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0105 EndHTML:0000274662 StartFragment:0000000127 EndFragment:0000274644 數組
1、前言
上回書介紹了GUID、CLSID、IID和接口的概念。本回的重點是介紹 COM 中的數據類型。咋還不介紹組件程序的設計步驟呀?咳......彆着急,彆着急!孔子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老子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孫子云:「走一步看一步吧」 ...... 先掌握必要的知識,未來寫起程序來纔會駕輕就熟也:-)
走入正題以前,請你們緊緊記住一條原則:COM 組件是運行在分佈式環境中的。好比,你寫了一個組件程序(DLL或EXE),那麼使用者多是在本機的某個進程內加載組件(INPROC_SERVER);也多是從另外一個進程中調用組件的進程(LOCAL_SERVER);也多是在這臺計算機上調用地球那邊計算機上的組件(REMOTE_SERVER)。因此在理解和設計的時候,要時時刻刻想起這句話。快!拿出小本本,記下來!
2、HRESULT 函數返回值
每一個人在作程序設計的時候,都有他們各自的哲學思想。拿函數返回值來講,就有好多種形式。服務器
函數網絡 |
返回值分佈式 |
返回值信息ide |
double sin(double)函數 |
浮點數值學習 |
計算正玄值網站 |
BOOL DeleteFile(LPCTSTR)編碼 |
布爾值spa |
文件刪除是否成功。如失敗,須要GetLastError()才能取得失敗緣由 |
void * malloc(size_t) |
內存指針 |
內存申請,若是失敗,返回空指針 NULL |
LONG RegDeleteKey(HKEY,LPCTSTR) |
整數 |
刪除註冊表項。0表示成功,非0失敗,同時這個值就反映了失敗的緣由 |
UINT DragQueryFile(HDROP,UINT,LPTSTR,UINT) |
整數 |
取得拖放文件信息。以不一樣的參數調用,則返回不一樣的含義: |
...... ...... |
... |
...... ...... |
如此紛繁複雜的返回值,如此含義多變的返回值,使得你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當中,增長了額外的困難。好了,COM 的設計規範終於對他們進行了統一。組件API及接口指針中,除了IUnknown::AddRef()和IUnknown::Release()兩個函數外,其它全部的函數,都以 HRESULT 做爲返回值。你們想象一個組件的接口函數好比叫Add(),完成2個整數的加法運算,在C語言中,咱們能夠以下定義:
long Add( long n1, long n2 )
{
return n1 + n2;
}
還記得剛纔咱們說的原則嗎?COM 組件是運行在分佈式環境中的。也就是說,這個函數可能運行在「地球另外一邊」的計算機上,既然運行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服務器關機、網絡掉線、運行超時、對方不在服務區......等異常。因而,這個加法函數,除了須要返回運算結果之外,還應該返回一個值------函數是否被正常執行了。
HRESULT Add( long n1, long n2, long *pSum )
{
*pSum = n1 + n2;
return S_OK;
}
若是函數正常執行,則返回 S_OK,同時真正的函數運行結果則經過參數指針返回。若是遇到了異常狀況,則COM系統通過判斷,會返回相應的錯誤值。常見的返回值有:
HRESULT |
值 |
含義 |
S_OK |
0x00000000 |
成功 |
S_FALSE |
0x00000001 |
函數成功執行完成,但返回時出現錯誤 |
E_INVALIDARG |
0x80070057 |
參數有錯誤 |
E_OUTOFMEMORY |
0x8007000E |
內存申請錯誤 |
E_UNEXPECTED |
0x8000FFFF |
未知的異常 |
E_NOTIMPL |
0x80004001 |
未實現功能 |
E_FAIL |
0x80004005 |
沒有詳細說明的錯誤。通常須要取得 Rich Error 錯誤信息(注1) |
E_POINTER |
0x80004003 |
無效的指針 |
E_HANDLE |
0x80070006 |
無效的句柄 |
E_ABORT |
0x80004004 |
終止操做 |
E_ACCESSDENIED |
0x80070005 |
訪問被拒絕 |
E_NOINTERFACE |
0x80004002 |
不支持接口 |
圖1、HRESULT 的結構
HRESULT 實際上是一個雙字節的值,其最高位(bit)若是是0表示成功,1表示錯誤。具體參見 MSDN 之"Structure of COM Error Codes"說明。咱們在程序中若是須要判斷返回值,則可使用比較運算符號;switch開關語句;也可使用VC提供的宏:
HRESULT hr = 調用組件函數;
if( SUCCEEDED( hr ) ){...} // 若是成功
......
if( FAILED( hr ) ){...} // 若是失敗
......
