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堂:MISOO(大數據.大思考)聯盟.臺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前言:多機整合的商業意義。若是T有200萬銷售量,捆綁了t1 和t2一塊兒銷售,就能帶動t1和t2的產量,下降其成本,提高其利潤,提高T的競爭力(可稍降價) ;這稱爲<硬硬結合>。然而捆綁銷售,免不了會增長總售價,提升顧客的負擔。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是:軟硬結合,就是目前產業的賺錢祕方。 html
<軟硬結合>不只是T裏的軟、硬件結合,還要促進T與t的緊密結合。例如,T+t1, T+t2, T+t1+t2造成三種<硬硬組合>,若是再加上行業(如家庭健康)知識,則不一樣組合都能支撐更多的行業應用情境,也就是提供更普遍的App軟件開發題材和內涵。當 App價值超過T+t1售價提高時,贏家祕方就出現了。 html5
本書原因:高煥堂於2013年在日本退休以前,基於日本師徒制的要求而傳承給下一代架構師的架構思考技術(俗稱設計心法)。25年來他專精於A段(投資決策前)架構設計,退休閒暇將之寫成中文,歡迎你們指教。 編程
目錄:請看目錄 瀏覽器
歡迎訪問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網絡
高煥堂:MISOO(大數據.大思考)聯盟.臺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架構
ee eeapp
[#1651]硬件、軟件和內容三個產業裏的企業,都各有差別化、獨特化的想法和藉之提高利潤的壓力。然而一個產業(X)的邁向差別化,藉之提升利潤;每每帶給另外兩的產業(Y和Z)的不方便和成本提升,於是另外兩的產業協力誘導X產業邁向標準化,讓兩個產業獲利,X利潤又降低。如此周而復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iphone
[#1652]一支徹底跨平臺的HTML5-based App,能執行於各類平臺上,不管它多美好,用戶體驗多麼美好,都不是某的特定平臺的亮點。ide
[#1653]回覆kss_: 古諺語:女爲悅己者容。App自己的亮點,只是孤芳自賞!! 不是平臺的亮點 倒是app的亮點。再如,一朵可隨意插在各類花瓶的花,就不會是該花瓶的亮點了,不是嗎?
[#1654]@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關於<平臺、App與用戶>三角愛戀關係,有沒有人能試試解析如下這兩句話,並解釋爲什麼兩句話都是正確的,二者並不互相沖突:1. 若是App沒有與平臺攜手的話,可能會失去取悅大量用戶的機會;2. 若是App愈能跨平臺的話,愈能得到取悅用戶的機會。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655]<App、平臺與用戶>三者是相依的三角結構。跨<平臺>可成爲<App>取悅<用戶>的亮點。何不放寬視角, App也能夠成爲平臺的亮點(老婆成爲先生的亮點),豈不是讓App更有價值呢?
[#1656]其實,<平臺 + App> 才能真正取悅用戶;正確途徑是: Step-1. App先成爲平臺的亮點,二者攜手; Step-2. 而後由App出面取悅用戶。事實上,App沒有與平臺攜手的話,最大困境在於:可能失去取悅大量用戶的機會;可是許多人卻認爲:App愈能跨平臺,愈能得到機會取悅大量用戶。
[#1657]#架構師思惟練習# 基於<平臺、App和用戶>三角關係。若是採起 "outside-in"視角,把平臺當作限制、困擾,天然偏於<跨平臺>,對於平臺的差別化、獨特性就想去之然後快,少了包容之心。因此應該多一個"inside-out"視角,就如同人有兩隻眼睛,看將來事物就會正確一些。
[#1658]@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設計思惟練習# <平臺、App、用戶>三者關係是甚麼呢? 下列兩種關係,合者較合理呢? 1) <用戶>使用<App>,並且<App>調用<平臺>。 2) <用戶>使用<平臺>,並且<平臺>調用<App>。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659]若是拿<先生、老婆、小孩>來比喻<平臺、App、用戶>是合理的話,則幸福家庭的展示就是:老婆必須是先生心中的亮點;才能成爲小孩心中真正、圓滿的亮點。
[#1660]HTML5電視是個不錯的噱頭,有利於電視機產業智能化初期吸引更多內容(展示於App),然而因爲標準化的反作用,讓硬件廠商的電視產品API(功能)同質化、拼價格,日趨薄利。因而硬件廠商開始推出本身專屬的差別化API,才能留住App展示獨特性亮點,HTML5逐漸變成一個小交集(共同API),HTML5 電視又退色了。
[#1661]我百思不解:爲什麼那麼多人想方設法要去<屏蔽>硬件的創新差別化呢? 想一想,都沒有創新、獨特性的硬件支撐,哪來的IT產業和產品呢? 爲何要對平臺差別化、硬件獨特性這樣恨之入骨呢? 於心何忍呢?
[#1662]FireFox OS和以前的Chrome OS是基於<從雲看端>的視角,很是偏向互聯網時代的思惟,而不是移動時代的思惟;彷佛也不是將來智能(家庭、城市)時代的思惟。數年前,Chrome OS 推出時,我就建議它最好合併到Android裏。
[#1663]不一樣的平臺就如像不一樣的地面,是很是稀鬆日常的呀,例如沙灘、平地和雪地等不一樣的地面,它們之間的差別化不是很合理嗎? 讓HTML5去追逐極端跨平臺,就像在沙灘、平地和雪地上鋪上一層柏油路面,讓汽車能夠不換輪胎就能處處行駛。爲什麼要如此誤用柏油路、踐踏HTML5呢?
[#1664]愈來越多的家庭Android設備上市,例如三星Android烤箱、相機等等。像<廣電>機構如愈快構思打造一個能整合家庭裏衆多Android設備的<Android設備整合軟件平臺>就愈能在智能家庭發展上具備高度話語權。
[#1665]@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通常架構師用心於改善客戶的系統架構和設計,而傑出架構師努力改變本身的思考視角和視野。傑出架構師想領導團隊開創產品的不同生命,仰賴本身對它有主見的思考。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666]回覆卑微草民: <忽略實際狀況,偷換概念,而只誇大美好的願景,對已對人都是沒益處的。> 因此才稱爲<<草船借箭>>呀。你們創造美美夢想、共同彩繪未來美景,一塊兒努力夢想就成真。蘋果、谷歌、聯想、小米、富士康、騰訊各大公司你們都來築夢,這是2012年的<<實際狀況>>呀,並無偷換概念呀!!
