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同窗討論了函數式編程,不少同窗總以爲聽起來很高大上,但用起來卻無從下手。因而我抽時間捋了捋,將平時工做中用到的函數式編程案例和思想整理了出來,相信閱讀本文後,你們都能快速上手函數式編程。javascript
函數式編程目前使用範圍很是廣,經常使用的框架,語言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css
本文將經過如下 3 個部分來深刻函數式編程。html
編程範式 指的是一種編程風格,它描述了程序員對程序執行的見解。在編程的世界中,同一個問題,能夠站在多個角度去分析解決,這些不一樣的解決方案就對應了不一樣的編程風格。前端
常見的編程範式有:vue
命令式編程java
面向過程編程react
面向對象編程webpack
聲明式編程程序員
函數式編程web
命令式編程 是使用最廣的一種編程風格,它是站在計算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主要思想是 關注計算機執行的步驟,即一步一步告訴計算機先作什麼再作什麼。
因爲存在不少須要控制的步驟,因此命令式編程廣泛存在如下特色:
根據這些特色,咱們來分析一個命令式編程案例:
// 需求:篩選出數組中爲奇數的子集合 const array = [1, 2, 3, 4, 5, 6, 7, 8, 9]; // 步驟1:定義執行結果變量 let reult = []; // 步驟2:控制程序循環調用 for (le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 步驟3:判斷篩選條件 if (array[i] % 2 !== 0) { // 步驟4:加入執行結果 reult.push(array[i]); } } // 步驟5:獲得最終的結果 result
以上代碼經過 5 個步驟,實現了數組的篩選,這並無什麼問題,但細心的同窗可能會感到疑惑:這樣寫的代碼量太長了,並且並不語義化,只有閱讀完每一行的代碼,才知道具體執行的是什麼邏輯。
沒錯,這就是命令式編程的典型特色,除此以外,還有如下幾點:
聲明式編程 一樣是一種編程風格,它經過定義具體的規則,以便系統底層能夠自動實現具體功能。主要思想是 告訴計算機應該作什麼,但不指定具體要怎麼作。
因爲須要定義規則來表達含義,因此聲明式編程廣泛存在如下特色:
接下來,咱們將上文中的數組篩選,用聲明式的方式重構一下:
// 篩選出數組中爲奇數的子集合 const array = [1, 2, 3, 4, 5, 6, 7, 8, 9]; const reult = array.filter((item) => item % 2 !== 0);
能夠看到,聲明式編程沒有冗餘的操做步驟,代碼量很是少,而且很是語義化,當咱們讀到 filter 的時候,天然而然就知道是在作篩選。
咱們再看一個案例:
# 使用 sql 語句,查詢 id 爲 25 的學生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id=25
在上述代碼中,咱們只是告訴計算機,我想查找 id 爲 25 的同窗,計算機就能給咱們返回對應的數據了,至因而怎麼查找出來的,咱們並不須要關心,只要結果是正確的便可。
除了上述例子以外,還有不少聲明式編程的案例:
有了以上幾個案例,咱們來總結一下聲明式編程的優缺點:
函數式編程 屬於聲明式編程中的一種,它的主要思想是 將計算機運算看做爲函數的計算,也就是把程序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去解決。
函數式編程中,咱們能夠充分利用數學公式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任何問題均可以經過函數(加減乘除)和數學定律(交換律、結合律等),一步一步計算,最終獲得答案。
函數式編程中,全部的變量都是惟一的值,就像是數學中的代數 x、y,它們要麼還未解出來,要麼已經被解出爲固定值,因此對於:x=x+1
這樣的自增是不合法的,由於修改了代數值,不符合數學邏輯。
除此以外,嚴格意義上的函數式編程也不包括循環、條件判斷等控制語句,若是須要條件判斷,可使用三元運算符代替。
文章開頭咱們提到了 webpack-chain,咱們一塊兒來看一下:
// 使用 webpack-chain 來編寫 webpack 配置。 const Config = require('webpack-chain'); const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 .entry('index') .add('src/index.js') .end() .output .path('dist') .filename('my-first-webpack.bundle.js'); config.module .rule('compile') .test(/.js$/) .use('babel') .loader('babel-loader') module.exports = config;
能夠看到,webpack-chain 能夠經過鏈式的函數 api 來建立和修改 webpack 配置,從而更方便地建立和修改 webpack 配置。試想一下,若是一份 webpack 配置須要用於多個項目,但每一個項目又有一些細微的不一樣配置,這個應該怎麼處理呢?