3、UNICODE
計算機發明後,爲了在計算機中表示字符,人們制定了一種編碼,叫ASCII碼。ASCII碼由一個字節中的7位(bit)表示,範圍是0x00 - 0x7F 共128個字符。他們覺得這128個數字就足夠表示abcd....ABCD....1234 這些字符了。
咳......說英語的人就是「笨」!後來他們忽然發現,若是須要按照表格方式打印這些字符的時候,缺乏了「製表符」。因而又擴展了ASCII的定義,使用一個字節的所有8位(bit)來表示字符了,這就叫擴展ASCII碼。範圍是0x00 - 0xFF 共256個字符。
咳......說中文的人就是聰明!中國人利用連續2個擴展ASCII碼的擴展區域(0xA0之後)來表示一個漢字,該方法的標準叫GB-2312。後來,日文、韓文、阿拉伯文、臺灣繁體(BIG-5)......都使用相似的方法擴展了本地字符集的定義,如今統一稱爲 MBCS 字符集(多字節字符集)。這個方法是有缺陷的,由於各個國家地區定義的字符集有交集,所以使用GB-2312的軟件,就不能在BIG-5的環境下運行(顯示亂碼),反之亦然。
咳......說英語的人終於變「聰明」一些了。爲了把全世界人民全部的全部的文字符號都統一進行編碼,因而制定了UNICODE標準字符集。UNICODE 使用2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unsigned shor int、WCHAR、_wchar_t、OLECHAR)。這下終於好啦,全世界任何一個地區的軟件,能夠不用修改地就能在另外一個地區運行了。雖然我用 IE 瀏覽日本網站,顯示出我不認識的日文文字,但至少不會是亂碼了。UNICODE 的範圍是 0x0000 - 0xFFFF 共6萬多個字符,其中光漢字就佔用了4萬多個。嘿嘿,中國人賺大發了:0)
在程序中使用各類字符集的方法:
const char * p = "Hello"; // 使用 ASCII 字符集
const char * p = "你好"; // 使用 MBCS 字符集,因爲 MBCS 徹底兼容 ASCII,多數狀況下,咱們並不嚴格區分他們
LPCSTR p = "Hello,你好"; // 意義同上
const WCHAR * p = L"Hello,你好"; // 使用 UNICODE 字符集
LPCOLESTR p = L"Hello,你好"; // 意義同上
// 若是預約義了_UNICODE,則表示使用UNICODE字符集;若是定義了_MBCS,則表示使用 MBCS
const TCHAR * p = _T("Hello,你好");
LPCTSTR p = _T("Hello,你好"); // 意義同上
在上面的例子中,T是很是有意思的一個符號(TCHAR、LPCTSTR、LPTSTR、_T()、_TEXT()...),它表示使用一種中間類型,既不明確表示使用 MBCS,也不明確表示使用 UNICODE。那到底使用哪一種字符集那?嘿嘿......編譯的時候決定吧。設置條件編譯的方式是:VC6中,"Project\Settings...\C/C++卡片 Preprocessor definitions" 中添加或修改 _MBCS、_UNICODE;VC.NET中,"項目\屬性\配置屬性\常規\字符集"而後用組合窗進行選擇。使用 T 類型,是很是好的習慣,嚴重推薦!
