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看來要放棄了。看了大概三分之一。彷佛不可以讓注意力集中了。先更新吧。編程
\(G = \{ G, +, e \}\),一個數據集\(G\),一個二元操做符\(+\),和一個幺元\(e\)。數據結構
知足結合律:\((a + b) + c = a + (b + c)\)
知足封閉性。
存在單位元:\(e + a = a = a + e\)
存在逆元:對於每個a,存在一個逆元a': \(a + a' = e\)
若是知足交換律,則是一個交換羣,也就是阿爾貝羣。閉包
定義:同構(isomorphism)
羣同構\((f : G \simeq H)\)是一個同態,若是其對應的函數是一個雙射。dom
定理:
一個羣同態\(f: G \to H\)是一個同構,當且僅當它有一個雙邊的逆,也就是說,有一個同態\(f': H \to G\),有\(f' \circ f = 1_G, f \circ f' = 1_H\)。編程語言
定理
在羣之間的同構是一個羣之間的等價關係。ide
一個範疇是一個帶標籤的有向圖,其節點爲對象(object),帶有標籤的有向邊爲箭頭(arrow or morphism)。函數
一個範疇C包含2個數學實體:ui
對象集合:ob(C)
每一個元素都是一個對象,一個對象又能夠認爲是一個集合。spa
態射集合: hom(C)
態射集合的每一個元素是一個態射, \(f: a \to b\),每一個態射f有一個源對象(source object) a和目標對象(target object)b。
\(hom(a, b)\)表示從a到b的全部態射。
每一個態射\(f: A \to B\)有src()和tgt(),兩個屬性,能夠得到源對象和目標對象,i.e. \(A = src(f), B = tgt(f)\)。orm
定理:一個對象的單位箭頭是惟一的;不一樣對象的單位箭頭是不一樣的。
對象
從編程語言的角度來講,一個類(範疇)並不須要一個對象集合。
一個類的對象集合是由這個類的屬性和方法決定的,是編程語言的各類數據類型和類的各類各樣的組合形式。
咱們每每用元類型來描述範疇裏的對象。
態射
態射就是一個類的方法。
一個方法有多個輸入或者輸出,能夠簡單地認爲其源對象或者目標對象是一個對象組合。
如何理解一個沒有輸入的靜態方法。
單態射(monomorphism) \(\simeq\) 單射(injective)
滿態射(epimorphism) \(\simeq\) 滿射(surjective)
雙態射(bimorphism) = 單態射(monomorphism) + 滿態射(epimorphism)
同構(isomorphism) = 雙態射(bimorphism) + 存在逆態射
自態射(endomorphism) = (src(f) = tgt(f))
自同構(automorphism) = 自態射(endomorphism) + 同構(isomorphism)
撤回射(retraction) = 存在右逆
部分射(section) = 存在左逆
同態 = 兩個數據結構之間知足分配律。\(f(x * y) = f(x) *' f(y)\)
Mon
Mon是對象爲全部幺半羣,箭頭爲幺半羣同態。
Ord
Ord是對象爲全部預序組,箭頭爲他們之間的單調映射。
Set
Set是對象爲全部set,箭頭爲他們之間的任意集合函數。
Grp
Grp是對象爲全部group,箭頭爲group的同態。
Ab
Ab是對象爲全部abelian group,箭頭爲group的同態。
Rng
Rng是對象爲全部ring,箭頭爲ring的同態。
全子範疇(full subcategory)
\(\mathcal{C}\) subcategory \(\mathcal{S}\) is a full subcategory, when:
\(\forall A, B \in ob(S), hom_S(A, B) = hom_C(A, B)\)
商範疇(quotient category)
商範疇\(\mathcal{C}/\sim = (ob(C), hom(hom(X \to Y)\to \sim class)\)是對一個範疇,按照某種屬性進行分類。
商範疇的態射,個人理解是:C的態射 -> 一個具體的分類屬性。
還有一個理解是:\(A \to B, A \sim B\)
一個例子:
If X is the set of all cars, and ~ is the equivalence relation "has the same color as", then one particular equivalence class consists of all green cars. X/~ could be naturally identified with the set of all car colors.
