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裏有個「江南七怪」,無獨有偶,魏晉時期的河南也有七個脾氣很是古怪的人,這個「超級偶像男天團」被後人尊稱爲:竹林七賢。安全

然而他們哪裏和「賢」這個字有半毛錢關係呢?明明應該叫作「中原七怪」纔對,不信我們來扒拉扒拉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怪事:io

一、天團表情包——阮籍:爲人最喜翻白眼,怎肯輕易笑哈哈。長嘯痛哭加吐血,一醉倆月臥在家。class

二、天團顏值擔當——嵇康:海拔絕超一米八,八塊腹肌人人誇。纖指彈得《廣陵散》,偏心打鐵在柳下。渲染

三、天團經紀人——山濤:老成持重人信賴,精明能幹升官快。縱容老婆偷窺癖,你說奇怪不奇怪?im

四、天團祕書——向秀:學問高過研究生,妥妥學霸人中龍。精通文史及哲學,嵇康打鐵他鼓風。call

五、天團行爲藝術家——劉伶:飲酒醉倒不用擡,死到哪里哪里埋。裸奔不說傷風化,酒鬼心思太難猜。img

六、天團音樂家——阮咸:精通音律達八音,改造樂器傳古今。無事炫耀大褲衩,與豬同飲笑死人。語言

七、天團財務總監——王戎:七歲識李小神童,猛虎撲籠站如鬆。卿卿我我狂寵妻,李子打孔鐵公雞。di

 
清 任伯年《竹林七賢圖》

01證書

一我的怪,是性格問題;一羣人怪,是文化問題。若是許多人都欣賞這種怪,就是社會問題了。

「中原七怪」生活的那個年代,用兩個字歸納:篡,亂。

中國人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作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樣子,作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樣子,作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作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這是儒家提倡的等級秩序,太平時治理國家頗有用。到了亂世,誰還去遵照規則?

好比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魏蜀吳的三位CEO都很想當大boss,但是你們都不說。

曹操拿着漢獻帝當擋箭牌,他說:我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劉備和孫權說:騙誰呢?你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到了曹丕這小子,他「譁」地一把扯下了遮羞布,管你君不君臣不臣,直接登基稱帝。

這下好了,你們都想,你能「篡」,我爲何不能「篡」?你又不比我多長一個腦殼。

因而,你「篡」我也「篡」,天下大「亂」。

曹操萬萬想不到,他的兒子創建的曹魏政權,經歷了五任皇帝,只存在了短短46年。

他更想不到,他死了之後,當年的心腹司馬懿(yì),會成爲曹魏政權的掘墓人。

最危險的每每不是敵國外患,而是禍起蕭牆。

要想了解「中原七怪」爲何那麼怪,就必須瞭解曹氏和司馬氏之間的恩恩怨怨。

首先不得很差好介紹一下關鍵人物司馬懿,這個被政治耽誤了的天才演員。

司馬懿的表演才能,什麼金雞百花奧斯卡,統統不在話下!

聽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狼這種動物,疑心很是大,正走路的時候會忽然間回頭向後看。

脖子扭轉180度,你會嗎?

司馬懿會。

曹操對司馬懿很提(dī)防,說:「司馬懿有野心,未來必定會成爲我曹家心腹大患!」因而起了殺心。

司馬懿是如何巧妙躲過這一劫的呢?裝病。

裝感冒?裝發燒?這也過小case了,要裝就裝個轟轟烈烈——半身不遂!因此當司馬戲精一隻手握成雞爪狀、嘴裏流着哈喇子、顫顫巍巍地出現時,全部人都相信他是真病。

再加上司馬懿的確是個頗有政治才能的人,連諸葛亮都說:「吾生平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

很快,曹操死,司馬懿陸續輔佐了曹丕、曹叡(ruì)和曹芳,成爲四朝元老。

年僅八歲的曹芳即位後改年號叫「正始」,咱們的主人公主要在這一時期活動。

這個很重要,小夥伴們先記着。

此時,司馬懿和另外一個輔政大臣曹爽,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曹馬之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中的司馬昭就是司馬懿的兒子,「曹馬之爭」的結果是:

公元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着曹操的孫子曹奐禪讓,本身當了皇帝,創建晉朝。

風雲際會,羣雄逐鹿的時代即將結束,以後中國進入短暫的統一時期。

好了,終於要言歸正傳了,下面歡迎主角閃亮登場!

