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興起,各級政府不斷深化 「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放管服」改革,政務雲以靈活部署、彈性擴展、低成本、高資源利用等優點在各級政府部門日益受到推崇,政務雲的建設如火如荼。據《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2018)》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292.6億元,政務雲用雲量增加迅猛,超過工業、金融、互聯網等行業,預計將來幾年仍保持穩定增加,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13.2億元。
安全
自建政務雲基礎架構建設基本結束,下一步重點在業務上雲、數據共享、應用服務創新等架構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雲計算企業的共同推進下,我國政務雲行業發展迅猛,在助力智慧政務建設、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共治等方面效果顯著。但是,實際上有不少政府部門的數據中心、業務系統優先於政務雲建設完成,對於分散在各部門的原有基礎設施及業務系統來講,進行系統的整合和遷移上雲還存在如上雲理念滯後、安全性、技術性障礙、遷移週期長等各類問題。運維
另外一方面,政務雲面臨一些數據安全問題。對於政府而言,最爲關心的就是租戶(各委辦局)業務數據的安全性,既要知足數據共享的需求又要保證數據安全的需求。尤爲是近年來雲平臺大規模數據泄露的安全事件不絕於耳。此外,國家對於政務雲安全頒佈了衆多法律法規,對數據安全作出了相關規定,所以災備也是政務雲建設的重要部分。ide
雲原生政務雲解決方案測試
雲遷移解決方案將硬件或雲平臺IaaS層解耦,把操做系統、應用、數據等總體實時備份成雲主機(KVM虛擬機鏡像),實現任意x86環境(傳統硬件構架、虛擬化、異構雲)之間的相互遷移,保證政府部門在將現有數據中心業務系統上政務雲的時候,業務在線遷移不停機,實現業務直遷和業務準無縫遷移,保證遷移的效率和數據完整性。大數據
經過該解決方案,節約了傳統遷移方式所花費的大量時間,簡化了各方資源協調/長時間測試驗證等繁瑣工做,實現了簡單遷移、高效遷移、安全遷移,知足了政務雲遷移時的高標準嚴要求。雲計算
數據做爲政務雲的重要資產,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IT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環境的演進,從傳統的「煙囪式」架構,到虛擬化架構,再到混合雲架構,業務需求的快速變化對政務雲災備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災備方案已經沒法知足政務雲的安全要求。人工智能
數騰雲原生災備解決方案,基於任意時間點接管、平臺解耦、雲鏡像化複製、溫熱災備、一鍵仿真測試等技術能夠彌補傳統災備方式的缺陷,無縫實現政府用戶業務的備份和容災功能,保護傳統IT業務、私有云或政務雲數據,真正的實現一鍵式容災。基於雲原生的災備解決方案,不只覆蓋傳統數據中心、私有云、超融合、公有云等,還能夠避免用戶採用多災備產品及方案所帶來的難管控/高成本等弊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雲上備份、雲上測試及雲上容災的統一融合。spa
經過涵蓋遷移-備份-容災端到端的政務雲解決方案,操作系統
01 可實現總體的在線業務遷移,不影響在線業務系統,風險可控。
02 實現了備份和容災二合一,傳統架構和雲架構的二合一,只需傳統容災1/3的成本。
03 經過統一災備運維管理平臺,將災備設備歸入集中管理,可實時監控災備運行狀態,實現智能的災備運維,保障政務雲災備系統持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