箭範疇(Arrow categories)
一個範疇\(\mathcal{C}\)的派生箭範疇\(\mathcal{C}^{\to}\),
\(ob(C)\)是範疇\(\mathcal{C}\)的全部箭頭\(hom(C)\)。
給定一個\(\mathcal{C}^{\to}\)的對象\(f_1, f_2 | f_1 : X_1 \to Y_1, f_2 : X_2 \to Y_2\),
能夠派生一個\(\mathcal{C}^{\to}\)的箭頭\(f_1 \to f_2\)是一個匹配\((j, k) | j : X_1 \to Y_1, K : X_2 \to Y_2 \in hom(C)\),
切片範疇(Slice categories)
一個範疇\(\mathcal{C}\)的派生切片範疇\(\mathcal{C}/I, I \in ob(C)\),
\((A, f) \in ob(C/I) | A \in ob(C), f : A \to I \in hom(C)\),
\(j' : (A, f) \to (B, g) \in hom(C/I) | j : A \to B, g \circ j = f, j \in hom(C)\),
\(1_{(A, f)} = 1_A : A \to A | 1_A \in hom(C)\)
\(j : (A, f) \to (B, g), k : (B, g) \to (C, h), k \circ j : (A, f) \to (C, h) | k \circ j \in hom(C)\)
definition: monomorphism
An arrow \(f : C\to D\) in the category \(\mathcal{C}\) is a monomorphism (monic) if and only if it is left-cancellable..
left-cancellable - 左可消除。
i.e. for \(g : B \to C\) and \(h : B \to C\), if \(f \circ g = f \circ h \implies g = h\)
Theorem : the monomorphisms in Set are exactly the injective functions
意味着不是全部的範疇的單射都是單射方法。
Theorem : the monomorphisms in Grp are exactly the injective group homomorphisms
definition: epimorphism
An arrow \(f : C\to D\) in the category \(\mathcal{C}\) is a epimorphism (epic) if and only if it is right-cancellable..
right-cancellable - 右可消除。
i.e. for \(g : B \to C\) and \(h : B \to C\), if \(g \circ f = h \circ f \implies g = h\)
Theorem : the epimorphisms in Set are exactly the surjective functions
意味着不是全部的範疇的滿射都是滿射方法。
Theorem : the epimorphisms in Grp are exactly the surjective group epimorphisms
right 和 left只是一個記號,沒有方向性的含義。
能夠這樣想象:\(C \to D\)
C在左邊,D在右邊。
右逆:是從D出發,逆回到D,\(f \circ g = 1_D\);
左逆:是從C出發,逆回到C,\(g \circ f = 1_C\);
定理:若是一個箭頭有左逆和右逆,那麼左逆和右逆是同一個,也是原箭頭的逆。
\(r = 1_C \circ r = (s \circ f) \circ r = s \circ (f \circ r) = s \circ 1_D = s\)
定理:
在Set中,每個單態射是一個右逆,除了\(\emptyset \to D\)。
同理,在Set中,推論「每個滿態射是一個左逆」是一個選擇公理(Axiom of Choice)的一個版本。
定義:section and retraction
若是\(g \circ f = 1_C\),f也稱爲是g的一個部分態射(section);g稱爲是f的一個撤回態射(retraction)。
定義:split monomorphism and split spimonomorphism
若是f有一個左逆,那麼f是一個拆分單態射;
若是g有一個右逆,那麼g是一個拆分滿態射。
同構(isomorphism)
