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通鑑》- 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319年

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
【更替流程】:宋太祖 · 趙匡胤----》陳橋兵變----》平定雙李叛亂----》杯酒釋兵權-----》集權改革----》先南後北統一全國(湖南湖北---》後蜀)-----》後漢---》後唐---》欲遷都洛陽未果---》趙匡胤死(公元976)----》趙光義繼位---》收付福建,吳越----》滅北漢(公元979年)-----》乘勝攻燕京,高粱河之戰慘敗---》趙德昭(太祖之子)自殺(下面細節有詳解)-----》逼死趙德方(太祖之子)---》逼死趙廷美(太宗的弟弟)----》趙普迴歸(金匱之盟--協助太宗繼承的正統)---》泰山封禪失敗-----》二度北伐遼國,欲收付幽雲十六州(幽州:北京;雲:太原)(契丹)----》蜀地(王小波李順起義)判亂----》宋太宗死(59歲)
 

【細節補充】:
後周更替:郭威功高震主,被後漢劉知遠的小主殺全家,最後郭威被迫造反,創建後周。因2個兒子也死了,後傳位於義子柴榮。
趙匡胤陳橋兵變:(效仿五代十國以後周郭威(後周替後漢時,郭威黃旗加身。))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
趙匡胤的懷柔:對周朝舊部文武將依然留用且加官進爵。
雙李叛亂:李重進(郭威妹妹的兒子,趙建立宋後不待見,被逼反。);李筠(忠於後周,懸掛郭威畫像,拒納閭丘仲卿建議,勾結北漢和李重進發動叛亂,兵敗自焚而死。)
杯酒釋兵權後,更重要的是趙匡胤的2個女兒和1個妹妹都嫁給被拿權的高級將領,跟皇族結爲親家。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職業軍人4個)spa

集權改革(很是有政治手腕的一個戲精):htm

  • 中央兵權,杯酒釋兵權
  • 地方兵權,地方兵精兵強將抽走,第二次杯酒釋兵權
  • 財權,地方繳納到中央,在配給地方
  • 司法權,死刑收歸中央
  • 宰相分權,參知政事(副宰相-監督宰相)

 

先南後北統一全國繼承

  • 這裏的北並不包括契丹控制下的幽雲十六州,英勇善戰的武將開國的皇帝,硬是被治理成了弱國。
  • 攻湖南湖南,源於地方節度使的求救信,
  • 攻後蜀(王全斌66天攻滅20萬蜀軍),一邊兩路派兵,一邊在開封把後蜀君主的房子都造好了。北路河南路軍,攻伐後,2年軍亂,源於趙把後蜀10多萬部隊遷移到開封,給了不少賞金被將領貪污,譁變。後蜀皇帝孟昶(chang)遷往開封7天后死亡(趙匡胤奪花蕊夫人害死孟昶,孟昶在蜀地有威望-精神領袖+蜀地叛亂使得趙忌憚。),「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這首《述國亡詩》爲花蕊夫人所做。【王全斌】(後唐時期,12歲以人質救其父;後唐國難死護主李存勖。)
  • 攻北漢---》源於北漢內亂----》第一次北伐,契丹援軍來,失敗而退-----》二次攻北漢,汾水淹城+阻擋契丹兵殺契丹兵,後軍中腸胃疫,可是移民1萬多到開封。失敗而退。
  • 攻後漢---》昏君,準備逃亡海上的金銀珠寶幾船,還未等皇帝上船,就被宦官和士兵開走了。
  • 攻後唐---》李煜(大詞人)---》步步退讓,卻依然不得善終!小周後被宋太宗當衆強姦,李煜被毒死。


 【  耐人深思的對話:】
趙普:建議陛下削弱驕兵悍將的兵權....(趙普,宋宰相,輔佐了2個皇帝,3任宰相)
趙匡胤:我對他們這麼好,他們會謀反於我?
趙普:當初郭威柴榮待陛下如何?(郭威柴榮待陛下恩重如山)
趙匡胤:囧!因而-----》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銅鏡事件-----沒文化真可怕!】
宋太祖趙匡胤,滅後蜀後,得很多後蜀皇宮的寶物。一日,趙發現一面銅鏡後刻着四個字「乾德四年」,
實際當前年爲趙匡胤的乾德(國號)三年。趙匡胤大吃一驚,不知爲什麼會有如此穿越之事?後召集宰相大臣們後不得知。
最後一個叫竇儀的說「此鏡必定是前蜀的東西, 過去前蜀主王衍用過乾德這個年號,銅鏡應是那時候鑄造的。」
用一個亡國的年號,實爲大忌諱,爲不祥!趙匡胤當初擬定年號時,與衆宰相大臣討論後才定的乾德。此過後,
趙匡胤由此感嘆道:「宰相必須用讀書人來當。」此後宋太祖更加劇用讀書人了。

【先派人殺主(後漢皇帝),再速滅殺手】
後漢皇帝劉繼恩(作皇帝60天),與權臣郭無爲不合。同年9月,劉繼恩宴請羣臣,意圖擒殺郭無爲,反被郭無爲派侯霸榮將其殺害。
侯霸榮白天提刀進入,反扣門,殺之。郭無爲率兵登梯入,速殺侯霸榮。

