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繼續看小島上的故事,最開始的小島上只有艾伯、貝克和查理三我的,他們三個都是生死與共的好朋友,有什麼事情均可以協商解決。可是隨着小島上的人愈來愈多,經濟愈來愈繁榮。有不少事情變得難以解決,常常發生島民之間的暴力衝突。
另外呢,人多了嘛,什麼人都有,偷魚賊也開始三五成羣的禍害你們。最糟糕的是,不遠處的小鼓島上的強盜還會對咱們這座美麗的小島進行襲擊,強盜一來,那日子就沒發過了,島上的魚都被他們搶走了。
到了這個時候,瓜熟蒂落的,島民須要聯合起來抵抗偷魚賊、抵抗強盜,而且還要解決他們本身人之間的內部衝突。換言之,如今的小島,須要一個對全部人負責的政府,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固然了,政府必需要保證人們的自由,由於小島之因此能發展到今天,全是創建在自由之上的。
最後,你們討論決定選舉12名參議員,其中包括一名可以行使行政權力的議長,來組成咱們想要的政府,幫助咱們解決問題。
爲了能抵禦小鼓島的強盜,就須要一支海軍,要裝備長矛和獨木舟。
爲了維護小島的內部穩定,維護你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你們的魚,還須要設立一套司法體系解決糾紛,同時還有警察來執行法院的法令。
那麼問題就很明顯了,政府是不從事生產的,可是不管是軍隊、司法機構和警察的人員都要吃魚,並且長矛,獨木舟都須要用魚去購買。換言之,政府須要資金的支持纔有可能正常的運轉。那麼小島上的人們必須每一年繳納一些魚做爲稅款。
政府在有稅款的前提下組建起來了,不過做爲島民也擔憂,咱們但是崇尚自由的,萬一政府的權利過大,壓迫咱們怎麼辦呢?因而人們又制定了憲法,其中明確規定了參議院有哪些權利,其中沒有說起的權利那仍是歸屬於你們的。這樣還不放心,爲了防止人們對參議院的職權範圍產生誤解,法院系統還設置了最高大法官一職,專門負責維護憲法的權威,而且約束監督參議員們的行爲。
你看啊,這是一個多麼周全的安排。這樣一來你們也纔算放心,在投票經過憲法以後,這座美麗的小島有了一個名字,美索尼亞島國,其實做者所說的就是,美國。
咱們來看這個故事中政府成立的最底層邏輯。爲了保障全部人民的權利,你們都願意讓渡一些自身的權利給政府,讓政府保證全部人的自由、生命和財產。
政府是不從事生產的,他的一切支出都來源於納稅人的稅款。雖然稅收下降了島上可使用的儲蓄總額,限制了投資資本的供給。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爲,安全的環境和合同解決糾紛的法院所帶來的好處要遠遠大於他們所付出的代價,這確實是沒有錯的。
而且,人們爲了約束政府的權利,設置了憲法這個巧妙的安排,憲法與政府的關係就如同老虎與籠子的關係。
就如今來看,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回到現實中的美國,做者說不多有美國人可以真正認識到,美國是創建在對政府權利的嚴格限制基礎之上的。在建國的時候,開國元勳們對於自由、理性和科學的思考很是透徹,他們試圖在人們和政府之間創建一種嶄新的關係。在這個關係中,主權是在人們手中,人權聖神不可侵犯。美國憲法是一個設計巧妙的籠子,能夠防止政府這個野獸的失控。憲法中有意的將權利分配到聯邦政府下的不一樣部門當中,而且把中央的權利下放到各個州。這些安排都是爲了防止聯邦政府從人民手中剝削任何權利。
因此咱們才能看到,在美國人人能夠享有人身自由權和財產權,政府無權干涉。這樣的安排但是以前任何國家的法典中都未曾有過的。
可是慢慢的,這個清晰的設定變得模糊。每當危機發生的時候,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相信政府須要更多的權利,人們一再的讓渡出本身的自由。
做者給出了一句一針見血的話,他說,若是政府有責任消除一切的痛苦,那麼就沒有人是自由的。沒法自由的失敗,也就意味着沒法自由的成功。
咱們再回到小島故事,看看政府這頭困獸如何衝出牢籠的。
政府的工資支出隨着經濟增加而增長,參議員們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因而原本只有島上道高望重的人才能擔任的參議員,如今不少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也對開始對這份權利趨之若鶩。
其中就有一個年輕人,叫作迪普,他這我的頗有創意,可是這些個創意卻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而正是這些很差的創意爲他往後登上權力的頂峯提供了途徑。
他發現啊,你們都喜歡免費的東西。因此,人們痛恨納稅。他就開始動歪腦筋。若是我能找到一個辦法讓你們都覺得我免費給予了你們一些東西,那麼你們都會支持我。可是如今的現實狀況是,政府的全部都來自於稅收,本身又不抓魚的,那怎麼可能給予的比索取的還要多呢?