在範疇裏的一個同構是一個有逆箭頭。通常用\(\sim \over \longrightarrow\)。
定理
若是f同時是單態射(monic)和拆分滿態射(split epic)(或者同時是滿態射(epic)和拆分單態射),那麼f是一個同構。
定理 15
若是f和g是具備相同目標對象的單態射箭頭。而且存在i,j,有\(f = g \circ i, g = f \circ j\),那麼因子i和j是同構態射,而且互爲逆。
定義: 平衡的(balanced)
範疇\(\mathcal{C}\)是平衡的,當且僅當每個箭頭都是一個同構。
定義: 同構的對象(Isomorphic objects)
在範疇\(\mathcal{C}\)中,一個同構\(f : C \sim \over \longrightarrow D\),那麼對象\(C, D\)稱爲在範疇\(\mathcal{C}\)中被同構化,記作\(fC \sim \over \longrightarrow D\)。
定理 16
在範疇\(\mathcal{C}\)中,一個對象之間的同構是一個等價關係。
定理 17
在範疇\(\mathcal{C}\)中,若是\(f : C \sim \over \longrightarrow D\),那麼對於全部的對象\(X \in \matchcal{C}\),在箭頭\(C \to X\)和箭頭\(C \to \Y\)之間有一對一的對應。一樣,存在一對一的對應在箭頭\(X \to C\)和箭頭\(Y \to C\)之間。
定義: 起點對象(initial object)
在範疇\(\mathcal{C}\)中,對象\(I\)是起點對象,若是,對於每個範疇中的對象X,都有一個惟一的箭頭\(! : I \to X\),能夠記作\(!_x\)。
定義: 終點對象(terminal object)
在範疇\(\mathcal{C}\)中,對象\(T\)是終點對象,若是,對於每個範疇中的對象X,都有一個惟一的箭頭\(! : X \to T\),能夠記作\(!_x\)。
定義: 空對象(null object)
在範疇\(\mathcal{C}\)中的空對象\(O\),若是,對於\(O\)便是起點對象也是終點對象。
定理:起點對象之間是「從惟一性到惟一性同構」。
在範疇\(\mathcal{C}\)中,\(I, J\)是起點對象,則存在一個惟一的同構\(f : I \sim \over \longrightarrow J\)。
對終點對象,亦然。
若是\(I\)是一個起點對象,有\(f : I \sim \over \longrightarrow J\),則\(J\)也是一個起點對象。
定義:將起點對象記爲\(0\),將終點對象記爲\(1\)
定義: 元素
在一個帶有終點對象\(1\)範疇\(\mathcal{C}\)中,對象X的一個元素(或者對象X的一個點)是一個箭頭\(f: 1 \to X\)。
定義: well-pointed
假設範疇\(\mathcal{C}\)有一個終點對象,而且假設範疇\(\mathcal{C}\)中的任意對象\(X, Y\),平行箭頭\(f, g : X \to Y\),\(f = g\)若是\(f \circ x = g \circ x, \forall x : 1 \to X\),那麼範疇\(\mathcal{C}\)被稱爲(well-pointed)。
定理:拿出兩個終點對象\(1\)和\(1'\),定義兩個不一樣類型的X的元素\(f_1 : 1 \to X\)和\(f_2 : 1' \to X\)。範疇\(\mathcal{C}\)對於第一個元素是well-pointed,當且僅當範疇\(\mathcal{C}\)對於第二個元素也是well-pointed。
定義:通用化的元素(generalized elements)
在範疇\(\mathcal{C}\)中,一個\(X\)對象的(shape S的)通用化元素(generalized element)是一個箭頭\(e: S \to X\)
定理:在範疇\(\mathcal{C}\)中,平行箭頭是相同的,當且僅當它們在全部的通用化元素上都是相同的。
定理:在範疇\(\mathcal{C}\)中,點元素\(x: 1 \to X\)都是單態射。
每個生命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每個生命都只是一粒塵埃。
咱們既能夠尊重每一個生命,又能夠對其爲所欲爲。就是這麼矛盾。
定義: pairing schema, pair-objects, pairing function, un-pairing (projection) function
假設X, Y, O是對象的集合(它們能夠是相同的或者是不一樣的)。
有\(pr: X, Y \to O\)是一個二元函數(tow-place function),
同時有\(\pi_1 : O \to X\)和\(\pi_2 : O \to Y\)是one-place function。
