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線程的概述

1、線程概念的引入背景

1.1 進程

以前咱們已經瞭解了操做系統中進程的概念,程序並不能單獨運行,只有將程序裝載到內存中,系統爲它分配資源才能運行,而這種執行的程序就稱之爲進程。程序和進程的區別就在於:程序是指令的集合,它是進程運行的靜態描述文本;進程是程序的一次執行活動,屬於動態概念。在多道編程中,咱們容許多個程序同時加載到內存中,在操做系統的調度下,能夠實現併發地執行。這是這樣的設計,大大提升了CPU的利用率。進程的出現讓每一個用戶感受到本身獨享CPU,所以,進程就是爲了在CPU上實現多道編程而提出的。編程

1.2 有了進程爲何要有線程

進程有不少優勢,它提供了多道編程,讓咱們感受咱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本身的CPU和其餘資源,能夠提升計算機的利用率。不少人就不理解了,既然進程這麼優秀,爲何還要線程呢?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進程仍是有不少缺陷的,主要體如今兩點上:併發

  • 進程只能在一個時間幹一件事,若是想同時幹兩件事或多件事,進程就無能爲力了。
  • 進程在執行的過程當中若是阻塞,例如等待輸入,整個進程就會掛起,即便進程中有些工做不依賴於輸入的數據,也將沒法執行。

若是這兩個缺點理解比較困難的話,舉個現實的例子也許你就清楚了:若是把咱們上課的過程當作一個進程的話,那麼咱們要作的是耳朵聽老師講課,手上還要記筆記,腦子還要思考問題,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聽課的任務。而若是隻提供進程這個機制的話,上面這三件事將不能同時執行,同一時間只能作一件事,聽的時候就不能記筆記,也不能用腦子思考,這是其一;若是老師在黑板上寫演算過程,咱們開始記筆記,而老師忽然有一步推不下去了,阻塞住了,他在那邊思考着,而咱們呢,也不能幹其餘事,即便你想趁此時思考一下剛纔沒聽懂的一個問題都不行,這是其二。操作系統

如今你應該明白了進程的缺陷了,而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咱們徹底可讓聽、寫、思三個獨立的過程,並行起來,這樣很明顯能夠提升聽課的效率。而實際的操做系統中,也一樣引入了這種相似的機制——線程。線程

1.3 線程的出現

60年代,在OS中能擁有資源和獨立運行的基本單位是進程,然而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程出現了不少弊端,一是因爲進程是資源擁有者,建立、撤消與切換存在較大的時空開銷,所以須要引入輕型進程;二是因爲對稱多處理機(SMP)出現,能夠知足多個運行單位,而多個進程並行開銷過大。設計

所以在80年代,出現了能獨立運行的基本單位——線程(Threads)進程

注意:進程是資源分配的最小單位,線程是CPU調度的最小單位。每個進程中至少有一個線程。內存

2、初識線程

在操做系統中,每一個進程有一個地址空間,並且默認就有一個控制線程,cpu真正的執行單位是線程。資源

在工廠中, 每一個車間都有房子,並且每一個車間默認就有一條流水線.效率

2.1 形象比喻

操做系統 ===> 工廠程序

進程 ===> 車間

線程 ===> 流水線(啓動線程須要啓動電源也就是CPU)

cpu ===> 電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