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峯瑞資本(微信號:freesvc)
文章做者:代碼家(微信 ID:daimajia_share)
軟件早已吞噬整個世界,程序員是關鍵角色。過去 40 年中,許多偉大的公司都由程序員締造,好比比爾·蓋茨、拉里·埃裏森、馬克·扎克伯格、伊隆·馬斯克。jquery
一本哥哥不太關心的 Visual Basic 課外書,代碼家如獲至寶,他接觸了簡單的代碼,這讓他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從那以後,代碼家一直享受着用代碼解決問題過程當中產生的精神愉悅,併成長爲一名專家級程序員。用行話說,黑客。如今,代碼家是 Github 上的開源大牛+紅人,擁有 12.8k 的 followers。程序員
這篇文章裏,代碼家分享了本身如何從第一天接觸程序,一路學習、實踐、創造的故事。他還總結了技術學習過程當中的誤區和突破方法。ajax
代碼家,GitHub 開源及技術分享愛好者,開發過多個流行 App,也參與過多個技術社區的構建。編程
天天,都會有人在微博上私信問我關於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問題。我通常不會輕易回覆這類問題,畢竟每一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性格各異,對待事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不能誇下海口說:「你看某本書,幾個月就能如何如何」,我最多可以作的只是鼓勵支持他們。其次,我也從不認爲本身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上。讓我去給別人作指導,當之有愧。緩存
可是每次看到你們的私信,我發現不少人確實在學習上處在一種很痛苦、急需幫助的狀態。最近我有時間,就想寫寫本身從第一次接觸程序,一路顛簸學習到今天的故事和經驗,但願對你們有所幫助。安全
如下爲學習的 3 個階段:服務器
/ 01 /微信
第一階段:消費者階段網絡
我在快上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的程序。那會兒家裏有一本 Visual Basic 的書,30 多頁左右,也是家裏惟一一本計算機類書籍。那是我哥學校發的一本課外書,他對計算機貌似沒有什麼興趣,就一直堆在家裏,無心中被我翻到。框架
▲ Visual Basic 是我進入程序世界的啓蒙。
書裏的程序格外簡單,幾行簡單的英語代碼,就能讓計算機彈出一個對話框。當時我看到這樣的內容,感受簡直神奇極了!我按照書裏面的提示,嘗試在老媽店裏的電腦上一步一步敲下代碼。當電腦彈出一個簡單的對話框的那一瞬間,我感受像是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今後一發不可收拾。
實踐完 VB 後,我又在小書攤發現一本《黑客 X 檔案》。我特別佩服書裏面各路黑客高深的入侵、木馬、盜號,我努力學會那些技能,而後去跟朋友們炫耀,但一直都沒法入門。由於這裏面須要太多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了,不是寫個彈框,或者通常計算器水平的人能搞定的。
那會兒家裏也沒有人懂電腦,又處在小城市,連個電腦培訓班都沒有。
隨即,我開始漫漫買書求學路。
一旦開始買書,就進入了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消費者階段。當個消費者實際上是個挺輕鬆的事情,對着書本照貓畫虎,一下子就能跑起來一個看着頗有趣的程序。那會兒,我瘋狂地買各類書,可是因爲周圍沒有人指導,買了不少相似 21 天xxx 系列的書,那會兒真的有這種書,我還抱有幻想,真的以爲 21 天后我就……
