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前端(front-end)和後端(back-end)是描述進程開始和結束的通用詞彙。前端做用於採集輸入信息,後端進行處理。計算機程序的界面樣式,視覺呈現屬於前端。php
這種說法給人一種很模糊的感受,可是他說得又很對,它負責視覺展現。在MVC結構或者MVP中,負責視覺顯示的部分只有view層,而今天大多數所謂的View層已經超越了View層。前端是一個很神奇的概念,可是而今的前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html
你引入了Backbone、Angluar,你的架構變成了MVP、MVVM。儘管發生了一些架構上的變化,可是項目的開發並無所以而發生變化。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職責的問題,若是某一個層級中有太多的職責,那麼它是否是加劇了一些人的負擔?前端
說到Web前端開發,咱們必須先從其的過去了解:上個世紀 90 年代初,第一個網站便誕生,當時的網頁完徹底全是由文本所構成,除了一些小圖片就是毫無佈局可言的標題與段落。可是,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接下來就出現了表格佈局,隨後是 Flash,最後是基於 CSS 的網頁設計。簡單來講,前端頁面重構技術經歷着這樣的一個過程:table佈局頁面 → DIV+CSS→ HTML5+CSS3,而且面對衆多的瀏覽器與平臺,Web前端已再也不是之前那樣簡單的重複性工做。vue
互聯網發展的早期,先後端開發是一體的,前端代碼是後端代碼的一部分。node
那時的網站開發,採用的是後端 MVC 模式。laravel
前端只是後端 MVC 的 V。git
以 PHP 框架 Laravel 爲例。程序員
那時的前端工程師,其實是模板工程師,負責編寫頁面模板。github
後端代碼讀取模板,替換變量,渲染出頁面。web
<html> <head><title>Car {{ $car->id }}</title></head> <body> <h1>Car {{ $car->id }}</h1> <ul> <li>Make: {{ $car->make }}</li> <li>Model: {{ $car->model }}</li> <li>Produced on: {{ $car->produced_on }}</li> </ul> </body> </html>
Ajax 技術誕生,改變了一切。
前端再也不是後端的模板,能夠獨立獲得各類數據。
Ajax 技術促成了 Web 2.0 的誕生。
從那時起,前端變得複雜了,對前端工程師的要求愈來愈高。
前端經過 Ajax 獲得數據,所以也有了處理數據的需求。
前端代碼變得也須要保存數據、處理數據、生成視圖,這致使了前端 MVC 框架的誕生。
Backbone 將前端代碼分紅兩個基本部分。
Backbone 只有 M 和 V,沒有 C。由於,前端 Controller 與後端不一樣。
因此,前端 Controller 相對比較簡單。Backbone 沒有 C,只用事件來處理 UI 邏輯。
var AppView = Backbone.View.extend({ // ... events: { "keypress #new-todo": "createOnEnter", "click #clear-completed": "clearCompleted", "click #toggle-all": "toggleAllComplete" }, });
前端還有一種自然的方法,能夠切換視圖,那就是 URL。
經過 URL 切換視圖,這就是 Router(路由)的做用。以 Backbone 爲例。
App.Router = Backbone.Router.extend({ routes: { '': 'index', 'show': 'show' }, index: function () { $(document.body).append("調用了 Index 路由"); }, show: function () { $(document.body).append("調用了 Show 路由"); }, });
打開demos/backbone-demo/index.html
,按照《操做說明》,查看示例。
另外一些框架提出 MVVM 模式,用 View Model 代替 Controller。
本質:view 綁定 view-model,視圖與數據模型強耦合。數據的變化實時反映在 view 上,不須要手動處理。
前端能夠作到:
- 讀寫數據
- 切換視圖
- 用戶交互
這意味着,網頁實際上是一個應用程序。
SPA = Single-page application
2010年後,前端工程師從開發頁面,變成了開發」前端應用「(跑在瀏覽器裏面的應用程序)。
傳統的架構
單頁應用的架構
多了一個前端 MVC 層
Google 公司推出的 Angular 是最流行的 MVVM 前端框架。
它的風格屬於 HTML 語言的加強,核心概念是雙向綁定。
瀏覽器打開demos/angular-demo/index.html
,能夠看到一個輸入框。
<div ng-app=""> <p> 姓名 : <input type="text" ng-model="name" placeholder="在這裏輸入您的大名" > </p> <h1>你好,{{name}}</h1> </div>
Vue.js 是如今很熱門的一種前端 MVVM 框架。
它的基本思想與 Angular 相似,可是用法更簡單,並且引入了響應式編程的概念。
Vue 的模板與數據,是雙向綁定的。
打開demos/vue-demo/index1.html
,按照《操做說明》,查看示例。
HTML 代碼
<div id="journal">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div>{{message}}</div> </div>
JS 代碼
var journal = new Vue({ el: '#journal', data: { message: 'Your first entry' } });
這兩個緣由,致使前端開發方式發生根本的變化。
前端再也不是後端 MVC 中的 V,而是單獨的一層。
先後端分離之後,它們之間經過接口通訊。
後端暴露出接口,前端消費後端提供的數據。
後端接口通常是 REST 形式,先後端的通訊協議通常是 HTTP。
2009年,Node 項目誕生,它是服務器上的 JavaScript 運行環境。
Node = JavaScript + 操做系統 API
前端工程師正在轉變爲全棧工程師
怎樣才能稱爲全棧工程師?
歷史演變:先後端不分 -> 先後端分離 -> 全棧工程師
動力:更加產業化、大規模地生產軟件
通用性好、可以快速產出的技術最終會贏,單個程序員的生產力要求愈來愈高。
爲何 H5 技術會贏得移動端?
如今基於 Web 的前端技術,將演變爲將來全部軟件的通用的 GUI 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