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Java微服務框架選型(Dubbo 和 Spring Cloud?)

轉載於 http://www.cnblogs.com/xishuai/p/dubbo-and-spring-cloud.htmlhtml

 

微服務(Microservices)是一種架構風格,一個大型複雜軟件應用由一個或多個微服務組成。系統中的各個微服務可被獨立部署,各個微服務之間是鬆耦合的。每一個微服務僅關注於完成一件任務並很好地完成該任務。在全部狀況下,每一個任務表明着一個小的業務能力。git

以往咱們開發應用程序都是單體型(能夠看做是一個怪獸👿),雖然開發和部署比較方便,但後期隨着業務的不斷增長,開發迭代和性能瓶頸等問題,將會困擾開發團隊,微服務就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手段,市面上有不少的微服務框架,好比最著名的兩個 Dubbo 和 Spring Cloud,咱們該如何選擇呢?github

公司近期打算向 Java 微服務技術轉型(一步一步實現,會考慮兼容 .NET/.NET Core),如下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若是你有更好的建議和意見,歡迎探討~~~redis

關於 RPC/gRPC/HTTP/REST

由於服務調用方式是 Dubbo 和 Spring Cloud 重要不一樣點,瞭解 RPC/gRPC/HTTP/REST 相關概念,有助於對比 Dubbo 和 Spring Cloud。算法

RPC 是遠端過程調用,其調用協議一般包含傳輸協議和編碼協議spring

HTTP 嚴格來講跟 RPC 不是一個層級的概念,HTTP 自己也能夠做爲 RPC 的傳輸層協議數據庫

傳輸協議包含: 如著名的 gRPC 使用的 HTTP 2.0 協議,也有如 Dubbo 一類的自定義報文的 TCP 協議。編碼協議包含: 如基於文本編碼的 XML Json,也有二進制編碼的 ProtoBuf Binpack 等。apache

所謂的效率優點是針對 HTTP 1.1 協議來說的,HTTP 2.0 協議已經優化編碼效率問題,像 gRPC 這種 RPC 庫使用的就是 HTTP 2.0 協議。後端

在跨語言調用的時候,REST 風格直接把 HTTP 做爲應用協議(直接和服務打交道),不一樣語言之間調用比較方便。安全

而 RPC 能夠把 HTTP 做爲一種傳輸協議(好比 gRPC 使用 HTTP 2.0 協議傳輸),自己還會封裝一層 RPC 框架的應用層協議,不一樣語言之間調用須要依賴 RPC 協議(須要跨語言 RPC 庫實現,好比 Thrift)。

問題:爲何 Dubbo 比 Spring Cloud 性能要高一些?

回答:由於 Dubbo 採用單一長鏈接和 NIO 異步通信(保持鏈接/輪詢處理),使用自定義報文的 TCP 協議,而且序列化使用定製 Hessian2 框架,適合於小數據量大併發的服務調用,以及服務消費者機器數遠大於服務提供者機器數的狀況,但不適用於傳輸大數據的服務調用。而 Spring Cloud 直接使用 HTTP 協議(但也不是強綁定,也可使用 RPC 庫,或者採用 HTTP 2.0 + 長連接方式(Fegin 能夠靈活設置))。

另外,Martin Fowler 的 MicroServices 一文,其定義的服務間通訊是 HTTP 協議的 REST API

Dubbo 是什麼?

https://github.com/apache/incubator-dubbo

Dubbo 是一個分佈式服務框架,致力於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遠程服務調用方案,以及 SOA 服務治理方案。簡單的說,Dubbo 就是個服務框架,說白了就是個遠程服務調用的分佈式框架

Dubbo 框架

模塊註解:

  • Provider: 暴露服務的服務提供方
  • Consumer: 調用遠程服務的服務消費方
  • Registry: 服務註冊與發現的註冊中心
  • Monitor: 統計服務的調用次調和調用時間的監控中心
  • Container: 服務運行容器

流程詳解:

  • 0 服務容器負責啓動,加載,運行服務提供者(Standalone 容器)。
  • 1 服務提供者在啓動時,向註冊中心註冊本身提供的服務(Zookeeper/Redis)。
  • 2 服務消費者在啓動時,向註冊中心訂閱本身所需的服務。
  • 3 註冊中心返回服務提供者地址列表給消費者,若是有變動,註冊中心將基於長鏈接推送變動數據給消費者。
  • 4 服務消費者,從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於軟負載均衡算法,選一臺提供者進行調用,若是調用失敗,再選另外一臺調用。
  • 5 服務消費者和提供者,在內存中累計調用次數和調用時間,定時每分鐘發送一次統計數據到監控中心(根據數據能夠動態調整權重)。

