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Flask--05--g對象和鉤子函數

使用

from flask import g

g對象

  1. g對象是專門用來保存用戶的數據的。
  2. g對象在一次請求中的全部的代碼的地方,都是可使用的。

使用步驟:html

1.建立一個utils.py文件,用於測試除主文件之外的g對象的使用flask

from flask import g  # 引入g對象

def login_log():
    print '當前登陸用戶是:%s' % g.username


def login_ip():
    print '當前登陸用戶的IP是:%s' % g.ip

2.在主文件中調用utils.py中的函數session

from flask import Flask,g,request,render_template
from utils import login_log,login_ip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World!'


@app.route('/login/',methods=['GET', 'POST'])
def login():
    if request.method == 'GET':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else:
        username = request.form.get('username')
        password = request.form.get('password')

     # 使用g對象
        g.username = username
        g.ip = password
        login_log()
        login_ip()
        return '恭喜登陸成功!'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鉤子函數

鉤子的理解:app

在程序正常運行的時候,程序按照A函數—->B函數的順序依次運行;鉤子函數能夠插入到A函數到B函數運行中間從而,程序運行順序變成了A—->鉤子函數—->B函數。函數

Flask項目中有兩個上下文,一個是應用上下文(app),另一個是請求上下文(request)。請求上下文request和應用上下文current_app都是一個全局變量。全部請求都共享的。Flask有特殊的機制能夠保證每次請求的數據都是隔離的,即A請求所產生的數據不會影響到B請求。因此能夠直接導入request對象,也不會被一些髒數據影響了,而且不須要在每一個函數中使用request的時候傳入request對象。這兩個上下文具體的實現方式和原理能夠不必詳細瞭解。只要瞭解這兩個上下文的四個屬性就能夠了:測試

(1)request:請求上下文上的對象。這個對象通常用來保存一些請求的變量。好比method、args、form等。code

(2)session:請求上下文上的對象。這個對象通常用來保存一些會話信息。orm

(3)current_app:返回當前的app。htm

(4)g:應用上下文上的對象。處理請求時用做臨時存儲的對象。對象

經常使用的鉤子函數

  • before_first_request:處理第一次請求以前執行。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first_request():
    print 'first time request'
  • before_request:在每次請求以前執行。一般能夠用這個裝飾器來給視圖函數增長一些變量。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if not hasattr(g,'user'):
        setattr(g,'user','xxxx')
  • teardown_appcontext:無論是否有異常,註冊的函數都會在每次請求以後執行。
@app.teardown_appcontext
def teardown(exc=None):
    if exc is None:
        db.session.commit()
    else:
        db.session.rollback()
        db.session.remov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