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第四次做業

結對編程

成員:web

021700325 邱煒旭 博客地址面試

031702114 張雷 博客地址編程

前言

社交產品類型簡析

目前社交類型的APP都有着不少類似點。以即時通信、圖文或語音等信息交流和話題社區圈子以及視頻做爲切入點的社交方式,這體現了社交軟件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如社區服務、相親、夜跑等多領域進行社交。服務器

社交已經再也不侷限於只存在於社交App應用軟件上,一些如購物電商、直播平臺以及健身娛樂等領域也都開始增長社交功能。微信

一、設計背景

**老師的困擾:**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老師,總會經歷結識新生、相處多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又一批新生加入等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過程。這既是老師這個職業的悲哀,也許也是老師這個職業有活力的地方。做爲老師,夜深人靜時,偶爾會想,幾年前畢業的某某學生,如今怎麼樣了啊;某某學生,在哪裏工做啊,發展如何啊。可是又很差主動去問。不知道是不便打擾,仍是老師太矜持,仍是想一想就夠了而答案不重要。也許默默地關注着學生的動態就夠了;不必定非得等到教師節,才收到學生在問候中也許包含的關於現狀的描述。app

**萌新學生的困擾:**做爲萌新學生,我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老師做爲個人畢設導師,或選擇哪一個老師做爲個人研究生導師。除了瞭解導師的我的主頁介紹、和老師郵件溝通之外,其實最有效、客觀、避免踩坑的方法是和老師如今帶的或以前帶的已經畢業的學姐學長交流一下,聽聽他們對於老師的評價、見解和對個人建議。這也許對我選擇老師會更有幫助呢。看看已畢業的學姐學長們的去向和現狀,我也能知道我加入實驗室後,我從此可能的發展前途和趨勢是什麼樣的。工具

**在讀學生的困擾:**學姐學長們都是誰啊,該怎麼聯繫啊。我要找工做了,應該如何準備公司面試或進一步深造啊,有沒有同門學姐學長能夠給我內推的機會啊。我應該如何和他們聯繫呢。學習

**已畢業學生的困擾:**偶爾想念老師啦。主動敲老師的現狀,會很尷尬吧;老師也沒有特別有空吧。如今實驗室的學弟妹們都有誰啊,他們都在研究什麼課題,作什麼項目啊。我能不能提供工做招聘的內推機會給他們啊,這樣我也能順便獲得內推獎金😁,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爲。但是學弟妹是誰呢,有誰須要呢,如何聯繫呢。設計

二、NABCD模型分析與設計

(1)Need,需求

這個產品的定位是在校園裏的社交軟件日誌

基於如今手機的便攜性,學生和老師對web端的需求較小。並且如今手機端是社交軟件的主戰場。因此此次咱們把產品設計成APP。

在這個案例模型裏就至少有三個角色,學生,老師,及畢業學長。

這三個角色之間必須都能進行交互,老師須要知到學生的平常動態,因此須要有相似於朋友圈的界面,同窗與同窗之間又須要交流,因而須要聊天界面。(怎麼感受就是微信)

graph TB A[用戶] A-->在校學生 A-->畢業學長 A-->老師

產品定位

因爲這個產品是面向高校裏的師生,因此界面不須要太花裏胡哨的,同時幾個關鍵的功能不能落下。

角色 需求
老師 一、須要瞭解學生的平常動態
在校學生 一、能和學長學姐進行交流
二、能從老師那裏取得一些學習資料
畢業學長 一、能瞭解學生目前在作的項目
二、能主動和學弟學妹發起聊天

補充:社交軟件的開發建議

建議1:標新立異

標新立異的產品,在年輕人的圈子裏總會受到歡迎。只要被他們所接受並使用,您的產品用戶將會有質的突破。固然,抄襲別人的創意並不會獲得用戶的確定,甚至會被標上「抄襲」的惡名。

所以,企業在製做社交類APP前,必定要有創新思惟,創造出能表明這個軟件的特點功能,吸引並留住用戶纔是最重要的。

建議2:抓住興趣

每一個用戶都有本身所關心、喜歡的東西,只要瞭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天然就可以引發用戶使用並自主傳播。興趣可使人集中注意力,如在朋友圈內分享趣味十足的短視頻,拍攝新鮮事物等行爲,不只迎合了用戶的需求,也吸引了其餘用戶的眼球。

建議3:抓住求知慾

每一個人都有求知慾,若是人缺少和外界接觸就會引發焦慮,爲了解除這種戒律,人們會不斷地尋找新的資訊、新聞來填充本身,這就是社會熱點傳播行爲模型。

社交類APP能夠經過精準的搜索,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選取高質量的內容,提供給用戶閱讀,達到既消除用戶焦慮,又知足用戶求知的心理。

