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必定常常聽過grunt和gulp,它們都是用於搭建自動化的web前端開發環境的,這裏主要介紹grunt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jQuery、bootstrap等都在使用grunt,因此仍是值得一學的。下面咱們將逐步介紹grunt環境的搭建。css
https://www.sdk.cn/news/5412 這些工具都是什麼?html
Grunt和全部的grunt插件都是基於nodejs來運行的,安裝步驟能夠看個人博文《Node.js環境搭建&&npm安裝》。前端
CLI我認爲是Command Line的縮寫,即命令行。grunt環境的搭建實際上就是要先將grunt-cli安裝到全局環境中。node
方法:在windows系統下使用管理員權限打開cmd.exe(可參看個人博文《以管理員身份運行cmd》),而後輸入下面指令:linux
npm install -g grunt-cli
若是是max os系統、部分的linux系統中須要在上面的指令前加上 'sudo' 指令。web
其中-g表示全局安裝,即安裝以後,能夠在系統中的任何地方使用這個命令;若是沒有-g,那麼其就會安裝在當前的子目錄下,咱們必須在這個特定的目錄下才能使用這個命令。數據庫
注意:輸入這條指令的前提時要聯網,由於只有聯網才能下載並安裝這個grunt-cli。npm
而後咱們輸入grunt,檢測是否安裝成功,輸入以下,則表示安裝成功:json
最後咱們來檢測版本看是否成功,以下所示:gulp
這就代表,咱們已經安裝成功啦!
由於咱們使用grunt的緣由就是它能夠用在項目中,幫助咱們更好的開發網站,以下所示:
首先我在D盤創建一個grunt_test文件夾,並在其中創建下面的文件:
其中package.json是基於nodejs項目必不可少的配置文件,它是存放在項目根目錄中的普通json文件,而後我在package.json中寫一些基本信息,以下所示:
{ "name":"grunt_test", "version":"1.0.0", "devDependencies":{ } }
這裏寫了網站的名稱和版本號以及devDependencies,什麼使devDependencies呢?按照名稱就能夠得知它是項目依賴的插件,即開發依賴項,即咱們所做的網站是依賴於什麼工具開發的,如今是空對象,說明咱們如今誰都沒有依賴,後面會慢慢填充它。
grunt是一個構建工具,它自己沒有什麼做用,可是它能夠把有做用的一個個插件整合起來,造成一個總體效應,這時它就有很大的做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安裝grunt-cli即grunt命令行的時候咱們是全局安裝,可是安裝grunt就須要進入具體的目錄下了。
咱們進入cmd,而後進入grunt_test目錄下輸入下面的命令:
npm install grunt --save-dev
npm install grunt很好理解,就是安裝grunt,可是--save-dev是什麼意思呢? --save是指將保存配置信息到package.json下, -dev是指將該信息保存到package.json中的devDependencies節點,若是咱們沒有使用-dev,將會保存到dependencies節點。
回車以後,會出現一些安裝的信息,還有WARN提示,不要理他就行。咱們既然依賴了grunt那麼package.json下的devDependencies就應該出現依賴項了,咱們如今打開package.json就會發現多了一條信息,以下所示:
{ "name": "grunt_test", "version": "1.0.0", "devDependencies": { "grunt": "^1.0.1" } }
即咱們依賴的是grunt的1.0.1版本。而後進入grunt_test下面,咱們看見多了一個node_modules文件夾(modules是模塊的意思),裏面還有其餘許多文件。
那麼在1.0.1以前的^是什麼意思呢? 它表示若是有最新的版本,就在主版本號不變的狀況下更新這個版本,好比grunt發佈了1.5.1,就會自動更新到1.5.1,可是若是grunt到了2.0.1,這是主版本號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就不能自動更新了。
若是1.0.1以前的不是^而是~,則表示能夠在次版本號不變的狀況下更新這個版本,好比1.0.8出來了,就會自動更新,若1.3.2出來了,次版本號發生了改變,那麼這時就不可自動更新了。
這時咱們再grunt_test下運行grunt,就會收到一條warn提示,它說明這時grunt已經起做用了,以下所示:
因而grunt已經在這個目錄下成功安裝。可是Tast "default" not found.是什麼意思呢? 接下來的步驟就會解決這些問題。