[#1667]@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人們有兩種選擇:1) 力求TV內部簡單、刪除差別化,製造模塊化;於是接口天然簡單。 2) 內部百花齊放,激發創新差別化,自由組合出不同凡響;而後透過精緻的<減法設計>,封裝內部複雜,呈現簡單的接口外貌,讓用戶操做TV時擁有<從簡單叫出複雜>的知足感。更多新思惟:http://t.cn/8FqOSGr
[#1668]Frank-Lin:認同高老師「草船借箭」的思想,軟件要在適當的時機搶佔控制權和話語權,如今對SmartTV而言的確是一個好時機,實際上360桌面、小米、瀏覽器都是在爭奪入口點,也就是控制權。
[#1669]@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人們有兩種選擇:1) 力求TV內部簡單、刪除差別化,製造模塊化;於是接口天然簡單。 2) 內部百花齊放,激發創新差別化,自由組合出不同凡響;而後透過精緻的<減法設計>,封裝內部複雜,呈現簡單的接口外貌,讓用戶操做TV時擁有<從簡單叫出複雜>的知足感。更多新思惟:http://t.cn/8FqOSGr
[#1670]產業的實情是:在TV產業裏,中國現有三個第一,就是<第一輩子產大國、第一消費大國、第一齣口大國>,這產業並不是三歲小孩了,應該帶領全球邁向智能家庭的美好境界;貢獻更多咱們的能力和熱情。
[#1671]產業的發展每每不是用戶須要什麼,而是市場機制提供哪些給用戶挑選其一。就像臺灣的選舉,老是兩個爛蘋果選其一,而美其名爲用戶!!
[#1672]@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人們有兩種選擇:1) 力求TV內部簡單、刪除差別化,製造模塊化;於是接口天然簡單。 2) 內部百花齊放,激發創新差別化,自由組合出不同凡響;而後透過精緻的<減法設計>,封裝內部複雜,呈現簡單的接口外貌,讓用戶操做TV時擁有<從簡單叫出複雜>的知足感。更多新思惟:http://t.cn/8FqOSGr
[#1673]<人們的選擇條件是簡單、趨同的,但對"智能"的需求是多樣的> 這是很合理的。電視機能夠是端、能夠是雲,能夠亦端亦云,任人選擇。手機屏能夠成爲電視的一個小屏,手機屏能夠知足<人們對"智能"的需求是多樣的>。
[#1674]基於Android是開源、開放的平臺,人人都能擴充其平臺的新API來呈現底層硬件的<硬硬結合>的新功能,而且呈現給上層的行業API開發者,以及App開發者。這又稱爲:以軟硬結合帶動硬硬結合。以軟件促進硬件層的創新和獨特化,以硬件創造軟件的大量複製。
[#1675]<電視的核心在於簡單。> 是的,電視要簡單好用,讓用戶以爲單純可愛,外表呈現楚楚動人。然而,當IT產業(如聯想、富士康等)與TV產業匯流,讓TV加上智能,這個<加法>動做會讓TV變複雜了。因此當今的<減法設計>蔚爲風潮,讓用戶操做TV時擁有<從簡單叫出複雜>的高度駕馭感和無限知足感。
[#1676]回覆JReverence: 這是內容、電視、終端、智能四個元素,人人的組合不一樣。用戶是否真的有決定權,或是隻有<自我否決權>而已。例如臺灣選舉,人人被迫從兩個爛蘋果選擇其一,頂多只能放棄投票(自我否決)而已。
[#1677]@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IBM:軟硬結合大勢所趨 中國市場價值獨>> IBM全球高級副總裁兼軟件與系統科技集團總經理Steve Mills強調:軟硬結合意味着,軟件必定運行在硬件平臺上才能具備價值,而硬件若是離開軟件也沒有什麼意義,二者必定是攜手並進的。
[#1678]<外表簡單化>與<內部智能化>逐漸相遇而抱在一塊兒了。SONY走在先、蘋果iPod發楊光大、iPhone集大成。這個潮流已經走入家庭,是否淹沒了TV,人人對將來發展觀點有所不一樣。更多新思惟:http://t.cn/8FqOSGr
[#1679]軟硬結合於TV平臺:<智能電視將是將來彩電產品的形態,目前廠商正逐漸從硬件製造商向硬件+軟件+內容與服務的綜合供貨商轉變。「由硬件到軟件,軟硬件整合已成爲智能電視的關鍵成功要素。」
[#1680]Sony 部長根岸史明表示,電視發展應當追求的是畫質和本原,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能化。一直以來,電視機的發展有兩條路,一條路是不斷追求高畫質、大屏幕的「技術派」或者說「硬件派」路,另外一種是追求軟件和內容的「軟件派」或者說「智能派」。
[#1681]@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基於PhoneGap框架,咱們能夠開發三種插件:1)平臺插件;2)行業插件;3)客戶(App)插件。平臺插件就是因平臺而異的插件;行業插件就是因行業而異的插件;App插件就是因客戶而異的插件。其效益是:抽換平臺插件就能讓App跨平臺;也能抽換App就能讓行業插件跨客戶。更多新思惟:http://t.cn/8FqOSGr
[#1682]回覆卑微草民 <內容不是電視機廠商的業務> 就商業經營而言,只要有合法牌照,並且有利潤,彩電廠固然會去獨立經營或合做經營內容業務,合理的商業行爲。
[#1683]<<電視發展漸生兩條路:日企追畫質中企追智能>> http://t.cn/zW1RH0X。 對SONY最好的路線是:基於日本強大的硬件創新底蘊,作好智能化平臺,提供創新型平臺API,支持精選、優質的App,軟硬結合出超級特點。不該該在軟件輸了人,就避退到本身熟悉的碉堡裏。
[#1684]你們來思辨TV與IT的關係以及目前的TV與IT兩個產業的匯合,對將來TV產品和產業發展,是很重要的。商業觀點和市場機制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1685]<<IBM:軟硬結合大勢所趨 中國市場價值獨>> IBM全球高級副總裁兼軟件與系統科技集團總經理Steve Mills強調:軟硬結合意味着,軟件必定運行在硬件平臺上才能具備價值,而硬件若是離開軟件也沒有什麼意義,二者必定是攜手並進的。
[#1686]回覆卑微草民: 你比較有興趣的是:<是與不是>的問題。而我只是關心 IT與TV兩個產業匯流的發展,以及在Android平臺上TV智能化的深刻技術和商業模式。雖然<是與不是>有助於思辨,但產業發展經常並不是在<是與不是>中二選其一。
[#1687]雖然有許多人認爲電視機不是計算機,不要將行業服務融入到電視機裏;然而家庭是健康場所,並且電視機在家庭裏,屬於剛性需求(必備傢俱);讓電視機也能擔任家庭健康信息管理者,也屬於合理的IT架構設計,不是嗎?