Dubbo 集羣容錯

面對服務消費方,當業務邏輯中須要調用一個服務時,真正調用的實際上是 Dubbo 建立的一個 Proxy,該 Proxy 會把調用轉化成調用指定的 Invoker(Cluster 將 Directory 中的多個 Invoker 假裝成一個 Invoker,對上層透明,假裝過程包含了容錯邏輯,調用失敗後,重試另外一個(經過 LoadBalance),Invoker 封裝了 Provider 地址及 Service 接口信息)。而在這一系列的委託調用的過程裏就完成了服務治理的邏輯,最終完成調用。

Dubbo 特色

  • 遠程通信: 提供對多種基於長鏈接的 NIO 框架抽象封裝(非阻塞 I/O 的通訊方式,Mina/Netty/Grizzly),包括多種線程模型,序列化(Hessian2/ProtoBuf),以及「請求-響應」模式的信息交換方式。
  • 集羣容錯: 提供基於接口方法的透明遠程過程調用(RPC),包括多協議支持(自定義 RPC 協議),以及軟負載均衡(Random/RoundRobin),失敗容錯(Failover/Failback),地址路由,動態配置等集羣支持。
  • 自動發現: 基於註冊中心目錄服務,使服務消費方能動態的查找服務提供方,使地址透明,使服務提供方能夠平滑增長或減小機器。

Dubbo 發展歷程

  • 2008 年,阿里巴巴開始內部使用 Dubbo。
  • 2009 年初,發佈 1.0 版本。
  • 2010 年初,發佈 2.0 版本。
  • 2011 年 10 月,阿里巴巴宣佈開源,版本爲 2.0.7。
  • 2012 年 3 月,發佈 2.1.0 版本。
  • 2013 年 3 月,發佈 2.4.10 版本。
  • 2014 年 10 月,發佈 2.3.11 版本,以後版本停滯。
  • 2017 年 9 月,阿里巴巴重啓維護,重點升級所依賴 JDK 及組件版本,發佈 2.5.4/5 版本。
  • 2017 年 10 月,發佈 2.5.6 版本。
  • 2017 年 11 月,發佈 2.5.7 版本,後期集成 Spring Boot。
  • 2014 年 10 月,噹噹網 Fork 了 Dubbo 版本,命名爲 Dubbox-2.8.0,並支持 HTTP REST 協議。

Dubbo 負責人說明(重啓維護是接受的採訪):

阿里內部使用 HSF,緣由業務屬性規模有關。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目前的一些文章在談到微服務的時候老是拿 Spring Cloud 和 Dubbo 來對比,須要強調的是 Dubbo 將來的定位並非要成爲一個微服務的全面解決方案,而是專一在 RPC 領域,成爲微服務生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件。至於你們關注的微服務化衍生出的服務治理需求,咱們會在 Dubbo 積極適配開源解決方案,甚至啓動獨立的開源項目予以支持。
受衆主要來自國內各友商以及我的開發者,但願未來可以將用戶拓展到全球,表明國人在 RPC 領域與 gRPC(基於 HTTP 2.0)、Finagle 等競爭。

Spring Cloud 是什麼?

https://github.com/spring-cloud

Spring Cloud 基於 Spring Boot,爲微服務體系開發中的架構問題,提供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服務註冊與發現,服務消費,服務保護與熔斷,網關,分佈式調用追蹤,分佈式配置管理等。

Spring Boot 是 Spring 的一套快速配置腳手架,使用默認大於配置的理念,用於快速開發單個微服務。

重點:

  • 基於 Spring Boot
  • 雲服務、分佈式框架集合(衆多)

核心功能:

  • 分佈式/版本化配置
  • 服務註冊和發現
  • 路由
  • 服務和服務之間的調用
  • 負載均衡
  • 斷路器
  • 分佈式消息傳遞

Spring Cloud 完整技術

Spring Cloud 組件架構

流程:

  • 請求統一經過 API 網關(Zuul)來訪問內部服務。
  • 網關接收到請求後,從註冊中心(Eureka)獲取可用服務。
  • 由 Ribbon 進行均衡負載後,分發到後端具體實例。
  • 微服務之間經過 Feign 進行通訊處理業務。
  • Hystrix 負責處理服務超時熔斷。
  • Turbine 監控服務間的調用和熔斷相關指標。

