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黃金BTG遭遇51%算力攻擊,即將歸零?

上週發生比特幣黃金BTG遭遇51%算力攻擊事件,所謂51%攻擊,就是用算力優點撤銷本身已經發生的付款交易。若是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它可以修改本身的交易記錄,這可使它進行雙重支付;阻止區塊確認部分或者所有交易;阻止部分或所有礦工開採到任何有效的區塊。被51%算力攻擊成功將會致使該加密貨幣的信用受損。算法

 

以前一直說比特幣的安全不是代碼自己實現的,代碼只是實現了一個安全的必要條件,而不構成安全的充分條件,比特幣的代碼能夠用來隨便複製,新建一個幣種,也能夠起一個相似的名字,但沒法複製比特幣的安全壁壘(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其餘不可複製技術和非技術因素)。BTG這次攻擊只是即將發起的各類連環攻擊的第一塊兒,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安全

比特幣的第一層安全壁壘由算力構成,目前全網有33E的算力在運算比特幣,大概由300萬臺礦機組成,實時能夠消耗三峽大壩產生的一半多的電力,對它發起51%雙花攻擊的成本在30億美圓起跳,而可控收益有限,同時須要解決超大規模的硬件部署難度,不顯山露水地完成數百萬臺礦機的採購和部署即便有了足額預算也極難實現。加密

因此黑客團體不會針對比特幣下手,換一種選擇,低算力的分叉幣就容易得多了,不少小幣種算力不外乎區區數個P(1000P=1E),固然,各個幣種算法不一樣,但大致上就兩種挖礦設備(ASIC礦機和顯卡礦機),設備通用性很是普遍,折算出來不少幣種達到攻擊門檻的總算力成本爲比特幣的萬分之1、千分之一,也就說攻擊成本驟降到30-300萬美圓這個區間。此次BTG雙花攻擊直接獲利1800萬美圓,另外還有作空期貨的間接收益,風險與收益比較對稱。顯然,黑客團體作了很是充分的準備,路線規劃和方案實施分工通過此次試水式的論證,接下來,基於相同的團隊和設備,將會逐步掃射更多的幣種,如上所述,算力設備的通用性很高,不須要重複投資,徹底能夠屢次利用,沒有消耗性成本,加上技術儲備的加強和方案的完善,以及這次順利得手後的獲利,使黑客團體沒有收手的理由。接下來的攻擊將會層出不窮,由於這是一個好生意,可持續性發展。blog

不少小幣種技術實力薄弱,就是簡單地拷貝代碼,從新寫的代碼也漏洞百出,在之前沒有專業攻擊以前,就這麼活着,隨着市場容量的擴大,出現專業化流水線式的攻擊,也就是早晚的事。市值排名100名以後的幣種,由於算力不足都有可能被專業團隊碾壓式地攻擊(這次被攻擊的BTG市值排名27),隨着攻擊做業流水線的建成,範圍和頻度會還會加快,各類血洗。過去至關長的時期,你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搞幾臺電腦就能夠創造並穩定運行虛擬貨幣,不少極小算力的幣種好像也一直安然無恙,挖礦玩着,最終等來了一個炸彈。隨着攻擊事件的泛濫,這會向市場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不要覺得複製了比特幣代碼就有資格成爲一種幣,代碼能夠複製,價值沒法拷貝。事件

如今第一批目標無疑是PoW幣種,不論市值大小,就好像一種生意剛開始只有一家作,賺了錢以後可能就是幾百家作,這個模式被開創出來,獲利頗豐,那麼大團隊搞大幣種,小團隊搞小幣種,全面開火,全面掃蕩,不斷血洗100遍,雖遠必誅。一旦被攻擊成功由於幣價的下跌(這次BTG攻擊初步跌去1/4),對礦個吸引力降低致使算力也流失,進一步下降攻擊門檻,能夠多刷,大中小團伙輪番上陣,只要有利可圖,刷到歸零方可罷休。這並不須要很複雜的邏輯推理,社會上各類生意都是這麼鋪開的。部署

接下來第二批目標就是PoS/DPoS或其餘組合共識幣種,我相信已經在研發當中,這些共識的代碼稍爲複雜,但所以潛在漏洞概率也更高,不少奇奇怪怪的規則,無利可圖的狀況下,沒人有興趣去研究它而已。一旦這個攻擊造成產業化,誰先拿出可行的定製化方案,誰就能夠先吃第一口。同樣,模式走通後,很快就會全面開花,產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比特幣

這對整個虛擬貨幣市場而言,是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引起的洗盤動做,淘汰弱勢公鏈幣種,發幣寄託於強勢公鏈的頭部效應會被加強,算力彙集化,加速技術分層的趨勢。硬件

可是咱們要知道,這就是產業生態進化過程當中的一個殘酷的景象i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