這樣\([O, pr, \pi_1, \pi_2]\)造成一個對X、Y的結對模式,當且僅當知足條件:
\[ a: \pi_1(pr(x, y)) = x \And \pi_2(pr(x, y)) = y, \forall x \in X, \forall y \in Y \\ b: pr(\pi_1(o), \pi_2(o)) = o, \forall o \in O \]
這樣,O被稱爲這個結對模式的結對對象(pair-objects),
\(pr\)爲關聯的結對函數(pairing function),
\(\pi_1\)和\(\pi_2\)是反結對函數(映射函數)(un-pairing or projection functions)。
定理:
若是\([O, pr, \pi_1, \pi_2]\)和\([O, pr, \pi'_1, \pi'_2]\)都是X和Y的結對模式,則\(\pi_1 = \pi'_1, \pi_2 = \pi'_2\)。
若是\([O, pr, \pi_1, \pi_2]\)和\([O, pr', \pi_1, \pi_2]\)都是X和Y的結對模式,則\(\pr = \pr'\)。
定理:
若是\([O, pr, \pi_1, \pi_2]\)和\([O', pr', \pi'_1, \pi'_2]\)都是X和Y的結對模式,則存在一個惟一的雙射(bijection)\(f : O \to O'\),有\(pr'(x, y) = f(pr(x, y)), \forall x \in X, \forall y \in Y\)。
定理
假設X, Y, O是對象集合,和函數\(\pi_1 : O \to X, \pi_2 : O \to Y\),若是有一個惟一的two-place 函數\(pr: X, Y \to O\),知足條件(a):
\[ a: \pi_1(pr(x, y)) = x \And \pi_2(pr(x, y)) = y, \forall x \in X, \forall y \in Y \]
則,\([O, pr, \pi_1, \pi_2]\)知足條件(b),從而造成一個結對模式。
定義: 乘積
若是X, Y是集合,那麼\([O, \pi_1, \pi_2]\)造成一個X和Y的乘積,
這裏面:
O是一個集合,
\(\pi_1 : O \to X\)是一個函數,
\(\pi_2 : O \to Y\)是一個函數,
有一個惟一的two-place函數:\(pr : X, Y \to O\),有\(\pi_1(pr(x, y)) = x \And \pi_2(pr(x, y)) = y, \forall x \in X, \forall y \in Y\)。
定義:二元乘積(binary product)
在任何一個範疇中,一個對於X和Y的二元乘積\([O, \pi_1, \pi_2]\)是一個對象O和映射箭頭\(\pi_1 : O \to X, \pi_2 : O \to Y\)的組合。
這樣對於任何對象\(S\)和箭頭\(f_1 : S \to X, f_2 : S \to Y\),總有一個協調箭頭(mediating arrow)\(u : S \to O\)造成一個交換圖。
定義:楔子(wedge)
對於 X 和 Y 的一個楔子是一個對象S和一對兒箭頭\(f_1 : S \to X, f_2 : S \to Y\)。
一個楔子\([O, \pi_1, \pi_2]\)是X和Y的乘積,當且僅當,對於X和Y的任何其它楔子\([S, f_1, f_2]\),存在一個惟一的態射\(u : S \to O\)造成一個交換圖。
定義:衍生楔子範疇(derived wedge category)
給定一個範疇\(\mathcal{C}, X, Y \in Ob(\mathcal{C})\),衍生楔子範疇(derived wedge category)\(\mathcal{C}_{W(XY)}\)是:
對象數據是X和Y的全部楔子\([O, f_1, f_2]\);
\([O, f_1, f_2]\)和\([O', f'_1, f'_2]\)的箭頭是範疇\(\mathcal{C}的箭頭\)g : O \to O'$;
\([O, f_1, f_2]\)單位箭頭是\(1_O\);
箭頭組合相同於範疇\(\mathcal{C}\)的箭頭組合。
定義:在\(\mathcal{C}\)中,一個X和Y的乘積是衍生範疇\(\mathcal{C}_{W(XY)}\)一個終點對象。
範疇\(\mathcal{C}\)中,對於任意的對象X和Y,乘積不必定存在;若是存在,也不必定惟一。
定義:範疇化定義楔子的對偶(the duals)一般被稱爲協楔子。這樣一個範疇C的協楔子是協範疇\(C^{op}\)的一個楔子。
定義:協乘積(co-product)
範疇\(\mathcal{C}\)中,對於任意的對象X和Y,一個二元協乘積\([O, l_1, l_2]\)是:
