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發展簡史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爲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臺的分佈式圖形信息系統。是創建在Internet上的一種網絡服務,爲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連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爲關聯的網狀結構。web

起源數據庫

  1989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中由Tim Berners-Lee領導的小組提交了一個針對Internet的新協議和一個使用該協議的文檔系統,該小組將這個新系統命名爲World Wide Web,它的目的在於使全球的科學家可以利用Internet交流本身的工做文檔。瀏覽器

這個新系統被設計爲容許Internet上任意一個用戶均可以從許多文檔服務計算機的數據庫中搜索和獲取文檔。1990年底,這個新系統的基本框架已經在CERN中的一臺計算機中開發出來並實現了,1991年該系統移植到了其餘計算機平臺,並正式發佈。
  
Web 1.0
最先的網絡構想來源於 1980 年由 Tim Berners-Lee 構建的ENQUIRE項目,這是一個超文本在線編輯數據庫,儘管看上去與如今使用的互聯網不太同樣,可是在許多核心思想上倒是一致的。Web 1.0時代開始於1994年,其主要特徵是大量使用靜態的 HTML 網頁來發布信息,並開始使用瀏覽器來獲取信息,這個時候主要是單向的信息傳遞。經過Web萬維網,互聯網上的資源,能夠在一個網頁裏比較直觀地表示出來,並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能夠任意連接。Web1.0的本質是聚合、聯合、搜索,其聚合的對象是巨量、無序的網絡信息。Web1.0 只解決了人對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沒有解決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和參與的需求,因此Web2.0應運而生 [4]   。
 
Web 2.0
Web 2.0 始於 2004 年 3 月 O’Reilly Media 公司和 MediaLive 國際公司的一次頭腦風暴會議。Tim O’Reilly 在發表的「What Is Web2.0」一文中歸納了Web2.0的概念,並給出了描述 Web2.0 的框圖——Web2.0 MemeMap,該文成爲 Web2.0 研究的經典文章。此後關於 Web2.0 的相關研究與應用迅速發展,Web2.0 的理念與相關技術日益成熟和發展,推進了Internet的變革與應用的創新。在Web2.0中,軟件被當成一種服務,Internet從一系列網站演化成一個成熟的爲最終用戶提供網絡應用的服務平臺,強調用戶的參與、在線的網絡協做、數據儲存的網絡化、社會關係網絡、RSS應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成爲了Web2.0發展的主要支撐和表現。Web2.0模式大大激發了創造和創新的積極性,使Internet從新變得生機勃勃。Web 2.0的典型應用包括Blog、Wiki、RSS、Tag、SNS、P2P、IM等  [4]   。
 
Web 3.0
Web3.0是Intnet發展的必然趨勢,是Web2.0的進一步發展和延伸。Web3.0在Web 2.0的基礎上,將雜亂的微內容進行最小單位的繼續拆分,同時進行詞義標準化、結構化,實現微信息之間的互動和微內容間基於語義的連接。Web3.0可以進一步深度挖掘信息並使其直接從底層數據庫進行互通。並把散佈在Intemet上的各類信息點以及用戶的需求點聚合和對接起來,經過在網頁上添加元數據,使機器可以理解網頁內容,從而提供基於語義的檢索與匹配,使用戶的檢索更加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嘲。對web3.0的定義是網站內的信息能夠直接和其餘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能經過第三方信息平臺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用戶在IIl吼net上擁有直接的數據,並能在不一樣網站上使用;徹底基於Web,用瀏覽器便可以實現複雜的系統程序才具備的功能。Web3.0瀏覽器會把網絡當成一個能夠知足任何查詢需求的大型信息庫。Web3.0的本質是深度參與、生命體驗以及體現網民參與的價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