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FACE ID 對易用性意味着什麼

FACE ID 對易用性意味着什麼

當蘋果在 2013 年 iPhone 5s 中引入 Touch ID 時,我寫了 一篇 有關指紋識別在易用性方面的改善的文章。其中一部分我寫到:前端

我瞭解到的 Touch ID 正是經過簡單的使用拇指(或其它手指)的指紋替代密碼來解鎖他們的手機,從而幫助人們解決前述的運動靈敏度問題。更特別的是,Touch ID 使使用者免於手動輸入密碼的困擾。android

個人見解與其說是關於便利性(的確很棒)倒不如說是可用性。我知道許多有視力和運動問題的人會抱怨 iOS 的密碼輸入,由於這不只須要時間,並且輸入密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很多人不止抱怨,甚至完全取消了密碼,由於這樣作很是耗時,並且很痛苦(有時候這絕不誇張)。ios

四年後,iPhone X 上 Face ID 的誕生象徵着生物識別的安全性進入下一個階段。這也是很特別很出色的,儘管在安全性,便利性易用性方面 Touch ID 一樣優秀,但 Face ID 甚至更好。在我短暫的 iPhone X 使用體驗中,我已經發現 Apple 的面部識別技術幾乎能夠在任何領域擊敗 Touch ID 。更別提我能用個人臉來解鎖個人手機和購物是多麼酷炫的事情。git

生活在前沿技術的時代頗有趣。github

面對個人 Face ID 難題

在個人第一印象中,我注意到 iPhone X 上的 Face ID 是迄今爲止這臺設備上「最贊」的特性。它啓發我認識到我是一個特例。自我使用蘋果產品以來,這是第一次我感受到本身被迫適應技術,而不是讓技術適應我。後端

困難在於,我有一種特殊情況稱爲 斜視,就是一個或兩個眼睛不能直看。對我來講,是左眼 —— 巧合的是,也是個人主力眼 —— 彷佛對 TrueDepth 相機系統形成了混亂。在我最初嘗試設置 Face ID 時,我不能用 Face ID 來解鎖個人電話。設置過程很順利 —— Face ID 成功地獲取到個人臉部,可是,當我再一次解鎖電話或登陸應用程序如「1Password」時它不能識別到我。這很讓人沮喪。安全

因爲 Face ID iPhone X 的最重要的功能,這體驗很很差。app

通過一些錯誤定位,總算有了一個解決方案。經過一些測試,我判斷我是屬於沒法經過「眼神交流」來使 iPhone X 正常工做的特殊用戶之一。所以,解決的辦法是去 Face ID 的設置並關閉「注視感知功能」功能(「設置」>「面容 ID 與密碼」>「注視感知功能」)。經過禁用「注視感知功能」,Face ID 如臂使指。完成諸如解鎖個人手機,登陸「1Password」和蘋果支付等任務都是很輕鬆的。iphone

惟一須要注意的是,我仍然不習慣把手機放在足夠遠的地方讓 Face ID 能夠讀取到個人臉部信息。因爲個人視力低,須要靠近看,我會本能地把手機靠近個人臉。Face ID 顯然不能在這個角度識別我,因此我傾向於使用接觸,你沒法使勁「搖頭」登陸。我擁有 iPhone X 僅有兩週,因此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開發新的肌肉記憶。不過,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由於我知道這個技術沒有問題,蘋果也不會給我一個修復過的特殊版本,正如我最初擔憂的那樣。一切都按照預期設計地工做 —— 我只須要學習新的習慣。工具

特別是 iPhone X,揹負着十年的 iPhone 使用習慣要忘卻。

爲何 Face ID 擊敗了 Touch ID

因此什麼使 Face ID 比 Touch ID更易用?

其中一點,設置速度要快得多,並且更不費力。雖然錄入 Touch ID 一點也不困難,但速度相對較慢而且「要求精確」。iOS 提示你這樣那樣移動手指,而且當你不按照它的指示操做時會出現問題。若是你是一個精細運動技能有限的人,那麼 Touch ID 的設置就是一種痛苦。