一個對象O,
兩個影射箭頭:\(l1: X \to O, l2: Y \to O\)。
這樣,對於任何S和箭頭\(f_1: X \to S, f_2 : Y \to S\),有一個惟一的協調箭頭:\(v : O \to S\)造成一個交換圖。
協乘積記爲: \(X \oplus Y\)
定理:有這樣的範疇,其中老是存在乘積\(0 \times X\)或者\(X \times 0\),可是這個乘積一般不一樣構與0。
定理
若是\(1 \overset{!_{1 \times X}}{\longleftarrow} 1 \times X \overset{i}{\longrightarrow} X\)是一個乘積
則:\(i\)是一個同構。
定義:調解箭頭(mediating arrow)的一種表示
假設\([O, \pi_1, \pi_2]\)是一個對象X和Y的二元乘積,假設有一個楔子\(X \overset{f_1}{\Longleftarrow} S \overset{f_2}{\longrightarrow} Y\),
經過一個調解箭頭\(u : S \to O\),造成一個交換圖。
這個調解箭頭\(u : S \to O\)科表示爲\(<f_1, f_2>\)。
定理:
\(<f_1, f_2> = <g_1, g_2> \implies f_1 = g_1, f_2 = g_2\)。
定理
對於乘積\([X \times Y, \pi_1, \pi_2]\)和箭頭\(u: S \to X \times Y, v: S \to X \times Y\),
若是有\(\pi_1 \circ u = \pi_1 \circ v, \pi_2 \circ u = \pi_2 \circ v \implies u = v\)。
定義:對角態射(diagonal morphism)
對於乘積\([X \times X, \pi_1, \pi_2]\)和箭頭\(\pi_1: X \times X \to X, \pi_2: X \times X \to X\),
楔子\(X \overset{1_X}{\Longleftarrow} X \overset{1_X}{\longrightarrow} X\),
它們對應的調解箭頭\(<1_X, 1_X>\)爲對角態射,記作\(\delta_x\)。
定理:
\(q: S \to X \implies \delta_x \circ q = <q, q>\)。
定理:
\(<f, g> \circ e = <f \circ e, g \circ e>\)
定理:
給定平行箭頭\(f_1: S \to X, f_2 : S \to X, f_1 \neq f_2\),那麼至少有4個箭頭\(S \to X \times X\)。
\[ f : X \to X' \\ g : Y \to Y' \\ [X \times Y, \pi_1, pi_2] \\ [X' \times Y', \pi'_1, \pi'_2] \\ f \times g : X \times Y \to X' \times Y' \\ \pi'_1 \circ f \times g = f \circ \pi_1 \\ \pi'_2 \circ f \times g = g \circ \pi_2 \]
定理:
假設\(f: X \to X, g: Y \to Y, o: X \times Y \to Y \times X \{ (x, y) \to (y, x)\}\),
得出:\((f \times g) \cirs o = (g \times f) \circ o\)。
定理:
存在雙箭頭\(f, g: X \to Y\),和乘積\(X \times X, Y \times Y\),
則:楔子 \(<f, g> = (f \times g) \circ \theta_x\)。
定理 37
有平行箭頭\(f: X \to X', j: X' \to X", g: Y \to Y', k: Y' \to Y"\),
和乘積\([X \times Y, \pi_1, \pi_2], [X' \times Y', \pi'_1, \pi'_2], [X" \times Y", \pi"_1, \pi"_2]\),
則:\((j \times k) \circ (f \times g) = (j \circ f) \times (k \circ g)\)。
定義 44:有限元乘積
對於\(X_1, \cdots, X_n\)的乘積\(O, \pi_1, \cdots, \pi_n\),
對於任意的S和箭頭\(f_i : S \to X_i\),存在一個惟一的協調箭頭\(u: S \to O\),\(f_i = \pi_i \circ u\)
定理 38
