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ech.qq.com/a/20130806/012052.htmweb
[導讀]對於智能產品而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簡化生活,給用戶帶來更多便捷。假若背棄了這一初衷,那麼就頗有可能會成爲下一個失敗的Google智能電視。this
谷歌推出的智能鞋產品(騰訊科技配圖)spa
騰訊科技 相欣 李幸 8月5日報道操作系統
將來,智能手錶、智能眼鏡這些產品頗有可能像智能手機同樣,成爲人們出行的必備之物。設計
對於智能產品而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簡化生活,給用戶帶來更多便捷。假若背棄了這一初衷,那麼就頗有可能會成爲下一個失敗的Google智能電視。orm
在近日舉辦的騰訊「產品家」沙龍中,幾位智能硬件產品的開發者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htm
在開發者討論的基礎上,騰訊科技總結了幾條有關智能產品開發的「金科玉律」。blog
第一,用戶討厭數據的堆砌,直觀的表現方式才更容易被接受seo
對於用戶來講,得到再多的數據也不如直接把分析結果直觀的擺在他面前。
大麥健康聯合創始人兼產品總監向怡寧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拿市場中的計步產品來講,對於着重數據的西方人來講,Fitbit提供了各類詳細健康數據,這固然是個不錯的硬件產品,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講彷佛就沒有太大優點了。
考慮到這一點,向怡寧談到,麥步這款計步產品經過「消耗N杯可樂」的方式代替枯燥的數據分析,讓用戶更加簡單、直觀地看到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第二,在中西方文化差別上,智能產品要有所區分
對於智能產品開發者來講,知道「爲誰而設計」很重要。
Fitbit能夠經過用戶一天攝入的食物種類來分析得到的熱量,然而在打開輸入列表時,向怡寧坦言本身遇到過這樣一種尷尬的狀況,飲食分類都是按照西方人的習慣來劃分,而對於中國菜這種複雜的配料,根本沒法選擇合適的選項。
可見,智能產品的研發必定要符合目標受衆的使用習慣,畢竟誰也不想費勁心思把魚香肉絲裏的配料一一分類輸入到熱量計算的列表裏。
第三,經過社交互動解決用戶的使用「惰性」
在向怡寧看來,中國人骨子裏天生有種「惰性」。
所以中國用戶對於計步產品極可能會出現「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狀況——當把計步看做一種任務的時候,用戶對於產品的好感度會明顯降低。
知道「瘋狂猜圖」爲何如此受歡迎嗎?智能產品不妨從這裏取取經。
若是在產品中加入「好友分享」、「好友排名」等社交功能,就能有效地讓用戶在和朋友的互動中不自覺地養成使用習慣了。
第四,別把用戶當「極客」,讓操做簡單、再簡單
對於Google智能電視這個失敗案例,泰捷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鄧煜坦言,一切把智能電視作成iPad的舉動都是耍流氓。
其實,人們使用智能電視的緣由很簡單:爲所欲爲地收看電視節目,再也不侷限於電視中所播放的有限節目,同時擺脫了來自廣告的困擾。
但從現狀來看,有些智能電視簡直就是爲「極客」們所設計,繁雜的操做系統非但沒能提高用戶的觀看體驗,反而讓「看電視」這個休閒屬性變了味兒。
鄧煜在沙龍中以親身經歷描述了這個「艱難」的過程。
海爾研發的某款智能電視具備「輸入」功能,用戶能夠經過輸入網址或關鍵詞來搜索內容,然而一般在電腦鍵盤上輕鬆敲出的網址或文字,在智能電視的輸入界面中卻要經過不停按動遙控器來選擇相應的字母,原來幾秒就能夠搞定的問題如今竟然要花費幾分鐘。
顯然,這種智能電視非但沒帶來良好用戶體驗,反而讓用戶感到壓力加倍。
第五,簡化操做界面,讓主要功能更突出
用戶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開發者有必要讓用戶在第一時間就發現本身想要看到的內容。
在鄧煜看來,相比於手機這種近距離使用的終端,人們對電視這種「遠距離」觀看設備的注意力要弱得多,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周圍事物分散。
這就要求智能電視在設計時要增強主要功能的體現,對於那些不實用的功能和讓用戶眼花繚亂的界面應該能省則省。
畢竟,用戶更關注的是它的內容,而非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