx9hE= Upgrade: websocket
此時響應行(General)中能夠看到狀態碼 status code 是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 表示該鏈接已經從 HTTP 協議轉換爲 WebSocket 通訊協議。 轉換成功以後,該鏈接並無中斷,而是創建了一個全雙工通訊,後續發送和接收消息都會走這個鏈接通道。
注意,請求頭中有個 Sec-WebSocket-Key 字段,和相應頭中的 Sec-WebSocket-Accept 是配套對應的,它的做用是提供了基本的防禦,好比惡意的鏈接或者無效的鏈接。Sec-WebSocket-Key 是客戶端隨機生成的一個 base64 編碼,服務器會使用這個編碼,並根據一個固定的算法:
GUID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 一個固定的字符串 accept = base64(sha1(key + GUID)); // key 就是 Sec-WebSocket-Key 值,accept 就是 Sec-WebSocket-Accept 值
其中 GUID 字符串是 RFC6455 官方定義的一個固定字符串,不得修改。
客戶端拿到服務端響應的 Sec-WebSocket-Accept 後,會拿本身以前生成的 Sec-WebSocket-Key 用相同算法算一次,若是匹配,則握手成功。而後判斷 HTTP Response 狀態碼是否爲 101(切換協議),若是是,則創建鏈接,大功告成。
下面來實現一個純文字消息類型的一對一聊天(單聊)功能,廢話很少說,直接上代碼,注意看註釋。
客戶端:
function connectWebsocket() { ws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9000'); // 監聽鏈接成功 ws.onopen = () => { console.log('鏈接服務端WebSocket成功'); ws.send(JSON.stringify(msgData)); // send 方法給服務端發送消息 }; // 監聽服務端消息(接收消息) ws.onmessage = (msg) => { let message = JSON.parse(msg.data); console.log('收到的消息:', message) elUl.innerHTML += `<li class="b">小秋:${message.content}</li>`; }; // 監聽鏈接失敗 ws.onerror = () => { console.log('鏈接失敗,正在重連...'); connectWebsocket(); }; // 監聽鏈接關閉 ws.onclose = () => { console.log('鏈接關閉'); }; }; connectWebsocket();
從上面能夠看到 WebSocket 實例的 API 很容易理解,簡單好用,經過 send() 方法能夠發送消息,onmessage 事件用來接收消息,而後對消息進行處理顯示在頁面上。 當 onerror 事件(監聽鏈接失敗)觸發時,最好進行執行重連,以保持鏈接不中斷。
服務端 Node : (這裏使用 ws 庫)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server = require('http').Server(app); const WebSocket = require('ws');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 server: server }); wss.on('connection', (ws) => { // 監聽客戶端發來的消息 ws.on('message', (message) => { console.log(wss.clients.size); let msgData = JSON.parse(message); if (msgData.type === 'open') { // 初始鏈接時標識會話 ws.sessionId = `${msgData.fromUserId}-${msgData.toUserId}`; } else { let sessionId = `${msgData.toUserId}-${msgData.fromUserId}`; wss.clients.forEach(client => { if (client.sessionId === sessionId) { client.send(message); // 給對應的客戶端鏈接發送消息 } }) } }) // 鏈接關閉 ws.on('close', () => { console.log('鏈接關閉'); }); });
同理,服務端也有對應的發送和接收的方法。完整示例代碼見 這裏
這樣瀏覽器和服務端就能夠愉快的發送消息了,效果以下:
其中綠色箭頭表示發出的消息,紅色箭頭表示收到的消息。
在實際使用 WebSocket 中,長時間不通消息可能會出現一些鏈接不穩定的狀況,這些未知狀況致使的鏈接中斷會影響客戶端與服務端以前的通訊,
爲了防止這種的狀況的出現,有一種心跳保活的方法:客戶端就像心跳同樣每隔固定的時間發送一次 ping ,來告訴服務器,我還活着,而服務器也會返回 pong ,來告訴客戶端,服務器還活着。ping/pong 實際上是一條與業務無關的假消息,也稱爲心跳包。
能夠在鏈接成功以後,每隔一個固定時間發送心跳包,好比 60s:
setInterval(() => { ws.send('這是一條心跳包消息'); }, 60000)
經過上面的介紹,你們應該對 WebSocket 有了必定認識,其實並不神祕,這裏對文章內容簡單總結一下。當建立 WebSocket 實例的時候,會發一個 HTTP 請求,請求報文中有個特殊的字段 Upgrade ,而後這個鏈接會由 HTTP 協議轉換爲 WebSocket 協議,這樣客戶端和服務端創建了全雙工通訊,經過 WebSocket 的 send 方法和 onmessage 事件就能夠經過這條通訊鏈接交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