[#1688]這種架構設計,能有效將行業裏寶貴的、行業通用性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表達於行業插件裏,並封裝起來。而後讓各App共享及複用這些通用性插件,快速開發因客戶而差別的App。而後充分發揮當今流行的App Store市場機制,迅速與用戶接觸。這種趨勢極可能將大大影響目前的企業軟件開發的分工模式。
[#1689]電視也是家庭信息的重要載臺之一。對於將行業知識或服務帶入家庭裏,TV還是很是重要的渠道,更是軟件開發者能魅力四射的家庭舞臺。搭配HTML5-based的Web App的跨平臺特質,更擴大行業軟件服務的市場和商機。
[#1690]從家庭(Family)心靈角度來看,老人和年輕人都是時時刻刻互相關懷的,心靈聯繫在一塊兒的。讓大屏與小屏互動,讓在外遊子們隨時能透太小屏與家中的長輩、妻小聯繫、玩遊戲同樂,不亦美乎?
[#1691]卑微草民:<代際聯繫中最有意義的方式是"在一塊兒"> 遊子吟傳頌千古,"立刻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的(虛擬)心靈相會,牽動了萬萬人心,在當今的TV + IT產業大潮流下,新時代的"虛擬相會"更能心理一線牽。
[#1692]爲何在附圖的PhoneGap架裏,還會有App插件呢? 理由是:相對上,WebView/其它 View扮演Client角色;而PhoneGap則扮演Server角色。通常而言,不一樣客戶的業務邏輯的差別化是常見的,但Client並沒有法徹底吸納此變異,也須要表現於Server的插件裏。例如你寫手機App時,也經常須要在雲端撰寫一些特殊服務。
[#1693]人們常從<產品>視角看TV,習慣於從<內容>看TV,喜歡從<用戶>角度看TV。這是衆多重要觀點之一。若是從<產業>(非產品)觀點來看,TV既是內容產業,也是網絡產業,也是IT產業等。例如,TV是個絕佳的家庭硬件載臺,TV產業的銷售渠道正是可協助<軟件產業>將軟件帶數億家庭中。
[#1694]中國是家天下,若是從Social-network衍生出精緻的Family-network(家庭網絡),你以爲如何? Family-network能夠成爲Social-network裏的一種特殊節點(Node),此時智能TV將扮演關鍵的角色了,是嗎?
[#1695]卑微草民: <若是能夠無視用戶需求,爲產業而產業。> 用戶與產業兩個視角兼顧,用戶表明消費者的<需求>,產業表明投資生產者的<需求>;產業的發展軌跡每每是這兩種<需求>互相激盪出來的彎路,不會依循單方需求而直線發展。
[#1696]有人提問:爲何圖中的線條箭頭是從下層的Android平臺指向上層App呢? 其理由是:用戶所接觸的觸摸屏是硬件,當硬件驅動程序接到用戶按鍵(如button)事件時,就會往上傳送到Android平臺層。而後透過WMS(WindowManagerService)傳送到View和App。只是對許多人來講,解釋用戶直接操做App是比較容易體會的。
[#1697]http://t.cn/zWB1nT5:<移動互聯網的熱浪襲人,蘋果憑藉喬布斯精心打造的iphone,依靠<<「軟硬合體」>> 的模式成爲全球移動互聯網化身的「阿凡達」,吸金納銀,將微軟和Google佔據的市場份額不斷歸入腹中。>
[#1698]<行業插件>是跨客戶的,也就是說,<行業插件>是該行業裏的穩定的、通用性的,可適用於不一樣客戶的。至於,Java App和App插件則是因客戶不一樣而有差別的部份。
[#1699]軟件開發團隊就能將人員分爲兩個小團隊:1)行業插件開發團隊;2)Java App & App插件小團隊。基於此架構,兩個小團隊就能分工合做了。隨着分工合做越來越順利,當業務擴大了,Java App & App插件開發工做量愈大時,就能將Java App & App插件開發工做外包出去了。
[#1700]在TV智能化潮流下,<內容爲王>仍是真的嗎? 過去,電信或有線網絡是內容的傳送者;電視終端是內容的呈現者;軟件在這環境裏沒有空間。現在TV智能化,軟件是智能的支柱,逐漸在智能TV環境裏扮演要角。此時,許多人只看到軟件扮演服務者角色,卻沒洞悉出軟件已經變成控制者了。極可能<軟件爲王>纔是真的。
[#1701]@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TV+智能>屬於加法性質的軟硬結合,本質上極可能會讓TV變得複雜一些。當人們沒法駕馭複雜時,有兩種選擇:1) 刪除智能;例如曾經與Google合做開發Google TV的 SONY公司都認爲TV不須要太智能。2)精緻設計;透過減法設計,以簡單外貌封裝複雜本質。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702]許多人看帶電視終端時,認爲它是音視頻內容的呈現載臺;這是沒錯的。只是並無看到電視終端也是軟件的運行載臺。內容的創意在雲端,軟件的創意在終端,<內容+軟件>的創意引領TV觀衆的選擇。
[#1703]今天有人問到:在手機/Pad、PC和TV三屏的競爭態勢裏,TV屏逐漸站下風。爲何高老師倡導<軟硬結合於智能TV平臺>呢? 個人回答是:若是不要拘泥於音視頻呈現終端的傳統視角,而從家庭雲(Family Cloud)的視角看來,顯然地,TV就佔有最佳地位了。剩下的議題只是需不須要創建家庭雲罷了。
[#1704]爲何我說:在<軟硬結合於手機/Pad>戰役裏,國內輸給了美國和韓國;而在<軟硬結合於智能TV>新戰場裏,則大有勝出的機會。前者屬於單機產品,軟件執行於單一終端硬件裏,獨特化來自軟件、內容創意;然後者屬於多機整合,軟件跨越大小屏,主導大小互動,創意可來自硬硬的特殊組合。
[#1705]<軟硬結合於多機聯動、多屏互動>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應用於家庭裏,就顯得特別有意義;由於家庭裏將會有各式各樣的(Android)智能設備,如冰箱、烤箱、其它電器等等。
[#1706]<軟硬結合於多機聯動、多屏互動>並不必定要整合於智能TV平臺裏,然而智能TV平臺屬於家庭的剛性需求,具有<不移動>、<不缺電>等特性,目前成爲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兵家不只是TV廠商、內容廠商,也涵蓋360行,各行各業的軟件開發、服務提供者。從過去電視購物、客廳買股票等,將會有更多商務進入客廳。
[#1707]<軟硬結合於多機聯動、多屏互動>通稱爲<軟硬結合+硬硬組合>,意謂着,硬件之間透過通訊接口(如USB、WiFi等)互相銜接;而軟件者控制和整合這些硬件功能,提供總體服務給用戶。因爲這種跨硬件的軟件與硬硬組合型式和通訊協議息息相關,具備不跨平臺本質。所以,附圖裏的框架和插件開發技術就變得很關鍵!!