02

首先出場的是阮籍。

做爲天團表情包,阮籍承包了全部突破你想像力極限的表情。

第一個表情是翻白眼。

首先你去拿個小鏡子練習一下,要使勁兒翻,一點黑眼珠都不要看到。哦忘了,這樣是看不到鏡子的,那就拿個手機自拍一下——真是超級難作的表情啊!

但是阮籍運用自如,看到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看到喜歡的人就用他的大黑眼珠子滿懷深情地望着你,這就是成語「青眼相加」的來歷。

第二個表情是哭。

不是輕聲啜泣、嗚嗚咽咽的哭,而是撕心裂肺、呼天搶(qiāng)地的哭。

有一次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死了,阮籍就跑到人家靈堂痛哭了一場。他還常常坐着破牛車隨意走,走到沒有路的地方大哭一場再回去,後世用來形容悲傷的「窮途而哭」就是這麼來的。

第三個表情是噘嘴。

難道阮籍喜歡賣萌?非也!他這是要「嘯」,「嘯」就是吹口哨。阮籍「嘯」得很是好,連綿悠長,常常跑山裏「嘯」,引得一堆人跑山裏去偷聽他長嘯。

第四個表情是木頭臉。

他得知母親忽然去世的消息時正在和朋友下棋,他面無表情地堅持下完棋,朋友走後他一口血噴了出來。

這幾種表情雖然很經典,但是通常人見不到,由於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有個賣酒的老闆娘長得很漂亮,阮籍喝完了酒就躺在老闆娘身邊呼呼大睡,老闆覺得頭頂的帽子要變顏色了,結果發現這貨是真的睡着了。

 
 

司馬昭想讓兒子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阮籍說我考慮考慮,而後就喝醉了,睡了兩個月,把本身將來西晉國丈的待遇給睡沒了。

不少人都認爲阮籍是個瘋子,初唐時的王勃在《滕王閣序》裏說: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然而又有很是多的人都很欣賞阮籍,好比曹雪芹的字就叫「夢阮」,他筆下的賈寶玉也有幾分阮籍的狂氣。

阮籍固然並不是生來如此。

他出生在陳留(今河南開封),父親阮瑀(yǔ)位列「建安七子」,頗有才華,是曹操身邊的文官。

三歲時父親去世,曹丕對阮籍母子很照顧。

阮籍很是痛苦,他本來應該傾向曹魏,然而曹魏的政權得之也不光明正大啊。

他從小所受的「仁義禮智信」的教育突然間被打破,儒家所倡導的「三綱五常」轟然倒塌,他一會兒沒有了精神信仰。

信仰不是理想,理想是一種人生追求,而信仰是一種精神寄託。

阮籍的理想是作一個濟世英雄。他少年時曾經登上廣武山,那是項羽和劉邦做戰的地方,感慨說:「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言外之意是:我阮籍的雄才大志是不次於項羽和劉邦的。

他的信仰是儒家思想,而如今社會再也不提倡「忠」,他們提倡「孝」。

不過是打着「孝」的旗號罷了,那些道貌岸然貌似講規則的人,就是最不守規則的人!我爲何要遵照大家的規則?

政治歷來不會放過文人,不管曹氏仍是司馬氏,他們須要名士來裝點門面。

好死?仍是賴活着?這是混亂年代全部人面臨的選擇。

阮籍的選擇是:活着。

 
清  沈宗騫《竹林七賢圖》

03

阮籍一輩子三次作官,在污濁的現實和堅守心裏的信仰之間艱難呼吸、左右逢源。

生命如此美好,爲何不能夠靠近一個美麗的人?爲何不能夠爲一個鮮活生命的消逝而痛哭?

