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大脈絡流程:
何進滅宦官反被殺--》董卓專權--》袁紹起兵18路討董卓失敗--》董卓被呂布殺----》曹操挾天子於許昌----》袁紹雄兵於河北----》孫堅脫離袁術去江東打拼----》曹操滅袁紹----》曹操攻荊州(荊襄之投降)---》曹操追誅劉備(劉備投夏口,聯東吳抗曹)---->赤壁之戰----》曹操敗逃北方-劉備奪荊州見註解01(劉表之子劉琦死)----》劉備入川(劉璋邀請劉備抵抗張魯)安全
---------------------------------------------------------------------------------------spa
註解01:劉備獲得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htm
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赤壁之戰後,由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劉備最多,原本擁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劉琦投降的荊州的江南四郡——長沙、、武陵、零陵、桂陽。 (「先主表琦爲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繼承
---------------------------------------------------------------------------------------事件
黃巾起義影響
黃巾起義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了儘快平定戰事,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起義的浪潮沒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可是卻形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備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着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當中擁有兵力割據地方,爲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爲三國分立種下遠因。ci
---------------------------------------------------------------------------------------get
主要人物
《三國演義》歷史背景:東漢末年,靈帝即將駕崩。it
何進和十常侍的矛盾:創業
- 靈帝準備立王美人的(劉協)爲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碩) 獻計:如想皇太子安全,必須殺了何進;後被何進發現;矛盾頓起。
- 何進在率5000御林軍,靈帝靈柩前,立太子劉辯(母親:何皇后)繼承皇位;
- 何進要殺十常侍,十常侍與何皇后關係不錯,最後十常侍求情何皇后,使計謀誘殺了何進。
何進:co
- 胞妹何皇后之兄弟,從而得以升遷。與十常侍(張讓爲首)不和,自認大將軍身份,張讓使計策,讓何皇后召何進入宮,從而被十常侍誘殺。過小瞧對手了!
- 本身爲大將軍,都不敢搞定幾個宦官,非要勞師動衆把董卓調過來,引發是非動盪。
- 袁紹和曹操均爲其手下將領。
下面就帶出了董卓,
董卓:東漢末年權臣
- 做戰勇猛,鎮壓黃巾起義,受大將軍何進所邀請,率軍進京討伐 十常侍,招呂布殺丁原,廢少帝立漢獻帝(劉協),殺少帝和何太后,獨斷朝廷。
- 後被孫堅擊敗,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退守)長安,後被司徒王允設反間計唆使,被呂布所殺。
袁紹:
- 何進被誘殺後,袁紹接着誅殺宦官。
- 因爲董卓專權,袁紹開始討伐董卓,後爲關東聯軍盟主,不過聯軍各有異志,最後不了了之。
-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勢力,統一河北。後官渡之戰敗於曹操。
- 四世三公,威望頗高。
呂布:
- 初爲丁原部將(丁原是何進召進宮誅殺宦官的),後董卓送寶馬,殺丁原投奔董卓爲義父;
- 王允使連環計,將貂蟬先獻與呂布,後獻給董卓,離間二人,最後呂布殺董卓。
- 以後歸袁紹,被猜忌,後歸張揚。。。。【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 歸劉備,後遠走。
曹操:
- 殺董卓失敗後,全國緝拿,遠逃避禍。被縣令陳宮捉而放掉,住友人家,疑被殺(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 後追誰袁紹討伐董卓,與袁紹政見不合,拉起部隊單幹。
- 挾漢獻帝以令諸侯。
- 曹操進攻袁術,軍營缺糧,士兵幾乎譁變,曹操殺糧官(讓其背鍋),平息士兵譁變。
- 曹操誅殺國舅董承一家700餘口,源於:漢獻帝久困與曹操專權跋扈,寫血書與國舅董承但願能乘機毒死曹操,董承得血詔後聯合密友(含皇叔劉備),後被家奴出賣給曹操。曹操剿滅國舅一行後,揮師徐州來攻伐劉備,劉備張飛欲夜襲曹營,卻不料被曹操識破,戰勝,打散。
- 另外一頭,曹操攻下邳,收關羽。關羽爲曹操斬顏良,誅文丑,後關羽棄操,千里走打騎。
- 曹操攻擊袁紹,官渡之戰大勝,袁紹吐血而亡,袁紹之子(袁尚,袁譚)鬧內訌,繼而攻擊趕到漠北,袁尚,袁譚投靠遼東,被遼東方面割掉首級獻給曹操。
- 收拾完北方袁紹,曹操開始南征荊州劉表,劉備暫住荊州新野。
- 赤壁之戰,大敗,華容道被關羽放走。
- 關中之戰,未討到便宜;
- 殺漢獻帝皇后伏皇后以及家人200餘口,將自家女兒嫁給漢獻帝,自封魏王,立嗣長子,權力達到頂峯。
- 【綜合評價】:果敢,政治家,是我的物。
孫策:
- 其父孫堅初爲袁紹手下一名猛士,隨袁紹討伐董卓,後得傳國玉璽離開袁紹;
- 孫策於袁術處,始終被猜疑,鬱郁不得志,後質押傳國玉璽給袁術借用了3500兵馬,開始在江東創業。
- 26歲被刺客傷,後死。後其弟,孫權繼位。
- 孫權報仇,攻夏口黃祖。
- 劉備聯合東吳抗曹後,周瑜借蔣幹,離間蔡帽,王允被曹操所殺。周瑜嫉賢妒能,周瑜打黃蓋(三世老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質爲苦肉計騙曹操);周瑜設宴招待劉備欲殺之,因關羽側立守衛未果。草船借箭(背景爲周瑜欲害諸葛亮爲難之),
- 孫權70多歲死後,傳位給孫亮(顧命大臣諸葛恪)後續不斷權臣當道--》諸葛恪剛愎自用--》同爲顧命大臣的孫峻殺諸葛恪--》孫峻殘害宗親--》孫峻病死後傳權給堂弟孫綝--》孫綝廢孫亮立孫休--》孫休聯合丁奉設宴殺孫綝。
劉備:
- 桃園三結義;追隨袁紹討伐董卓;
- 曹操欲殺徐州郡守(源於曹操準備接全家老少到他那裏,徐州郡守陶謙爲了巴結曹操,派手下去護送,結果手下見財忘義,將曹操一家老少全殺),徐州郡守懇請劉備協助解圍,以後,郡守三贈徐州與劉備,劉備未應。
- 張飛酒後打呂布的老丈人,徐州被呂布所奪。後徐州被曹操攻克,滅呂布。劉備暫跟曹操回到許都,煮酒論英雄。劉備覺察不可久留,並向曹操借兵,出城不歸,逃到徐州。
- 受漢獻帝血詔事件牽連,曹操攻伐劉備(徐州),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
- 後受限於袁紹,找機會溜走,與關羽匯和,而後在洛陽與張飛匯合。然後,在返回時,遇到趙子龍,收了。
- 投靠荊州劉表處,劉表讓劉備給建議,立誰爲王?劉備認爲立長不立幼。被小兒子的母親聽到,小兒子的舅舅蔡帽欲加害與劉備,在襄陽之會上欲啥劉備,結果被好人伊籍(劉表門下謀士-劉表死後追隨劉備直到巴蜀)通風報信而逃走(騎的盧馬過河飛躍上懸崖),後遇到水鏡先生,推薦徐庶(字元直)爲軍師,破了曹操的(曹操派人囚禁其母使計召來徐庶),後徐庶被逼投了曹操,其母自縊而亡。徐庶發誓不爲曹操獻一計。
- 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源於徐庶的推薦),出山第一仗,博望坡火燒勝夏侯惇。
- 走襄陽,投夏口,說客身份入東吳聯合其(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一塊兒滅曹操。
- 赤壁之戰,劉備得荊州四郡,得黃忠(本爲荊州劉表部將,最大功績:斬殺夏侯淵,助劉備得蜀地益州);諸葛亮後從東吳帶回謀士龐統(鳳雛),後入川后兵敗被殺。
- 入川,諸葛亮離間馬超和張魯,馬超歸投劉備。
- 漢中之戰,劉備退三郡給東吳,讓東吳攻合肥,
- 【綜合評價】:謙不受徐州;勉強得荊州;強行奪益州(川蜀劉璋邀請劉備過來抵禦外敵);人不是白玉,孰能無暇?即使白玉也不能。
關羽:
- 桃園三結義,隨劉備投袁紹征討董卓,在對抗董卓將領時,第一次斬落鋒芒。
- 劉備,張飛打散,關羽守下邳,被曹圍困,暫歸曹營,曹操厚禮待之,賜赤兔寶馬。後袁紹與曹操交戰,關羽斬顏良(顏良之死多是由於:見關羽策馬飛奔而來,欲跟關羽搭腔使其歸袁紹,那知被關羽殺了一個措手不及。當時劉備在袁紹軍營中,囑託過顏良,我有一弟,其貌如何?),誅文丑,被曹操封候。
- 得知劉備在袁紹處,辭曹操,護送兩位嫂嫂,千里走單騎,一路遇邊界巡官,多有險惡,亦有好人相助,尋大哥而去。路上得忠實粉絲周倉(本爲山寇,仰慕關羽,自願追隨)提大刀。
- 赤壁之戰後,守衛荊州,單刀赴會(東吳都督魯肅欲討回荊州,設宴請關羽來,欲要荊州)
待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