[#1708]這是全世界最佳的軟硬結合之地;然而這地區的硬件廠商像煮飯的長工;至於軟件開發公司像煮菜的長工;兩個長工難以將菜和飯整合到餐桌上,由於都想從員外撈到小利,而不會去思考合做。
[#1709]@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360行業,各行業API(如家庭健康)能透過HTML5/PhoneGap框架,來與Android平臺API整合起來,就能將行業服務灑到數億個家庭裏。如圖,這行業API既能支持HTML5/Web App,也能支持通常的Android App。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710]仍是有人提問:<軟硬結合>與<軟硬結合>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這是見仁見智的。我認爲,整合的親密度較高,而結合則較低。例如,把鮮花(軟)插在花瓶(硬)上,這是結合。若是把花曬乾並想辦法把它燒在花瓶上,這是整合。<花瓶 + 乾燥花 + 鮮花>三層的精緻組合技術,就通稱爲<軟硬結合技術>了。
[#1711]將<花瓶 + 乾燥花 + 鮮花>三層組合型式,對映到附圖上。你能夠發現:花瓶就是Android終端/TV平臺;乾燥花是行業插件;而鮮花就是<Java App + App插件>了。
[#1712]關於<軟件開發者的第一杯咖啡誰付錢>的問題了。昨天我與一位吳總裁喝咖啡時,我建議聰明的軟件長工主動像硬件長工說:<你不須要出錢就能夠免費得軟件>。吳總裁則建議:<聰明的硬件長工會想付錢>。那麼,由VC投錢嗎? 他爲什麼願意? 因此問題很簡單:誰付?
[#1713]我這兩年努力尋找<誰付第一杯咖啡錢>解決方案。現有的通常VC,支持App Store-based的應用開發,多偏於單機(如手機)的應用開發,偏於文創,並不是軟硬結合,VC與件開發者多談長期運營利益;缺少短時間獲利空間。
[#1714]<花瓶 + 乾燥花 + 鮮花>三層組合型式,從不一樣視角看來,其內涵有所不一樣。就Google公司而言,<硬件/Linux驅動>是花瓶;<Android平臺>是乾燥花,<位於Android之上的軟件>是鮮花。就專精於行業軟件服務的公司而言,<Android平臺>是花瓶;<行業插件>是乾燥花;而<Java App + App插件>是鮮花。
[#1715]<花瓶 + 乾燥花 + 鮮花>三層組合型式,從不一樣視角看來,其內涵有所不一樣。就Linux基金會而言,<硬件>是花瓶;<Linux&驅動>是乾燥花,<位於Linux Kernel以外的軟件(位於 User Space裏)>是鮮花。此時,鮮花 = { Android平臺 + 行業插件 + App插件 + Java App(或HTML5 App) }。
[#1716]@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這就是當今VC並沒有有效解決開發者的短時間利益問題。個人解決之道就是將<硬件長工>邀請進來成立聯盟,在開發以前先談好<軟硬結合營銷策略>從軟件給予硬件增值中,或得短時間利益,刪減對長期利益的仰賴。
[#1717]硬件廠商就像銀行(如工行),而軟件開發者就像店家(如7-Eleven);當今的VC只投資於店家,而後想與店家分享的營業利潤,不只不與硬件廠商協商,更想要跨硬件平臺,阻礙硬件廠商的創新利益。這是當今VC沒法在App Store機制下,協助開發者有效獲利的主因。咱們更須要的是像Visa或中國銀聯的組織。
[#1718]<具備中國特點的軟硬結合之路>是甚麼呢? 他與美國Apple、韓國Samsung的軟硬結合之路有何區別呢? 你們都知道,優良軟硬結合產品來自幕後精緻的垂直產業整合。美國Apple由喬幫主領軍的<幫派內>產業垂直整合。韓國三星是<公司內>的產業垂直整合。我認爲具備中國特點的應該是<銀聯聯盟內>的產業垂直整合。
[#1719]爲何,我提出的<具備中國特點的軟硬結合之路>是採起<銀聯式>的產業垂直整合途徑呢? 由於國內硬件和軟件廠商都扮演長工角色,沒有Apple的員外角色。也沒有像三星通常兼具<軟件、硬件、設計>的研發生產大企業。然而,尋求VISA或銀聯模式來將硬件和軟件長工整合成爲一個垂直產業聯盟,也是大有可爲的。
[#1720]有人提問:依據附圖,使用HTML5/JavaScript撰寫Web App,這個Web App具備跨平臺特質。此時應用開發者還須要撰寫Java App插件嗎? 我回答:有些狀況是須要的。請留意,對於Android平臺來講,應用程序(AP) = { App + 插件 }。 所謂應用開發是指AP開發,而不只是App開發而已。大多數人是沒法分辨這個的。
[#1721]#IT+Design Thinking# 通常架構師用心於改善客戶的系統架構和設計,而傑出架構師努力改變本身的思考視角和視野。傑出架構師想領導團隊開創產品的不同生命,仰賴本身對它有主見的思考。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722]#IT+Design Thinking# 架構師致力於提高系統和客戶的價值;但卻大多不知道如何提高本身的價值,讓本身身價百倍。傑出架構師:先有思考纔看系統;而不是看了系統才思考,或模仿別人,而後把本身變成別人。更多新思惟:http://t.cn/8FGlU1n
[#1723] (((軟件+內容)+電信) = 服務)的產業思惟是2000年以前的PC時代(軟硬分離)的軟件外包產業思惟。2005年以後,((((硬件+軟件)+內容)+電信)+服務) 則是移動終端時代的主流思潮,沒有優先將硬件產業歸入親密夥伴產業(只想利用或屏蔽其創新差別化)的軟件媒體產業園大多獲利空間日益縮小。
