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件事 常見的5個用戶心理

因爲工做須要,被借調到電商事業部工做兩月。剛開始的時候可興奮了,終於能夠嚐鮮作作電商產品了。可過了一段時間,碰到一大堆問題,其中大部分問題都無從下手,好比怎麼讓滯銷品變得暢銷起來、如何訂價等,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打算認識一些經常使用的用戶心理,尤爲是消費心理,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用戶的心理是複雜的,洞悉用戶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咱們不妨礙從經常使用的用戶心理入手,去探索、挖掘用戶行爲背後的心理,這樣在設計產品功能或內容過程當中就能利用起來,對症下藥,不少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安全

1. 找託效應
如何讓滯銷品變得暢銷?現假設:A產品和B產品在競爭,A質量更高,B價格更優惠,A和B都有必定的市場份額。加入一個新產品C,C各方面都不如B,此時B的市場份額不只不會降低,相反還會由於和C之間的對照而得到優點,進而使其市場份額上升。這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歡迎更多競爭者加入,不用過於擔憂競爭對手太多,競爭對手的加入或許還能致使本身的市場份額上升。網站

2.折中效應
如何在不加入「託」的狀況下提升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答案是利用折中效應(非找託效應的託,而是新加入的對象更優於原有對象),即當人們在偏好不肯定的狀況下作選擇,每每更喜歡中間的選項,由於中間的選項能讓人們感到安全,不至於犯下嚴重的決策錯誤。折中效應還能在新產品引入、產品定位和品牌延伸等問題上給企業不少有益的啓示,好比經濟型商務酒店。
折中效應在咱們平常生活中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去理髮店理髮選擇價位,通常都有三個檔次,好比68元、98元和128元,根據數據統計結果,選擇98元的消費者要明顯多於68元和128元。假設如今從低到高有A、B、C、D、E五個價格檔次,不難發現,將會出現三個選擇集,第一個是A、B、C,選擇B的機率大;第二個是B、C、D,選擇C的機率大;第三個是C、D、E,選擇D的機率大。這也是咱們經常使用的一種動態訂價策略。spa

3.沉沒成本
京東的打白條是怎麼來的?這就不得不說到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人們容易由於之前在某件事物上的投入而繼續投入,即便繼續投入可能虧得更多。沉沒成本效應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裏表現尤其明顯,可是這種影響力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衰減,直到最後消失。
越是早早爲商品付過錢的人,對於商品的消費使用興趣就越低,而那些延期付款的顧客則會更積極地消費使用他們購買的商品。這意味企業能夠經過改變付款方式來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興趣和使用頻率(能夠做爲提升留存率的一種策略)。即便顧客可以一次性付清,爲了增長對商品或服務的使用頻率,在使用過程當中不斷感覺到它物有所值,也應該鼓勵顧客分期付款。如今知道京東的打白條是怎麼來的了吧?
若是商品或服務的品質都很通常,那就鼓勵顧客一次性付款,由於屢次付款會增長顧客對支付行爲的敏感,而人們在使用商品或服務的時候感覺不到它的價值,下次就不太願意再消費了。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度,不只僅取決於產品自己的質量和服務,也取決於他們的付款方式。設計

4.交易效用
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時,會同時得到兩種效用:得到效用和交易效用。前者取決於該商品對消費者的價值以及消費者購買它所付出的價格;然後者取決於消費者購買該商品所付出的價格與該商品的參考價格之間的差異,即與參考價格相比,該交易是否得到了優惠,或者說是否值。
當商品的價格高於參考價格時,交易效用就變成小於零,這種負交易效用可能會讓消費者捨不得購買他們其實很須要的東西,好比爬山時太貴的礦泉水,跟平時小賣部的平價礦泉水相比較,若是買的話會以爲不太值。
爲何人們願意花五六千元買一臺iPhone手機,卻不肯意花錢下載應用商店裏有償使用的APP?緣由很簡單,對於App免費是參考價格,付費APP給了咱們很大的負交易效用,因爲商品價格高於參考價格而形成的負交易效用會阻礙消費者購買商品,即便該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講很是重要。大多人內心的交易效用都是按照相對倍數或者百分比來計算的,通常而言,正面的交易效用對應百分比,最大的正面交易效用就是免費;負面的交易效用對應相對倍數,好比一瓶礦泉水的參考價格是4元,若是售賣20元,至關於5倍,這時是負面的交易效用;若是售賣2元,至關於50%,打了5折,這時是正面的交易效用。
(1).訂價策略之綜合訂價:300元的溫泉門票+20元的礦泉水=320元的溫泉門票+免費的礦泉水。
(2).訂價策略之除法訂價:當一個產品或者服務的總價過高,企業可將其除以時間,從而獲得比總價低不少的每日價格,以下降消費者的感知價格和負面的交易效用。如天天只需1塊錢,酸奶送到家,這就用到了正面的交易效用對應百分比的原理。對象

5.心理帳戶
人們不只對物品有分門別類的習慣,對於錢和資產,人們同樣會將他們各自歸類,區別對待,在頭腦中爲他們創建各類各樣的「帳戶」,從而管理、控制本身的消費行爲。當人們把一個「帳戶」裏的錢花光了的時候,他們就不太可能再去動用其餘帳戶裏的資金,由於這樣作就打破了帳戶之間的獨立性和穩定性,讓人感受不安。若是人們不肯意從某一個帳戶裏支出消費,只須要讓他們把這筆錢話費劃歸到另外一個帳戶裏,就能夠影響並改變他們的消費態度。
在「平常開銷」帳戶裏,人們可能以爲一件東西貴,但若是把它納入「禮物」這個帳戶裏,它突然就不那麼貴了。若是人們把一件商品當作禮物,他們對價格的接受程度就會相應提升,好比包裝成禮物出售。再好比一樣是買房子,若是把它納入到教育投資這個帳戶裏,再貴的學區房,家長也拼了命地去購買。花一樣的錢,買奢侈品或享樂品來送人,比送實用品或現金效果好得多。
買東西時,單純的支出讓人感受不愉快,感到本身只是在花錢,在支出的同時還伴隨着收入,哪怕只有一點,也會沖淡人們在花錢時所感到的不愉快。大損失伴隨着小收益。這也是爲何各大電商網站搞促銷時候經常使用的優惠券策略,好比買200送30元。心理帳戶也能解釋爲何人們願意買一臺很貴的iPhone手機,也不肯意花一分錢去使用有償使用的App。產品


不少人說心理學是一門僞科學,其實否則,用戶的認知永遠大於事實,這是真理,而用戶面對各類事物產生的心理狀態及產生的理性或感性行爲,敏銳地感知和捕捉,這纔是產品經理須要好好琢磨的關鍵所在,也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電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