我如今回想起來,國內的圖書市場簡直惡劣到必定程度。不少高校,教師升職評比須要考察發表書籍狀況,致使國內一大批爛書其實都是高校老師發出來的。我如今依然認爲,國內 95% 的技術類書籍是不值得買的,除了像侯俊傑老師這種文筆很好的技術人之外。
不少技術做者老是作不到 「以讀者能理解的順序,而非本身認爲的順序」 寫文章,坑害了很多對計算機有興趣的同窗。我一直很崇拜侯俊傑老師的另外一個緣由是他寫的書,老是能把你最想了解的內容,如同庖丁解牛、深刻淺出地解答出來。就拿 MFC 框架(MFC 是很早前的一個 Windows SDK 框架,如今用的不多了)來講,這是很複雜的一個框架。全部初學的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這玩意兒是怎麼工做起來的?!",但全部國產的關於 Visual C++ 的書,都避而不答,讓你照貓畫虎,就能彈出一個窗體。當初國內只有侯俊傑老師寫的《深刻淺出 MFC》一書,講明白了 MFC 框架背後的一切。
▲ 雖然年代久遠,但不少程序員對這本書頗有感情。
學完一些基礎知識後,就進入了學習的第二個階段實踐者階段階段。所謂實踐者,就是開始用本身所學,去開發程序,成爲一名專業或非專業的碼農。不少人的職業生涯,也就停留在了這個階段,過上了小富即安的程序員的日子。
我從消費者階段過渡到實踐者階段,大概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其實已經挺長的了。我一直都認爲我是一隻笨鳥,無心中起飛,卻飛了好久的那種。
/ 02 /
第二階段:實踐者階段
我真正開始實踐,是在本科學校作的幾個網站。
第一個作的是學校的匿名聊天系統,就是全部人均可以登陸學校的站點,而後會經過匿名的方式,匹配一個異性,兩人就能夠開始聊天。當時用的 Asp.net 作的開發,配合 ajax + jquery,但因爲當時技術太差,致使不少人聊着聊着就斷線了,這個小產品不了了之。
第二個是用 PHP 給咱們信息學院開發一個官網。在作這個網站的同時,我選修了一門叫《網絡安全》的課程,教這門課的老師叫陳路。我曾當着老師的面兒,誇下海口:「我開發的官網,堅如盤石……」 陳老師知道了我作的網站,隨即佈置一個做業:"哪一個學生能攻陷咱們的官網,一個漏洞加五分。" 結果後來,有個同窗用一個很通用的掃描工具,在他本身其實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狀況下,那個工具把網站內容都刪除了……我在建設網站的時候犯了個超低級的錯誤:GET 請求能夠刪除數據,外加身份認證代碼有誤。
幸虧,查看 Apache 日誌的時候,我發現刪除請求到來的前幾分鐘,Google 爬蟲來過(那會兒Google 還能用),隨即立刻去 Google 的緩存裏找回了全部的數據。
▲ Tips: 爬蟲系統是找回數據的一個辦法。
後來陳路老師被學校批鬥了一頓,批鬥的罪名是 「鼓勵學生攻擊校園網絡」,我當時極力跟學校說明這個錯誤是我犯的,陳老師作的並無錯。我到如今仍是很喜歡陳老師這種教學方法,畢竟實踐出真知。
可能如今陳老師在教《網絡安全》課程的時候,會以 "當年有個學生...." 做爲開頭,有時候想一想也挺有意思的。
後來我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與 Web 安全相關的知識。在寫各類 Web 程序時,我都會最大程度地考慮安全問題。
▲ 此次經歷強化了個人網絡安全意識。
學校網站被攻陷後沒多久,Android 出來了,我買了第一部 Android 手機,而後本身照着官方文檔開始學習 Android 系統。我學習動力的源頭,是我據說寫 App 能賺錢。賺錢真的是學技術的很強的動力,我以前寫網站零零星星地賺了六七千塊錢,當時是同窗裏的小土豪。學會網站代碼以後,我又把目光轉到了剛出來沒多久的 Android 上。
