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咱們學習了經過startService來啓動Service,因爲篇幅過長,因此這一篇是接上一篇的java
2、bindService方法啓動Serviceandroid
先看bindSerivce(Intent service,ServiceConnection conn,int flags)函數app
參數說明:ide
service:經過該參數也就是Intent咱們能夠啓動指定的Service函數
conn:該參數是一個ServiceConnection對象,這個對角用於監聽訪問者(也能夠說成是客戶端)與Service之間的鏈接狀況,當訪問者與Service鏈接成功時將回調ServiceConnection對象的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Ibinder service)方法;若是斷開將回調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tName name)方法oop
flags:指定綁定時是否自動建立Service。學習
步驟:ui
一、 新建一個類繼承於Service類,重寫onBind()、onCreate()、onUnBind()、onDestory()方法。再在這個類裏聲明一個Ibinder的子類對象用於提供於客戶端,同時能夠定義一些成員變量,客戶端能夠獲取到這個成員變量屬性this
二、 在AndroidMainfest.xml文件中註冊這個Service編碼
三、 在Activity裏經過bindService綁定Service
示例代碼:
MainActivty
實現效果:
點擊」bindService」按鈕
點擊」 獲取Service裏的數據」按鈕
點擊「unBindService」按鈕
因此也能夠經過上圖知道bindService的生命週期
bindService會經歷onCreate()-->onBind()-->onUnbind()-->onDestory
如何去理解這種通訊方式?
個人理解是bindService這一方咱們能夠看做是客戶端,而後客戶端調用bindService()方法去綁定一個Service,Service給咱們返回一個Binder對象用於客戶端與Serivce通訊,而這個Binder對象咱們能夠在客戶端的ServiceConnection對象裏的一個onServiceConnected()方法取到這個Binder對象,這樣咱們就也能取到Service裏的數據了
貼上一張圖更加方便你們理解:
因此總結:
bindService與startService 的區別:
1. 生命週期 : startService() 方式啓動 , Service 是經過接受 Intent 而且會經歷 onCreate()和 onStart() 。當用戶在發出意圖使之銷燬時會經歷 onDestroy () ,而 bindService () 方
式啓動 , 與 Activity 綁定的時候 , 會經歷 onCreate() 和 onBind () , 而當 Activity 被銷燬的時候, Service 會先調用 onUnbind () 而後是 onDestroy () 。
2. 控制方式 :前者的控制方式須要使用固定的方法,對 Service 進行單一的操做。然後者
因爲與 Activity 綁定 , 不用考慮其生命週期問題 , 而且從發送 Intent 的被動操做 , 變爲能夠主動對 Service 對象進行操做,咱們甚至能夠創建一個 Handler 類,對 Service 進行相關的操做。大大增強了 Service 的靈活性、可操做性。
總結 : 對於簡單的應用 startService() 啓動方式能帶來更少的代碼 , 簡單的操做 。 對於複雜的應用 bindService () 方式,雖然帶來的更多的編碼,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可操做性,使其使用起來更像 Activity 。
如需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jiahui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