  後唐李煜步步退讓,亦不得善終  
後唐李煜----步步屈和,降格求安定,卻不懂大勢走向已定,大局是你沒法用屈和來苟且偷生的,與其這樣,還不如積極備戰,在沙場戰個你死我活!
林仁肇(大將)---》建議宋攻南漢時起兵---》失敗算將軍本人----》勝利算皇帝,卻因李煜不敢,終不得成---》此人勇猛爲趙匡胤所忌憚,後被趙用反間計,被李煜說殺。
降格求安定表如今:事件

  1. 改唐國主爲江南國主,
  2. 他下的書不稱詔,改稱爲教,
  3. 中央的行政機構也改變了稱呼,如尚書省改稱司會府。

  趙匡胤欲遷都洛陽,是爲了防止弟弟趙光義在開封16年的勢力範圍  ci

  1. 史書中閃爍其詞,說趙匡胤-燭光晚宴,一晚上暴斃,千古迷案。
  2. 繼位的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而是弟弟趙光義。

  趙匡胤死  最有可能的說法是:get

  1. 趙匡胤之母死前的囑託:但願趙匡胤到時候能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說此話源於五代十國皇帝像走馬燈的更換,更看到後周柴榮幼子被本身兒子趙匡胤取而代之的教訓。
  2. 而趙匡胤猶豫不決於傳位與兒子仍是弟弟?母命難爲,可是其實趙匡胤心裏多數不太願意傳給弟弟,看到弟弟趙光義勢力逐漸作大,準備遷都洛陽。趙匡胤本人最真實的心裏活動則是,仍是傾向傳位給本身的兒子。
  3. 此時趙光義則看到了哥哥的猶豫後,就提早在一個雪夜(燭影斧聲千古之謎)和哥哥喝酒,下毒毒死哥哥。

  趙匡胤之節儉  
養生莫過於寡慾,治國莫過於愛民。it

  宋太祖石誓碑  table

  • 第1、不許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 
  • 第2、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即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於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
  • 第3、不遵此訓者,吾必不佑之。

    宋太祖對地方官和邊防官不一致的管理方式---顯政治手腕    
地方官,嚴懲嚴辦(收權收財),
邊防官交心委重任(放財政權,聽任免權)。
猶如當今社會的社保退休,企業和公務員,雙軌制。
tab

 

----------------------------------------------------宋太宗----趙光義----------------------------------------------------di

   趙光義的政治手腕   

上臺當年改國號,去太祖化。
強幹弱枝---->截斷邊防大將的財路和人事任免權,子女留中央,俸祿高無實權。

   攻北漢  
打了4個月的太原城(太原城1500年曆史,兵塞重點,城池堅固),最後盡毀,目的爲了防止此處再生割據。可是,中原再無阻擋北方之軍事據地。

   高粱河之戰 
趙光義不顧衆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趙德昭自殺而死  ----死於沒有政治敏銳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跟隨宋太宗征伐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裏驚亂,不知道皇帝宋太宗在哪裏,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爲皇帝,皇上聽見此事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皇帝由於北伐不利,很長時間不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本身作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皇上聽見此事很是驚悔,跑去抱着趙德昭的屍體,大哭着說:「癡兒何須這樣呢?」追贈趙德昭爲中書令,追封爲魏王,賜給諡號,後又改封爲吳王,又改封爲越王。趙德昭爲人喜怒不形於色。宋真宗即位後,又追贈趙德昭爲太傅。乾興初年,加贈趙德昭爲太師。
接下來就是:趙德方之死(暴卒,史書未寫緣由),趙廷美之死(說是謀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太宗把能威脅到他皇位的人都幹掉了!


  三場戰役 :
滿城之戰(軍隊未設主帥,兵權分散,最後經過詐降贏得時間,戰勝遼軍。)
高粱河之戰(太宗受箭傷後脫逃,衆將覺得皇帝死,欲立趙德昭爲皇帝,太宗不悅,後逼死趙德昭。)
瓦橋關之戰(太宗畏戰,慢節奏,敗。)

   多行不義必自斃----惡行逼瘋長子 (元佐)  
當時太宗爲了保證皇位傳給本身的兒子,因此極力剷除對皇位有威脅的人,趙廷美就是其中之一。元佐一貫和本身的這個叔叔交情不錯,也知道他的性格。後來趙普和太宗弄出了一個趙廷美謀反之事,舉朝都表示沉默,只有元佐一我的出來講公道話。
可是太宗不聽,把趙廷美先貶到洛陽,後來又貶去房州,沒多久就鬱悶死了。元佐聽到趙廷美的死訊,當時就氣得吐血了,血液擠到腦筋了,整我的也呈現瘋癲的狀態。

@歷史上被嚇到的皇帝:

  1. 劉盈,西漢呂后戚夫人人彘。叫來劉盈觀看,劉盈受到驚嚇今後不肯意處理政事。7年後就病故了。
  2. 朱標,明朝朱元璋長子,寬厚仁慈,與父長不和,心情抑鬱。

  蜀地(王小波李順起義)判亂  

  1. 起義緣由:政府壟斷茶葉買賣,趁機壓低茶葉收購價格,使茶農、茶商面臨破產和失業的困境。茶在北宋是戰略物質,北方遊牧民族吃肉須要喝茶消化多餘油脂。
  2. 歷史罕見:起義發生在北宋建國30年初期,
  3. 剿滅判亂後,宋太宗第二年去世。
  4. 起義失敗:攻佔成都後,沒佔領入川要塞。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