我當時設定了一個目標,寫一個圖片類 App,打算叫 「無盡畫廊」,由於很喜歡 WeHeartIt 這個小衆文藝圖片網站。我計劃利用正則解析圖片地址,而後再把網站裏的圖片呈如今 App 上。我那會兒在 Java 和 Android 方面徹底零基礎。
我在入門學習 Android 的時候真的超級拼。早上 6 點起來,悄悄下牀(不能吵着舍友),打開電腦開始研究加開發,折騰到早上 7 點半左右,和舍友一塊兒去吃早飯,而後上課。中午回來也不午休,到快上課還在開發,晚上基本都會熬到 12 點左右。持續了 1 個月左右,我終於從零基礎到開發出一個粗糙的 1.0 版本,發佈到了國內的幾個 App 市場。反饋不是不少,但都挺正向的。我決定繼續開發 2.0 版本,還加入了廣告積分牆的功能。我就這樣超拼的持續了 3 個月左右。如今網上能看到的這個應用基本都是 2.0 版本。我從這個 App 裏,也賺到了一些廣告費,大概幾百塊。可是由於廣告服務商倒閉了,錢到如今還沒取出來,心痛……
▲ 爲了寫一個圖片類的 App,我正式入門安卓。
持續更新那個 App 到快畢業的時候,我選擇了保送到北師大。
大學畢業後的暑假,我去上海一家小公司實習,在這家小公司,我作了一個到如今來看依然很牛的功能。如今來看這是一個至關不錯的 Growth Hacker 的案例(那會兒可沒有增加黑客這個概念)。
實習所在的公司,作的是相似小米盒子的產品。當時作這一類盒子產品,最重要的當屬內容,當時內容版權還處於蠻荒時代,你們紛紛解析優酷,土豆這類的網站,以最少的成本,盜用這些網站的帶寬。簡單點兒來講,就是作視頻聚合。視頻聚合最麻煩的就是提取視頻的真實文件地址,這種功能能爲全部的創業公司免去版權糾紛,同時解決帶寬費用問題。
我去那家公司實習的主要內容,就是用 Node 語言作視頻地址解析。我費盡功夫搞定了幾乎全部的視頻網站,各類黑科技都用上了:抓包、逆向、Headless Browser 等等。搞定全部網站後,勉強算是跟競爭對手站在同一塊兒跑線。實習第二週的時候,已經有些沒事兒幹了,就在這會兒,咱們公司有一個瘋狂的想法出現了!
▲ 簡單來講,Growth Hacking 是在產品層面利用各類技術上的最佳實踐,來驅動用戶的增加。
可能不少人還記得當年偉大的迅雷雲播,解救了不知道多少位寂寞的少男。咱們當時特別瘋狂的想法就是要讓咱們的小盒子,可以流暢地播放用戶從電腦上推送的任意種子文件,無需等待。在當時這種功能簡直就是創舉!
我抗下大旗,開始用代碼模擬迅雷雲播的全套流程。開發的過程十分艱難,得從不一樣平臺的迅雷上抓包,尋找蛛絲馬跡。優先從 Web 端模擬登錄和提交種子文件,這些都相對容易一些,最難的是如何提取到視頻的真實地址。我花了大概一週時間,攻陷了全部的流程,而後公司買了 10 幾個迅雷會員,又和各路 BT 網站開始合做,開啓了浩浩蕩蕩的用戶增加之旅。具體增加了多少新用戶,其實我內心沒有數,可是看見旁邊的小朋友,天天都在加服務器,優化 Socket 鏈接數,我猜那一週得新增了 5 - 10 萬用戶,更爲壯觀的是,每到夜裏,全部的迅雷帳號裏就瞬間塞滿各類不可描述的日本電影,所有清空後,又被瞬間塞滿。以致於後來,實習到第十七八天的時候,個人老闆和 CTO 喊我過去,直接送了我 20 萬期權,那感受也是蠻爽的。後來微博上,這個功能也是火了一陣子,不過很快就掛了,原由是有用戶在微博上 @了小米電視和迅雷,讓他們跟咱們學着點兒⋯⋯而後,不超過半小時⋯⋯服務就掛掉了⋯⋯不過掛掉沒幾天我就去帝都準備研究生報名了。
還有一件很爽的事,就是我上了研究生後的半年裏,那家公司一直給我支付着工資⋯⋯每月輕輕鬆鬆就有幾千塊錢零花錢⋯⋯再後來的後來,那家公司倒閉了⋯⋯
▲ 加入 AnimeTaste。