Spring Cloud工具框架

  • Spring Cloud Config 配置中心,利用 Git 集中管理程序的配置。
  • Spring Cloud Netflix 集成衆多Netflix的開源軟件。
  • Spring Cloud Netflix Eureka 服務中心(相似於管家的概念,須要什麼直接從這裏取,就能夠了),一個基於 REST 的服務,用於定位服務,以實現雲端中間層服務發現和故障轉移。
  • Spring Cloud Netflix Hystrix 熔斷器,容錯管理工具,旨在經過熔斷機制控制服務和第三方庫的節點,從而對延遲和故障提供更強大的容錯能力。
  • Spring Cloud Netflix Zuul 網關,是在雲平臺上提供動態路由,監控,彈性,安全等邊緣服務的框架。Web 網站後端全部請求的前門。
  • Spring Cloud Netflix Archaius 配置管理 API,包含一系列配置管理API,提供動態類型化屬性、線程安全配置操做、輪詢框架、回調機制等功能。
  • Spring Cloud Netflix Ribbon 負載均衡
  • Spring Cloud Netflix Fegin REST客戶端
  • Spring Cloud Bus 消息總線,利用分佈式消息將服務和服務實例鏈接在一塊兒,用於在一個集羣中傳播狀態的變化。
  • Spring Cloud for Cloud Foundry 利用 Pivotal Cloudfoundry 集成你的應用程序。
  • Spring Cloud Cloud Foundry Service Broker 爲創建管理雲託管服務的服務代理提供了一個起點。
  • Spring Cloud Cluster 集羣工具,基於 Zookeeper, Redis, Hazelcast, Consul 實現的領導選舉和平民狀態模式的抽象和實現。
  • Spring Cloud Consul 基於 Hashicorp Consul 實現的服務發現和配置管理。
  • Spring Cloud Security 安全控制,在 Zuul 代理中爲 OAuth2 REST 客戶端和認證頭轉發提供負載均衡。
  • Spring Cloud Sleuth 分佈式鏈路監控,SpringCloud 應用的分佈式追蹤系統,和 Zipkin,HTrace,ELK 兼容。
  • Spring Cloud Data Flow 一個雲本地程序和操做模型,組成數據微服務在一個結構化的平臺上。
  • Spring Cloud Stream 消息組件,基於 Redis,Rabbit,Kafka 實現的消息微服務,簡單聲明模型用以在 Spring Cloud 應用中收發消息。
  • Spring Cloud Stream App Starters 基於 Spring Boot 爲外部系統提供 Spring 的集成。
  • Spring Cloud Task 短生命週期的微服務,爲 Spring Booot 應用簡單聲明添加功能和非功能特性。
  • Spring Cloud Task App Starters。
  • Spring Cloud Zookeeper 服務發現和配置管理基於 Apache Zookeeper。
  • Spring Cloud for Amazon Web Services 快速和亞馬遜網絡服務集成。
  • Spring Cloud Connectors 便於PaaS應用在各類平臺上鍊接到後端像數據庫和消息經紀服務。
  • Spring Cloud Starters (項目已經終止而且在 Angel.SR2 後的版本和其餘項目合併)
  • Spring Cloud CLI 命令行工具,插件用 Groovy 快速的建立 Spring Cloud 組件應用。

Dubbo 一些優勢

  • Dubbo 支持 RPC 調用,服務之間的調用性能會很好。
  • 支持多種序列化協議,如 Hessian、HTTP、WebService。
  • Dobbo Admin後臺管理功能強大,提供了路由規則、動態配置、訪問控制、權重調節、均衡負載等功能。
  • 在國內影響力比較大,中文社區文檔較爲全面
  • 阿里最近重啓維護

Dubbo 一些問題

  • Registry 嚴重依賴第三方組件(zookeeper 或者 redis),當這些組件出現問題時,服務調用很快就會中斷。
  • Dubbo 只支持 RPC 調用。使得服務提供方(抽象接口)與調用方在代碼上產生了強依賴,服務提供者須要不斷將包含抽象接口的 jar 包打包出來供消費者使用。一旦打包出現問題,就會致使服務調用出錯,而且之後發佈部署會成很大問題(太強的依賴關係)。
  • 另外,之後要兼容 .NET Core 服務,Dubbo RPC 自己不支持跨語言(能夠用跨語言 RPC 框架解決,好比 Thrift、gRPC(重複封裝了),或者本身再包一層 REST 服務,提供跨平臺的服務調用實現,但相對麻煩不少)
  • Dubbo 只是實現了服務治理,其餘微服務框架並未包含,若是須要使用,須要結合第三方框架實現(好比分佈式配置用淘寶的 Diamond、服務跟蹤用京東的 Hydra,但使用相對麻煩些),開發成本較高,且風險較大。
  • 社區更新不及時(雖然最近在瘋狂更新),但也不免阿里之後又不更新了,就尷尬了。
  • 主要是國內公司使用,但阿里內部使用 HSF,相對於 Spring Cloud,企業應用會差一些。