[#1724]@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軟硬結合高手過招,誰是拉拉隊?>> 在智能TV產業裏,這幾年過於強調彩電廠商聯合制訂標準。我一直提出:TV產業廠商像男生,軟件企業像女生;不要一羣男生抱在一塊兒論<標準>;而是趕快去結婚成家立業。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25]那就是軟硬結合技術了,若是體感3D遊戲讓用戶別無選擇,纔是贏家,討好用戶只能賣便宜、讓用戶撿便宜;不能讓用戶<佔便宜>。
[#1726]軟硬結合就是這樣呀,軟硬分離是之前PC時代的思惟:認爲硬件應該符合標準,軟件也符合標準,各自爲政纔是正道。現在這已是過期的思惟了。軟件要發揮硬件特性替它加值,硬件要捆綁軟件來保護軟件的大量複製權。
[#1727]蘋果封閉,只有美國企業(蘋果公司)纔有軟硬結合機會。谷歌的Android開源,開放給東方國度的企業(現在的韓國三星)有了軟硬結合機會。崇尚軟硬分離的國度,只能在低價範圍內搶雞骨頭;在蘋果與三星的全球對抗舞臺中,只有當拉拉隊拍手鼓掌的份了。
[#1728]<<軟硬結合高手過招,誰是拉拉隊?>>歐洲藝術氣質高、優雅浪漫,認爲韓國(三星)的<設計>遠不如美國(蘋果)的設計,不足以讓影響用戶的區別。美國則講求務實,強調功能結構,認爲韓國模仿美國的造型。結果,軟硬結合雙雄各佔歐、美,平起平坐。即便是熱衷於<標準>的日本,也只能當拉拉隊。
[#1729]<軟硬結合高手過招,誰是拉拉隊?>> 從<軟硬結合+設計>潮流而觀之;在設計上,蘋果優於三星;在軟硬結合上,三星卻優於蘋果。因此,<不管法庭最後對蘋果起訴三星侵權一案做出何種判決,蘋果對三星的依賴性將會變得愈來愈明顯。> 這是合理的推論。有趣的是,連HTC可能逐漸退居拉拉隊伍裏面。
[#1730]@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把完整的應用軟件(簡稱AP)切分紅爲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而後取得API的制訂權(主導權)。AP框架與硬件平臺(含OS)結合,促成平臺API與上述API互相融合爲一,強力<框住>衆多App軟件。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31]<按標準而分工 vs. 整合出獨特性><在PC時代以企業辦公室爲主要市場,軟硬產業分工爲主流,強調<標準與通用性>才能易於分工與組合,節省成本。2007年之後,移動終端爲主要市場,軟硬產業整合爲主流,強調<獨特性、不同凡響>才能創造高度易用性,而且高質量高價高獲利。
[#1732]#架構師思惟練習# 爲何蘋果、谷歌、微軟都要提供應用框架API 呢? 爲何他們不專心作好平臺API (如傳統OS) 就好呢? 爲何App開發者只作半套(只寫應用子類)呢? 例如,當你寫HTML5-based的Web App時,結合了別人寫的Java插件,才成爲完整的App。谷歌也沒有收取框架API費用,爲什麼它要如此作呢?
[#1733]把完整的應用軟件(簡稱AP)切分紅爲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而後取得API的制訂權(主導權)。這是在將來10年內,基於App Store機制強力影響下,各個行業應用軟件開發企業,都必須熟悉的基本<套路>,它將強力影響到軟件企業內部的團隊分工,也影響到外包的分工策略。
[#1734]@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同樣的公式:(((((設計 + 內容 + 軟件 + 通訊 + 硬件 + 服務)))),剩下的只是看這些括號如何擺對位置而已了,各行業各有對其最有利的括號擺法。例如,((設計 + (內容 + 軟件 + 通訊) + 硬件) + 服務)這樣對誰最有利呢?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35]#架構師思惟練習# 把完整的應用軟件(簡稱AP)切分紅爲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而後取得API的制訂權(主導權)。AP框架與硬件平臺(含OS)結合,促成平臺API與上述API互相融合爲一,強力<框住>衆多App軟件。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36]<<軟硬結合心理篇>>S軟件公司與H硬件廠二者如何進行<軟硬結合>呢? 這含有多個層面:產品面、組織面、心理面、金錢面等。第一關就是心理面:到底H主動去找S ,仍是S該主動去找H呢? 從經驗得知,H幾乎不會出錢去賣應用軟件(但會想要內容)。既然H不給聘金,因此S也不想去找H談婚事。
[#1737]#IT+Design Thinking# 同樣的公式:(((((設計 + 內容 + 軟件 + 通訊 + 硬件 + 服務)))),剩下的只是看這些括號如何擺對位置而已了,各行業各有對其最有利的括號擺法。例如,((設計 + (內容 + 軟件 + 通訊) + 硬件) + 服務)這樣對誰最有利呢?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38]<<軟硬結合心理篇>>既然H幾乎不會出錢去賣應用軟件(但會想要內容),因而由S軟件公司主動去找H硬件廠談談<軟硬結合>也是可行的,可是S最好也主動說出來:我不需你(H)給我聘金,也就是S提出:S不會想從H賺任何一塊錢。這樣就能開始談戀愛、談結婚了。你以爲合理?
