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了個Macbook Retina,到目前爲止5天了,做爲一個重度的Windows用戶,實在不少東西要折騰,超多東西要轉換過來!windows
因此,本文是寫給剛從Windows轉移陣營過來的較少接觸Linux的用戶看的,本文描述內容基於OS X Yosemite 10.10。瀏覽器
1、開機激活安全
激活教程很簡單,如今也沒有截圖,因此不說了。若是你是港版的話,一開始是英文的,通過簡單的步驟就會出現語言選擇界面了。app
注意,簡體中文字是沒有在列表裏的,須要在更多那裏找到簡體中文。工具
而後輸入本身的Apple ID登陸,若是沒有請到https://appleid.apple.com/account註冊一個。.net
另外:若是你暫時沒有鼠標,使用觸摸板操做的時候,點擊某個按鈕須要把光標移動到按鈕處,而後在觸摸板中間偏下的任意一個位置輕按如下,這個操做就對應於鼠標的單擊。視頻
2、系統界面blog
進入到系統後咱們會看到幾個東西:教程
一、頂部菜單欄Menu Bar:ip
與Windows相似,可是Windows只有在打開某個應用的時候纔會顯示菜單欄,而OS X系統是一直會有的。
當打開某個應用的時候,菜單欄左側是應用所屬的菜單,右側是相似Windows任務欄右側的系統狀態、時間等圖標和操做,因此對於Windows用戶,很容易上手。
菜單欄裏第一個蘋果按鈕是固定的系統菜單,關於電腦,系統設置,強制退出,重啓關機註銷操做等都在第一個系統菜單。
而後當打開某個應用時,第一個圖標必定是應用的主菜單,關於、應用設置、服務設置、退出應用等操做都會放在第一個菜單。
二、底部任務欄Dock
能夠看到Dock與Windows的任務欄很相似,這裏說說第一個笑臉的應用,Finder也就是Windows的個人電腦,全部文件操做都在這裏。
而後最右邊的垃圾桶是回收站,與Windows相似,刪除文件或者應用的時候,只須要把文件或者應用拖到垃圾桶裏去,或者在右鍵菜單裏選擇刪除文件。
3、觸摸板
蘋果的觸摸板實在強大,1-5個手指的點擊和滑動手勢都有對應的操做,下面說說經常使用的。
一、單擊:OS X默認是不能直接單擊觸摸板做爲點擊按鈕的,須要把光標移動到按鈕菜單處,而後輕按一下觸摸板。若是你須要像Windows電腦那樣支持點擊,請到菜單欄裏的系統設置,打開後找到觸摸板,勾選第一個,就能支持觸摸單擊。
二、右鍵菜單:默認是不勾選的,請勾選並修改爲本身喜歡的操做方式:兩隻手機單擊、按下觸摸板左側按鈕,按下觸摸板右側按鈕。
三、滾動:雙指上下滑動、雙指左右滑動。值得一個的是,滑動方向,若是你想接近於真是操做,能夠勾選第一個菜單,這樣雙指向上推的時候,就至關於屏幕往下滾動,這樣就是天然方向。
可是這麼設置,問題又來了,當你插入鼠標,使用鼠標滾動的時候,打開網頁的時候,鼠標滾輪往下滾動,發現網頁一點都沒有動,要反方向才能使用,與Windows的操做體驗相差實在太大了!這是由於,蘋果系統把鼠標的方向也調成了天然方向。當你在上面的設置菜單裏關掉滾動的『天然方向』這個選項,鼠標滾輪正常了,可是這時候觸摸板不正常了,反過來了!