在一個範疇裏,對於\(X_1, X_2, X_3\),若是有三元乘積\([O, \pi_1, \pi_2, \pi_3]\)和\(O, \pi'_1, \pi'_2, \pi'_3\),
那麼存在一個惟一的同構\(u: O \simeq O'\)
定理 39
\((X_1 \times X_2) \times X_3\)造成一個\(X_1, X_2, X_3\)的三元乘積。
定義 45:
範疇\(\mathcal{C}\)有全部的二元乘積,\(\iff\) 對於任意的兩個對象,這個範疇都有乘積。
範疇\(\mathcal{C}\)有全部的有限元乘積,\(\iff\) 對於任意的n個對象,這個範疇都有n元乘積,\(n \geqslant 0\)。
定理 40
範疇\(\mathcal{C}\)有全部的有限元乘積,\(\iff\) 這個範疇有一個終點對象,而且有全部的二元乘積。
定義 46:無限乘積(infinite products)
假設範疇\(\mathcal{C}\)中,對象\(X_j\)能夠在一套索引\(J\)中經過j索引,\(J\)是一個無限的。
若是,對於每一個\(X_j\)的乘積\(O\),有\(\pi_j : O \to X_j\),
同時須要對於任意的對象\(S\)和箭頭族\(f_j : S \to X_j\),有\(u : S \to O, \And f_j = \pi_j \circ u, \forall j\)。
定義 47:
範疇\(\mathcal{C}\)有全部的乘積,\(\iff\) 對於任意的對象\(X_j | j \in J\),這個範疇都有乘積,記作\(\prod_{j \in J}{X_j}\)。
定義 48: 叉子(fork)
一個叉子(從S經過X到Y),包含箭頭\(k: S \to X, f: X \to Y, g: X \to Y, f \circ k = g \circ k\),是一個交換圖。
均衡器是一個約束(limiting case)
定義 50:叉子範疇
在範疇\(\mathcal{C}\)中,\(f,g:X \to Y\)造成的叉子\(k: S \to X; g, f: X \to Y\),
能夠獲得一個衍生叉子範疇\(\mathcal{C_{F(fg)}}\),以下:
對象:每一個\(S \to X; g, f: X \to Y\)爲一個對象;
箭頭:\(u: (S \to \cdots) \to (S' \to \cdots)\)是範疇\(\mathcal{C}\)中的\(u : S \to S'\);
顯而易見有交換圖:\(k = k' \circ u\);
單位箭頭:\(1_{(S \to \cdots)} = 1_S\);
結合律:就是範疇\(\mathcal{C}\)中的結合律。
定義 51:叉子範疇的終點對象
在一個範疇中,平行箭頭\(f, g : X \to Y\)的均衡器:\(E, e: E \to X\),其對應在衍生叉子範疇的對象是一個終點對象。
定理 41:均衡器之間存在惟一的同構
在範疇\(\mathcal{C}\)中,\(f,g:X \to Y\)的均衡器\([E, e], [E', e']\)存在惟一的同構:\(j: E \to E'\),
造成交換圖:\(e = e' \circ j\)。
定理 42:
若是\([E, e]\)構成一個均衡器,那麼\(e\)是一個單態射(monomorphism).
定理 43:
一個滿態射的均衡器是一個同構態射。
定義 52: 協叉子(co-fork)
一個協叉子(從X經過Y到S),包含箭頭\(f, g: X \to Y; k: S \to X,; \And k \circ f = k \circ g\)。
定義 R
對於平行箭頭\(f,g: X \to Y\),能夠引出一個對於對象Y的元素之間的關係R(或者記作\(R_{fg}\))。
\(yRy'\)意味着\(f(x) = y \And g(x)= y', \exists x \in X\)。
在一個協叉子中,意味着\(yR_{fg}y'\implies k(y) = k(y')\),有記作\(y \equiv_k y'\)。
定義 R 的最小等價關係(the smallest equivalence relation R) \(R~\)
\(R^~\)須要包括一個箭頭\(c: Y \to C, c(y) = c(y') \iff yRy'\),或者說\(\equiv_c = R~\)。
定理 44
\(C = Y/R~; c: Y \to C\),c 映射 y 到包含 y 的C元素上。\([C, c]\)構成一個\(f, g\)的協均衡器。
舉例:
\(Y = [a, a', b, b', d, d'], aRa', bRb', dRd'\)
\(C = Y/R~ = [[a, a'], [b, b'], [d, d']]\)
\(c(a) = [a, a']\)
定義 圖表(diagram)
