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Version):它標識了數據包IP版本號。表形式爲:4位字段的值設置爲二進制的0100表示IP版本4(IPv4).設置爲0110表示IP版本6(IPv6) Header length(包頭長度):字段長度爲4位,它表示32位字長的IP報頭長度,設計報頭長度的緣由是數據包可選字段大小會發生變化。IP報頭最小20個八位組,最大能夠擴展到60個八位組。這個字段也能夠描述32位字的組大長度。 Type service(服務類型):字段長度爲8位,它用來指定特殊的數據包處理方式。服務類型字段實際上被劃分爲2個子字段:優先權和Tos。優先權用來設置數據包的優先級。Tos容許按照吞吐量、時延、可靠性和費用方式選擇傳輸服務。Tos一般不用全部位都被設置爲0.在OSPF路由協議的早期規範中還稱爲Tos路由選擇。優先級偶爾在服務質量(QoS)應用中使用。
顯示擁塞通知(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ECN)在上圖中顯示擁塞通知是某些路由器支持顯示擁塞通知的。當路由器支持該特性時,這些位可用於擁塞信號(ECN=11) Total length(總長度):主要表示包頭和數據的數據包長度。數據包總長度字段的長度爲16位,以8位爲單位計數。其中包括IP報頭。接收者用IP數據包總長度減去IP報頭長度,就能夠肯定數據包有效載荷大小。16位長的二進制數用十進制表示最大能夠爲65535,因此IP數據包最大長度是65535。 Identifier(標識符):字段長度爲16位,一般與標記字段和分段偏移一塊兒用於數據包的分段。也就是當數據包原始長度超過數據包所要通過的數據鏈路的最大傳輸單元(MTU)那麼分段必須將數據包分段爲更小的數據包。 Flag (標記字段):長度爲3位其中第1位沒有使用。 第2位是不分段(DF),當DF位置被置爲1時,路由器將不能對數據包進行分段處理。若是數據包由於不能被分段而不能轉發,那麼路由器將丟棄數據包並向數據發送方發送錯誤信息。 第3位表示更多分段(MF)當路由器對數據包分段時除了最後一個分段的MF職位0 ,其它分段的MF位全設置爲1,當接收者收到MF爲0的分段中止分段。 Fragment offset(分段偏移):字段長度爲13位,以8個八位組爲單位。用於指明分段起始點相對於根頭起始點的偏移量。因爲分段通過網絡確定會發生錯序,因此分段偏移字段可使接收者按正確的順序重組數據包。 Time to live (TTL 生存時間):字段長度爲8位,在最初建立數據包時TTL被設定某個特定的值,當數據包逐個通過路由器時,每臺路由器都會下降TTL的數值,當TTL值爲0時,路由器將會丟棄這個數據包並向數據發送源發送錯誤信息這樣就能夠防止數據包無休止的傳下去。TTL其實是表示跳數。常見的是15和32 缺省值是64. tracert這樣的命令就是利用TTL字段。 Protocol(協議):字段長度爲8位,他給出了主機到主機的層或傳輸層協議的「地址」或協議號。協議字段指定了數據包中信息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