相反,設置 Face ID 至少感受更合理更簡潔。正如蘋果給我描述的同樣,移動你的頭「像你在用你的臉畫一個圈」,對於有點 「非精細運動技能」 受限的人來講可能很困難,但有一個易用性選項來省略這一步驟。(系統將以固定的角度進行單次拍攝,而不是移動頭部以獲取深度圖。)若是對你來講轉動腦殼不太可能或很煩,蘋果也經過設置界面覆蓋了你這樣的用戶。雖然,Touch ID 並不差,但我發現,設置 Face ID 比之前更簡單快捷。這固然都是由於蘋果數年研究用戶數據和微調 BiometricKit 的緣故。

除了設置以外,面部識別的另外一個優點在於它的存在爲許多殘疾用戶消除了不便(Touch ID 傳感器)。無論 Touch ID 有多易用,須要觸碰和/或按動對不少人而言還是麻煩。如今人們要作的只是是注視他們的手機,而無需再用觸碰來受權一切。。這無疑也是方便的,但重要的是從易用性角度看,面部意味着自由。自由是指有一個更好的依賴於技術的前進方向,也意味着減小可能的障礙。

蘋果公司在 iOS 平臺上基於硬件和軟件方面創建了 Face ID ,使得使用 iPhone 在許多方面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免提」體驗。這還不用提其它獨立的輔助功能,如開關控制或AssistiveTouch。這對具備身體缺陷,即便最基礎的任務(例如,解鎖一個設備)都沒法完成的用戶,包括我本身來講,確實是巨大的改進。就像許多與易用性相關的話題同樣,那些被認爲是理所固然的小事老是在塑造積極體驗方面產生最大的變化。

關於 Face ID 和蘋果支付

做爲一種無障礙的支付方式,我寫下了(這篇 和 這篇)來讚美蘋果支付。自 2014 年首次亮相以來,我一直使用它,但仍然驚訝它作的很棒。這真是一個神奇的服務。

在 iPhone X 上的 Face ID 將蘋果支付帶向了下一個級別。我在 iPhone X 上爲數很少的幾回蘋果支付的使用中(爲了支付 Lyft 乘車),Face ID 提供了更加無縫的體驗。與解鎖同樣,蘋果支付與 Face ID 綁定的優點在於確認您的購買。(雙擊側按鈕啓動便可。)它的免提性意味着我沒必要擔憂讓個人拇指處於正確的位置,或者花時間等待受權。

由於我是 Apple Watch 的佩戴者,儘管蘋果支付在手機上很好,但我不常常在 iPhone 上使用這項服務。在個人手腕上使用更好,但我很高興蘋果讓手勢在各類設備上更加一致。不論如何,我確實在 iPhone 上使用蘋果支付時,Face ID 使得它更快,更容易,更易於使用。

關於 Touch ID API 的簡要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我相信公共的 Touch ID/Face ID API 在易用性上有很大影響。對我來講,出乎意料的好。

緣由在於,經過讓開發人員將生物識別技術整合到應用程序中,蘋果正在有效地確保第三方應用程序更易於訪問。我仍然贊成 Marco Arment 的見解 認爲公司應該把易用性做爲應用程序審查的一個重點,但就目前而言,僅僅是 App Store 中的應用可以調用生物識別功能這一事實,已經使他們在易用性方面立於不敗之地。我已經可以使用個人拇指(如今個人臉)進入個人「1Password」,意味着應用程序已經很容易訪問,甚至無需評價其它設計細節。這樣確定賽過每次都輸入一個密碼。

固然 許多開發者須要作的是 確保他們的應用程序是全部人能夠訪問的,可是這些 API 確定會讓他們和用戶遙遙領先。這並非微不足道的,蘋果在認識到這方面好處上可能頗有先見之明,這是值得讚賞。 這是該工具包的一個重要補充。

(無障礙)智能手機的將來

如今每一個擁有 iPhone X 的人都仍然處於蜜月期,時間會告訴你隨着設備的老化而變化的感受。我本身用到目前爲止,我很清楚,蘋果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創造 iPhone X,使得智能手機更加易用的「將來」是能夠實現的。

iPhone X 取得了不少的飛躍,但 Face ID 還是最大的。 它比配備了廣受讚譽的 Touch ID 功能的前代產品更爲出色。從個人角度來看它還須要一些必要的調整,但我仍對 Face ID 讚不絕口。這實在是愉快的,可靠的,易用的。


掘金翻譯計劃 是一個翻譯優質互聯網技術文章的社區,文章來源爲 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內容覆蓋 AndroidiOS前端後端區塊鏈產品設計人工智能等領域,想要查看更多優質譯文請持續關注 掘金翻譯計劃官方微博知乎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