一個基於範疇中的diagram,是一些(或者沒有)對象\(D_j\),這些對象能夠按照索引\(J\)經過序號\(j\)來定位,和一些(或者沒有)\(D_j\)之間的箭頭。
定義 54 圖表的錐(cone)
對於一個圖表D的錐(cone over a diagram),其構成爲\([C, c_j: C \to D_j] | j \in J]\),
而且對於圖表中的任意箭頭\(d: D_i \to D_j\),有交換關係\(c_j = d \circ c_i\)。
定理 45
一個閉包是一個子範疇。
定理 46
若是,\([C, c_j]\)是圖表D的錐,則也是圖表D的閉包的錐。
定義 56 圖表的極限錐(limit cone)
圖表D的極限錐(limit cone)\([L, \lambda_j]\)的知足條件:
對於圖表 D 的任意一個錐C,都存在一個惟一的協調箭頭\(k: C \to L, \lambda_j \circ k = c_j | \forall j \in J\)。
定理 47
一個給定圖表的全部極限錐之間,一對一之間都存在惟一的同構,這個同構與錐箭頭之間造成了交換。
定理 58
一個範疇\(\mathcal{C}\)中,圖表D的極限錐是圖表的錐範疇\(\mathcal{C}_{C(D)}\)的終點對象。
定理 48
一個範疇\(\mathcal{C}\)中,\([L, \lambda]\)是圖表D的極限錐,
\([L', \lambda']\)是圖表D的錐,而且經過\(f: L' \to L\)構成一個同構,
則:\([L', \lambda']\)是圖表D的極限錐。
定理 49 TBD
定理 50
一個範疇\(\mathcal{C}\)有一個起點對象,當且僅當範疇\(\mathcal{C}\)做爲一個圖表有一個極限錐。
定義 59 極限對象
對於一個圖表D的一個極限錐,咱們將位於這個極限錐的頂點的極限對象,自做\(\lim_{\rightarrow j} D_j\)。
定義 61:撤回,撤回正方形(pullback square)
對於一個角圖(corner diagram)的一個極限(limit)\([L, \lambda_1: L \to D_1, \lambda_2: L \to D_2]\)是一個撤回。
一個角圖和極限組成一個撤回正方形(pullback square)。
corner diagram: \(D_1, D_2, D_3, d: D_1 \to D_3, e: D_2 \to D_3\)。
定理 51
撤回一個單態射,產生一個單態射。
定理 52
\(f: X \to Y\)是一個單態射,當且僅當下面是一個撤回正方形:
\(1_X: X \to X, f: X \to Y\)
\(1_X: X \to X, f: X \to Y\)
定理 53
一個頂點爲Z的角的撤回是商範疇\(\mathcal{C}/Z\)的一個乘積。
Isomorphism: \(\simeq\)
iff: \(\iff\)
結合律的理解
結合律意味着能夠在任何一個計算點開始計算。
如何證實單射(injective)
經過假設兩個元素e, e'的射結果相同,既\(f(e) = f(e')\),若是能夠推導出\(e = e'\),則\(f\)是一個單射。
如何證實滿射(surjective)
對於任何\(b \in B\),\(f(a) = b, \exists a \in A\)。
如何證實同構\(\simeq\)(isomorphism)
對於任何\(b \in B\),存在\(f(a) = b, a \in A\)。
交換圖
各類表達:commuting with arrows, form a diagram commuting, triangle commutes, etc.
其中的含義是:從對象 A 到對象B存在兩個相等的路徑。
協調箭頭(mediate arrows)
一種常見的交換圖形式。老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
有一組源對象和一個目標對象,存在:\([S_j, s_j: S \to T], j \in J\),
有一個對象\([M, m: M \to T]\),對於每一個源對象,存在惟一的:
\(k: S_j \to M; \And m \circ k = s_j\)。
\(k\)就是協調箭頭。
這裏,彷佛說明了\([M, m]\)有一種特性,存在一個等價的交換路徑。
\[ 0 = \emptyset \\ 1 = \{ \emptyset \} \\ 2 = \{ \emptyset, \{ \emptyset \} \} \\ 3 = \{ \emptyset, \{ \emptyset \}, \{ \emptyset, \{ \emptyset \} \} \} \\ \cdots \\ n + 1 = n \cup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