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h源碼解析:概念

Peering:一個PG內的全部副本經過PG日誌來達成數據一致的過程。(某PG若是處於Peering將不能對外提供讀寫服務)性能

Recovery:根據Peering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依據PG日誌推算出的不一致對象列表來修復其餘副本上的數據。日誌

Backfill:經過逐一對比兩個PG的對象列表來進行數據修復。(新增的OSD也是經過Backfill完成數據遷移,Backfill與Recovery的區別在於經過PG日誌是否還有救,若是沒法經過PG日誌來修復,就經過Backfill)對象

Cache Tier:基於存儲池的分層機制。通常的使用模式是第一層cache pool使用相似ssd的高速設備,第二層data pool使用低速設備。用以提升關鍵數據或者熱點數據的性能,下降存儲開銷。cache pool與data pool的數據遷移有不少不少的參數能夠配置,具體能夠參考存儲池的參數設置。效率

Scrub:系統檢查數據的一致性的機制。比較PG內的對象分別在其餘OSD上的各個副本的元數據和數據來檢查是否一致。根據掃描內容分兩種,一個深度一個淺度。淺度只比較對象各個副本的元數據,代價小效率高。深度進一步比較副本的數據內容是否一致。配置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