4、BSTR
COM 中除了使用一些簡單標準的數據類型外(注2),字符串類型須要特別重點地說明一下。還記得原則嗎?COM 組件是運行在分佈式環境中的。通俗地說,你不能直接把一個內存指針直接做爲參數傳遞給COM函數。你想一想,系統須要把這塊內存的內容傳遞到「地球另外一 邊」的計算機上,所以,我至少須要知道你這塊內存的尺寸吧?否則讓我如何傳遞呀?傳遞多少字節呀?!而字符串又是很是經常使用的一種類型,所以 COM 設計者引入了 BASIC 中字符串類型的表示方式---BSTR。BSTR 實際上是一個指針類型,它的內存結構是:(輸入程序片斷 BSTR p = ::SysAllocString(L"Hello,你好");斷點執行,而後觀察p的內存)
圖2、BSTR 內存結構
BSTR 是一個指向 UNICODE 字符串的指針,且 BSTR 向前的4個字節中,使用DWORD保存着這個字符串的字節長度( 沒有含字符串的結束符)。所以系統就可以正確處理並傳送這個字符串到「地球另外一 邊」了。特別須要注意的是,因爲BSTR的指針就是指向 UNICODE 串,所以 BSTR 和 LPOLESTR 能夠在必定程度上混用,但必定要注意:
有函數 fun(LPCOLESTR lp),則你調用 BSTR p=...; fun(p); 正確
有函數 fun(const BSTR bstr),則你調用 LPCOLESTR p=...; fun(p); 錯誤!!!
有關 BSTR 的處理函數:
API 函數 |
說明 |
SysAllocString() |
申請一個 BSTR 指針,並初始化爲一個字符串 |
SysFreeString() |
釋放 BSTR 內存 |
SysAllocStringLen() |
申請一個指定字符長度的 BSTR 指針,並初始化爲一個字符串 |
SysAllocStringByteLen() |
申請一個指定字節長度的 BSTR 指針,並初始化爲一個字符串 |
SysReAllocStringLen() |
從新申請 BSTR 指針 |
CString 函數 |
說明 |
AllocSysString() |
從 CString 獲得 BSTR |
SetSysString() |
從新申請 BSTR 指針,並複製到 CString 中 |
CComBSTR 函數 ATL 的 BSTR 包裝類。在 atlbase.h 中定義 |
|
Append()、AppendBSTR()、AppendBytes()、ArrayToBSTR()、BSTRToArray()、AssignBSTR()、Attach()、Detach()、Copy()、CopyTo()、Empty()、Length()、ByteLength()、ReadFromStream()、WriteToStream()、LoadString()、ToLower()、ToUpper() |
太多了,但從函數名稱不能看出其基本功能。詳細資料,查看MSDN 吧。另外,左側函數,有不少是 ATL 7.0 提供的,VC6.0 下所帶的 ATL 3.0 不支持。 |
5、各類字符串類型之間的轉換
一、函數 WideCharToMultiByte(),轉換 UNICODE 到 MBCS。使用範例:
LPCOLESTR lpw = L"Hello,你好";
size_t wLen = wcslen( lpw ) + 1; // 寬字符字符長度,+1表示包含字符串結束符
int aLen=WideCharToMultiByte( // 第一次調用,計算所需 MBCS 字符串字節長度
CP_ACP,
0,
lpw, // 寬字符串指針
wLen, // 字符長度
NULL,
0, // 參數0表示計算轉換後的字符空間
NULL,
NULL);
LPSTR lpa = new char [aLen];
WideCharToMultiByte(
CP_ACP,
0,
lpw,
wLen,
lpa, // 轉換後的字符串指針
aLen, // 給出空間大小
NULL,
NULL);
// 此時,lpa 中保存着轉換後的 MBCS 字符串
... ... ... ...
delete [] lpa;
二、函數 MultiByteToWideChar(),轉換 MBCS 到 UNICODE。使用範例:
LPCSTR lpa = "Hello,你好";
size_t aLen = strlen( lpa ) + 1;
int wLen = MultiByteToWideChar(
CP_ACP,
0,
lpa,
aLen,
NULL,
0);
LPOLESTR lpw = new WCHAR [wLen];
MultiByteToWideChar(
CP_ACP,
0,
lpa,
aLen,
lpw,
wLen);
... ... ... ...
