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技術人員極端?

      早就想寫這篇文章了,一直瞎忙,沒顧上。前端

      前端時間讀到一篇博文:警戒技術人員的極端性(http://yanyangtian.blog.51cto.com/2310974/1058598)。文章說道,技術人員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思考問題的片面性。通讀全文,這個片面性就是指技術人員過於強調技術因素,而忽略了其餘因素,從而致使了極端。然而,做者卻並無指出是誰讓技術人員極端,本文就權當彌補這個遺憾。
      首先須要聲明的是,做者開頭寫道「把技術玩的轉,那不算什麼大的本事,把人玩的轉,纔是本事」,對於這一觀點,筆者並不贊同。在筆者眼中,不論是玩技術仍是玩人,要想玩好,都不容易,都是本事,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做者那樣說,不知道讓之後想往技術方面發展的孩紙情何以堪?誰要是再說玩技術不算本事,我就請他/她整個圖靈獎回來給咱瞧瞧。
      嗯,扯遠了,言歸正傳。總體而言,筆者對於原文的觀點是同意的。接下來,筆者就來分析一下形成技術人員極端的緣由。
      中華民族曾領先於世界數千年,然而到了近代,卻逐漸落後,最終淪爲列強魚肉,慘遭凌辱。落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技術的落後,致使武器裝備的落後,於是戰場上連連吃大虧。時至今日,雖然這一情況有了極大改觀,但要實現趕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的落後,給整個民族的心理留下了濃重的陰影。所以,建國後,全民族都很是重視工業建設,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以致於國家領導人,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工程師出身居多。技術,在咱們眼中,成了先進和強大的代名詞。天然,掌握了技術的人,人們也要尊重一些。
      再者,文革中,知識分子被打倒,而人文學科和政治關聯緊密,於是更容易招致迫害,這也影響了人們對人文學科的態度。人文學科在人們眼中,彷佛只是耍耍嘴皮子,還不安全;而技術呢,不但能快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相對安全。所以,研究技術的理工類學科理所固然地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認識反映到教育上,就是重理輕文的思想氾濫。在高中,文理分科時,通常都是成績好的學生學理科。在理科學得好的學生眼中,只有那些搞不定數理化的學生,纔不得不去靠死記硬背學習文科。而理科的學習難度,也的確高於文科。無形之中,理科生就造成了對文科生的心理優點,至少筆者在高中時代,就是這樣的。理科生的傲慢,對技術的偏執,在那個時候,就開始生根、發芽。
      咱們的教育,是重理論,輕實踐,學生解決的問題,都是卷面上描述的、排除了各類額外因素、理想化條件下的問題。好比說物理,把研究對象抽象爲一個質點,不用考慮其大小和形狀,或者會假定某個平面絕對光滑;在數學上,咱們會得出√2/2(2分之根號2)這樣的結果——多麼精確啊,惋惜在工程上這樣的結果不如0.707來得有意義,雖而後者有偏差。這就給了學生一種美學享受——你看,理科/技術模型是那麼完美,只要給了我初始條件,我就能精確地計算出結果。理科生對技術的執着,由今生長。
      還有一點如原文所說,咱們的教育(主要是大學之前的教育),老是要求學生找出所謂的最佳答案,萬事有標答,這就剝奪了學生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力的機會。
      而目前IT界的技術人員,多出自理科生。他們所作的工做,在外行人眼中,彷佛很高深,這更加劇了技術人員的傲慢和對技術的執着,直至極端——實際上懂行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乾的事情也就是調用這個框架、那個庫的,真正高深的,早就有人幫咱們封裝好了——而忘記了看待事情要全面,不能只考慮技術,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
      這裏舉一個因爲過度迷信技術,而吃了大虧的典型事例。做爲當今世界上惟一現役的第五代戰鬥機,F22猛禽集衆多高技術於一身,戰鬥力聽說頗爲強悍。然而,也正是因爲集中了這麼多高技術,致使其售價和使用費用高昂,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感到有點吃不消;並且,也致使了整個系統過於複雜,從而可靠性降低。所以F22自服役以來,一直麻煩不斷,上個月又摔了一架(到目前總共摔了四架)。造價昂貴,而又麻煩不斷,這天然大大削弱了其戰鬥力和威懾能力。花了那麼多錢,卻換來這麼個雞肋,美國政府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冤大頭。
      所以,這裏再次提醒技術人,看問題要全面,不要只考慮技術因素。而實際上,無論作什麼工做,都須要全面考慮,才能真正把事情作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