若是使用 webpack-chain 去修改配置,一個函數 api 就搞定了,而使用命令式的編程,則須要去逐步遍歷整個 webpack 配置文件,找出須要修改的點,才能進行修改,這無疑就大大減小了咱們的工做量。
根據維基百科權威定義,函數式編程有如下幾個特色:
函數是一等公民
只用表達式,不用語句:
無反作用
不可變性
引用透明
以上的特色都是函數式編程的核心,基於這些特色,又衍生出了許多應用場景:
這些應用場景都大量存在於咱們的平常工做中,接下來咱們經過幾個案例來實戰一下。
基於函數式編程的應用場景,咱們來實現幾個具體的案例。
一、函數組合,組合多個函數步驟。
function compose(f, g) { return function () { return f.call(this, g.apply(this, arguments)); }; } function toLocaleUpperCase(str) { return str.toLocaleUpperCase(); } function toSigh(str) { return str + "!"; } // 將多個函數按照前後執行順序組合成一個函數,簡化多個調用步驟。 const composedFn = compose(toSigh, toLocaleUpperCase); console.log("函數組合:", composedFn("msx")); // 函數組合:MSX!
二、柯里化,將一個多參數函數轉化爲多個嵌套的單參數函數。
// 柯里化 function curry(targetfn) { var numOfArgs = targetfn.length; return function fn(...rest) { if (rest.length < numOfArgs) { return fn.bind(null, ...rest); } else { return targetfn.apply(null, rest); } }; } // 加法函數 function add(a, b, c, d) { return a + b + c + d; } // 將一個多參數函數轉化爲多個嵌套的單參數函數 console.log("柯里化:", curry(add)(1)(2)(3)(4)); // 柯里化:10
三、偏函數,緩存一部分參數,而後讓另外一些參數在使用時傳入。
// 偏函數 function isTypeX(type) { return function (obj) {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 === `[object ${type}]`; }; } // 緩存一部分參數,而後讓另外一些參數在使用時傳入。 const isObject = isTypeX("Object"); const isNumber = isTypeX("Number"); console.log("偏函數測試:", isObject({ a: 1 }, 123)); // true console.log("偏函數測試:", isNumber(1)); // true
四、惰性求值,預先定義多個操做,但不當即求值,在須要使用值時纔去求值,能夠避免沒必要要的求值,提高性能。
// 這裏使用 C# 中的 LINQ 來演示 // 假設數據庫中有這樣一段數據 db.Gems [4,15,20,7,3,13,2,20]; var q = db.Gems .Select(c => c < 10) .Take(3) // 只要不調用 ToList 就不會求值 // 在具體求值的時候,會將預先定義的方法進行優化整合,以產生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纔會去求值。 .ToList();
上述代碼中,傳統的求值會遍歷 2 次,第一次遍歷整個數組(8 項),篩選出小於 10 的項,輸出 [4,7,3,2]
,第二次遍歷這個數組(4 項),輸出 [4,7,3]
。
若是使用惰性求值,則會將預先定義的全部操做放在一塊兒進行判斷,因此只須要遍歷 1 次就能夠了。在遍歷的同時判斷 是否小於 10
和 小於 10 的個數是否爲 3
,當遍歷到第 5 項時,就能輸出 [4,7,3]
。
相比傳統求值遍歷的 8+4=12 項,使用惰性求值則只需遍歷 5 項,程序的運行效率也就天然而然地獲得了提高。
五、高階函數,能夠加工函數的函數(接收一個或多個函數做爲輸入、輸出一個函數)。
// React 組件中,將一個組件,封裝爲帶默認背景色的新組件。 // styled-components 就是這個原理 function withBackgroundRedColor (wrapedComponent) { return class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 return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red} > <wrapedComponent {...this.props} /> </div>) } } }
六、遞歸和尾遞歸。
// 普通遞歸,控制函數循環調用的一種方式。 function fibonacci(n) { if (n === 0) { return 0; } if (n === 1) { return 1; }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console.log("沒有使用尾遞歸,致使棧溢出", fibonacci(100)); // 尾遞歸,避免多層級函數嵌套致使的內存溢出的優化。 function fibonacci2(n, result, preValue) { if (n == 0) { return result; } return fibonacci2(n - 1, preValue, result + preValue); } // result = 0, preValue = 1 console.log("使用了尾遞歸,不會棧溢出", fibonacci2(100, 0, 1));
六、鏈式調用
// lodash 中,一個方法調用完成以後,能夠繼續鏈式調用其餘的方法。 var users = [ { user: "barney", age: 36 }, { user: "fred", age: 40 }, { user: "pebbles", age: 1 }, ]; var youngest = _.chain(users) .sortBy("age") .map(function (o) { return o.user + " is " + o.age; }) .head() .value(); // => 'pebbles is 1'
本文從編程範式開始,分析了函數式編程的定位,進一步引伸出函數式編程的概念,而後基於一些工做中的案例,實戰了函數式編程的應用場景,但願你們都能輕鬆地認識函數式編程。
最後,若是你對此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