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th/to/cache/:用於緩存的本地磁盤目錄 // levels :在 /path/to/cache/ 設置了一個兩級層次結構的目錄。 // 將大量的文件放置在單個目錄中會致使文件訪問緩慢, // 因此針對大多數部署,咱們推薦使用兩級目錄層次結構。若是 levels 參數沒有配置,則 Nginx 會將全部的文件放到同一個目錄中。 // keys_zone :設置一個共享內存區,該內存區用於存儲緩存鍵和元數據,有些相似計時器的用途。 // 將鍵的拷貝放入內存可使 Nginx 在不檢索磁盤的狀況下快速決定一個請求是 HIT 仍是 MISS,這樣大大提升了檢索速度。 // 一個 1MB 的內存空間能夠存儲大約 8000 個 key,那麼上面配置的 10MB 內存空間能夠存儲差很少 80000 個 key。 // max_size :設置了緩存的上限(在上面的例子中是 10G)。 // 這是一個可選項;若是不指定具體值,那就是容許緩存不斷增加,佔用全部可用的磁盤空間。 // 當緩存達到這個上限,處理器便調用 cache manager 來移除最近最少被使用的文件,這樣把緩存的空間下降至這個限制之下。 // inactive :指定了項目在不被訪問的狀況下可以在內存中保持的時間。 // 在上面的例子中,若是一個文件在 60 分鐘以內沒有被請求,則緩存管理將會自動將其在內存中刪除,無論該文件是否過時。 // 該參數默認值爲 10 分鐘(10m)。注意,非活動內容有別於過時內容。Nginx 不會自動刪除由緩存控制頭部指定的過時內容。 // 過時內容只有在 inactive 指定時間內沒有被訪問的狀況下才會被刪除。若是過時內容被訪問了,那麼 Nginx 就會將其從原服務器上刷新,並更新對應的 inactive 計時器。 // use_temp_path:Nginx 最初會將註定寫入緩存的文件先放入一個臨時存儲區域,use_temp_path=off 命令指示 Nginx 將在緩存這些文件時將它們寫入同一個目錄下。 // 強烈建議將參數設置爲 off 來避免在文件系統中沒必要要的數據拷貝。 proxy_cache_path /path/to/hdd1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_hdd1:10m max_size=10g inactive=60m use_temp_path=off; proxy_cache_path /path/to/hdd2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_hdd2:10m max_size=10g inactive=60m use_temp_path=off; // 跨多硬盤分割緩存 split_clients $request_uri $my_cache { 50% "my_cache_hdd1"; 50% "my_cache_hdd2"; } server { ... location / { proxy_cache my_cache; // 指示 Nginx 在刷新來自服務器的內容時使用 GET 請求。 // 若是客戶端的請求項已經被緩存過了,可是在緩存控制頭部中定義爲過時,那麼 Nginx 就會在 GET 請求中包含 If-Modified-Since 字段,發送至服務器端。 // 這項配置能夠節約帶寬,由於對於 Nginx 已經緩存過的文件,服務器只會在該文件請求頭中 Last-Modified 記錄的時間內被修改時纔將所有文件一塊兒發送。 proxy_cache_revalidate on; // 該指令設置同一連接請求達到幾回即被緩存,默認值爲 1 。 // 當緩存不斷被填滿時,這項設置便十分有用,由於這確保了只有那些被常常訪問的內容會被緩存。 proxy_cache_min_uses 3; // updating 參數告知 Nginx 在客戶端請求的項目的更新正在原服務器中下載時發送舊內容,而不是向服務器轉發重複的請求。 // 第一個請求陳舊文件的用戶不得不等待文件在原服務器中更新完畢。陳舊的文件會返回給隨後的請求直到更新後的文件被所有下載。 proxy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updating http_500 http_502 http_503 http_504; // 當多個客戶端請求一個緩存中不存在的文件(或稱之爲一個 MISS),只有這些請求中的第一個被容許發送至服務器。 // 其餘請求在第一個請求獲得滿意結果以後在緩存中獲得文件。若是不啓用 proxy_cache_lock,則全部在緩存中找不到文件的請求都會直接與服務器通訊。 proxy_cache_lock on; proxy_pass http://my_upstre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