打開咱們以前建立的Gruntfile.js,而後再其中輸入下面基本代碼:
// 包裝函數
module.exports = function(grunt){
// 任務配置,全部插件的配置信息
grunt.initConfig({
//獲取 package.json 的信息
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
});
//告訴grunt當咱們在終端輸入grunt是須要作些什麼(注意前後順序)
grunt.registerTask('default',[]);
};
如今已經配置好了,當咱們再次輸入grunt時你就會發現沒有任何問題了,以下所示:
其中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是這個Gruntfile.js用來獲取package.json的內容,因此不要覺得package.json是沒有用的,具體有什麼用處,後面會講到。
在http://www.gruntjs.net/plugins 中有許多插件,它們來自npm模塊數據庫。其中帶有星號的且以contrib-做爲前綴的插件是被官方維護的,沒有這兩個標誌的插件則是第三方的。其中咱們還能夠看到30內的下載量。由於目前共有6010個插件,咱們不可能全用,下載量排名靠前的必定是好用的,咱們能夠適當選擇。如圖所示:
其中它們的主要功能以下:
下面我將主要介紹其中的幾個。
咱們知道不少js代碼都有*.min.js版本,由於壓縮代碼可使其更輕量,使的網站的性能更好,那麼怎麼使用contrib-uglify壓縮JavaScript代碼呢?
咱們能夠直接點進去,到contrib-uglify的頁面,這裏介紹的很是詳細。
第一步:在cmd中輸入下面指令(注意:同安裝grunt同樣,這裏沒有全局安裝,因此應當先進入grunt_test在執行下面的指令):
npm install grunt-contrib-uglify --save-dev
一樣,--save-dev將會保存配置信息到 package.json下面的devDependencies中。
這時,咱們能夠看到package.json中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而且在grunt_test中又多了文件夾,以下所示:
{ "name": "grunt_test", "version": "1.0.0", "devDependencies": { "grunt": "^1.0.1", "grunt-contrib-uglify": "^2.0.0" } }
即在devDependencies中又添加了contrib-uglify的2.0.0版本。
第二步:雖然,如今下載到了壓縮JavaScript代碼的插件,可是咱們如今鏈js代碼都沒有啊,怎麼測試呢,因此仍是如今src下創建一個js文件吧,以下所示:
function add(num1,num2){ return num1+num2; }; console.log(add(1,1));
這個文件建好了,可是誰知道壓縮什麼,怎麼壓縮,壓縮到哪裏呢? 這些都是須要配置的,因此咱們得在Gruntfile.js中進行配置。
1.在grunt.initConfig方法中配置 uglify 的配置參數。以下所示:
// 任務配置,全部插件的配置信息 grunt.initConfig({ //獲取 package.json 的信息 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 //uglify插件的配置信息 uglify: { options:{ stripBanners:true, baner:'/*!<%=pkg.name%>-<%=pkg.version%>.js <%= grunt.template.today("yyyy-mm-dd")%>*/\n' }, build:{ src:'src/test.js', dest:'bulid/<%=pkg.name%>-<%=pkg.version%>.js.min.js' } } });
其中咱們再grunt.initConfig方法中添加了uglify的配置,其中的options是可選的,它表示容許生成的壓縮文件帶banner,經過獲取pkg的name和version在生成的壓縮文件中作出說明,即options是說如何壓縮。而build則是必選的,它告訴咱們應當壓縮誰,壓縮到哪裏,固然這只是最基本的應用,還有其餘不少方式 能夠選擇。
2. 在grunt.initConfig方法以後添加一個grunt.loadNpmTasks方法來加載這個插件,只有加載了才能使用啊。以下所示:
//告訴grunt咱們將加載uglify插件 grunt.loadNpmTasks('grunt-contrib-uglify');
3. 在grunt命令執行時,要不要馬上去執行ugligy插件呢? 若是要,就像下面這樣寫上,若是不要,就不用寫;建議寫上。
