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如何去作接口測試?作接口測試的必備知識。html
1、接口的定義與本質?後端
一、先後端連接的橋樑,是數據傳遞的通道。就是一個函數,是函數間的檢驗。服務器
2、何時作接口測試?cookie
一、單元開始,集成較多併發
3、沒有需求文檔怎麼辦?函數
找開發要工具
4、咱們使用那些工具作接口測試?post
一、jmeter、postman、soapui、fiddler性能
5、HTTP請求包含那些內容?http://www.runoob.com/http/http-tutorial.html測試
一、請求頭
二、請求參數
三、響應頭
四、響應內容
五、狀態碼
jmeter作接口自動化測試
一、jmeter錄製腳本,使用代理功能
二、jmeter手動添加腳本,學會簡單的參數化
三、學會使用fiddler抓包並分享包內包含的數據含義。
四、jmeter作單接口的測試。
利用jmeter 作自動化測試
cookie請求
先後之間的這些請求有關聯怎麼辦?
使用fiddler+jmeter
若是說後續的請求須要先登陸在操做,咱們該怎麼辦?
添加http cookie 管理器
運行結果
ps:能夠有多種方式顯示結果
經常使用的是用表格形式和聚合報告
屬性說明:
Sample:每一個請求的序號
Start Time:每一個請求開始時間
Thread Name:每一個線程的名稱
Label:Http請求名稱
Sample Time:每一個請求所花時間,單位毫秒
Status:請求狀態,若是爲勾則表示成功,若是爲叉表示失敗。
Bytes:請求的字節數
樣本數目: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請求個數,成功的狀況下等於你設定的併發數目乘以循環次數
平均:每一個線程請求的平均時間
最新樣本:表示服務器響應最後一個請求的時間
偏離: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的分佈。
聚合報告以下圖:
Label:每一個JMeter的element的Name值。例如HTTP Request的Name
#Samples:樣本數量。多少個請求
Average:平均響應時間(單位:)。默認是單個Request的平均響應時間,當使用了TransactionController時,也能夠以Transaction爲單位顯示平均響應時間
Median:中位數,也就是50%用戶的響應時間
90%Line:90%用戶的響應時間
95%Line:95%用戶的響應時間
99%Line:99%用戶的響應時間
注:爲何要有*%用戶響應時間?由於在評估一次測試的結果時,僅僅有平均事物響應時間是不夠的。假若有一次測試,總共有100個請求被響應,其中最小響應時間爲0.02秒,最大響應時間爲110秒,平均事務響應時間爲4.7秒,你會不會想到最小和最大響應時間如此大的誤差是否會致使平均值自己並不可信?
咱們能夠在95 th以後繼續添加96/ 97/ 98/ 99/ 99.9/ 99.99 th,並利用Excel的圖表功能畫一條曲線,來更加清晰表現出系統響應時間的分佈狀況。這時候你也許會發現,那個最大值的出現概率只不過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並且99%的用戶請求的響應時間都是在性能需求所定義的範圍以內的;以下圖則是最低響應時間的值出現概率是很小的,實際99%的用戶請求響應時間都要20000+。
Min:最小響應時間
Max:最大響應時間
Error%:本次測試中出現錯誤的請求的數量/請求的總數
Throughput:吞吐量。默認狀況下標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具體單位以下圖)
KB/sec:每秒從服務器端接收到的數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