delete [] lpw;
三、使用 ATL 提供的轉換宏。
A2BSTR |
OLE2A |
T2A |
W2A |
A2COLE |
OLE2BSTR |
T2BSTR |
W2BSTR |
A2CT |
OLE2CA |
T2CA |
W2CA |
A2CW |
OLE2CT |
T2COLE |
W2COLE |
A2OLE |
OLE2CW |
T2CW |
W2CT |
A2T |
OLE2T |
T2OLE |
W2OLE |
A2W |
OLE2W |
T2W |
W2T |
上表中的宏函數,其實很是容易記憶:
2 |
好搞笑的縮寫,to 的發音和 2 同樣,因此借用來表示「轉換爲、轉換到」的含義。 |
A |
ANSI 字符串,也就是 MBCS。 |
W、OLE |
寬字符串,也就是 UNICODE。 |
T |
中間類型T。若是定義了 _UNICODE,則T表示W;若是定義了 _MBCS,則T表示A |
C |
const 的縮寫 |
使用範例:
#include <atlconv.h>
void fun()
{
USES_CONVERSION; // 只須要調用一次,就能夠在函數中進行屢次轉換
LPCTSTR lp = OLE2CT( L"Hello,你好") );
... ... ... ...
// 不用顯式釋放 lp 的內存,由於
// 因爲 ATL 轉換宏使用棧做爲臨時空間,函數結束後會自動釋放棧空間。
}
使用 ATL 轉換宏,因爲不用釋放臨時空間,因此使用起來很是方便。可是考慮到棧空間的尺寸(VC 默認2M),使用時要注意幾點:
一、只適合於進行短字符串的轉換;
二、不要試圖在一個次數比較多的循環體內進行轉換;
三、不要試圖對字符型文件內容進行轉換,由於文件尺寸通常狀況下是比較大的;
四、對狀況 2 和 3,要使用 MultiByteToWideChar() 和 WideCharToMultiByte();
6、VARIANT
C++、BASIC、Java、Pascal、Script......計算機語言多種多樣,而它們各自又都有本身的數據類型,COM 產生目的,其中之一就是要跨語言(注3)。而 VARIANT 數據類型就具備跨語言的特性,同時它能夠表示(存儲)任意類型的數據。從C語言的角度來說,VARIANT 實際上是一個結構,結構中用一個域(vt)表示------該變量到底表示的是什麼類型數據,同時真正的數據則存貯在 union 空間中。結構的定義太長了(雖然長,但其實很簡單)你們去看 MSDN 的描述吧,這裏給出如何使用的簡單示例:
學生:我想用 VARIANT 表示一個4字節長的整數,如何作?
老師:VARIANT v; v.vt=VT_I4; v.lVal=100;
學生:我想用 VARIANT 表示布爾值「真」,如何作?
老師:VARIANT v; v.vt=VT_BOOL; v.boolVal=VARIANT_TRUE;
學生:這麼麻煩?我能不能 v.boolVal=true; 這樣寫?
老師:不能夠!由於
類型 |
字節長度 |
假值 |
真值 |
bool |
1(char) |
0(false) |
1(true) |
BOOL |
4(int) |
0(FALSE) |
1(TRUE) |
VT_BOOL |
2(short int) |
0(VARIANT_FALSE) |
-1(VARIANT_TRUE) |
因此若是你 v.boolVal=true 這樣賦值,那麼未來 if(VARIANT_TRUE==v.boolVal) 的時候會出問題(-1 != 1)。可是你注意觀察,任何布爾類型的「假」都是0,所以做爲一個好習慣,在作布爾判斷的時候,不要和「真值」相比較,而要與「假值」作比較。學生:謝謝老師,你太牛了。我對老師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學生:我想用 VARIANT 保存字符串,如何作?老師:VARIANT v; v.vt=VT_BSTR; v.bstrVal=SysAllocString(L"Hello,你好");學生:哦......我明白了。但是這麼操做真夠麻煩的,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老師:有呀,你可使用現成的包裝類 CComVariant、COleVariant、_variant_t。好比上面三個問題就能夠這樣書寫:CComVariant v1(100),v2(true),v3("Hello,你好"); 簡單了吧?!(注4)學生:老師,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我如何用 VARIANT 保存一個數組?老師: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如今不能告訴你,我如今告訴你怕你印象不深......(注5)學生:~!@#$%^&*()......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