窮途而哭,這是他沒法和這個世界抗爭的巨大無奈和孤獨啊!

真正的強者不是放棄生命的人,而是選擇在困境中繼續咬牙生活下去的人。

他哭、他嘯、他喝酒,還不足以宣泄他心中的痛苦、抗爭、苦悶和絕望,因而,他寫詩。

詩是治療心靈傷痛的靈丹妙藥。

他有八十二首詩,題目都叫《詠懷》。

這下可了不起了,就是這組抒發心情的詩,一會兒爲他創了兩個「第一」!

第一個大量寫五言詩的人,第一個寫組詩的人。

你之前見誰寫詩一個題目寫幾十首?「哐哐哐哐」一傢伙砸下來,把你看得眼花繚亂。

阮籍以後,左思、陶淵明、杜甫、溫庭筠……都學會了這一招。

鍾嶸的《詩品》評價他的詩:「言在耳目以內,情寄八荒之表。

意思是說,他的語言你一眼就能看明白,但是他的情感卻在很遠的地方,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鬆理解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說「阮旨遙深」,說他的詩主題很差理解。

那麼咱們來欣賞一下第一首吧。葉嘉瑩老師說,這首詩就像是剛出鍋的饅頭——暄騰、口感好,欣賞阮籍的詩,必定要從這首開始。

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

那時正是午夜,詩人躺臥好久都睡不着,便起身來到窗邊對月撫琴。月光灑在牀幃之上,斑影綽綽,清風徐來,掀起了他的衣襟。在這般清寂的夜晚,野外偶爾傳來孤鴻鳴叫、倦鳥啼吟。

這些鳥兒們在空中徘徊,找不到本身的那片林子了,只好獨自傷心。

獨自傷心的只有這些鳥兒嗎?不,還有詩人。

這首詩表達的主旨不就是藉着「明月」「清風」「孤鴻」「翔鳥」這些意象來表達本身孤獨傷心的情感嗎?

若是你認爲阮籍所抒發的,只是我的的孤獨和憂傷,那麼你就錯了,他發出的是那個時代的聲音。

餘秋雨說: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阮籍在他的詩歌裏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求仙問道抒情,總之,他終於找到了新的信仰,使他痛苦的心靈得以安放。

這多虧了一我的——嵇康,「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清  彭暘《竹林七賢圖》臺灣歷史博物館

04

按照文學規律,一個重要人物出場是及其隆重的事情,要極盡渲染之能事,方能烘托此人物的神采。

嵇康出場,有多種畫風能夠選擇:

一、帥氣風

嵇康有多帥?

同時代的《晉書》記載:

人覺得龍章鳳姿,天質天然。

被魯迅先生譽爲名士的教科書《世說新語》這樣形容他:

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傀(guī)俄若玉山之將崩。

連喝醉了都很美。

看到眉毛鼻子眼長什麼樣了嗎?沒有。

也就是說——嵇康帥氣到不可描述。

正始年間,嵇康一進洛陽,馬上被驚爲天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娶得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

可是安排嵇康以這種畫風出場不太合適,由於在崇尚陰柔的魏晉時期,男人都要塗脂抹粉,而嵇康居然半個月一個月都不洗臉洗澡!這也太邋遢了吧?

二、才氣風

嵇康才氣如何?

他擅長寫詩,傳世之做《幽憤詩》充滿了被壓抑的憤慨和對自由的渴望;

他擅長書法,草書做品被人形容爲「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衆鳥時集,羣烏乍散」;

他擅長繪畫,他的畫被載入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做《歷代名畫記》,惋惜已失佚;

他還擅長養生,著有《養生論》一書,他提倡養生重在養神、防病重於治病、要清心寡慾等觀點;

固然,他最擅長的仍是音樂,別的不說,單單一曲《廣陵散》就夠使人膜拜的了。

可是安排嵇康這種畫風出場也不太合適,由於這麼有才氣的他,卻因爲太過耿直被司馬昭找個理由殺了,死的時候才四十歲。

 
 

