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申訴了自動摺疊, 仍是把回答轉帖一下: 吳烜:假設中國人最早開發電腦和設計程序語言,那麼各類程序語言會使用漢字嗎?git
這種有明顯傾向性的問題怎麼還有市場呢...無論誰先開發的電腦(就不論算盤之類是否是計算機前身了), 就不準後來者基於自身需求開發最趁手的工具嗎?github
再說一遍, 沒有中文編程語言, 也能夠在代碼中用中文命名! 是的, 如今就能夠! 不須要任何額外的工具: 在各類編程語言中使用中文命名編程
母語命名標識符能夠帶來代碼清晰度和可維護性的提升: Python3選擇支持非ASCII碼標識符的原因. 而支持Unicode命名是大多數現代編程語言都具有的特性, 難道那些語言開發者都閒得慌才加的這個特性嗎?
各類用詭異的中文命名寫出天書般代碼來證實中文代碼可讀性不高的請用英文把一樣的代碼用直譯一遍, 再放在一塊兒比較一下, 到底哪一個更天書.
基於各類語言/框架的中文命名例子見中文編程專欄目錄, 初衷和希冀的"中文命名"部分目錄(Java, Python, Javascript等).框架
其餘關於中文命名的質疑(好比輸入慢, 沒好處, Linux也用的英文命名, 不利於外國開發者貢獻, 用中文註釋就夠了, 現有API都是英文的, 編程語言和天然語言無關, 會有編碼問題, 會影響錢程, 沒有先例等等)迴應詳見對在代碼中使用中文命名的質疑與迴應. 歡迎各類新論點.編程語言
下面該有人說中文命名和中文編程語言無關了.工具
正由於缺乏這種中文命名的實踐, 各類編程和領域術語都沒有造成規範(即便常見用詞List和Collection都有不一樣的中文說法, 見討論參考MSDN,試搞.NET類庫標識符的翻譯版 · Issue #54 · program-in-chinese/overview), 設計中文語法的編程語言每每成了無本之木. 語言特性應該從實踐中提煉, 即便在現有英文編程語言中進行的中文命名實踐, 也能夠促進中文語法編程語言/開發工具的發展. 我的的見解, 中文編程語言有沒有空格, 到底要多"高級", 都是其次. 好用應該是第一原則, 在這方面易語言是個標杆, 惋惜十多年了至今無人跨越.開發工具
再說, 現實是英文編程語言的天下, 爲何不在這些工具中用中文命名, 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代碼可讀性提高呢? 哪天有合適的中文編程語言了, 把代碼移植過去都方便的多. 十年以後, 估計會有很多人吐槽, 當年把中文術語硬翻成了英文標識符(甚至於拼音), 如今還得翻回去, 當年是怎麼想的.編碼
最近又看到很多此類帶節奏的文章, 就剛纔還挖了一篇的底(專用帖: 對中文編程的質疑, 困惑, 批評, 吐槽請到此處 · Issue #44 · program-in-chinese/overview). 只能說, 看來有些人終於有點急了, 由於代碼可讀性的重要性, 以及中文命名對可讀性的提高已經被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了. 此路一定不平坦, 好比不少中文編碼相關的坑會讓中文命名來背鍋, 更不用說非技術因素了(見中文編程興起的可能途徑). 但這恐怕是大勢所趨. 能在此大勢中出一份微薄之力, 也算是我的之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