結果機會真的來了,在一次猛烈的季風事後。迪普和你們說:「親愛的島民們,咱們剛剛經歷的暴風給咱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不少人無家可歸,飢腸轆轆。咱們政府不能坐視無論,若是我當選的話,我會啓動一個重建計劃,幫助最須要的公民彌補損失,而且重建的費用所有由我政府來承擔。」
結果毫無疑問,迪普順利當選。
可是他上任之後,島上的儲蓄並無改變。爲了能有錢支出,達成他本身的許諾,迪普想出了另外一個計劃。政府開始發行紙幣,叫作魚邦儲備卷。用這種紙幣能夠到邁克斯好銀行先生那裏去自由兌換政府存儲的魚。
這個時候大法官看不過去了,提出抗議,說你無權用紙幣代替真魚。剛纔咱們說大法官的設立是爲了維護憲法的權威,監督參議員的行爲,可是好笑的是,大法官的任免權確是在參議院的手裏,因而迪普把他撤職,換上了一個本身的政治夥伴。輕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島民們世世代代用真魚交易,一開始確實不習慣使用魚邦儲備卷。可是由於紙幣很好攜帶,而且尚未那種魚的腥臭味,因此你們都接受了。
而銀行的總裁,好銀行先生對鈔票可一點好感都沒有,他老是擔憂,若是銀行裏沒有足夠的存魚來兌換島民手中的魚卷,可怎麼辦呢?不出所料,迪普很快就發放了不少的魚卷,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政府帳戶裏的存魚。好銀行趕忙跑到參議院叫喊道:「迪普,如今大家每發10張魚卷,我只有9條魚能夠兌換。若是你們都來換魚,咱們就完蛋了。你如今必須立刻中止印鈔,而且提升稅率,趕忙恢復儲蓄。」
迪普不冷不熱的說:「好了,你個杞人憂天的傢伙,咱們早就想好了應對辦法。我給你看看。」
這個時候進來了三個技師,手裏拿着一些被人丟掉的魚皮和魚骨。緊接着他們三個熟練的切割、拼接,縫合。經過這種方法,他們用三條魚製做成了稍微小一點的四條魚。
迪普笑着說,咱們會稱這種魚爲官魚,而後把他們交給儲戶,只要讓咱們的技師忙乎幾天,存魚危機不就解決了嗎?
好銀行很是的擔憂,他說:「大家的官魚比真魚要小,畢竟島上的人一直以來吃魚,你們都知道一條魚的價值是多少,你騙不了他們的。」
迪普試圖打消好銀行的顧慮,老道的說:「咱們會立法禁止島民們比較官魚和真魚,告訴他們科學家在未通過處理的魚裏發現了致命的病毒,要求全部人一旦抓到魚就必須立馬交給咱們進行處理。消毒的過程就是會讓魚吃起來並無這麼飽滿。並且咱們禁止島民捕魚,設立漁業部,專門去抓魚。抓到魚後再用這樣增值的辦法給你的銀行提供足夠的魚。怎麼樣?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吧?」
「白日作夢!」好銀行咆哮着說:「大家這是欺詐!大家全是騙子,我這就回去關閉銀行,讓你們都把魚存在家裏。」
結果次日,島上信譽最好的銀行家邁克斯好銀行先生的屍體被人發現掛在了珊瑚礁上。迪普任命了新的銀行主席,而且令其嚴格執行增魚計劃。好銀行存貸公司更名爲魚邦儲備銀行。整個島上的魚就這樣完成了從真魚向官魚的轉化。
幾乎沒有人察覺到,隨着邁克斯好銀行先生被埋葬,銀行業的可信賴的傳統和健全的貨幣制度也一併被埋葬了。
你們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故事中的真魚指的是黃金,魚邦儲備卷指的是美圓,而魚邦儲備銀行指的就是美聯儲。1913年美聯儲成立,發行紙幣,許諾紙幣持有者能夠隨時兌換成黃金。而自從美聯儲登上了歷史舞臺,美國的物價就開始不斷的上漲。
成立美聯儲的目的是造成彈性貨幣供應。咱們上期節目也有講過。很顯然,美聯儲在這個任務上已經一敗塗地。在過去100年中,美圓的價值損失超過95%。做者戲言說,這但是至關的穩定。實際上,美聯儲惟一存在的目的就是爲了生產足夠的通貨膨脹,從而使政府的支出大於稅收的收入。
在美國「大蕭條」的時候,羅斯福總統決定讓美圓對黃金貶值,想要實現這一點美國必須控制整個黃金市場,並且還立法禁止私人擁有黃金。這和小島故事中的情況如出一轍。後來,要拿紙幣兌換黃金只能去公正的銀行,後來只能去國外的銀行。再後來不管去哪裏都換不到了。
美國人手中只剩下沒有實際價值能夠隨意超發的貨幣,這使得美國政府不再必在稅收和支出之間作艱難選擇,可是這也把美國經濟引上了一條不歸路。