Spring Cloud 的一些優勢

  • 有強大的 Spring 社區、Netflix 等公司支持,而且開源社區貢獻很是活躍
  • 標準化的將微服務的成熟產品和框架結合一塊兒,Spring Cloud 提供整套的微服務解決方案,開發成本較低,且風險較小
  • 基於 Spring Boot,具備簡單配置、快速開發、輕鬆部署、方便測試的特色。
  • 支持 REST 服務調用,相比於 RPC,更加輕量化和靈活(服務之間只依賴一紙契約,不存在代碼級別的強依賴),有利於跨語言服務的實現,以及服務的發佈部署。另外,結合 Swagger,也使得服務的文檔一體化
  • 提供了 Docker 及 Kubernetes 微服務編排支持。
  • 國內外企業應用很是多,經受了大公司的應用考驗(好比 Netfilx 公司),以及強大的開源社區支持。

Spring Cloud 的一些問題

  • 支持 REST 服務調用,可能由於接口定義太輕,致使定義文檔與實際實現不一致致使服務集成時的問題(可使用統一文檔和版本管理解決,好比 Swagger)。
  • 另外,REST 服務調用性能會比 RPC 低一些(但也不是強綁定)
  • Spring Cloud 整合了大量組件,相關文檔比較複雜,須要針對性的進行閱讀。

服務調用方式的不一樣

Spring Cloud 拋棄了 Dubbo 的 RPC 通訊,採用的是基於 HTTP 的 REST 方式。嚴格來講,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雖然從必定程度上來講,後者犧牲了服務調用的性能,但也避免了上面提到的原生 RPC 帶來的問題。並且 REST 相比 RPC 更爲靈活,服務提供方和調用方的依賴只依靠一紙契約,不存在代碼級別的強依賴,這在強調快速演化的微服務環境下,顯得更加合適。

Dubbo 和 Spring Cloud 對比

Dubbo 專一 RPC 和服務治理,Spring Cloud 則是一個微服務架構生態。

ZooKeeper 和 Eureka 的區別

鑑於服務發現對服務化架構的重要性,Dubbo 實踐一般以 ZooKeeper 爲註冊中心(Dubbo 原生支持的 Redis 方案須要服務器時間同步,且性能消耗過大)。針對分佈式領域著名的 CAP 理論(C——數據一致性,A——服務可用性,P——服務對網絡分區故障的容錯性),Zookeeper 保證的是 CP ,但對於服務發現而言,可用性比數據一致性更加劇要,AP 賽過 CP,而 Eureka 設計則遵循 AP 原則
Spring Cloud 支持 Consul(CA)和 Zookeeper,但不推薦使用。

網易考拉選型參考

當前開源上可選用的微服務框架主要有 Dubbo、Spring Cloud 等,鑑於 Dubbo 完備的功能和文檔且在國內被衆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選用,考拉天然也選擇了 Dubbo 做爲服務化的基礎框架。其實相比於 Dubbo,Spring Cloud 能夠說是一個更完備的微服務解決方案,它從功能性上是 Dubbo 的一個超集,我的認爲從選型上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 Spring Cloud 多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提起 Spring Cloud,一些開發的第一印象是 HTTP + JSON 的 REST 通訊,性能上難堪重用,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讀。微服務選型要評估如下幾點:內部是否存在異構系統集成的問題;備選框架功能特性是否知足需求;HTTP 協議的通訊對於應用的負載量會否真正成爲瓶頸點(Spring Cloud 也並非和 HTTP + JSON 強制綁定的,若有必要 Thrift、ProtoBuf 等高效的 RPC、序列化協議一樣能夠做爲替代方案);社區活躍度、團隊技術儲備等。做爲已經沒有團隊持續維護的開源項目,選擇 Dubbo 框架內部就必需要組建一個維護團隊,先不論你要準備要集成多少功能作多少改造,做爲一個支撐全部工程正常運轉的基礎組件,問題的及時響應與解答、重大缺陷的及時修復能力就已足夠重要。