[#1739]@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軟硬結合心理篇>>在軟硬結合過程當中,對用戶心理的認知,也是很是重要的。許多人心中有個假設(assumption):認爲客戶不會多付錢去支持軟硬結合的獨特化產品。其實這種假設不必定是持久成立的。不少狀況下,用戶不必定要<撿便宜>,只要產品能讓用戶<佔便宜>時,用戶經常喜歡付較高金額的。
[#1740]我舉過了美國威士(Visa)或中國銀聯,爲了整合銀行、店家和消費者,VISA並無讓銀行吃虧一塊錢呀! 我也舉例過,軟件產業像木瓜樹,硬件產業像小鳥,木瓜樹並無像小鳥收取任何一塊錢。
[#1741]人們有這種反思是可喜的。由於產業的發展路線經常是利益掛帥、弱肉強食的結果;反思什麼是對的,是必要的;可是想一想當今環境情勢下(例如三星輸掉了專利戰爭),產業會如何走彎路,也是一樣重要。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42]@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 <<軟硬結合心理篇>> 在軟硬結合過程當中,對IT產品的消費族羣的演變的認知,也是很是重要的。在2000年以前,辦公室人員是IT產品的主要消費羣,以<數據收集>爲任務。2000年以後,消費族羣則轉移到以<數據消費>爲主,包括醫生、老闆、銷售等。在當今IT與TV產業匯流下,上述改變可能影響智能TV消費族羣。
[#1743]<H可以爲S提供的運營環境>是真的,因此就這項軟硬合做而言,S是獲利者,所以<勸軟件開發者S放棄向H索要佣金>的作法是合理的。<想進入的年輕人要多些本身的思考--前景燦爛>也要有感激H的貴人相助,創造多贏互惠。
[#1744]@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Framework --(支持)-->Open API --(支持)-->App Store>> App Store市場機制是創建在Open API概念的軟件開發分工策略上。而Open API又創建於應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的軟件實踐架構上。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45]因此我提出<草船借箭>商業策略。基於6家TV廠各有超過1000萬的年產量,只要H與S軟硬結合好了,H的產量帶動S的運營空間、S帶動H增值,有不少投資者願意投資。
[#1746]電視雲能夠服務它的終端:手機。電視雲的主要服務對象,可能不是電視前面的觀衆(用戶),而是電視的買主(如每天忙碌於家庭以外的家長們)。
[#1747]例如,手機以Browser透過Internet去瀏覽TV裏的網頁,或啓動TV裏的App去打開TV的Camera, 每三分鐘拍一張Picture等各式各樣的應用。
[#1748]@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從<用戶>視角只看到Smart TV潮流的側面,基於<IT軟硬結合>與<智能>的密切關係,以及IT公司(聯想、富士康等)都積極介入智能TV產品,這是IT公司邁入智能家庭的一個舞臺,從whole family來看,與從單一用戶來看,會有不一樣的。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49]智能TV的<智能>是來自軟件,不是來自雲端或內容,因此從軟件開發者或軟件產業來看智能TV,會是一個新的視角,能看到原來從內容或用戶視角所沒看到的。例如,Android TV提供給軟件開發者一個絕佳的平臺,更提供一個把軟件迅速灑到千萬家庭的絕佳銷售渠道,只是<電視人>彷佛不太在乎智慧與軟件罷了。
[#1750]我百思不解,爲何你們在談及電視時,都很關心內容(如音視頻)產業、和用戶的體驗等等;但卻大多不關心<軟件產業>的體驗和利益,在<智能>終端潮流下,這樣會失去一個觀察產業細微動態變化的重要視角,由於忽略了智能時代的<軟件>關鍵地位。
[#1751]爲何智能TV商業策略上,要特別強調大小屏互動呢? 讓大屏服務觀衆(TV用戶),而是手機小屏服務的買主(TV買主)。乍看之下,彷佛有些捨本逐末。然而,從內容&音視屏看來,這是<劍走偏鋒(逐末)>;從軟件產業看來,這是<以偏(末)助正(本)>,剛好有助於幫忙解決目前TV App欠缺的窘境。
[#1752]從<用戶>視角只看到Smart TV潮流的側面,基於<IT軟硬結合>與<智能>的密切關係,以及IT公司(聯想、富士康等)都積極介入智能TV產品,這是IT公司邁入智能家庭的一個舞臺,從whole family來看,與從單一用戶來看,會有不一樣的。
[#1753]<<日本的智能TV之路>> 日本總務相川端達夫就直言,爲避免日本智能電視產業走上智能手機的不歸路,日本企業必須強化智能電視技術聯動合做意識,並共同推出一個具備全球號召力的智能電視國際標準,從而重樹日本電子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維持領先水平。
[#1754]飛機架構設計師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將一羣<不會飛>的模塊,巧妙地組<合>,讓他們都變成<會飛>的總體。此外,個別模塊的unit test必須合格,不然沒人趕搭飛機了。軟件質量與測試方法也有殊途同歸之妙。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55]@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杭州李雲 : 模塊化的思想深入地影響着咱們對軟件開發的理解和活動實施,好比單元測試方面。傳統的思惟是以打樁的方式將被測模塊與其它模塊隔離開來,以便「更方便」地實施單元測試。真的必定要這樣作嗎?這樣作真的是最優的嗎?適當地運用「合」的思想,而非「分」的思想,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756]杭州李雲:說這句話時,想到了高煥堂 老師,他曾就架構設計方面說過相似的話。
[#1757]因此要找到:對企業<有利潤>的,並且能讓用戶<佔便宜>的,就是好的商業策略。
[#1758]@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若是將軟件與內容、服務分離開來。使用HTML5開發的Web App能夠跨平臺,使用Java開發的Native App不便跨平臺。那麼,使用HTML5編程的開發者,與使用Java編程的開發者,你認爲什麼者能得到較高的<編程酬勞>呢? why?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59]<<商業策略設計的誤區>> 今天我在微博說:最適合用戶的,不必定對企業利潤最有益。也有人響應說:<不適合用戶的,沒人買單,對企業也不會有利潤>。表面上看來這個響應是蠻合理的,實際上是個誤區。由於在商業實務裏,決策不是在用戶所適合的範圍下尋找的。而是從企業有利的範圍裏尋找能讓用戶佔便宜的。
[#1760]<服務與設計>均可以呈現於軟件質量上,也能夠硬件質量上。爲什麼必定要堅持:<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用戶>的傳統思惟呢? 用戶須要的不只是<服務>,還有許許多多感情、感受心理須要,例如像iPad同樣的<好玩、好摸、好抱>,難道<好玩、好摸、好抱>也是服務嗎?