//告訴grunt當咱們在終端輸入grunt是須要作些什麼(注意前後順序) grunt.registerTask('default',['uglify']);
至此Gruntfile.js文件就配置好了。
第三步:在控制檯中執行grunt命令,以下所示。
顯示,一個文件已經被建立,若是不出意外,這個文件就是咱們的壓縮文件了。去build中看看,結果以下:
而且也出現了banner。
最終Gruntfile.js文件以下:
// 包裝函數 module.exports = function(grunt) { // 任務配置,全部插件的配置信息 grunt.initConfig({ //獲取 package.json 的信息 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 //uglify插件的配置信息 uglify: { options:{ stripBanners:true, banner:'/*!<%=pkg.name%>-<%=pkg.version%>.js <%= grunt.template.today("yyyy-mm-dd")%>*/\n' }, build:{ src:'src/test.js', dest:'build/<%=pkg.name%>-<%=pkg.version%>.js.min.js' } } }); //告訴grunt咱們將加載uglify插件 grunt.loadNpmTasks('grunt-contrib-uglify'); //告訴grunt當咱們在終端輸入grunt是須要作些什麼(注意前後順序) grunt.registerTask('default',['uglify']); };
這一點是尤爲吸引個人,由於以前我一直苦惱於錯誤的JavaScript代碼難以排錯,可是jshint卻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咱們開始吧。
第一步:輸入下面的指令:
npm install grunt-contrib-jshint --save-dev
安裝以後,一樣會有warn,能夠不用理會。且此時在package.json中又多了"grunt-contrib-jshint": "^1.1.0"這一行代碼。
第二步:配置Gruntfile.js文件。
1.在grunt.initConfig方法中配置jshint,以下所示:
//jshint插件的配置信息 jshint:{ build:['Gruntfile.js','src/*.js'], options:{ jshint:'.jshintrc' } }
其中build是告訴grunt檢查Gruntfile.js和src下的全部js文件。一樣options是告訴grunt怎麼去檢查,其中包含了檢查規則的.jshintrc文件(遵照嚴格的json格式)放在根目錄下,內容能夠是下面這種(固然網上還有不少,你們能夠自行搜尋):
{ "boss": true, "node": true, "eqeqeq": true, "strict": true, "newcap": false, "undef": true, "unused": true, "onecase": true, "lastsemic": true }
這裏的一些配置是說是否採用嚴格模式等等,這部分應當根據咱們的需求而定。
2.加載插件,這個和uglify是相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加載插件無需關注前後順序。以下所示:
//告訴grunt咱們將加載uglify插件 grunt.loadNpmTasks('grunt-contrib-uglify'); grunt.loadNpmTasks('grunt-contrib-jshint');
3. 配置grunt命令啓動時,要執行的任務,這裏是有前後順序的。顯然先檢查錯誤,後合併文件更好,以下所示:
//告訴grunt當咱們在終端輸入grunt是須要作些什麼(注意前後順序) grunt.registerTask('default',['jshint','uglify']);
第三步:配置好了,爲了檢查語法錯誤,因此咱們須要把test.js加一些語法錯誤,以下所示:
function add(num1,num2){ return num1+num2 } console.log(add(1,1));
問題是在return語句後沒寫分號,以下所示:
咱們能夠看到,它確實檢測出來了分號沒有寫,後面我強行壓縮js文件,可是獲得了一個warning。
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506/479127.htm
http://www.cnblogs.com/wangfupeng1988/p/4561993.html
http://www.imooc.com/video/5151
http://www.imooc.com/video/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