爲了這款產品的隱私性,在同一個師生樹下的學生能夠相互發起聊天,而且能夠看到這我的的具體信息,而外人則須要先加好友。


(2)Approach,作法

界面分爲四大板塊。下面簡要地歸納一下。詳細的能夠在產品展現部分看到。

板塊 功能
消息 仿照微信的界面,這個界面是目前正在進行的聊天,時間越近的被置頂。
通信錄 保存目前的好友
師生樹 能夠看到在同一師生樹的老師,而且能夠在下拉菜單中找到同窗
我的信息頁面。能一鍵生成簡歷。系統設置。

(3)Benefit,好處

  1. 隱私性。外人不能隨便看他人的主頁信息,聯繫人與聯繫人之間造成一個封閉的圈。
  2. 交互性。在同一個師生樹的老師和學生均可以隨意地發起聊天,無論大家以前是否是好友,有利於學生工做的開展和學術交流。
  3. 學術性。老師分享的學習資料能夠隨時訪問,能作到多人同時在線編輯文檔。老師的簡歷有本身的方向,對學生的要求,實驗室地址。學生的界面有本身的獲獎經歷,感興趣的方向,目前的專業。這些都是我麼大學生真正須要的東西
  4. 簡潔性。不須要一些花裏胡哨的沒用的功能影響學習效率。好比紅包。

(4)Competitors,競爭

目前國內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社交工具主要仍是微信和QQ。因此如下分析這款產品和微信QQ之間的差別性。

微信:

微信厲害的地方在哪裏?——化繁爲簡。 它默認限制了非共同好友不能夠看到點贊和評論者,QQ的話還須要你單獨去設置; 爲了省一個按鈕,它忍住不加夜間模式; 在「設置——通用——功能」下,微信有一堆的功能,但安裝微信時它只選擇了極少數的給你開啓; 它甚至簡到不給你弄分組(固然,等微信好友達到幾百的量級後,我不認爲這仍是個好的點,固然父母用足夠了); 微信把掃一掃和二維碼名片放在很明顯的位置,加好友異常簡潔,QQ也有相似功能,不過沒怎麼宣傳,基本被無視。微信的隱私性目前是作的比較好的,可是陌生人之間不準發起聊天,影響了使用起來的體驗,而咱們的產品在師生樹下就能夠發起聊天。

QQ:

QQ相較於微信,多出了一下幾個優點

一、不交一分錢能夠寫長篇的日誌。

二、QQ羣能夠上傳或者下載文件。

三、分享屏幕和遠程協助能夠指導他人完成一些操做。

四、有完善的相冊功能版塊。

五、文件的方便傳送。

但QQ的功能不少都是咱們不須要的,像新聞熱點界面,還有一些無聊的廣告、遊戲、購物平臺、直播。這些通通不要。QQ的開放性不適合咱們,由於QQ陌生人之間也能夠隨意的發起聊天,還能夠看到我的信息界面,這會泄露學生的隱私。

(5)Delivery,推廣

一、在班級和學院內部推廣,經過qq空間等方式。

二、若是效果好的話,就去參加互聯網+等一系列比賽。

三、若是參加比賽後有了不錯的成績就考慮和校方合做,並設立專門的人來運營服務器(不太現實)

三、上傳各大應用商店,在抖音等大學生社交應用刷屏(不太現實)

3.產品展現

登陸界面

聊天界面,也是咱們平時用得作多的一個界面

聊天窗口,這個窗口須要作到能傳輸文件,能提供像石墨文檔同樣的多人在線編輯文檔的功能。對咱們學生填一些文檔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教師目錄,全部師生樹上的老師均可以找獲得

教師的基本資料,包括全部任教過的學生,按照年級來排,方便同窗須要時可以聯繫到其餘同窗。

這個界面就是關鍵了,以前找導師的時候對專業導師根本一個都不認識。本身又不可能有老師的微信,只能本身去拜訪老師,跟老師交流,很是不利於導師的選擇。有了這個功能以後,本身在平時就能夠瀏覽老師的信息,包括獲獎經歷,對學生的要求,實驗室地址。這樣在選導師的時候內心就有底了。very good!

通信錄界面

同窗圈界面,用戶能夠經過同窗圈發表文字和圖片,同時可經過其餘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同窗圈。用戶能夠對好友新發的照片進行「評論」或「贊」,其餘用戶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評論或贊。

這個界面是我的界面,像微信同樣有本身的二維碼,多出了專業和研究方向。

四、結對照片

五、附件

PDF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