三、硬氣風

「帥氣風」和「才氣風」都不適合,看來只有讓他「硬氣風」出場了。

嵇康的確很「硬」:

常年在山陽打鐵,肌肉硬。

嵇康不肯意出來作官,他看不慣打着儒家「禮」的旗號、卻用「刑」去治人的社會。

他隱居山陽,非湯武而薄周禮,以打鐵爲生,還練了一身肌肉,特陽剛。

說話不怕得罪人,脾氣硬。

對於不喜歡的人,嵇康不翻白眼,他的作法是——晾着。

有個叫作鍾會的年輕人去拜訪嵇康,嵇康旁若無人地打鐵,彷佛旁邊站着個透明人。

鍾會把這份屈辱緊緊記在內心,終於找個機會陷害了嵇康。

嵇康當時名氣很大,寫封「保證書」就能夠出獄,可他脾氣太硬,終究一個字也沒有寫。

殺頭前氣定神閒,骨頭硬。

嵇康出場,最合適的畫風就是他站在刑場之上,長髮和衣襟被風揚起,他低頭撫琴,曲終,他對着斷頭臺下爲他請願的三千太學生說:「《廣陵散》於今絕矣!」

悽美,悲壯。

嵇康雖「硬氣」,然而,他的心倒是最軟最軟的一個。

他給好友山濤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面責怪山濤推薦他作官,實則是由於他知道:

做爲名士,一旦不能被統治者利用,只能是死路一條。

只有與山濤絕交,才能保全山濤不死!至於本身是否會落得個「不知好歹」的罵名,一切都不重要了。

嵇康,之因此被認爲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是由於他心中有堅決的信仰。

 
清  冷枚《竹林七賢圖》

05

有信仰的人像磁鐵,具備神奇的凝聚力。

嵇康信仰的是道家之思想。

道家老祖宗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強調人是大天然的一份子,要順應天然,要「清靜無爲」。

嵇康熟讀老子的《道德經》,他提出了一句口號:

越名教而任天然。

「名教」表明的是儒家所制定的「三綱五常」,「天然」表明的是道家所堅持的「清靜無爲」。

越過那些束縛人的禮教,讓生命得以釋放,活得自由自在!

多麼驚世駭俗的言論啊!

嵇康這個佛系青年,不,這個「道系青年」,一會兒吸引了衆多人前來拜訪,中國歷史上很是著名的超級偶像男天團——「中原七怪」,誕生了!

你會看到,在今河南修武縣的世界地質公園——雲臺山附近,有一片茂密的竹林,七個怪人常集於這裏開Party,他們或站或坐、或躺或臥,遺世而獨立,不醉而不歸,好不自在!

阮籍來了,竹林談玄把他黑暗的生活忽地豁開一道口子,光亮涌了進來——

原來,人一輩子最應該去追求的,就是學會尊重生命。

母親的葬禮上,有人來哭,阮籍拿白眼翻他——你又不是真的傷心,裝什麼裝?

哭的傷心欲絕纔是真正孝順?守喪期間不吃肉就是孝順?一切禮教都是作給外人看的!

山濤來了,他雖然並不信奉道家,對嵇康他們吃「五石散」這種所謂養生的藥不覺得然,但是他欣賞嵇康、欣賞阮籍,因此當老婆提出想偷偷看看他的這兩位朋友什麼樣子,他也就答應了。

去它的破禮教吧,老婆要看,就讓她看個夠!

向秀來了,拿着本身給《莊子》作的注給嵇康看,嵇康大錘一掄,說:「我爲你打call,兄弟!」

向秀激動地說:「你打鐵,我來鼓風!」

莊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向秀功不可沒。

後來嵇康被殺,向秀做《思舊賦》,這篇百餘字的小賦後來成爲思念亡友經常使用的典故。

劉伶來了,唱着Rap:

天生劉伶,以酒爲名。

一飲一斛(hú),五升解酲(chéng)。

他個子很矮,然而在他惟一流傳下來的《酒德頌》裏卻偏說本身是「大人先生」。

怪不得他在屋子裏裸體被來訪者看見,他反而責備人家:天是個人房子,屋子是個人褲子,你爲何跑到我褲襠裏來?

