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這是你在阿里的第184天。跨域
入職阿里整整半年了,真是快啊,想一想本身這段時間的成長,和時間不成正比,有點沮喪。框架
今天,整個大組也作了S1 Review,總結本身的得與失,我在總結中的一句【感受本身的技術退步了】引發了同事們的大笑和本身的恐慌。分佈式
下面,從幾個方面總結下我這半年的感覺。學習
在咱們團隊,平時討論最可能是業務,而不是技術,周邊的團隊亦是如此。大數據
即便這樣,半年時間,我對業務的理解也仍是牛九一毛,業務的複雜度可見一斑。阿里雲
我在阿里雲智能業務板塊-銷售運營線,前3個月作一些平臺和智能相關的技術底座,後來由於業務調整,開始作阿里雲交付域的系統,慢慢開始接觸實際的業務。設計
銷售運營線的系統主要面向toB,業務流程和週期特別長, 業務形態也特別複雜,須要不少的系統和業務實體去支撐。中間件
因此,團隊很強調對業務的理解、對全流程的理解,只有這樣,纔可能去更好地支撐業務,而不是閉門造車自嗨。項目管理
另外一方面,阿里有很規範、很明確的考覈制度,重視在業務和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若是作得事情沒能給業務和團隊帶來確實的價值,也只是一個精彩的過程而已。開發
S2,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業務,爲業務S2的目標奉獻本身的力量。
阿里雲的中間件太豐富了,系統間調用方案、監控報警方案、分庫分表方案、工做流方案(特別贊)、限流降級方案、灰度發佈方案、跨域調用方案、統一調度方案、分佈式消息、大數據處理、數據智能平臺等等。
另外,有一套統一的集成框架,使集成上面的中間件特別方便,有統一的項目管理、變動管理、發佈平臺,多人協做、多需求同時開發很方便。
因此,在設計技術方案時,有了這些底層組件的支持,會更快捷、更自信,實現起來也是。
我所說的快,是業務變化快,爲了適應業務的變化,人員組織結構變化也快,我來了半年,已經換過一個leader了。
整個部門也有業績目標,老闆們也是一直在追趕着。
業務、產品、研發都要跟上這個節奏,感知這個變化,有明確、統一的目標,才能往一個方向使勁,否則會被甩在身後。
我已經被甩了很遠了,從個人體感,感受業務和產品也沒想的太明確,都要加油啊。
S1,花了很多時間在理解業務,學習框架和中間件的使用,但在新技術的學習、底層技術的學習上,怠慢了不少,因此感受本身的技術退步了。
S2,會結合業務,深刻了解一些技術,探索阿里更多豐富的中間件,特別是數據智能相關的,應用到項目中;
說了這麼多,更多地仍是鼓勵本身好好加油,不要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