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看重的UI/UX設計師技能

個人朋友Cynthia是一個不熱衷社交網絡的人,除了偶爾玩玩FB,你很難在任何圈子找到她的身影。前天她忽然跟我說,她愛上了FB,緣由是她在註冊Facebook兩週年那天剛好登陸了這個社區,發現了FB爲她定製的一個小視頻。視頻裏他的頭像被作成徽章,被一隻深色皮膚的手拿起,放在了由他的好友頭像作成的徽章的中間,同時被放進去的是另外一枚徽章,上面寫着「感謝不忘初心的陪伴」。朋友來來回回播放了好幾遍,按耐不住心中的感動。一個2億人的社區,對用戶的關懷能到如此細緻入微的程度,以至於我那不吃煙火食的小夥伴都被圈了粉。也難怪那麼多的設計者都但願有一天能成爲這個社交網絡巨頭的一員。網絡

Facebook從未公開其選拔UI/UX設計師的標準,但若是你關注Facebook的產品經理或設計師的演講,好比Julie Zhuo的《Facebook設計師如何思考》系列,你必定會發現那羣人身上有共同的特質。首先咱們必須明確,UI/UX的確是兩個徹底不一樣的概念,但我對Facebook那羣人的關注越多,愈加現他們之中,不管是UI仍是UX,都具有下文中提到的幾個特質。因爲這些特質並非與生俱來的,在這篇文章中,我更願意稱它們爲優秀設計師必備的「技能」。工具

1、 專一於「人」自己設計

什麼是專一於人自己?首先要肯定,本身是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咱們在作產品時,很容易站在公司或團隊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這個按鈕如何設計能提升點擊率?橘色是否比綠色更能激起購買慾望?咱們重視本身的目標大於用戶的需求。其次,要能經過表面的需求看到背後的問題。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曾說:「若是我問個人用戶他們的需求,他們只會告訴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如何使馬變得更快呢?是給馬吃更好的飼料,減輕馬鞍的重量,仍是加大揮舞馬鞭的力度?從根本上講,用戶想要一匹更快的馬,是否是想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呢?那我是否能換一種工具來直接取代馬呢?好比汽車。這纔是問題的關鍵。視頻

爲何Facebook能給用戶帶來最好的體驗?電影《社交網絡》中,年輕的馬克扎克伯格就意識到,人們使用社交平臺,最開始是出於對他人私生活的好奇,逐漸地,開始經過與他人分享本身的生活來獲取關注。與外界創建更緊密的聯繫,關注與被關注,是社交網絡的根本價值。當FB成爲生活的一部分,咱們不是戒不掉FB,而是戒不掉時刻與外界聯繫着所帶來的知足感。這也說明了,理想的產品是不只能在功能上知足用戶,更能在情感和心理上知足用戶的。對人的客觀和主觀須要的關注,是Facebook看重的設計師必備的技能,以用戶爲中心的思惟方式的確須要必定的天賦,但更多地是靠自我培養。get

2. 理解謙遜的重要性產品

能將用戶的真正需求做爲目標的設計師必然是謙遜的。他們作設計,不是爲了嘗試,炫耀,或者單純地作本身愛作的事,而是以問題的解決和需求的知足爲導向。一個冷靜的設計者,社區

不會被集體的榮譽感衝昏頭腦。他們作設計,與公司的產品「必定要贏」無關,他們不會把「我要作出某某領域最優秀的設計」當作目標,由於用戶並不關心這些問題。謙遜的美德在當代社會被不斷弱化,然而在這裏,我並不是把謙遜當作一種美德來討論。我所說的謙遜,是一個心智成熟,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應該具有的能力。Facebook的設計師若是不是謙遜的,他們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將上億用戶的頭像作成徽章,拍攝這樣一個週年慶視頻,爲用戶帶來片刻的感動。Facebook送給用戶的「不忘初心」這幾個字,不就是他們所一直信奉的嗎?我相信,讓用戶感到被牽掛和關注,是社交平臺誕生之初的使命,Facebook會帶着這個使命一直走下去。而Facebook要找的,也必定是不忘初心的,「謙遜」的設計者。登錄

 

3. 緊跟潮流mock

做爲設計者,應該關注的是用戶的如今和是未來,而不是過去。這就決定了,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必定是緊跟潮流的。不論是UI設計師,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仍是用戶體驗設計師,若是你對2017年的設計趨勢瞭如指掌,恭喜你,你已經具有了Facebook所看重的一項技能。潮流兩個字看起來輕飄飄,其實很是不容易。做爲設計師,如何第一時間獲取潮流信息並轉化爲設計靈感,最終應用於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這背後體現了設計師的敏感度,發散思惟等多項能力。換個角度來講,長期緊跟潮流的背後實際上是兩個很是難寫的詞語:「熱愛」和「毅力」。反之,對潮流的不懈,每每是自大和懶惰的表現。用戶體驗

不管Facebook是否是你最終的歸宿,這三個技能都會陪伴你一直走下去,不斷磨礪你,使你成爲一名真正優秀的UI/UX設計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