[#1761]站在內容的視角看來,軟件愈能跨平臺,愈有利於讓內容的廣泛流傳,內容收益也愈大。可是,內容收益愈大,是否表示軟件編程者收益能同倍加大呢? 這就是軟件<複製權>歸屬的問題,也是軟件產業(並不是內容產業)是否能蓬勃茁壯的關鍵所在。只是許多人偏心內容產業,比較不關心軟件產業,或者不想去區分它們。
[#1762]@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我在HTML5峯會 提到:HTML5的跨平臺特質,若是隻是拿它來省成本,那麼只能提供用戶<撿便宜>的便宜貨。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63]我猜TV平臺的差別化,可能仍是熱門議題,隨着芯片、平臺標準化可能也是議題。前天有位彩電廠經理提到:作好TV生態鏈的共同平臺以後,上層的應用、服務就能有無限發揮的空間了。先尋求底層標準化,來實現上層多樣化和跨平臺,多是烏托邦想法。
[#1764]<不追求底層標準化> 欲創造HTML5 App跨平臺性。其作法是由Browser吸取平臺差別化、創造API標準化。所以當App跨到新平臺時,Browser會被抽換掉。例如汽車,輪胎吸取陸地的差別化,把輪胎(T)拔掉,得接口(I),得到上層引擎(E)的跨平臺(陸地)。可參考 EIT造形設計。
[#1765]IT業者每每喜歡追求平臺的穩定性和標準性。然而,平臺差別化是本質性的,沒法刪除的。反而必須以高度彈性的插件(Plugin)去吸取它,例如瀏覽器的JavaScript插件、PhoneGap的Java插件等。因此,在追求上層HTML5跨平臺時,得先用心於彈性吸取底層平臺差別化(非標準性)。
[#1766]我在HTML5峯會 主要提出HTML5對智能TV影響的三個面向(X, Y, Z軸)---1) 端雲整合:HTML5和TV二者亦端亦云TV不僅是端,仍是雲;2)軟件分工: HTML5框架激發軟件分工新模式; 3) 軟硬結合:HTML5框架促成更深刻的軟硬件整合。 當這三個面向一塊兒看,得出新型的商業模式。想一想,真的有些哲學味道。
[#1767]這裏的<笑話>,簡單說就是:在#html5峯會# 裏我先上場主講,高老師主張App像淑女,不要擺在App Store裏,讓人家挑三檢四的;而是能夠談戀愛、本身挑選,而後嫁入豪門。隨後,有位美女測試師則認爲App Store是讓女生更多自由選擇的好場所。
[#1768]於是我主張,如何將HTML5的特質,加上獲利(賺錢)思惟,打造高價、高質量、高獲利的產品,卻能提供用戶<佔便宜>的機會。值得留意的是:後者提供的<用戶體驗>值遠高於前者,你相信嗎?
[#1769]在html5在路上 峯會上,幾乎都以<跨平臺、省成本>來講服開發者。其實須要跨過的平臺並不會超過8個。反之,以<跨買主、創穫利>來講服。例如航空業有超過10家航空公司都是買主,各有不一樣的業務邏輯。若是App能跨10買主,增長10倍收入,不是嗎? 增長10倍收入,與減小8倍成本,你如何選擇?
[#1770]@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有一個硬件廠商X,還有一個內容提供商Y。茲設想,若是一位第三方開發者Z,基於X的API而開發了一支App,而後放在Y的App Store裏給 Y的用戶羣付錢或免費下載。你猜猜,在這整個供需鏈條裏,到底X的話語權較大,仍是Y廠商的話語權較大呢?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71]<跨平臺 與 跨客戶>。爲何WebView幕後有Java插件呢? 由於Java插件能夠抽換,讓Web App(WebView+JavaScript)能夠<跨平臺>。同理,JavaScript模塊也是WebView 的另外一種插件。由於JavaScript插件能夠抽換,讓WebView+Java插件能夠<跨買主>或<跨客戶>。
[#1772]例如,WebView/PhoneGap是一個框架,它提供兩組API:1)與Java插件銜接的API;2)與JavaScript插件銜接的API。因爲前者是跨平臺的;後者是跨客戶的。表面上二者的關注點及感興趣的企業是不相同的。可是,從軟件框架設計的視角看,兩着倒是能夠順暢整合在一塊兒的,能夠支撐一個美好的軟硬結合商業模式。
[#1773]掌握完整API,又掌握完整App Store是具備最大話語權的。只是許多公司都沒法掌握<完整>API和App Store。就要看其完整度而制定不一樣的最佳策略。
[#1774]樂視可能掌握<不徹底>的API和<不徹底>的App Store, 就得特別當心,掌握<不徹底>的所有,不必定是擁有最多!!
[#1775]@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行業API逐漸融入而成爲平臺的一部份,平臺的<行業知識含量>越來越高,App開發負擔越來越低。這是AppStore機制逐漸成熟的發展方向。更多新思惟:http://t.cn/8FbhmdD
[#1776]一個企業若是在1)掌握本身的API,與 2)掌握本身的APP Store (來容納第三方開發者的APP)之間二選一。你會建議該企業如何抉擇呢? 爲何?
[#1777]<軟硬結合>與<軟硬結合>有何區別呢? 其實,這是見仁見智的,例如我認爲軟、硬之間的<整合>比<結合>具備更緊密的關係(如附圖)。然而,有人認爲<融合>比<結合>緊密;而<結合>比<整合>緊密。你認爲如何呢?
[#1778]許多人沒有發現<平臺(Platform)>一詞的涵意逐漸在改變中,就像Application(應用程序)一詞的涵意也在改變中。例如,在Android環境裏,許多人分不清App與APK的細膩區別。開發者以HTML5或Java撰寫App,可是用戶下載到手機的倒是APK,並不是只是App而已。
[#1779]@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在App Store(應用商店)機制流行的今天,App開發者、App Store經營者、API擁有者,都是這個機制下的三個核心要素。其中,我認爲API擁有者最具備話語權(如附圖),你認爲合理嗎? 然而許多人都在爭逐另兩項(App 和 Store),你知道爲何嗎?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o3HIo
[#1780]AppStore只是企業組織層面的機制,App像兒童,AppStore像幼兒園。擁有AppStore並沒有法有效掌控和避免App的來去自如(隨意離我而去),因此必須仰賴系統層面的對接(API接口),App + API + platform(平臺)。擁有Platform + API + AppStore三者,就能主宰天下,或獨霸一方。如Apple、Google是也。
[#1781]在PC時代重視硬件接口,移動時代重視通訊接口,智能時代重視軟件接口(API),如附圖。掌握軟件API,封藏通訊接口,支撐內容標準,將能一言九鼎,你相信嗎?