在上海實習快結束的時候,我認識了少楠,加入了 AT!(AnimeTaste),一個分享優質原創動畫的小團隊。我也由於這一段經歷,從一枚野生開發正式晉升爲一枚正規軍,開發出了近百萬用戶量級的 App。少楠是一位很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兼設計師,我跟着他學到了不少產品知識和團隊協做的技巧。AT!(AnimeTaste)組織到如今都是我愛的組織,你們雖然從事不一樣行業,但就跟親人同樣。每次聚會都是一年一度最嗨皮的日子,都是我經歷過最真誠的聊天。從 AnimeTaste 再到 EverMemo(第三方印象筆記應用),我愈來愈感受到了團隊的重要性,見識到了優秀的設計師和 iOS 開發者。
這漫長的三四年都是個人實踐者階段。以上的諸多經歷,也爲我本身創業埋下了不少伏筆。
/ 03 /
第三階段:創造者階段
實踐者階段以後,我開始嘗試創造,進入學習的第三個階段——創造者階段,這個階段對我來講沒有結束節點,就一直這麼存在着。
我大體是在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摸到創造者階段的門梁。大三的時候接觸的 GitHub,感受是我學程序來,打開的第二個世界的大門(第一個,算是那個 VB 程序的彈框)。接觸到 GitHub 以後,讓我第一次開始學習和研究腳本語言( Python,Node,PhantomJS 等等),也是我第一次開始接觸真正的生產工具(相似 Less,Sass 等等)。
我那會兒在研究生階段,每月有了公司發的幾千塊錢,也入手了人生第一臺 iPhone:一臺土豪金版的 iPhone5s。買 App 太貴便折騰起了越獄(如今都是買 App 了)。裝了一款越獄後的 AppStore,在那個 Store 裏面,在下載一個 App 的時候,有個超漂亮的進度條,我每次都會認真地盯着那個進度條,一邊看,一邊感嘆,一邊也暗許本身也要在Android 上實現這一套。這也是我開始第一次開發自定義組件的初衷,也是 NumberProgressBar(實現帶數字進度的Android 進度控件) 誕生的最初緣由。
啃下第一個自定義組件,對不少學習編程的人來講都是很痛苦的,我也同樣。那會兒的 Android 組件少的可憐,我試圖搞清楚更多更底層的東西,須要不斷地看文檔,看源碼,讀別人的代碼,不斷地嘗試運行……天天超過 10 小時投入,折騰了一週左右,終於作出來了。照貓畫虎式地寫好文檔,作好測試,當心翼翼地發佈到 GitHub,而後發表到當時 GitHub Android 的分享社羣裏。地址在這裏:https://plus.google.com/+daimajia/posts/d6DJhLhLn1c
▲ GitHub 簡直是求學者的寶庫,你會很期待明天的 Trending 榜單上會有什麼新東西冒了出來。
再到後來的幾個月,又陸續寫了一些其餘的庫,發到 GitHub 上,其實我根本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去 Star,可能跟我 「下手」 比較早有關。
在創造者階段,要努力創造那些沒有的,源自你腦海裏的東西,而不是別人安排給你的。努力作到開發的東西讓更多的人用到,能夠是一個 App,也能夠是一個幫助人們提升效率的 Chrome 插件,還能夠是一個簡單的組件。創造,最可以挑戰你對一個行業的熱愛程度。
我歷來不反對重複發明輪子。每個新的輪子即使有一些小的改進,都是適應天然法則,優勝劣汰的。
就我身邊人而言,我最崇拜的創造者是尤小右。他把一個小的 Framework,一點點地作大,再到作出國際影響力,真是個不得了的事情,也是不少技術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 04 /
編程學習中的誤區和突破方法
總而言之,若是你忽然意識到本身這幾年一直處在一個很穩定的狀態中,沒有提高,那你得想一想本身是否是卡在了某個階段,一直沒法突破。想一想本身該作些什麼,才能突破到下一階段去?我總結了一些在學習編程過程當中存在的誤區和突破方法。
曾經有一本書刊特別流行,叫《故事會》,後來銷聲匿跡了。在我眼裏,取代《故事會》的是知乎。
我其實一直很反對一個論調:「上知乎,學知識」。醒醒吧。知乎明顯就是現代版的故事會好嗎?!