如今的小島上參議員們都高興的要死,由於能夠隨意作出任何承諾,不再用管收支平衡的問題。每一年政府都超發魚卷,一旦儲蓄的魚不夠,技師們當即施展神蹟。個別有良知的參議員痛苦的掙扎,想要控制住局面,讓小島經濟回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可是他們仍是沒法控制住本身的雙手。
很快的,官魚不斷的縮小,從一開始的10:9,不斷的縮小到2:1。只有真魚的一半大小。島民們發現天天吃一條魚根本就吃不飽,怎麼都要吃兩條。
那麼,物價就必須上漲才能彌補魚損失的養分價值。通魚膨脹的難題產生了。島民們紛紛站出來詢問物價上漲的緣由究竟是什麼?新上任的魚邦儲蓄銀行主席格林芬走到了臺前,對你們說:「通魚膨脹是由一種叫作「魚成本推進」的現象引發的。高就業率和繁榮的經濟使得對魚的需求增長,推進了物價的上漲。大家看吧,你們如今都要吃兩條魚,比大家的祖先吃的多了一倍,這就是經濟繁榮的證實。而且通魚膨脹那但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若是沒有通魚膨脹提供刺激,人們就會失去食慾,對魚的需求消失,那麼島上的經濟就會收縮。根據咱們的計算,每一年貶值一半的通魚膨脹是最理想的。」
迪普站在他身後連連叫好,說得好,你簡直就能夠把死人說活啊!如今沒有人可以想到要來指責咱們政府了。
政府不斷超發魚卷,官魚的尺寸愈來愈小,所以工資和物價不斷上漲。有些時候,由於生產效率提升的抵消做用,人們幾乎沒有注意到通魚膨脹,可是有兩件雷打不動的事實:官魚從未變大,物價從未降低。
隨着通魚膨脹愈演愈烈,島民們終於注意到他們從銀行取出來的魚比本身存進去的魚要小。因此,即使是有利息,可是你們都開始減小儲蓄。另外一方面,由於不斷上漲的物價,人們必須抓緊消費,以避免損失魚的價值。
快速的通貨膨脹對於年紀大退休的島民來講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在參加工做的時候他們把魚存起來,而如今他們如今天天要吃兩三條魚才能果脯。原本可讓他們生活20年的魚,如今四五年就吃光了。
通魚膨脹抑制儲蓄,銀行裏的存魚愈來愈少,結果能夠用來投資魚也沒有了。企業開始削減成本,不少人所以失業。美麗小島上的經濟社會動盪不安。
做者說,經濟學家們很是成功的混淆了通貨膨脹的原由,手段之一就是簡化這個詞的定義。幾乎全部人都認爲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那麼物價沒有上漲就沒有通貨膨脹了?
物價的上漲只不過是通貨膨脹的結果罷了。價格自身並不會膨脹,只會上漲和下跌,膨脹的並不是價格,而是貨幣的供應。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
若是咱們明白了通貨膨脹的定義,那麼咱們就能夠想得通,就算貨幣供應增長,物價也能夠下跌。
經濟不景氣時,人們會理智地選擇中止消費。一旦這樣,需求就會下降,物價就會回落。不過有時候,增長貨幣供應量可以抵消物價的下跌。可是在這個時候,物價是須要下跌才能平衡經濟局勢,緩和就業下降率影響的。
然而,當代經濟學家卻認爲,物價下跌會致使經濟陷入需求崩潰的萬丈深淵。他們竟然忘記了一旦物價下跌到必定程度,人們就會開始消費。這個過程淘汰了沒必要要的產能,把物價調低到符合內在供求關係的水平。
然而,通貨膨脹人爲地使物價居高不下,妨礙了上述所用的順利發揮。
目前,許多政府應對經濟衰退的本能反應就是印刷更多的貨幣。然而這樣的作法會同時帶來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兩大問題,進而致使經濟停滯型通貨膨脹的出現。
小島上的魚卷愈來愈多,魚邦儲備銀行裏的官魚尺寸變得只有真魚的十分之一。即使是格林芬也知道,他們再也沒法弄虛做假了。當銀行裏只剩下魚骨的時候,他驚慌的跑進了參議院召開緊急會議。
而就在美麗的小島上經濟瀕臨崩潰的時候,一個在很遠與他們隔海相望的中島帝國救了他們,而這個中島帝國所指的正是咱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