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乾旱地區的灌溉問題,經過搭建農業物聯網平臺,全面監測農做物的生長狀態,從而匹配最節約的灌溉方案。12月19日試驗區研究人員得出預測結果:一年能夠省出1.5個西湖的水。阿里雲
(草原上的物聯網灌溉,有效利用每一滴水)blog
一直以來乾旱是困擾人類的重要環境問題,2000年前曾致使瑪雅文明的毀滅。在現代中國,乾旱問題依然存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億畝耕地就受乾旱威脅。繼承
致使無水可澆的不僅是天然緣由,更可能是人爲致使。在內蒙古巴林右旗,據當地林業局透露,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從近幾年開始,耕種者用機電井等設備大規模抽水漫灌,最嚴重的地區水位降低18米。get
改變這種粗放型灌溉方式,是阿里巴巴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阿里雲物聯網技術專家謝士傑表示:「精細化灌溉的前提是準確瞭解做物的生長狀況,及周邊的環境條件,農業物聯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產品
沙漠國家以色列,正是用這一方式實現了農業史上的奇蹟,高度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像空氣同樣隨處存在。農產品不只知足了本國需求,還大量出口歐洲。效率
在國內,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受到成本、技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但阿里雲已經同京藍科技一塊兒在巴林右旗進行了首次嘗試。阿里巴巴
經過對氣溫、光照、溼度以及蒸騰量等環境條件的長時間監測,判斷環境因子和做物生長各方面的關係,造成專家決策系統,對做物生長環境精準化控制,指揮草原上的灌溉設備澆水。何時澆水、澆多少水都由這個智能系統來決定。互聯網
據估算,巴林右旗所以一年能夠節省1550萬立方米的水,至關於省出1.5個西湖,當地地下水位也已中止降低。im
謝士傑表示:「整個過程包含了設備管理、空間管理、數據匯聚、環境監測、水肥一體化等,造成平臺後能夠更大規模推廣。」技術
據瞭解,阿里巴巴還計劃經過物聯網在農場側進行邊緣計算,提升灌溉決策的實時性。
用科技改造人類賴以生存的農業已是全球趨勢。日本正用互聯網實現種植技術與知識的數據化,從而使得這些寶貴的經驗被下一代農戶和農企繼承。美國則在研發能夠本身採摘蘋果的機器人,提升工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