我不否定知乎存在有價值的知識,但根本不值得你花那麼多時間,去發現那些少的可憐的知識。去讀書吧!用最系統的邏輯,去學會一項技能,哪怕你去讀《硅谷百年史》裏那些振奮人心的關於仙童半導體的故事,也比你不斷地在知乎上看不少水貼要強的多。而如今,最可怕的是你們在知乎上消費着垃圾,卻依然以爲本身在吃着奶酪。學習的過程都是伴隨着思考和痛苦的,若是你邊笑邊學習,那你真的得醒醒了。
▲ 值得擁有的每每都來之不易。
我在大三下半學期被保研以後,開始研發了一個叫小熊詞典的 App,原由是由於我在學英語的時候,當時全部詞典類 App 想要獲取最全的詞語解釋都須要聯網,除了消耗流量消耗以外,電量是最大問題,自習一早上詞典就沒電了。因此,我想本身動手寫一個詞典 App,主打離線詞庫和快速查詢這兩項功能。
但最後的時候,小項目胎死腹中。說實話,當時整個 App 已經開發到 95% 了,抓取了很是多有名的詞庫的數據,而且整理成了規範格式,但我到最後仍是放棄了這個項目。即使今天來看,這個詞典依然很酷,算得上有最豐富的詞庫和最快的查詢速度。
如今想一想,當初一我的開發那個項目的時候,每次想到一個很酷的功能,就決定加進來,致使整個項目的進度遙遙無期。我當時徹底沒有項目管理的概念,也沒有意識到任意添加功能會很快拖垮個人體力,消磨掉本身的意志和熱情。
對於不少初學者來講,若是老是抱着書學,你沒法得到任何的反饋和激勵,以致於以爲事情越作越難。在學習的過程裏,最好能給本身定一個簡單的目標,好比:「我即使如今什麼都不會,我就要作個小遊戲出來,這個遊戲應該是這樣的一個玩兒法……」 作出來後,快速去找一些用戶,最好是那些不吝惜讚美的朋友們,也能夠是你的父母,讓他們給你一些動力。
我認識的朋友中,他們大多都有各類稀奇古怪的想法想要來實現,信誓旦旦開始 Side projects,但最後,不少都銷聲匿跡了。致使這些想法沒可以落地的的關鍵在於,不少開發者在剛開始的時候,缺少清晰的計劃,就想達到一步登頂的完美境地,這實際上是很可怕的想法。就比如,一個不多爬山的人,卻在第一次爬山的時候,就決定登頂珠峯,結果可想而知。在實踐本身想法的時候,最好去考慮怎樣以最低成原本展示你想法的核心部分,而非去作一個大而全的方案。
以最小成原本實現核心想法,一步步地去驗證本身的想法,收集反饋,調整策略。最終抵達到正確的目的地。
▲ 開發程序如同爬山,須要切實可行的計劃,不能急於求成,
不得不認可,懶惰是人的共性。當你看到別的朋友作出來很酷的小遊戲的時候,你是否也有幾分鐘衝動,想要去學習遊戲製做?不要等!快去買兩本書抓緊學起來,哪怕你知道你這個熱情的苗頭很快會熄滅,但請不要放棄任何發現新大陸的機會,在學習衝動消失以前,先去入個門。
我每次跟人分享學習經歷的時候,我老是能想起來我初中時候的一位語文老師,微胖,性格和善。
她在一次期末考試以前跟我說:「你在複習的時候,不要侷限在課本上。你背會 24 節氣都是頗有意義的,想看什麼書就去看,不要等,不要擔憂本身學不會。」
她的話對我學習新東西影響特別深,如今我基本上是想學習什麼東西,就立馬去學,即使可能一週後氣餒了、放棄了,可是歷來不會懷疑學這些知識的意義。
我學過吉他,寫過毛筆字,寫過 Delphi,用 Sketch 畫過 icon,用 Blender 畫過 3D 保齡球,寫過 Unity 小遊戲……不少我都沒堅持下來,但它們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我不會害怕去接受新事物,思考問題的時候老是能考慮得很周全。我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地找到本身最愛作的那件事情,更清楚地定位本身。
因此,當你突然對某件事情有興趣的時候,抓住那幾分鐘、那幾天,趕忙去學點新東西。
畢竟,點老是會串成線的。
▲ How often do you try new things?
