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設計入門

一.程序設計過程算法

  1.分析(分析所給定的條件,最後結果以及問題規律)數組

  2.設計數據結構

  3.編碼併發

  4.測試數據結構和算法

  5.排錯分佈式

  6.編寫文檔(包含:設計者,程序名稱,功能,運行環境,輸入數據,注意事項,裝入啓動)函數

二.程序設計方法測試

  1.面向過程編碼

    分析出解決問題所須要的步驟,而後用函數把這些步驟一步一步實現。spa

  2.面向對象

    把構成問題事務分解成各個對象,創建對象的目的不是爲了完成一個步驟,而是爲了描敘某個事物在整個解決問題的步驟中的行爲。簡單理解:提供問題,讓某個事物完成,關心結果。

    基本概念:

      ①對象:客觀存在的事物,具備屬性和方法,類的實例。

      ②類,描述一組特定對象的模板。

      ③封裝:隱藏對象的屬性和實現細節,暴露訪問接口。

      ④繼承:子類具備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⑤消息:對象之間經過相互傳遞消息來相互做用與通訊;由接收消息的對象,該對象所要採起的方法和方法須要的參數組成。

      ⑥抽象:歸納出具體事物的共同點,屬性以及關係。

      ⑦多態性:事物的多種表現形式。

  3.面向切面

    提取處理過程的某個步驟。如用戶登陸須要記錄用戶IP,就能夠把記錄用戶IP的步驟提取出來,在須要記錄用戶IP的地方插入,實現程序的低耦合。

三.程序設計語言

  1.基礎:一組記號和一組規則。

  2.三個方面:

    ①語法:記號的組合規則。

    ②語義:記號的特定含義。

    ③語用:記號的特定用途。

  3.基本成分:

    ①數據成份:程序所涉及的數據;包括常量、變量、全局量、局部量;數據類型有基本類型(如整型、布爾)、特殊類型(空類型)、構造類型(數組)、用戶定義類型(enum)、指針類型、抽象數據類型(類類型)。

    ②運算成份:容許使用的運算符號及運算規則;通常包括算術運算,關係運算,邏輯運算。

    ③控制成份:程序中所包含的控制結構;包括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

    ④傳輸成份:數據傳輸方式,賦值,輸入,輸出等。

三.分類

  介紹兩種分類

  1.按程序設計的成分性質

    ①順序程序設計。

    ②併發程序設計。

    ③並行程序設計。

    ④分佈式程序設計。

  2.按程序設計風格

    ①邏輯式程序設計。

    ②函數式程序設計。

    ③對象式程序設計。

四.補充

  遵循程序設計的規範有助於程序的完美;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紮實的數據結構和算法有助於提升代碼質量。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