他常常乘着鹿車,抱着酒罈邊行邊喝,對僕人說:「死便埋我。」如此醉鬼,卻懂得酒駕不安全,實屬不易呀!

 
 

阮咸來了,他是阮籍的侄子,在蔑視禮教上比阮籍有過之而無不及。

母親的葬禮還沒有結束,他就和姑母的鮮卑族婢女發生了一y情,硬是穿着孝衣騎着驢把她追了回來;

七月七曬衣服,人家曬綾羅綢緞,他曬大褲衩;

喝酒不用杯子用大甕,豬聞到香味來飲,他趴下就和豬搶着喝。

他把從西域傳來的琵琶由曲柄改爲了直柄,這種樂器就叫「阮咸」,簡稱「阮」,一直流傳到如今。

他彈着「阮」唱着歌:

我欲邀卿常漫舞,青絲白髮老人間。

對,個人人生就是如此自由!

王戎來了,這個年齡最小的神童,六七歲時看猛虎在籠子裏咆哮,別人都嚇跑了,他卻說:「有籠子嘛,怕什麼!」

別的孩子都去摘路邊樹上的李子,他卻不覺得然:「如果這李子熟了,早被摘完了,還能等到如今?」果然這李子是苦的。

「小神童」長大後卻變成了「吝嗇鬼」:

女兒結婚,送了禮錢心疼肚疼,女婿還回來才高興;侄子結婚,就送一件衣服還要了回來;給本身家的李子挨個打孔把核挖出來去賣,由於怕人家偷偷去種。

不過這個吝嗇鬼對妻子倒挺好,那時丈夫稱妻子爲「卿」,妻子卻叫他「卿卿」,人家倆人「卿卿我我」、常常頭碰頭地趴在牀上一塊兒數錢。

這麼「怪」的組合,離了「酒」就不能活的幾我的,爲何會被後世稱爲「竹林七賢」呢?

這源於他們有着共同的信仰。

 
                                       
 

06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人的一輩子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同樣,沒有信仰的人就會下沉。」

咱們知道,魏蜀吳三國歸晉,經短暫統一以後,再次陷入分崩離析,這是中國歷史上長達三百年之久的最漫長、最黑暗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人物——從正始、竹林到蘭亭,魏晉名士特立獨行、放蕩不羈的行爲風格被稱爲「魏晉風度」。

關於魏晉風度,一些人有多愛它,另外一些人就有多恨它。

有人說:那時候,禮崩樂壞,名士們言行不羈,又熱衷於清談玄學、漫遊山水,以致誤國誤軍誤天下。

也有人說;魏晉名士們掙脫了儒家禮教的束縛,競相追求心性的自由與高曠的深情,這纔是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魯迅先生則一針見血地指出:

魏晉時代,崇尚禮教的看來彷佛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卻是認可禮教,太相信禮教。

做爲魏晉名士的表明人物,竹林中的這七個怪人,性格各異,可是他們驚喜地發現:

所謂信仰,就是不斷去尋找答案的過程。

他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越名教而任天然。

「任天然」不是生活邋遢、行爲怪異、酗酒狂歌,而是看透了一切的隨遇而安,是歷經生活磨礪後的豁然開朗。

他們作了中國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遠行:向內,他們發現了心性自由之美;向外,他們發現了山川天然之美。

他們孤獨地站在歷史的雲端,用他們的淚水、長嘯和痛飲,對生命的價值與天地光陰作了最徹骨的一次追問。(摘自魏風華《魏晉風華》)

「怪」之因此被稱爲「賢」,是由於他們即便生活在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也歷來沒有所以而放棄對人生的信仰。

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住着阮籍、嵇康或山濤們,由於他們,找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

沒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那就是——

不論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光明,你的心中,依然是,一片黑暗。

做者:大老振讀經典 連接:https://www.jianshu.com/p/47f87cbf7cb9 來源:簡書 簡書著做權歸做者全部,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並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