我作 Gank 以來,不少開發者都來投稿,以致於如今後臺還擠壓着 2000 多個投稿沒有處理。看過這麼一圈然後,我開始不主張去看別人寫的技術類文章。看別人的文章,你看到的是他想講給你的,而這些可能只是他在本身的項目裏用到的,並非一個客觀全面的角度。可能用這樣的方式,前期學習效果顯著,可是會很快進入瓶頸期。可能會致使你只知道某個東西的一兩種用法,甚至會讓你對思考喪失興趣,總想走捷徑。若是你常常讀各類語言的官方文檔,老是會有 「啊哈!這樣均可以,我之前都不知道還有這種方法存在。」 的感嘆,但你看別人的文章,卻很會少有這種感受。
我主張看優秀的代碼,實際上是但願伴隨着思考學習一些技術細節。其實,評價某一種方案好與很差,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多積累其餘人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才能在下一次作決策的時候,找到適合當前場景的最優解,舉一反三,給其餘問題提供解決思路。
技術提高的過程,其實就是你減小對二手知識依賴的過程。二手知識是什麼?就是那些通過別人翻譯、總結的文章。一開始入門的時候,你們看到的都是二手知識(也多是三手,四手的知識),但若是想要提高本身的能力,就必須強迫本身多去看些更官方專業的文檔,進行體系化的學習。這個過程是很消耗體力和腦力的,但多堅持,必定會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不少人在網上看到不錯的文章,總要 @本身的印象筆記。我以前也會這麼幹,常常把一些不錯的文章,存到 Pocket 或者 Readability 裏。但真的回顧去看那些文章的機會太少了,並且收藏這些文章還會給我帶來很多壓力。我只是淺顯地讀了讀收藏裏的部分文章,老是對本身說有時間了再去讀完剩下的部分,其實很難抽空再找時間去讀。長此以往,拖延症也就變得理所應當。
有可能你會說,萬一哪天用到呢?其實我以爲再 Google 一次就好啦,可能會找到比這篇文章更好的。嗯,就是這樣。
如今,我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首先從標題推測下內容,再掃一眼正文,若是跟我猜想的八九不離十,我基本就關掉連接了。若是內容跟個人推測截然不同,我必定會一口氣讀完,而不是收藏起來之後再讀。我之因此說收藏什麼也改變不了,是由於你在讀別人的東西,那裏面的思考的過程是別人的。
▲ 努力減小從別人總結的文章裏學習的頻率,多去讀一手資料,而後本身作總結。
你有沒有在 PM 說完要實現某個效果或者功能的時候,站出來反對,說:「這樣並不合理。」 若是你有過,那麼我想你也是一個有理想的開發者,而不是一個 「碼農」。聰明人喜歡跟聰明人合做,你們一開口就互相明白了。沒有人是天生聰明的,只是看的多了,想的多了,就顯得聰明瞭。
看些什麼呢?看看一個優秀的 App 早期是怎麼作冷啓動的,看看 Apple Store 或者 Google Play 上最近有沒有什麼新奇的 App 出現,看看 TechCrunch 上最近又有什麼天馬行空的項目融到了錢。
▲ 觀察一個優秀 App 的冷啓動過程,會逐漸培養本身對產品的感受。
想些什麼呢?想一想一個產品功能的存在有沒有意義,他的下個階段又會怎麼發展,想一想某段文案是否會下降產品某個功能的轉換率,想一想某個動畫效果是不是很惱人的存在,若是你能夠對微信加一個功能,減一個功能,你又會做何選擇?
