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記錄 >> 斐波那契數列

1、寫在前面


算法這塊對於大多數程序員(包括我)來講可能都是一個薄弱的地方,如何彌補尼? 每一個人都知道那就是學習、特別是算法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程序員

在這記錄平時本身工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算法,以便來本身來溫故。面試

今天去面試筆試題 斐波那契數列 實現,雖然很簡單。回來想一想既然算法這麼重要那就從這個開始來記錄本身的算法庫吧。算法

2、簡介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的定義: 斐波拉契數列是指這樣的一組數據 0、一、一、二、三、五、八、1三、21……這個數列其實很容易找到規律的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值都等於前兩項之和(fn = f(n-1) + f(n-2)) 函數

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爲例子而引入,故又稱爲「兔子數列」。在數學上,斐波納契數列以以下被以遞歸的方法定義:F(0)=0,F(1)=1, F(n)=F(n-1)+F(n-2)(n>=2,n∈N*)。學習

算法基本概念很好理解,下面咱們來看看用代碼來實現下。code

實現


其實數學公式已經有了,F(0)=0,F(1)=1, F(n)=F(n-1)+F(n-2) 那咱們就用遞歸來實現下遞歸

public class PrintFib {
    
    //創建一個函數,用於計算數列中的每一項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um) {
        if(num <= 0 ){
            return 0;
        }
        if(num == 1 || num == 2) {
            return 1;
        }
            //循環調用本函數
        return fib(num - 2) + fib(num - 1);
        }
    
    
    //主函數(程序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創建一個for循環,用於打印第一個至第十個數字
        for(int i = 1;i <= 10;i++) {
            //調用函數進行打印
            System.out.print(fib(i) + "\t");
        }    
    }
    
}

實現很簡單,結果我就不答應了, 感興趣的同窗能夠本身試一下。ci

總結


算法的學習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 可是當你征服一個算法也會給你帶來很大愉悅感。數學

在學習算法時,咱們首先要搞明白其產生的緣由,是爲了解決什麼問題, 再去學習起數學公式,最後在以coding的方式去實現就比較簡單了。for循環

斐波拉契算法規律很簡單,F(0)=0,F(1)=1, F(n)=F(n-1)+F(n-2) 觀察下數列值就很容易總結出來了。

當你總結出規律後使用代碼實現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