Dubbo 和 Spring Cloud 比喻

使用 Dubbo 構建的微服務架構就像組裝電腦,各環節咱們的選擇自由度很高,可是最終結果頗有可能由於一條內存質量不行就點不亮了,老是讓人不怎麼放心,可是若是你是一名高手,那這些都不是問題;而 Spring Cloud 就像品牌機,在 Spring Source 的整合下,作了大量的兼容性測試,保證了機器擁有更高的穩定性,可是若是要在使用非原裝組件外的東西,就須要對其基礎有足夠的瞭解。

.NET Core的兼容方案

若使用 Spring Cloud,.NET Core 兼容 Spring Cloud 比較好實現,由於基於 REST 服務調用,能夠自行實現其服務(Eureka 提供 REST API 進行服務註冊),也已有成熟的開源框架如 Steeltoe

官方介紹:

Steeltoe is an open source project that enables .NET developers to implement industry standard best practices when building resilient microservices for the cloud. The Steeltoe client libraries enable .NET Core and .NET Framework apps to easily leverage Netflix Eureka, Hystrix, Spring Cloud Config Server, and Cloud Foundry services.

關於 Service Mesh

2017 年末,非侵入式的 Service Mesh 技術從萌芽到走向了成熟。

Service Mesh 又譯做「服務網格」,做爲服務間通訊的基礎設施層

若是用一句話來解釋什麼是 Service Mesh,能夠將它比做是應用程序或者說微服務間的 TCP/IP,負責服務之間的網絡調用、限流、熔斷和監控。對於編寫應用程序來講通常無須關心 TCP/IP 這一層(好比經過 HTTP 協議的 RESTful 應用),一樣使用 Service Mesh 也就無須關係服務之間的那些原來是經過應用程序或者其餘框架實現的事情,好比 Spring Cloud、OSS,如今只要交給 Service Mesh 就能夠了。

  • Linkerdhttps://github.com/linkerd/linkerd):第一代 Service Mesh,2016 年 1 月 15 日首發布,業界第一個 Service Mesh 項目,由 Buoyant 創業小公司開發(前 Twitter 工程師),2017 年 7 月 11 日,宣佈和 Istio 集成,成爲 Istio 的數據面板。
  • Envoyhttps://github.com/envoyproxy/envoy):第一代 Service Mesh,2016 年 9 月 13 日首發布,由 Matt Klein 我的開發(Lyft 工程師),以後默默發展,版本較穩定。
  • Istiohttps://github.com/istio/istio):第二代 Service Mesh,2017 年 5 月 24 日首發布,由 Google、IBM 和 Lyft 聯合開發,只支持 Kubernetes 平臺,2017 年 11 月 30 日發佈 0.3 版本,開始支持非 Kubernetes 平臺,以後穩定的開發和發佈。
  • Conduithttps://github.com/runconduit/conduit):第二代 Service Mesh,2017 年 12 月 5 日首發布,由 Buoyant 公司開發(借鑑 Istio 總體架構,部分進行了優化),對抗 Istio 壓力山大,也期待 Buoyant 公司的毅力。
  • nginMeshhttps://github.com/nginmesh/nginmesh):2017 年 9 月首發布,由 Nginx 開發,定位是做爲 Istio 的服務代理,也就是替代 Envoy,思路跟 Linkerd 以前和 Istio 集成很類似,極度低調,GitHub 上的 star 也只有不到 100。
  • Konghttps://github.com/Kong/kong):比 nginMesh 更加低調,默默發展中。

總結

關於 Dubbo 和 Spring Cloud 的相關概念和對比,上面已經敘述的很清楚了,我我的比較傾向於 Spring Cloud,緣由就是真正的微服務框架、提供整套的組件支持、使用簡單方便、強大的社區支持等等,另外,由於考慮到 .NET/.NET Core 的兼容處理,RPC 並不能很好的實現跨語言(須要藉助跨語言庫,好比 gRPC、Thrift,但由於 Dubbo 自己就是「gRPC」,在 Dubbo 之上再包一層 gRPC,有點重複封裝了),而 HTTP REST 自己就是支持跨語言實現,因此,Spring Cloud 這一點仍是很是好的(Dubbox 也支持,但性能相比要差一些)。

但凡事無絕對,每件事物有好的地方也有很差的地方,總的來講,Dubbo 和 Spring Cloud 的主要不一樣體如今兩個方面:服務調用方式不一樣專一點不一樣(生態不一樣)

最後,關於 Service Mesh,由於是很新的概念(去年年末才火起來),相關的框架並未真正用於生產環境,因此這邊就不考慮了,但之後可能會發展的很是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