[#1782]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軟件開發人員新資也提高,從成本面來看,這是<不利於>軟件服務外包。因此軟件外包企業,逐漸地不能以<替客戶企業節省成本>爲要訴求了。因而,新興軟件園,得思考替客戶產品和服務<增值>,軟件園除了提供軟件開發和管理技術以外,商業諮詢、產業知識、商業模式創新設計都是必備。
[#1783]@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當一個軟件和文創產業園,沒法保護軟件開發者對其親手編寫的代碼(如小孩)擁有<撫養權>和<複製權>的話,軟件開發和創意設計工做,就變成一種勞心勞力的苦力活了。更多新思惟:http://t.cn/8Fo3HIo
[#1784]既然是<軟件園>,不僅是軟件外包企業提供更多<軟件服務>,而是軟件園除了網絡、廠房、道路等硬件設施以外,還要替駐進軟件廠商提供<軟性服務>,包括跨產業的整合服務,如:與硬件產業對接的軟硬結合產業分析和策略規劃、與藝術設計產業的對接服務、讓設計產業融入到IT軟硬結合產品的創新等。
[#1785]許多軟件園都逃避了軟件開發與創意設計的<製做權>和<複製權>的保護問題,軟件開發者新心苦苦編寫代碼,他對其親手寫出的代碼(如小孩)擁有<撫養權>嗎? 擁有<複製權>嗎? 文創設計也是同樣,動腦、動手的人員,誰保護其複製權呢? 仰賴製做權法嗎? 仰賴專利權嗎?
[#1786]當一個軟件和文創產業園,沒法保護軟件開發者對其親手編寫的代碼(如小孩)擁有<撫養權>和<複製權>的話,也不能保護設計人員對其動腦、動手繪製的圖案擁有<複製權>的話,就沒法留住人才了,園區的價值就沒有了。曾經,這讓香港民衆誤認爲軟件產業是勞力密集產業,而不熱衷,我認爲這是香港產業發展的一項蠻大的損失,影響到其它產業發展。
[#1787]<竊覺得就跟賭徒(APP)經過機會(API)進入賭場(APPSTORE),贏面如何取決於實力、技巧和運氣的三才合一>。這是有趣的比喻。可是我認爲:API是賭場老闆決定賠率的機制! 您認爲API是什麼呢?
[#1788]@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架構師思惟練習# API 像什麼? 扮演什麼角色? 更多新思惟:http://t.cn/8Fo3HIo
[#1789]標緻老男人:竊覺得就跟賭徒(APP)經過機會(API)進入賭場(APPSTORE),贏面如何取決於實力、技巧和運氣的三才合一。
[#1790]<<軟硬結合潮流>> <甲骨文:軟硬件結合給合做夥伴創造更大機會 。>「這是咱們追求附加價值的方法之一,咱們將軟硬件設計在一塊兒,是爲了讓系統可以更好的工做,這是市場的走向,這是客戶的需求。」
[#1791]軟硬結合的特性:1) 軟件能提升硬件的售價;但反之否則,硬件沒法提升軟件的售價,反而提升了成本。2) 硬件能擴大軟件的地盤(隨硬件而大量複製);但反之否則,軟件沒法擴大硬件的地盤。
[#1792]過去,國內軟件產業以企業應用MIS開發&管理爲主,通稱的外包產業;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潮流,以國外App Store機制營銷爲主,有人稱爲軟件文創產業。有些城市認爲<外包>是過期了。然而,從行業知識(Knowledge)來看,軟件外包企業蘊藏了寶貴的行業知識和IT管理經驗。只要與App Store機制銜接,就能結合了。
[#1793]國內軟件產業以企業應用MIS開發&管理爲主,通稱的外包產業;其蘊藏了寶貴的行業知識和IT管理經驗。只要萃取這些行業知識,建置成框架、提供行業API。因而將原來的應用軟件切分紅爲兩部份:1)行業(框架)API;2)App軟件。而後,行業API與Android平臺API進行軟硬結合,而App則融合到App Store市場機制。
[#1794]<<從感受(feeling)觀點看IT將來>> 在2000年前的企業和辦公室應用,以數據收集和供應爲主,IT產品比較強調視覺(功能細膩好用)。2000年後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以數據消費爲主, IT產品比較強調觸覺(好玩好摸好抱)。至於2015年起的智能家庭應用,極可能是觸學、聽覺、視覺兼備。
[#1795]@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取決於 硬件、軟件、內容三者的組合造型,是否具備強勢的話語權。其中,軟件平臺的掌握權越來越重要。軟件平臺並不是App或App Store,這點許多人都沒真正領悟到。更多新思惟:http://t.cn/8Fo3HIo
[#1796]<<從整合觀點看IT將來市場>> 2000年前的IT產品強調省錢多功能,產業主流結構是<軟硬分工+製造>。例如:Intel/HP與Microsoft。2000年後的IT產品強調時尚精簡,產業的主流結構是<軟硬結合+設計>。 例如:蘋果與富士康。至於2015年起的智能家庭應用,極可能是<軟硬結合+設計+行業知識>潮流。
[#1797]智能家庭的有三種涵意:house, home, family。2015年的智能家庭時代,會偏向Family,尤爲是天下的中國人。從Social-network邁向有中國特點的Family-network。
[#1798]卑微草民:若是電視必定要變成多功能終端,硬件的簡單加法是行不通的。軟件僅僅停留在APP,永遠沒法得到強勢話語權。脫離電視的實質,在別人的平臺上跳舞,並沉浸其中,將來可想而知。
[#1799]@讓您成爲傑出架構師#IT+Design Thinking# <<軟硬結合商業模式設計的常見思惟誤區>>若是軟件廠商一心一意但願硬件廠商願意先付錢買軟件,這種古老的商業模式,就大大違背軟硬結合思潮了。更多新思惟:http://t.cn/8Fo3HIo
[#1800]<軟硬結合>的基本商業價值在於:1) 以軟件的<零複製成本>特性,替硬件增值。 2) 以硬件的巨大產量來創造軟件的<巨大複製量>,並保護其<創做複製權>。
歡迎訪問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
高煥堂:MISOO(大數據.大思考)聯盟.臺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ee 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