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線速」?

LAN交換機等產品目錄中,在表示設備性能的項目裏有「線速(Wire Speed)」這麼一個說法。如「實現了線速的LAN交換機」、「支持線速從而實現高性能」等,常常在宣傳產品時使用,讓人以爲是速度快的意思,可實際上真是那麼回事嗎?今天咱們就來看看「線速」這個詞。

  先說一下答案,線速是指理論上線纜經過最大幀數時的狀態。也就是應該這樣來想這個詞:正如傳輸速度與吞吐量同樣,表示的不是○○Mbps這樣的速度,而是指幀經過時的狀態。

  要想在傳輸速度必定的線路中處理儘量多的幀,必需要使幀最小。若是是以太網,MAC幀最小爲64B,這種64B的幀最大限量經過線纜的狀態就是「線速」。那麼具體而言到底有多少幀經過呢?10M以太網1秒爲1萬4881個,100M以太網爲10M的10倍--14萬8810個。

  在LAN交換機之類的產品目錄中所說的「支持線速」,表示的是:線纜中流過的幀數理論上支持最大幀數。LAN交換機負責傳送接收到的每個幀。其處理過程是:首先找到幀上記錄的接收MAC地址,而後判斷這個接收MAC地址的計算機位於哪一個端口,最後向這個端口發送幀。一句話,平時所說的「傳輸處理」,其實指的就是LAN交換機作的這些工做。

  如何提升處理速度取決於LAN交換機的性能。在線速狀態下,也就是LAN交換機接收了單位時間裏線路處理的最大幀數的狀態下,只要能毫無延遲地處理幀,就能夠說這一LAN交換機具有了充分的處理性能,這就是「支持線速」的意思。

  另外,LAN交換機的全部端口都以線速接收幀,並能無延遲地處理被稱爲「無阻塞(Nonblocking)」,之因此這樣叫是由於設備內部沒有等待處理的幀(沒有阻塞)。
沒錯,偶認可線速不是重點,可是能達到線速是購買設備的基本要求。
通常狀況下, 號稱線速,在實際測試中(實驗室),廣泛只有大包(1500字節)時才能夠達到線速,當採用小包(64字節),此時就不能保證達到線速。具體能夠看看一些評測報告。

我認爲在產品選型時,對高端產品,購買產品時,沒必要要選擇很高的背板帶寬,可是必定要有擴充到線速背板帶寬的能力。cisco catalyst 5500系列就是一個悲慘的教訓,其背板帶寬一直限制在3.6G,並且沒法升級背板帶寬,致使設備根本就沒法發揮做用。
而對於低端的產品,則購買時就應該要求線速(由於低端產品廣泛不是模塊化的)。

線速只是一個基本要求,只是產品性能的一部分。
俺認爲線速這個概念只能做爲一個參考,不該該成爲選擇設備的重點。雖然在局域網中出現蠕蟲類病毒會引發端口的帶寬被所有佔滿,但這是少數狀況,並且屬於非正常現象,網絡管理員有義務和責任避免這種狀況出現。在網絡正常使用時,端口帶寬被所有佔用的狀況很是少見。此其一。其二,決定交換機處理能力,包括數據包傳輸的最大速度,因素不少,並不只僅取決於背板帶寬。況且,不一樣廠商使用的芯片技術不用,參數值的表明意義就不那麼重要了。其三,爲何說,看重「線速」這個概念會被欺騙呢?若是接觸過華爲的銷售或售前,你會發現,他們對你說的次數最多的話是:咱們的設備可以達到線速,cisco的不能。若是這一句話決定了你對兩種產品的印象,那麼你就上當受騙了。由於實際上,線速對客戶的意義真的不大。就拿咱們的機房來講,三、4百臺的服務器,提供千兆服務的有幾十臺,即便在高峯時期兩臺catalyst 6509,每臺的全部端口的流量加在一塊兒也就三、4個G,32G的背板帶寬足夠了,我爲何要256G的背板?另外,華爲的產品也不見得向他們宣稱得那麼好。除了背板帶寬,CPU主頻也是他們常常炫耀的。但是一臺華爲的6506交換機,只經過幾臺二層交換機鏈接了100臺左右的主機,劃了幾個vlan,作個vlan間路由,總流量才幾兆,CPU佔用率就達到了15%。而一樣狀況下cisco的設備cpu佔用率通常是1%,決不會超過3%。所以,華爲設備的背板參數也就一樣不可信。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