若是你像我同樣,常用觸摸板,可是鼠標也會用,這個時候,咱們使用一款叫作Scroll Reverser的軟件觸摸板和鼠標滾輪的方向分開來設置。
像上圖,觸摸板和鼠標,保持一個勾選一個不勾選這樣就好了。
四、至於其餘的操做,請參考系統的手勢視頻,講解得很清晰。
4、鍵盤
鍵盤相比Windows,差異仍是挺大的。差異實在太多,這裏只說說經常使用的。基本上command就是Windows的Ctrl鍵盤,option鍵盤就是Windows的alt鍵盤,通常不多用到。而後說說經常使用的快捷鍵,在Windows平臺,我是個快捷鍵控,基本平時的文件操做,文字編輯,PS,寫代碼,只要能記住的快捷鍵,我都喜歡用。因此剛開始接觸Macbook的時候,因爲不知道快捷鍵,幾乎實在對從下手啊,詢問用了多年Mac系統的同事,結果一問三不知,用得不多。
一、經常使用快捷鍵
command+空格鍵 切換輸入法
command+c 複製
command+v 粘貼
command+option+v 粘貼並刪除
command+f 查找
command+x 剪切(僅適用於文本)
command+d 在當前建立副本
command+delete 刪除當前文件
fn+delete 向後刪除,相似windows的delete
另外:MAC系統沒有Windows系統的剪切-粘貼,對應的操做只有複製-粘貼並刪除,可是因爲這個操做極其用於致使文件誤刪除或丟失,因此不建議使用,只能在剪切少數文件或小文件時使用,最保險的作法就是複製-粘貼-刪除源文件。
二、瀏覽器快捷鍵
command+r 刷新,對應Windows的F5刷新
command+l 光標調到網址輸入欄 至關於Windows的Alt+D
三、系統快捷鍵command+f3 顯示桌面,至關於Windows的顯示桌面按鈕
command+w 關閉窗口(不是退出應用)
command+q 退出應用
command+option+esc 強制關閉程序
command+shift+3 截屏並保存到桌面
command+shift+option+3 截屏並複製到剪切板
command+shift+4 按需截取屏幕並保存到桌面
command+shift+option+4 按需截取屏幕並複製到剪切板
command +tab 切換程序
command+~ 在有多個窗口的程序中間切換
5、安裝軟件
因爲Mac系統默認只支持正版軟件和經過驗證的軟件,第三方打包的沒經過驗證的軟件不能安裝,因此咱們須要在系統設置-->安全和隱私裏修改軟件設置。以下圖,先點擊左下角的鎖圖標解鎖,輸入AppleID的密碼,而後把容許安裝的軟件來源改爲任何,這樣,咱們就能安裝第三方軟件。
而後來講說軟件安裝,Mac裏安裝軟件與Windows方法相似,也有安裝版和綠色版,大多數軟件都屬於綠色版。
咱們從網上下載下來的一個dmg後綴的軟件包,雙擊打開。
1、綠色版
在彈出來的窗口裏,把軟件信息包從左側拖放到右側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s裏面去,就完成了安裝。實際上就是把軟件包複製到Applications文件夾去的意思。有些zip或者rar格式的軟件包,直接解壓,一般裏面的有圖標的應用程序就能夠直接運行了,爲了方便管理,建議也拖動手動複製到Applications文件夾去。
二、安裝版
雙擊下載的dmg軟件包,直接一路下一步就能夠安裝完畢。
安裝完的軟件在Finder裏的應用程序文件夾裏有一個圖標,雙擊就能夠啓動該應用,同時在Launchpad發射臺(火箭圖標)裏,列出來的就是當前系統裝的軟件。
最後,在Finder裏面把軟件安裝包卸載掉。
四、軟件市場
Mac的軟件安裝遠沒有Windows來得方便,在Windows下,咱們有各大廠商的軟件管家、軟件助手等等,只要搜索或者點擊某個軟件就能安裝了。在Mac下就不多着了裏助手,固然也不是沒有,好比Mac軟件寶箱,應用比較齊全,惟一的缺點就是,免費用戶下載軟件速度太慢,慘不忍睹,並且用戶體驗通常,時不時會掛掉。
在這裏,推薦個工具吧,迅雷的軟件商店,Thunder Store,若是你安裝了Mac版迅雷,在左側中間就能找到了。
使用很方便,支持搜索,卸載軟件,更新軟件等等。界面不錯,速度飛快,缺點應該是軟件有點少吧,固然,軟件不在多而在精。難怪迅雷近年來特別是上市後在Windows平臺沒太大建樹,原來已經轉戰國際了,贊一個。
五、Mac版Android手機助手
首先很遺憾的告訴你,在Windows上大行其道的360助手、應用寶、豌豆莢,在Mac上通通沒有,可是我找到一個還不錯的東西,魔方手機助手,這個是N多網開發的Mac版Andrid手機助手,雖然比不上豌豆莢那麼好用,可是該有的功能都有,即便不是Retina也不要緊,贊一個!也辛苦N多網了,自從各大巨頭踏足Android的渠道分發,已經沒幾我的知道老牌的N多網了,真不容易,只能轉戰國際戰場了。
6、文件共享
Mac和Windows之間能夠經過Windows的共享文件夾來實現文件共享,方法大同小異,請讀者本身參考下文吧。
http://blog.csdn.net/jinhill/article/details/7246922
暫時就寫這麼多,若是資深Mac用戶看到這篇文章,還請不吝賜教,多多交流,做爲一個重度Windows用戶,轉投Mac懷抱確實不容易。
最後吐槽下互聯網史上最難用得產品,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