我在西安讀大學那會兒開始,就有一個小本子,裏面記錄着忽然衝入本身腦海的一些或靠譜或離譜的小想法。上面會寫着相似:
作個 Every big moment,用手機記錄本身的每一個值得記念的瞬間,而後打印成相冊發給我或者放在網上當作本身的 Profile。
狗狗出門便便,主人打掃很不方便,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程序一旦崩潰,直接發送操做記錄和堆棧信息到 Dashboard,而不要讓測試人員努力重現,寫個 SDK,搭建一套服務,必定會很好用。
不少的 Bug 追蹤服務,爲何不在錯誤堆棧旁邊,展現出來這個 Bug 的解決方案,哪怕是一個StackOverflow 的連接也好,這樣我就不用去本身搜索了。
那個小本上記錄了本身好多關於產品的想法,其中有很多想法,後來市面上都出來了相應的產品。有一些如今看來很好笑,但有的想法今天再翻看的時候,我仍然有想要組團隊去實現這個功能的衝動。
▲ Idea List 老是能激發你去創造的慾望,有空,就去不斷的記錄本身的 Idea List 吧。
另外,不要把本身的 Idea 當作一個祕密。多和人去討論本身的想法,在不斷地否定和確定中,完善本身的想法,Idea 是不值錢的,只有實現它纔是有價值的。
這句話可能你們都懂,但個人體會可能比你們都深入。
我在西安一個叫西北大學的地方讀的大學,是一個普通的 211。客觀來講,學校裏的計算機專業比較通常,在到北京師範大學讀研究生以前,我甚至沒據說過 ACM。
Python、Ruby、Node 這種編程語言在咱們的計算機系,根本連影子都沒有,傳統的計算機技能點基本都是 C,C++ 這類。這並無什麼錯,但若是隻掌握這些,路子就變窄了不少,學長畢業去個騰訊、阿里,已經能被你們推上神壇。
▲ 更優秀的地方會爲你呈現更多的可能性。
本科學校大二會給計算機系開一門日語課。爲何會給計算機系開日語課呢?由於不少軟件公司的外包業務來自日本。這個邏輯我一直都不能接受,這都什麼年代了,咱們早都不須要用外包支撐我國的 IT 產業了。
學校給學生的定位更可能是一個學校展現就業率的棋子:你會什麼不重要,只要你最後有個工做就行了,不要拖累了學校的名聲。
來到北師大後,我感覺到了史無前例的轉變。學校總體的氣氛至關自由,不少老師都是某些細分領域的專家,你問一個問題,他們能給你引導出不少有意思的點。長此以往,你也會被這些感染到。有的時候,我也會想,之後要不要去申請個美國名校讀一讀,繼續深造。
/ 05 /
寫在最後
我把目前能想到的一些編程開發上的學習的技巧和陷阱,大體都列了出來。這都是我我的的一些學習的經驗,若是對你有幫助,想必也是極好的,也歡迎你指出以爲我寫的有不合理的地方。但願實踐我說起的一些方法,會對你的生活和職業帶來改變。
轉載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A3Mzk4Mg==&mid=2651019951&idx=1&sn=98d743206ca71c6670bf9d9b64d91c6e&chksm=f20f7e7ec578f76825e87bb6669b2aed3c2e96bbd962d3f109e38defb3ca49091cd471a00e84&scene=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